马斯洛说:“所谓适应良好的人格的概念实际是为成长和进步树立了一个低矮的标杆。”
那么,人如何才能无私?如何摆脱嫉妒?如何获得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如何获得乐观精神、友好态度、现实主义态度?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如何获得勇气、真诚、耐心、忠诚、信赖、责任感?
什么力量能够产生社会所期待的,如善良、助人为乐、友好、宽容、鉴别力、正义感、好恶感等优秀品格?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什么行为是对事业的献身?什么力量导致人们忠诚地将自身奉献于一项超越自我的事业或使命?
马斯洛认为,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在马斯洛看来,努力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假、丑、恶,必须发展一门个性科学。而事实上,正是马斯洛开了这门个性科学的先河。
塑造完美人格
马斯洛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人格而言,虽然他的遗传基因和早期的经历可能会决定他人格的框架,但是,他未来的自我究竟怎样则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
例如,他的人格可能综合了他的父母的许多积极品质,而摒弃了他不喜欢的品质——如脾气急躁。他能决定不让这个脾气在他的人格中占据主导地位,或不恰当地表现出来。用坚定的意志,他可以成功地控制和改掉这个脾气,虽然其中偶尔也会有失误。换言之,在一个人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他能够形成一种人格倾向,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他个人的目标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再塑造。
然而,一个人在分析他的人格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也常常缺乏自信心,并被毫无安全感所困扰。在回顾个人的历史时,他可能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感是由于他的父母批评多而表扬少、不能给予形成稳定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所需要的个人支持而造成的。他可能发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因素也对他这种情感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离婚或求职遭到拒绝等痛苦和令人失望的事情。所有这些经历都会对他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而且,这些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被改变了。因此,对他而言,重要的是:我现在打算做什么?虽然我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他可以选择让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继续影响他的人格,他也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生活道路来超越这些影响,塑造他的未来。
当然,变化并不会立即就发生。他的人格发展到目前的状态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他对自己的人格进行认识和重塑也需很长的时间,这就像改变一条巨轮的航程:需要转舵来改变方向,但是,该轮原有航行的力量使得转舵改变方向只能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激进的方向改变。
走出抑郁的阴影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被“抑郁”困绕着,他们对前途感到倦怠、目标不明确、悲观、失望……他们甚至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抑郁的阴影。
那么,事实的确如此吗?
马斯洛肯定地告诉我们,只要头脑清醒、方法正确,抑郁是可以被战胜的。
那么,我们使用哪些方法才能消除抑郁呢?
马斯洛指出,首先要意识到,即使当一个人处于抑郁这样强有力限制的痛苦中时,他仍然能够改变。
马斯洛说:“当你感到特别的抑郁时,你可以选择向抑郁屈服,让它剥夺你有意义和有作为的生活愿望,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战胜抑郁。”
那么,用什么武器来打败这个来自我们自身的敌人呢?
马斯洛说:“你具有思想的力量,能够进行批判的思考,清楚地推理以及自由的选择。实际上,所有严重的情绪疾病和神经过敏的行为都是‘不良的思考’的结果。但是如果人们能够控制他们的思考,也就能够控制他们如何感觉和如何行动。当你的思考变化时,你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合理的情绪心理疗法”的方法在帮助人们解决个人问题方面,被证实为特别有效。因此,马斯洛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抑郁这个问题上。
慢性的抑郁症是一种被意识到的思想失调,是对世界悲观认识的自然结果。当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不幸降落在一个悲观者身上时,悲观者对此反应的方式是抑郁:“这完全是我的错,它将永远地持续下去,它将损害我所做的一切。”这种反应是习惯性的和自动的,反映了一种在塑造个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思考模式。
当同样的不幸降落在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身上时,他的反应方式是尽量减少挫折和不幸感:“这个错误主要是由环境造成的,无论如何它会很快地消失。此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这种反应方式在帮助乐观者深处逆境而不抑郁是很有作用的。
悲观者对不幸的这种习惯性的消极反应方式,反映了错误的和不合逻辑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带来很多的情绪问题,其中包括抑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用正确的信念来代替错误的信念,以确立新的思考和反应模式。
毋庸置疑,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学习、工作、运动、健康,甚至是长寿——乐观者比悲观者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就像才能和动机在取得成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乐观可以被看成是继才能和动机之后第三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马斯洛说:“当你面对逆境时,不能给自己说泄气的话,这是很重要的乐观技能,它能使你学会一系列新的认识的技能和态度,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重塑你对世界的看法。”
挖掘人的潜能
在马斯洛看来,我们普通人只用了我们全部潜能的极小部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潜藏着无限的能力。如果我们能睁开心灵的眼睛正视自己,我们将惊喜地发现,我们竟如此地幸运,因为我们具有如此巨大的潜能。
克服陈规化思考问题的习惯
马斯洛指出,由于熟悉的东西不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所以当人们必须去感知问题时,他们往往首先努力将这一问题纳入某一熟悉的范畴中去。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一特殊问题能够置入以前曾经经验过的哪一类问题中去,或者这一问题适合于哪一个问题范畴,这样一种“置入”反应当然只有在人们感知到相似性时才有可能。
在此,马斯洛并不打算去讨论相似性这一复杂问题,而是想指出:这种对相似性的感知,并不一定就是对被感知的现实的内在本质的记录。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他们是根据不同的、适合他们个性的标签来进行分类的,但他们却都能成功地将经验标签化。马斯洛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不愿意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中去,他们要把所有不能忽视的经验统统加以分类,即使他们感到可能需要把这种经验加以裁剪、挤压,甚至歪曲。
标签化的一个主要益处在于,某一问题被成功地置入某个范畴之后,就会自动随之出现一套相应的处理技巧。事实上,这还不是标签化的惟一理由。一位医生在处理一种已知的、虽然不能治好的疾病时,比在处理疑难病症时常常感到更为轻松一些。由上可知,那种把问题置入某一范畴中的倾向的背后潜藏着很深的动机。
一个曾经多次处理同一问题的人,就犹如一台加满油的机器,可以随时运转使用。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强烈地倾向于按以前的方式来处理同样的问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对问题的习惯解决,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在此我们可以列举出它的一个好处,这就是,一个人做事情时可以轻松自如一些,可以节省精力,可以有一种自动性,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恰当的满足,不会感到焦虑不安等。而主要的坏处则在于,一个人由此而失去了灵活性、适应性、发明创造性,以为这个动态的世界能够被当作静止的世界来对待。
习惯既是必要的,同时又是危险的;既有益处,同时又有害处。毫无疑问,习惯能节省我们的时间、努力和思想,但却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们是适应的一个最重要的武器,但却又对适应起着阻碍的作用。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归根到底却又与新的、非标签化思维相违背,也就是说,它们对新问题是毫无作用的。
在我们适应世界的时候习惯尽管有用,但它们却常常阻碍着我们的发明创造性,也就是说,它们常常阻碍着我们去使世界适应我们自己。最后,它们常常以一种懒惰的方式代替了真实的和新的主意、感知、学习和思想。
只有真正了解了上述的问题,我们才能走出智力的羁绊,合理地思考问题;也只有走出标签化的怪圈,正确认识习惯的利与弊,我们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引导生活的崇高目标
马斯洛认为,人必须有崇高的目标,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拥有良好的人格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就是在生命的海洋中“随风漂流”,他们从未思考过这种生活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清楚的是,漫无目的的生活是极其危险的,每一个不想遭遇灾难和毁灭的人,都应该立刻警醒,立即结束这种漫无目的的漂流。
生活中没有固定目标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他烦恼、恐惧、忧虑。他毫无承受力,就像一根脆弱的芦苇一样,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将他摧毁。他干任何事,总是左顾右盼,他不可能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最终,失败和不幸是必然的结果。
软弱无能往往和生活没有目标联系在一起。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只有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才能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坚持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一个人并不聪明,只要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同样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棵质地坚硬的橡树,既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如果砍个不停,终必把树砍倒。”
迪士累利先生指出:“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注定要匍匐在地。”
乔治·哈伯特极有见地地写道:“职业低下的人,如果把目标定得较高,他也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不要让精神消沉,一个壮志凌云的人肯定会比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有出息。”
毋庸置疑,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肯定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有句苏格兰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离起点。既使你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但是,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就会让你终生受益。
合理的目标是创造的力量。如果你不想虚度此生,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如果你还没有确定一个恰当的目标,那么,先不折不扣地完成手头的工作,即使这一工作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你才能逐渐地集中注意力,才能养成果敢的性格,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为你将来完成更高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由地选择生活路线
马斯洛认为,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所作的自由选择创造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能力选择不同的行动路线。
但事实是,我们常常深陷于现实的例行要求和从众的压力之中,以至于我们看不见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选择,更谈不上付诸行动了。我们的抱怨常常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行动,我们更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阻挠我们意图的人身上。
“只要那个人没有毁掉我的前程,我就……”
“只要我能碰到好的运气……”
“只要给我提供展示我才能的机会……”
“只要我能清除我的习惯倾向,我就……”
“要是其他人也能像我一样可靠和体贴……”
“要是我有机会碰见那个好人……”
“要是我具有多种经历的优势……”
“要是世界不变得竞争如此激烈……”
诸如此的抱怨淹没了我们的生活,它们与“我是我命运的主人”的观点格格不入。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命运是自己的主人”,他们从未有足够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因此,他们也就从未感到自由、从容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之船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相反,他们常常感到被人控制,不顾一切地试图防止自己命运的小船在生命的惊涛骇浪中倾覆。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能够自由地进行选择。
但是,自由并不意味着无限的和没有限制的选择自由——这种自由观是一种幻想,是不切实际的一种观点。自由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总是包括具体的选择自由和有限的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人并不完全是被决定和被限定的,人可以决定他自己,无论他是向环境屈服还是勇敢地面对它们。换言之,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摆脱虚假的自我
有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违心话”,以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冒犯;穿我们并不喜欢和欣赏的流行服装;承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去做的工作。
由于处于强大的从众压力的环境之中,我们在世人面前不得不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就如同一个演员扮演了一个与他的自然人格不一致的角色一样。
马斯洛认为,这种现象所引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我们总是从外部寻求怎样思考、怎样感觉以及怎样行动的提示,因此,渐渐地我们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没有正确的自我作行动的指导,我们就会事事依赖他人,没有他人的指点和同意我们就不知所措,感到内心很脆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展示给外界的是经过精心伪装的自我,而不是我们真正的自我。没有真正的自我来指导我们的选择,并把它建立在真正被爱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与他人在感情上建立成熟,能够互相移情的关系。建立在虚假自我基础上的关系,是虚假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只能流于表面,而且极不稳定。
马斯洛指出,此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怎么才能远离虚假的自我而走向真实的自我?换言之,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安全感、乐观、有爱心、尊重他人、乐善好施、慷慨、移情、有创造性、成熟的人?
增强自信的生存需要
马斯洛指出,社会上所有的人,除少数病态的人之外,都需要一种对他们而言稳定牢固的高度评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对于实力、成就、适当、优势、胜任、面对世界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
第二类,对于名誉或威信——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或尊重——的欲望,对于地位、荣
誉、声望、支配、公认、重要性、高贵和赞赏等的欲望。
满足自尊需要能增强人的自信,使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和有力量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用处,位置重要而必不可少。这一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使人要求补偿或产生神经病的倾向。从对严重的创伤性神经病的研究,我们很容易明白基本自信的必要性,并且了解到,没有这种自信的人们会感到多么地无依无靠。
创造美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