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历代圣贤家训
22681800000004

第4章 修身养性(4)

【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信,知道家中新购买田产收获秋谷五百担,很高兴。从今以后,可以当一辈子的农夫了。今后需要再添置碓、磨、筛罗、簸箕、大小扫帚,升斗斛等各种器具。家中成年女子要带领婢妾,从事舂米扬糠等家务劳动,这就是一种依靠田园教养子孙的景气。天寒地冻,穷亲戚、朋友登门时,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送上,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是暖和老人抚慰穷人的最好办法。空闲时日就吃碎米饼。霜雪天的早晨,双手捧着碗,缩着头颈喝着刚煮好的糊涂粥,全身都会暖和起来。啊!这是一辈子当农夫的好处吧!我认为世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读书人为农工商之末等。上等农夫能种田百亩,中等七、八十亩,下等五、六十亩。他们苦其身,勤其力,干的都是苦力活。耕种所得,能养活天下的人。假如天下没有农夫,整个世间的人都会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遵守圣贤的教诲,以培养后代,得志了就让百姓得到恩惠,不得志就加强自身修养,为世人楷模,所以这样的读书人,又得高于农夫一等。现在不是这样了,有的读书人,一捧起书本就妄想中举、中进士、做官,怎样索取金钱,建造大房子,多置田产。一开始就走错了道路,后来越干越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那些不能发达兴旺的人,就在乡里作恶多端,为非作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闹得更凶。洁身自好的人,也并非无人,希望自己能治理国家,反对怀古法古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往往好人受坏人的牵累,于是使我们这些人不得开口,一开口,就有人讥笑说:你们这些书生,总是会说,有朝一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得忍气吞声,挨人笑骂。工人能制造器具可供使用;商人能搬运货物从有到无,都有便民的地方。唯独读书人不大便民,无怪乎列居四民之末!而且连四民之末也不够条件呢!愚兄平生最器重农夫,对新招佃农,必须以礼相待。他称呼我“主人”,我称呼他“客户”,主客称谓本是相对的,为何主贵客贱呢?要体谅、怜悯他;有求借贷,就要成全他,不能偿还,要宽容他。曾经取笑庸人七夕诗,咏怀牛郎织女,都写相会离别等可怜的字句,其实很有失命名的本意。织女,衣的来源;牵牛,食的根本。在天那儿星是最为贵重的东西,天那么看重他,而人反倒不珍重啊!牛郎织女从事的本是为百姓尽力,星象的光明可以审察。我们村里的妇女,不能织绸织布,但是善于主持饮食、干针线活,还不失为勤快严谨。近日还很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儿戏的人伤风败俗,放荡散失,应当极力禁止。我们家业地产虽有三百亩,都是抵押的房地产,不能永久依靠。将来须要买田二百亩,给兄弟二人,各得百亩就足够了,也算是同古代丁男受田百亩的做法了,若再求多,就是等于占别人产业,这样罪过就很大。天下无田无业的人多了,我却贪得无厌,算什么人!穷人将如何安排支撑生活呢?也许有人回答:世间田园连阡越陌,占有数百顷的人有的是,你又将如何呢?我的回答:他做他自家的事,我做我自家的事,世道兴盛则尽力为善,世俗败坏时则不同为恶,这也是我郑板桥的家法之一。哥哥字。

纪昀训子树立务农思想

【原文】

……吾特购良田百亩,雇工种植,欲使尔等随时学稼,将来得为安分农民,便是余之肖子。纪氏之申鬼,永不馁矣。 尔等勿谓春耕夏苗,胼手胝足,乃属贱丈夫之事,可知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农夫披星戴月,竭全力以养天下之人,世无农夫,人皆饿死,乌可贱视之乎?

一选自《纪晓岚家书》

【译文】

我特地购置良田百亩,雇工种植,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你们随时学习种庄稼,将来做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到那时便是像我的好儿子。哪怕是纪氏家的鬼,也永不会挨饿了。你们不要以为春耕夏种,手脚上长满了老茧,这是属于下贱的人的事。须知在四民中,农民是最重要的,士是最末等的。农民起早贪黑,竭尽全力辛勤劳动,以养活天下的人。如果世上没有农民,人们就得饿死,怎么能把他们看成低贱的人呢?

林则徐诫子学农

【原文】

字谕聪彝儿:尔兄在京供职,余又远戍塞外,惟尔奉母与弟妹居家,责任綦重,所当谨守者有五:一须勤读敬师,二须孝顺奉母,三须友于爱弟,四须和睦亲戚,五须爱惜光阴。尔今年已十九矣,余年十三补弟子员,二十举于乡。尔兄十六入泮,二十二登贤书,尔今犹是青衿一领。本则三子中,惟尔资质最钝,余固不望尔成名,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尔若堪弃文学稼,是余所最欣喜者。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最高贵之人,所以余在江苏时,即嘱尔母购置北郭隙地,建筑别墅,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即为尔与拱儿预为学稼之谋。尔今已为秀才矣,就此抛撇诗文,常居别墅,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长田园之好子弟。至于拱儿,年仅十三,犹是白丁,尚非学稼之年,宜督其勤恳用功。姚师乃侯官名师,及门弟子,领乡荐,捷礼闱者,不胜偻指计。其所改拱儿之窗课,能将不通语句,改易数字,便成警句。如此圣手,莫说侯官士林中,都推重为名师,只恐遍中国,亦罕有第二人也。拱儿既得此名师,若不发愤攻苦,太不长进矣。

前月寄来窗课五篇,文理尚通,惟笔下太嫌枯涩,此乃欠缺看书工夫之故。尔宜督其爱惜光阴,除诵读作文外,余暇须批阅史籍;惟每看一种,须自首至末,详细阅完,然后再易他种,最忌东拉西扯,阅过即忘,无补实用。并须预备看书日记册,遇有心得,随手摘录,苟有费解或疑问,亦须摘出,请姚师讲解,则获益良多矣。

——选自《林则徐家书》

【译文】

写信告诉聪彝儿:你兄在京供职,我又远戍塞外,只有你侍奉母亲,与弟妹住在家里,责任很重,应当小心遵守的有五个方面:第一必须勤读书、尊敬老师;第二必须孝顺侍奉母亲;第三必须对弟弟友爱;第四必须对亲戚和睦;第五必须爱惜光阴。你今年已十九岁了,我十三岁就补弟子员,二十岁中了乡举。你兄长十六岁考中秀才,二十二岁乡试考中,而你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本来三兄弟中,只有你天资最差,我固然不指望你成名,但希望你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厚道老实的子弟,你假如舍得弃文学农,是我最高兴的了。因为农居四种百姓之首,为世上第一等最高贵的人,所以我在江苏时,就嘱咐你母亲购买了北郊的空地,建筑了别墅,并收买了四围粮田四十亩,自己雇工耕种,就是为你和拱儿学种田打算的。你现在已经是秀才了,就到此为止,丢开诗文,经常住在别墅里,跟随工友学习耕作,黎明就起身,整日勤奋劳动而不知疲倦,就是总管田园的好子弟了。至于拱儿,才十三岁,还是没有功名的人,也还不是学种田的年龄,应该督促他勤勤恳恳地用功读书。姚师是达官贵人的名师,他的学生受领乡里举荐、捷登料场考试的,是数不胜数的。他批改拱儿的功课,能将不通的语句,改换几个字,就改成简练而涵义丰富深刻动人的句子。像这样的出手不凡的人,不要说达官贵人们都推重他为名师,看来,全中国也少有第二个了。拱儿既然有了这样的名师,如不发愤苦攻学问,就太不长进了。

前月寄来五篇所做的功课,文理还算通顺,只是文笔嫌太枯涩,这是看书工夫欠缺的缘故。你应当督促他爱惜时光,除诵渎和作文外,多余空暇必须批阅史书;只是每看一种,必须从头至末,详细读完,然后再换一种,最忌东拉西扯,读过就忘,不讲实效。并须预备看书日记册,遇有心得,随手摘录,如有费解或疑问处,也须摘出,请姚师讲解,那么获益就很多了。

王昶诫子侄知足常乐

【原文】

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杆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选自《三国志·王昶传》

【译文】

财富多,地位高,名声大,这是人们所希望和追求的,而品德高尚的君子有时却得而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反对从歪门邪道中来获得;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只知道获取,而不肯退让,只知道贪欲而不知道满足,所以就会遭受困穷凌辱的牵累,并为以往过失而悔恨。《论语》说:“如果不知满足,就会失去所有的。”所以,知足的人自然常常会感到满足。看看以往经历的成败,考察将来的吉凶,从没见过那些追逐名利、贪得无厌的人能够世代保住家业,永享荣华富贵的呀!为了使你们在为人世处方面能够遵循儒家的教导,恪守道家的训言,所以用玄默冲虚作为你们的名字,使你们能够经常顾名思义,不敢违反超越这些教诲。古人在盘子和盂上刻有铭文,在几案和手杖上刻有诫言,抬头低头都能看清楚,引起警戒,减少过失,何况现在把训诫包含在你们的名字里,可不引以为戒吗?

颜之推诫子居家得以救急

【原文】

医方之事,取妙极难,不劝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

——选自《颜氏家训·杂艺》

【译文】

要懂得医道,那是十分精妙十分困难的,我并不要求你们去专攻它。但是,稍微了解一点药理,能配一些简单的方剂,以备家中急用,也就不错了。

白居易以诗诫侄学会清淡生活

【原文】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选。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选自《白香山集》

【译文】

世上总是欺侮不识字的人,所以,我更加努力学习写文章。世上总是欺侮没做官的人,所以,我更加钻营官场。人老之后大多有病痛,我现在幸亏无病。人老之后多忧虑,我现在办完了婚嫁的事。我心里安静无憾事,身体安康无牵挂。所以,这十年来,身心闲适清逸。况且人一年比一年衰老,需要的东西不多了。一件裘皮衣可暖一个冬天,每天除了吃饭,别的也用不着吃了。不要说住宅小,我睡的地方一间也够了。要多的鞍马有何用,我又不能同时骑两匹马。像我这样特别幸运的人,十人中有七人;像我这样有知足心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百人中不会有一人的)。旁观者,再愚蠢的人也是看得清的,当局者,即使圣贤也会有失误。我不敢‘随便去评论别人。我只是狂言而已,对你们侄子说说的。

《名贤集》作者诫子弟君子坦荡荡

【原文】

黄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心高遮甚事,地高偃水流。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

——选自《名贤集》

【译文】

黄金并不可贵,安逸快乐才有价值。不要和别人争斗,以免伤了元气,少年时就白了头发。人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过去了,百年一过,许多事情转眼之间变成一场空。……结交有道德的朋友,与不讲仁义道德的人断绝往来。要经常克制自己,严格地遵守法律和制度。君子襟怀坦白,思想乐观,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忧虑重重。见一件事物就能分辨是非,衡量利弊,决定自己的行动。与人接触,能察言观色,识别对方的为人如何,以见机行事。心宽想得远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对付得了,这如同地高了就能阻挡水流一样。水深了水流就慢,高贵的人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英诫子弟求知达理

【原文】

圃翁曰:圣贤领要之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若隐若现,见之难而晦之易也。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每见堪舆家,平日用磁石养针,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见人栖栖皇皇,觉举动无不碍者,此必不读书之人也。古人有言,扫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读书,其无福者,便生他想。旨哉斯言,予所深赏。且从来拂意之事,自不读书者见之,似为我所独遭,极其难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细心体验耳。即如东坡先生,殁后遭逢高孝,文字始出,名震千古。而当时之忧谗畏讥,困顿转徙潮惠之间,苏过跣足涉水,居近牛栏,是何如境界。又如白香山之无嗣,陆放翁之忍饥,皆载在书卷。彼独非千载闻人,而所遇皆如此,诚一平心静观,则人间拂意之事,可以涣然冰释。若不读书,则但见我所遭甚苦,而无穷怨尤嗔忿之心,烧灼不宁,其若为何如耶。且富盛之事,古人亦有之,炙手可热,转眼皆空。故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选自《聪训斋语》卷一

【译文】

圃翁说:圣贤说话的要点是,人心很容易变坏,而良好的品德却不容易培养起来。人心容易变坏,是因为抑制贪欲之心,像堤坝堵水一样,堤坝容易崩溃,一旦崩溃就再也无法控制了。而道德观念不容易培养,是因为道理和礼义就好像是被帷幕遮住的灯光,时隐时现,很难透彻理解却很容易被忽视。人心是最灵巧好动的,不可过分劳累,也不可过分安逸,只有读书可以颐养性情。总是看见观风水的人家,平日用磁石来养针,而对人来说书是养心的最佳之物。空闲安逸无事的人,整天不看书,起居出入,身心无所寄托。人活着漫无目标,势必心情烦乱,意识颠倒,莫明其妙地想发怒,处逆境不快乐,处顺境也不快乐。每次见到那些拘谨害怕,举止行动让人看上去总觉得碍手碍脚的,这一定是些不读书的人。古人有种说法,扫地焚香,清福具备。有福的人,如果去读书,就会更上一层楼。无福的人,就会胡思乱想。这话真有意义,我非常赞赏。不读书的人遇上不顺心的事,就觉得是自己一个人的不幸遭遇,难以忍受。不知道古人遇上不顺心的事,有超过这百倍的,只不过没有细心体验罢了,就拿东坡先生来说吧,死后因为高孝,文章才为世人所知,名震千古。而生前遭受忧谗畏讥,窘困劳累地在潮惠之间迁移,曾经赤脚涉水,住在牛棚边上,这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又如白香山没有子嗣,陆放翁曾忍饥挨饿,这些都是载入书卷的事。你只是一个凡人,并非名垂青史,遭遇到那些不顺心的事,如果能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那么人间不顺心的事,是可以得到解脱的。假如不读书,那就只知道自己遭遇很苦,而产生无穷的怨恨,甚至怒火中烧,情绪难以自控,与那些古人相比,这又像什么样子。当然富贵荣耀的事,古人也是有的,虽然一时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但转眼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读书可以增长道德之心,是修身养性的第一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