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鸳鸯瓦冷霜华重
22750700000163

第163章 围城(一)

承玺跳下马来,直接往内阁跑去。白敏也随同下马,与她一同冲进内阁,皇帝正在与右相江才议事,见到他们俩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惊得呆了:“你们这是做什么?“

白敏哭道:“陛下,大事不好!景顺郡王带着东军围城了!“

皇帝手中端着的茶杯在地上哐地摔得粉碎。

江才也是极度震惊:“他们走到哪里了?“

白敏忙道:“已经在城外集结了!臣刚才与郡主发现东军已经擅自离开甘棠,在景顺郡王和武青将军的带领下向中京城开拔,发现臣和郡主之后,他们欲要杀了臣等灭口,臣等冒死奔回,只为尽快通知陛下!臣已经命令守城的御林军闭锁城门,可是东军二十万人已在城外陆续集结,或许不久后便会集中兵力攻城了!“

城内仅有御林军一万余人,宫廷侍卫四千余人,要抵挡二十万大军的进攻,实属不易。皇帝虽然久战沙场,仍然变了脸色。他略一沉吟,命令道:“全城布防,打开兵器库,把里面的兵器按需全部分给御林军和宫廷侍卫。传朕的旨意,从今日起,中京不论男女老少,均要自备兵器,助朕抵御叛党。“

皇帝说完,强自镇定地站起身来,又沉声吩咐道:“白敏,你去景顺王府,看看朕的好儿媳和乖孙子有没有受惊,现在外头一定很乱,你把他们接进宫来,朕要好好照拂他们。“

承玺闻言,知道皇帝打算拿宝蟾和启弘作人质,要挟景顺。眼下是非常时期,儿子要推翻老子,老子拿儿媳和孙子做挡箭牌,在天家争夺战中,也不算少见。白敏显然也听出了皇帝的意思,点点头,快步走出去了。

内阁里一片寂静,承玺抬头看天上不知何时已经阴沉下来,浓云滚滚,沉重地压在宫城之上,宫殿顶上层层叠叠的琉璃瓦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黯淡陈旧,仿佛要被沉重的乌云所摧倒。天边尚未被乌云笼罩的地方,透出一丝金色的阳光,照在守宫侍卫的铠甲上,反射出鱼鳞一般的微光。皇帝沉默不语地坐在阁中,眼睛盯着阁外的游廊,等待着侍卫进一步回报,时间仿佛静止一般。

远处传来女子的哭声和小儿的啼声,承玺听那声音十分耳熟,心里又沉重了几分。穿着朱红色长裙的宝蟾被反剪了双手,蓬头乱发、哭哭啼啼地拖进内阁来,旁边一个侍卫抱着一名小儿,正是启弘,因为离了母亲熟悉的怀抱,又被陌生的面孔凶神恶煞地提进宫来,哭得歇斯底里。

宝蟾见到承玺,大哭道:“妹妹……郡主,救救我们母子罢!“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她自己尚且朝不保夕,怎么能救你?你从今日起,就好好呆在宫里罢,什么时候你的夫君想明白了,弃兵伏法,朕什么时候放你们出去。“

宝蟾嫁入景顺王府一年多,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照料启弘身上,对于景顺在谋划些什么,她是不了解的。有了上次定国公宫变事件的教训,景顺这次更是谨慎无比,筹划得十分机密,直到中京城大门关闭,城内人流惊慌奔逃,景顺王府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无波。直到白敏入府去抓人,宝蟾才知道,她那位闲不住的夫君已经举兵反叛了。

宝蟾犹在痛哭:“陛下,臣媳是真的不知道啊,郡王殿下平素一点消息都不会带进后院的,臣媳只知道照顾启弘……请陛下看在启弘的份上,饶了臣媳和启弘母子罢……“

她说的虽然是实话,皇帝却不爱听:“朕还没有严刑拷问于你,哪里知道你跟景顺有没有密谋过此事?朕的亲生儿子竟然举兵反叛于朕,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朕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朕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已经无情到可以逼死老父,抛妻弃子的地步!你告诉朕,他是不是这样蔑视人伦、无情无义之人?“

宝蟾哪里回答得了这些问题,只是趴在地上哭泣不止。皇帝听得心烦,怒喝道:“把她带下去!不要在朕的眼前,哭得朕头疼!把她和朕的孙子一起安置在含章宫里,侍卫严加看守,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宫门!“

侍卫得令,还未来得及将地上的宝蟾拉起来,门外便呼的一声闯进一个人来,身着翠色长裙,戴着蓝宝石项圈,十指上的丹蔻在暗沉沉的内阁中显得分外耀眼。幸颐一脸怒容地冲进来,很不客气地叉腰站在皇帝面前,没有一分恭敬的意思:“陛下,听说天启国出了大事?“

皇帝抬眼看着她,脸上表情僵硬:“公主听说了什么吗?这些宫人都爱大惊小怪,唯恐天下不乱,公主不要多心。“

“我听说景顺郡王已经把中京城围起来了。“

皇帝呵呵笑道:“公主的消息还真灵通。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朕也只能告诉你,你得暂时留在皇宫中。“

幸颐怒道:“你是想让我跟着你们陪葬吗?“

皇帝眯起眼睛,怒气一闪而过,一旁的江才连忙打圆场道:“公主殿下先不要惊慌,如今景顺只是到了中京城外,尚未开始攻城,陛下善战之名,享誉天下,公主想必早有耳闻,景顺又是谋逆之兵,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定然能将叛党一网打尽,哪里谈得上什么陪葬呢?“

幸颐听了,并未实际上得到安慰,可是皇帝冷厉的眼风扫过她的脸,她也不禁打了个寒战,如今她身陷天启国皇宫之中,城外反叛的景顺也未必能够善待于她,她不得不依靠天启皇帝的力量才能在叛乱中生存下来,这般想着,她把一肚子的火按捺下去,勉强在承玺身边坐下。

幸颐拂衣坐下,见承玺表情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个寻常的秋日,她进宫来向皇帝请安,而天色将晚,宫门下了钥,她出不得宫去,只能在宫中过夜。幸颐有些好奇,二十万大军已在城外集结,城内只有一万五千人可以守卫战斗,连平民妇孺都被要求自带工具,协同抗敌,死守都城,她怎么能如此镇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