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家公子和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结了婚,订婚宴上,富家公子送给女孩一枚硕大的钻戒,作为他们之间的订情信物,爱慕虚荣的女孩十分高兴。结婚后,富家公子和他的太太都没有工作,守着殷实的家产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并且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一直这样快活到老。
就在富家公子订婚的同一天,一个家境清贫的男孩也与自己深爱的女孩订婚了,这个女孩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婚礼上,穷小子只送给了女孩一个玻璃的结婚戒指,但是他发誓,一定努力工作,将来一定把玻璃戒指换成钻石戒指。婚后,两个人过着朴素而勤俭的日子,在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
15年后,富家公子和他的太太,已将家产挥霍一空,家里能卖的都被他们卖掉了,连富太太手上的那枚钻戒也被卖了出去。最后,走投无路的他们开始沿街乞讨。与此同时,以苦为乐的穷小子和太太已经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当年的穷小子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虽然他给太太买的是一枚二手戒指,却巨大而闪烁。
有一天,沿街乞讨的富家公子和太太遇到了当年的穷小子和太太,富家公子的太太一眼就看到,穷小子的太太的手指上,戴的正是自己当年拥有的那枚硕大的钻戒,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生活总是让人感觉舒服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然而,正是这种舒服把我们带入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使我们一步步迈向怠惰的深渊,最终陷入沉沦,步入人生的桎梏。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不幸,就是这样看起来幸福的不幸:揠苗助长。
然而,如今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接受所谓的“精英教育”,希望借此给孩子一个安逸幸福的未来。但是“精英教育”或多或少的让那些受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优越感,进而产生怠惰情绪。
2006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自豪地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而且高尔夫球课将是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们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据说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厦门大学所谓的精英教育,就是把高尔夫球做为一些学生的必修课,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为什么中国能这么独步于世?实际上,这就是我国传统观念在作怪,中国传统观念里的精英,指“人上之人”,所以中国的那些富豪们不惜花费巨资,把六七岁的孩子送去学打高尔夫球。美国也有精英教育,然而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却是教育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财富,而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美国家长们竭力培养孩子的“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别人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美国的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这与我国的精英教育却截然相反。美国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我国注重培养享受。相对而言,中国的这种“精英教育”,无异于揠苗助长,饮鸩止渴。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一直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观念。到了现代,又出现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追求一时快乐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年轻人中,这种及时行乐、逃避痛苦的幸福观很流行。其实,这是一个幸福的误区,只不过是“揠苗助长”甚至“饮鸩止渴”罢了,并不能真的得到幸福。
§§§第四节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哪种不幸福之二:苦中作乐
很多中国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喜欢一个词:苦中作乐。在中国,“苦中作乐”被当作阿Q精神予以传扬,事实上,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第二种不幸,就是苦中作乐。
相信很多年轻人看过美国喜剧《憨豆先生》,在这部连续剧中,那个喜欢给自己寄明信片、一个人过圣诞节,抱只玩具熊自说自话的中年男人,让我们为之捧腹。美式幽默,到了中国人这里,就会被说成“苦中作乐”,事实上,他是在“自娱自乐”,而不是“苦中作乐”。在憨豆先生的心里,并没有苦可言,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苦”可言。他用自己的方式,抽动耳朵,把鼻孔睁得很大,随意扭曲四肢,买个充气娃娃帮自己排队,挤占别人的车位,获取一点小小的坏坏的成就感,把火鸡卡在自己的脑袋上……给平淡的生活找点乐子。很多中国人所经历的第二种不幸,就是把正常的生活,平淡的生活,当成苦日子,然后为了安慰自己,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乐趣、小惊喜,说成是“苦中作乐”。其实大家都一样,安子要说,如果你是地球人,你就要学会自娱自乐,而不是“苦中作乐”,因为“苦中作乐”,首先感受到的是苦,而不是乐,感受到了苦,还如何去感受幸福?
地球越来越拥挤,城市越来越繁华,人们越来越忙碌,心灵越来越孤单。城市里的人们,在钢筋水泥间匆忙穿梭,忘了温情、忘了快乐、忘了自我,甚至,忘了幸福。太多的人一个人在都市,太多的人一个人在生活,太多的人一个人在寂寞,太多的人,即便不是一个人,也会抱怨孤单、抱怨无聊、抱怨生活。其实,我们真的不幸么?生活真的无聊么?不,这个世界很大,比你不幸的人多得是,比你幸运的人也多得是,你既不是最不幸的一个,也不是最幸运的一个,你所经历的生活,就是平常中的平常,别说什么“苦中作乐”,连麦兜小朋友都会自娱自乐,我们凭什么不能有点憨豆精神,学会自娱自乐,学会没事偷着乐?
借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范伟的台词,“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人家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件厚棉袄,那他也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那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人的成长、自娱自乐的快乐。
生活其实就是这么快乐,平凡的生活里,没事偷着乐。
还是说说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很多人传来传去,但是由于它足够典型,我这里还是想引用来,借以说明“苦中作乐”为什么是一种不幸福,而不是传统概念中的“作乐”。
在天堂里,一个中国老太见到了一个西方老太,她们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中国老太对西方老太讲:“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钱,给儿子、媳妇买了一套新房。结果没住几天,我就到天堂报到来了。虽然不尽如人意,我还是觉得很幸福。”西方老太则说:“我的房子是贷款买的,已经住了几十年了。来天堂之前,我刚刚把房贷还清了。无债一身轻,再也不欠什么了,我也很快乐。”
祖祖辈辈的中国人,几乎都像上面的故事里那个中国老太一样,热衷存钱,省吃俭用,自己艰苦了一辈子,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儿女。在这里,我并不是有意贬低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相反,我自己也是在这样的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只想说,别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太苦”。要知道不管怎样的生活,都可以想办法更快乐更舒适,不要“苦中作乐”,更不要“以苦为乐”。
中国有句老话:先苦后甜,于是,很多人秉记着这句话,一味地“苦”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十分清苦地生活着,总想当下多忙碌些、多节俭些,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休息、去享受。他们任劳任怨,日复一日地劳作,忍受生活的艰辛,将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们把眼前的苦当作是以后的“甜”的资本,终年为了以后的幸福忙碌奔波,然而他们等到的“甜”,往往是有一天,累得倒下了,才真正脱离了忙碌和艰辛的“苦海”。
殊不知,这样“以苦为乐”或者“先苦后甜”的想法,其实是没有幸福可言的。长久的奔忙劳苦,身体被毁损,精神已麻木,如果还没有等到享受幸福的那一天,就因为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岂不是消灭了自己本来已经或者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么?
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未雨绸缪,这没有错,但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幸福开空头支票,将其推到遥远的将来,这样不是筹划幸福,而是消灭幸福。
没有谁真的喜欢吃苦,也没有谁的生活必须艰苦,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花一点金钱,留一点当下的幸福给自己,你就活在今天,过程中的幸福感同样很重要。
幸福不仅仅是爬上山顶的那一刻,它贯穿于整个攀登的过程中。如果总是给幸福开一张终点站的空头支票,那么当你走到终点的时候,一路的艰辛,足以抵消最终的幸福感,足以让你泪流满面。那个时候的那种感觉,不叫幸福叫遗憾。
§§§第五节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哪种不幸福之三:消极怠惰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经历另外一种不幸,那就是消极怠惰所造成的贫困、消沉乃至绝望。曾出演过《博物馆奇妙夜2》的美国著名黑人男演员克雷格·罗宾逊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好逸恶劳,实际上,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对于一个人来说,艰辛困苦并不危险,相反地,消极怠惰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消极怠惰是苦难的制造厂。我们太多的人,被怠惰拖了后腿,被消极磨灭了激情,于是,丧失了斗志,丧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消极和怠惰都是病态的心理状态,它会慢慢在你的大脑里生根发芽,然后渐渐地侵蚀你的心灵,最终统治你的生活,决定你的命运。
当下,有很多年轻人都被消极和怠惰所禁锢。惬意地躺在被窝里,一天睡20个小时还觉得不够;不做饭不出门,吃饭叫外卖或者泡方便面;把脏袜子脏内裤直接扔掉再买新的来穿;蓝的运动,懒得做家务;甚至懒得上班,干脆就当一个“啃老族”……就这样,青春的活力就这样消耗掉了,大好的年华也就这样匆匆溜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正在经历的不幸,就是因为我们过于消极过于怠惰,以至于拒绝了眼前的幸福。
《圣经》里说:“因人懒惰,房顶塌下;因人手懒,房屋滴漏。”俗话说得好:“人懒生百丑”。消极会让你失去自信,没有了自信,就没有了伸手抓取幸福的动力;怠惰会让你贫困,如果怠惰遇到贪心,那么心灵恐怕就会堕落。
在美国,曾经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就算将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能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演员,他想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总计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分析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带上自己写的、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根据提前策划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开始逐一进行拜访。第一遍结束了,500家电影公司里没有一家对他和他的剧本感兴趣。
面对l00%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离开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后,他又开始了一轮拜访,继续向每一个电影公司推荐自己。第二轮的拜访结束后,500家电影公司又一次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束了,跟前两轮相同。咬咬牙,睡了一觉,年轻人又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老板居然破天荒地答应看看他的剧本。对年轻人来说,这件事意义非凡。
几天后,年轻人接到这家公司的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通过这次商谈,这家公司做出投资这部电影的决定,并请这位年轻人出演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后来一炮走红,它就是“洛奇”。
想必你也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了吧?对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席维斯·史泰龙。现在,只要翻开电影史,就可以看到这部叫“洛奇”的电影及这个红遍全世界的巨星。
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很多人被拒之于幸福的大门之外。之所以他们的人生以不幸结束,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积极的态度,没有不懈的努力。而从古至今,凡是拥有幸福的人,他们身上几乎都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积极勤奋。
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人生光有理想和追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做事情总是消极逃避或三心二意,就算是天才,也很难有成功之日。只有坚持不懈、点滴积累,才能品尝到幸福的甘露。只有积极、勤快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耐跑的马才会喝到甘甜的河水。
几乎每个人都有惰性,几乎每个人都会消极,然而,只要你欣赏自己、赞赏自己、鼓励自己,就会克服消极;只要你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就能够不再怠惰。当然,消极怠惰的养成不是一时的,所以克服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你是可以尽快摆脱这种不幸的。你的庭院该打扫了吗?现在就去找扫帚吧。把所有借口都赶走,不断鞭策自己,才能脱离这种不幸,看到人生的希望。
我也曾经消极过,也曾经怠惰过,为了鼓励自己,我在墙上贴满了让自己充满激情的话语,这是一种不错的自我激励的方法。
我“翻唱”别人的话,也摘抄名人的话。
在我的电脑桌对面的白墙上,贴满了写着下面这些话语的小卡片。
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有一支笔一沓纸——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对你所拥有的感恩,这样你会得到更多。
你就是你生活的创造者,最好的米开朗基罗。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目标,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你是你所有问题的答案和力量。
个性外向开朗,行动积极乐观,做事轻快活泼,做人自我激励。
想象力就是一切。
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都会变成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