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将军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简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去世的时候,天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取得了人们对他的信赖的缘故!”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道德学问的人,说话谨慎,工作勤勉,这句话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为人处世应少说话多做事。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光说不练,或只会说话却不能付诸行动,时间长了,只会让人生厌。“言多必失”,比起多做事的,多说话往往给人以夸夸其谈的印象,反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则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积极者,少言多思,才会取得成就。
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的心情不同,讲话的内容也就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会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因此赞美之言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当心情不愉快时,讲起话来难免会愤世嫉俗,从而讲出许多过头的话,从而为自己招来麻烦。
因此古人说:“治理中显露的,是大众的小事;治理中默然无声的,是圣人的表现;存心于私利的,是小人的追求;存心于远大的,是圣人的事业。”
言语的灾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事、政事滥发议论,在过去,茶馆及旅店门上都挂有“莫谈国事”的牌匾;二是对身边的人和事品头论足,恰恰因为这种不考虑后果的高谈阔论,招惹了上司和同事,为自己埋下了灾祸的导火线;三是在众人之中搬弄是非,东家长西家短,这种缺少涵养的言谈,不可能不遭到报复。
说话能把握住分寸,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能体现一种修养、一种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又不能该说话时却沉默寡言。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所以要把握好分寸和态势。
9.先弄清他在想什么
要想清楚地知道他人的想法,就必须去倾听他的心声。只有用心去发现他的兴趣所在,才能利用突破口来化解对方心中的矛盾和顾虑。可以这样比喻,要想让人家上房,就要先给人家准备好梯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某种方式去影响、打动他,让谈话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次,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卡里请来了美国著名的房地产经纪人乔治·戴尔,对他说:“乔治,我们钢铁公司的房子是租别人的,我认为还是应该自己有座房子。”从卡里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能看见江中船来舶往,码头密集,景致相当繁华热闹!卡里又说道:“我想要的房子,也必须能看到这样的景色,或者是能够眺望港湾的,请你去替我物色一所相当的吧。”
不用说我们也知道,在所谓的许多“相当的”房子中间,第一所“相当的”房子便是卡里钢铁公司隔邻的那幢楼房了,因为卡里所喜爱眺望的景色,除了这所房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地方能与它更接近了。
乔治·戴尔用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来考虑这所“相当的”房子。他又是画图纸,又是搞预算,但到了最后这些东西却根本派不上用场。结果,乔治仅凭着两句话和5分钟的沉默,就卖给了卡里一座房子。
当乔治被卡里第二次请去商讨买房之事时,乔治劝他买下钢铁公司原来租用的那幢旧楼房,同时还说明,隔壁那座房子中所能眺望到的景色,不久便要被计划中的一座新建筑所遮蔽了,而这所旧房子还可以眺望江面景色。
对此建议卡里立即表示反对,并竭力加以辩解,他表示对这所旧房子绝对无意。但乔治·戴尔并不和他争辩,他只是认真地听着,脑子却飞快地在思考着,卡里的意思到底是想要怎样呢?卡里自始至终坚决地反对买那所旧房子,好像一个律师在论证自己的辩护一样,然而,他对那所旧房子的木料,建筑结构所给的批评,以及他反对的那些理由,都是一些听起来无关紧要的地方,明显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卡里自己的意见,而是那些主张买隔邻那幢新房子的职员们的意见。
乔治听着听着,心里也就明白了八九分,他知道卡里说的并不是真心话。卡里心里真正想买的,就是他现在嘴上竭力反对的他们已经占据着的那所旧房子。
见乔治一言不发地静静坐在那里听,没有反驳他,卡里也停下来不讲了。于是,他们俩都寂静地坐着,向窗外望去,一起看着卡里非常喜欢的景色。
乔治曾把他运用的策略对人讲述:“这时候,我连眼皮都不眨一下,非常沉静地问:‘先生,最初来纽约的时候,你的办公室在哪里?’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什么意思?就在这所房子里。’过了一会儿,我又问,‘钢铁公司在哪里成立的?’他又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也是这里,就在我们此刻所坐的办公室里诞生的。’他说得语速很慢,我也不再说什么。就这样过了5分钟,但却像过了15分钟的样子。我们都默默地坐着,都眺望着窗外。
“终于,他带着兴奋的腔调对我说:‘我的职员们差不多都主张搬出这座房子,然而这是我们的发祥地啊。公司差不多可以说在这里诞生、成长的,我们实在是应该在这里永远长驻下去呀!’”于是,用了半小时,这件事就完全办妥了。
没有利用欺骗或华而不实的推销术,也没有炫耀许多精美的图表,这位经纪人竟然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工作。
乔治·戴尔已经集中全部精力考察了卡里心中真正的想法,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巧妙地刺激了卡里的隐衷,让他的内心的想法完全透露出来。他就像一个燃火引柴的人,微小的火星,却能触发熊熊的烈焰。
乔治·戴尔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用心去体会别人的真实想法的成功。他感觉到在卡里心中,埋藏着一种他自己并不十分清楚的,而且还未觉察的情绪:矛盾的心理。那就是,卡里一方面受到他手下职员的影响,想搬出这座老房子;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这座老房子非常不舍,想仍旧在这儿住下去。
也许卡里并不很清楚自己想在这所旧房子里住下去的理由,但作为局外人却十分清楚地看到,这座有着他所熟悉喜爱的景色的老房子,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座老房子能使他回忆起早年的创业和成功,从而充满“自信心”,这是在他潜意识中对这所老房子依依不舍的理由。
同样很明显的,卡里想搬出这所房子的理由,是他感觉到他不能将他的真实的内心想法告诉给他的职员,从而使自己成为部下的笑谈。除此之外,他又实在害怕他的职员们的反对。
之所以乔治·戴尔能做成这桩生意,就在于他从卡里的谈话中,听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并使用将心比心、细微体贴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10.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的方式有很多,但沉默并不表示你不采取任何措施和行动。事实上,当面对别人的攻击和责难时,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手段来表明你的态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甚至有时还会带来皆大欢喜的结果。
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曾经开了一个小小的印刷所。那时,他被选为当地议会的书记。但是,在选举之前,一位新议员发表了一篇明显表示反对他的演说,演说中,他把富兰克林贬低得一文不值。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富兰克林当然不会高兴。但是,这位新议员是一位有身份、有学识和有教养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使他在议院里很有地位。该怎么做呢?富兰克林想到一个办法。他打听到这位新议员的藏书室里有几部很珍贵、很稀罕的书,于是就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说他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能答应借几天。没想到,接到信后,这个议员马上就把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富兰克林将那些书送还回去,还另外附了一封简短的信,真诚地表示了谢意。这样一来,当他们下一次在议院里遇见的时候,那位议员居然主动跑上前来和富兰克林握手谈话,而且非常客气,并且说一切事情他都愿意帮忙,于是两个人成为了知己,美好的友谊一直维持了终生。
在富兰克林的成功之路上,用沉默的语言来“回敬”他人的批评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富兰克林运用这个策略,取得了成功。这种策略的作用,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潜意识中。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为什么那么鄙视富兰克林的议员竟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东西在那位议员心中起了作用,使他不仅与富兰克林握手言和,而且成为了挚友?
其实,在借书的那个小环节里,富兰克林无形之中已表示了推崇对方的意思,而使自己居于较低的地位。这种情形下,那位议员俨然成了施主,而富兰克林却变成了一个乞求施舍的人。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使别人感到自己地位的优胜和重要”。简单地说,这个策略,是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在人类所有的意识中,活动最强的欲望,就是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富兰克林没有正面和那位议员针锋相对,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这样做充分地满足了那位议员的自尊心,使他得到了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这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沉默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当然,沉默并不代表你不去采取任何行动,正好相反,用恰当的方法去补救你“不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必须的,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沉默方式不见得是多么的“先进”和“高明”。只有策略运用得当,“回敬”方式适当巧妙,才能达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11.在恰当的时机插话
倾听朋友讲话,不是要你做一个“录音机”。在恰当的时候插话,不但能表示你对说话人观点的赞赏,而且还暗含对他的鼓励之意。
一些人在倾听的过程中由于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恰当地打断别人的话,这不仅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也容易因为没有完全理解反而误会了对方的意思。
还有些人在朋友说话时,唯唯诺诺,好像都听进去了,但等到朋友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的什么?”这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的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但对说话的人来说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当然,在别人说话时也不能一言不发。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你却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这样会使对方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他没有把话说清楚。
倾听对方说话时,你的神情也很重要。听朋友说话时,眼睛却望着别处,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无论怎样做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们往往会轻率地问:“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能再解释一下吗?”或者不经大脑就说:“我不是很了解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这些话都不算得体,你不妨这样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这样呢?”
如果你真的没听懂,或是听漏了一两句,那么千万别在对方说话中途突然提出问题,一定要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发问:“等等,你刚才的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不被尊重而且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常常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等不及地提出质疑:“这话不太好吧!”或者是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停顿时,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再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中间打断对方的话题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对方也许会想:“那么你来讲好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停,也绝不会插嘴打断他人的言谈。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什么事情也不容易谈成。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聊得很有兴致,这时,每个人都想要加入过去。但事实上,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
然而,一方面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贸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使话题无法进行下去,甚至到后来场面气氛转为尴尬,无法收拾。这样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会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而导致自己受到朋友的耻笑。
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要必须当时告诉他,那么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过来听你讲。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一定不要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那样会让人感觉你在偷听。要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请你的朋友为你介绍一下,从而很自然地加入进去。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从而制造尴尬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