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22799000000028

第28章 批评也要注意分寸(2)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为什么相同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呢?有的忠言我们愿意听而且愿意改,而有的却听着别扭改着费劲。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发现两个同学在打瞌睡。于是,他停了下来,先把两个同学叫醒,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它的师傅学筑巢时,总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去待一会儿。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总喜欢把头贴到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老师说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那两个睡觉的同学满脸羞愧,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了。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没有直接指出打字员标点的问题,而是通过夸奖她的打字速度委婉地指出,避免了打字员的尴尬,同时还避免了对方的抵触情绪。如果王主任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到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也许为此会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

人们对于他人批评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也许有的人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但是我们愿意接受;而有的人并未伤我们毫发我们却暴跳如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更喜欢那些了解我们的人,他们的话我们听着也更舒服。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批评,对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现象:

批评者:善意的批评动机与担心伤害对方的矛盾。

被批评者:希望得到他人赐教与唯恐遭受批评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在二者的利益上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也能做到小心谨慎。

如果说赞美是生命的阳光,那么,批评则是人生的雨露,两者犹如促人前行的两轮,催人奋飞的两翼。它们异能同功,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

要想使忠言易于接受,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批评用做鼓励是最佳的批评模式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亚迪森曾经说过:“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换批评错误的做法为鼓励正确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样无异于变压力为动力,使人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改进。

(2)批评他人看场合讲方式

被别人指出错误或缺点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在批评人时也要视场合而定。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难于当面启齿批评对方。有时是怕打击、报复,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使对方知道其缺点、过失,又要维护其尊严、威信。这时,不妨以自责来促使对方深思反省,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对方的目的。

而对于那些一向以老大自居、盛气凌人的人,批评他们时却要先在气势上压倒他。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指出:“你就是错了!”在对方稍稍消气之后再加以耐心地劝解与教育。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还应加以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有点“苦”,也像嚼橄榄一样,先苦后甜。

上面讲到的几种因素都要在批评时综合考虑,结合相应的措施说出真正易于接受的忠言。

6.批评不妨下场“及时雨”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往往都是我们没有及时处理矛盾造成的。出现了矛盾我们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化解。谁知这样做更易适得其反,矛盾往往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严重,最后更加难以化解。

作为领导,当你对某一名下属的工作很不满意且必须指出来又不便当面批评他时,你该如何做呢?你首先应低调一点,先尝试改变他的态度,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心目中的要求,但不要说:“你们这样做根本不对!”“这样做绝对不行。”你可以说:“我希望你能……”,“我认为你能做的更好”,“这样做好像没真正发挥你的水平”,用此类提醒的口吻和对方说更好。

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切忌搞人身攻击。像“你这个态度,我很不欣赏”。或“为什么你总那么主观,你不能客观点”等等,这些话都是不能说的。这样说会使双方的关系尖锐对立,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在对下属提出批评时,预先想清楚要说什么话,大前提应该是对事不对人。

发现下属的错误之后要及时处理,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要拖着,以为过几天就会好了。如果总是想过几天再说吧,这样,对方就会想:“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怎么你过去就没意见呢?”这容易让对方产生种种猜测,以为是另有原因,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而为今后的工作带来阻力。

同时,这种消极的处理方式也会使你在同事之间留下不好的印象。长时间拖着很可能使你忘了这件事,而过后想起来再提的话效果也不会很好。

批评下属要及时,并不是说要不加选择地即时批评。下属的错误有时是因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与干劲,这时调动他的激情就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暗示他要努力,并且肯定他在工作上的成绩,这些都是说话的艺术。

7.转换方式,使批评更易于接受

批评的话也许你已经说了,但是接受与否却是别人的事。怎样使你的建议被别人接受?那就是改变你的态度。

迪肯斯经常在他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他非常喜欢橡树,因此在看到许多橡树被无情的大火烧毁时他很心痛。这些火是一些来公园里野炊的孩子无意中引起的。他们没有注意到公园的一个偏僻角落里的牌子:“任何人在公园内生火,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烧烤带来的快乐。开始迪肯斯骑着大马在公园里溜达,看到有孩子点火就去制止,或者警告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公园内生火,而被关进监牢去。并以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就威胁说叫人把他们逮捕起来。结果呢?那些孩子虽然服从了,但心不甘情不愿。等迪肯斯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并且极想把整个公园烧光。

迪肯斯严厉的批评方式显然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于是,他不再下命令,他改变了自己说话的方式。他走到这些孩子们面前,说:“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些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公园内生火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这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起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你们生起这堆火,就会被关入监牢内。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但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而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玩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生火。在那生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迪肯斯的这个建议被孩子们接受了,他们不再生火了,或者最后把火熄灭。看看,讲究说话的方式是多么的重要。

8.变直接批评为暗示

有时直接批评别人的错误会使他反感,这时变直接批评为间接暗示也许效果会更好。

玛莉是一名商场的销售主管,她每天都要在商场里巡视。一天,她在例行巡视时看到一位顾客站在柜台外面,面前却没有售货员招待她。原来售货员们都在不远的地方说笑,没有注意到这位顾客。玛莉没有责怪售货员,而是默默走到顾客面前招待起她来。玛莉的这种做法使那些售货员注意到了自己的失职,她们马上过来积极地招待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