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马里亚纳海空战
23043100000012

第12章 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海空战(1)

★不客气地说,上述这个关于主要战场的指示简直等于零。换句话说,这道指令就意味着要部队做好能够适应上述3方面的各种作战准备,实际上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

★美军尽管存在不利条件,但尼米兹以及太平洋舰队的领导人对即将来临的决战还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一位美军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兴奋地大叫:“这真像古代的猎火鸡啊!”于是,这场激烈的海空大战就以“马里亚纳猎火鸡”而名垂青史!

★19日的战斗中,美军飞机没有对日军舰队实施攻击,倒是“大青花鱼”号和“刺鳍”号潜艇先立下头功,击沉了日军两艘3万吨级的大型航母。

★总共有80余架飞机因迫降或相撞而损失,是战斗损失的4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联合舰队的全力攻击只使敌手损失40架飞机,竟不及夜间降落给美军造成的损失。

★21,日小泽命令断后编队驶往吉马拉斯岛,本队则驶向中城湾,撤退途中,由丙队的11架飞机实施空中警戒,其余两个战队的飞机则做好随时起飞准备,一旦发现美军飞机前来,全部起飞做最后的决死战斗。

1.日军的错误判断

1944年6月初,美军参战各部在马朱罗环礁集结完毕,并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

6月3日起,美军的飞机和舰艇对马里亚纳群岛和邻近岛屿开始进行预先炮火准备。

6月6日,米切尔率领第58特混编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向马里亚纳驶去,斯普鲁恩斯乘座“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随编队出海。由特纳指挥的登陆编队则在航母编队的后面跟进。在舰艇编队进行海上航渡时,由胡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和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航空兵,对加罗林群岛日军机场进行频繁空袭,给那里的日军航空力量以沉重打击,使其无力支援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保障了登陆部队航渡的安全。

美军此次进攻与日军1942年6月袭击中途岛颇为相似,都是远涉重洋,深入对方腹地。其主要的区别在于,1942年日军不知美国舰队的具体位置,结果遭到美军的突然反击;而此次美军对日军舰队的位置却了如指掌。美军知道日军联合舰队主力就在苏禄群岛的塔威塔威岛海域。为了监视日军舰队的动向,美军将潜

艇部署在吕宋岛以北、棉兰老岛以南以及圣贝纳迪诺海峡东口等处,另有一些美国潜艇在菲律宾海和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太平洋海域内巡逻,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监视网络。

而此时日本还在纠结美军“反攻的主要矛头究竟指向何方”这个问题。换言之,捕捉实施主攻任务的美国舰队进行决死一战的战场到底在哪里?为了充分做好迎击作战的准备,必须要求对此进行正确的判断。然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作战的主导权在美国而不在日本一方。根据侦察能手千早少佐6月1日深入侦察的结果判明,美军首先从比亚克登陆,然后空袭塞班、提尼安、硫磺岛,大舰队集结于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基地。从上述情报进行分析,美军主攻方向可能是澳大利亚北部,可能是塞班,也可能是帕劳。对于这3个方面,日本军队即使搞清其中之一处,恐怕也难以确定应重点准备的重点海面。因此,“阿号作战”的指挥者不得不指示主要战场应该是“从中部太平洋起,直到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域”。

不客气地说,上述这个关于主要战场的指示简直等于零。换句话说,这道指令就意味着要部队做好能够适应上述3方面的各种作战准备,这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未能向部队明确指出重点作战战场,这完全是联合舰队首脑们的责任。

美舰队主攻海域究竟在哪里?舰队首脑们在旗舰“大淀”上曾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结果认为,帕劳方面有50%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北部方面有40%的可能性,塞班岛方面的可能性最小,只有10%。当时,认为塞班方面的可能性最大的唯有情报参谋中岛亲孝中佐1人。然而,从眼下的战局来看,美军已经登陆比亚克,这自然就成了争夺的重要地点,如果美军在这里建起飞机场,菲律宾岛南部、帕劳都将进入美B-24飞机的轰炸范围之内,作战区域便由2个变成1个,因而,日本应该首先投入比亚克争夺战,这样一来,美军的机动部队也有可能参与这一争夺战,如果作战成功,那么,帕劳方面和菲律宾方面就有可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日方采取的具体步骤是:把小泽的航空母舰部队和栗田的战舰部队集结到婆罗洲北端的塔威塔威(该点与帕劳、比亚克两岛等距离),然后进一步从提尼安方面抽调舰队的一部分和基地航空部队的飞机480架,向哈马黑拉(该岛也和帕劳、比亚克等距离)前进,旨在挑起比亚克争夺战,这就是所谓的“浑作战”。此次作战于6月3日发动,13日截止,其间日军曾2次出击,先后都以失败告终,遭到美军的耻笑。

2.美军的意图

就在日本海军主力向比亚克岛发动“浑作战”的同时,美军机动部队主力从比亚克岛调转矛头,于6月11日突然出现在关岛以东170海里海域,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提尼安、关岛、罗塔岛4个基地同时发动了空袭。

6月11日,美军第58特混编队到达关岛以东200海里处,出动舰载机开始空袭马里亚纳群岛,击落、击毁日机147架,几乎将这些岛屿上的日军航空兵力全部消灭。同时,米切尔派威利斯·李海军中将率领7艘战列舰和11艘驱逐舰,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进行了直接舰炮火力准备,共发射1.1万发炮弹,但这些军舰没有接受过对岸精确射击训练,而且炮击距离达4000米,发射速度又太快,致使炮弹爆炸的硝烟遮掩住了目标,炮击效果很不理想。

6月12日,空袭进一步加剧,日本基地空军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损失飞机不下500余架。角田基地空军势力大减、士气不振是与“对战场的误判”密切相联的。至此,可以说只有中岛中佐1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6月13日拂晓,美军7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26艘驱逐舰组成火力支援群,由奥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进行了慢速精确射击,摧毁了日军许多防御工事。

美军如此向塞班实施猛烈的舰炮轰击,证明了他们确实有在塞班岛登陆的意图,于是,日本指挥部立即命令尚在遥远的3000海里之外的小泽舰队北进出击。同时,指挥部也向提尼安基地航空部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可是,由于2天前惨遭美机空袭,基地空军已支离破碎。目前,唯有塞班岛上的守备部队在顽强地进行抵抗。指望小泽舰队抵达战场以及基地空军再次转进,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然而,噩耗已经传来,位于日本生命线北端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塞班岛,由于受到舰炮长达7个小时的轰击,第一道防线已被击溃,美军轻而易举地登陆成功,日本守备部队拼死抵抗也无力扭转败局。仅仅3个星期,塞班就被美军完全占领了。面对这种惨局,纵然把抵抗不力等等罪名全部加在陆海军头上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以“参谋总长东条对坚守一事已下了绝对保证”为理由而把罪名加给日本陆军的话,那么海军判断主要战场在帕劳和比亚克,从而听任美舰队轻松自如地炮击塞班岛,不也是难逃罪责吗?

当然,陆军在塞班岛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相当敷衍的。原来,他们悲观地认为,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敌舰炮火面前必将是不堪一击的,所以,防御工事仅仅使用了土堤和木材。有的陆军参谋曾经扬言说:“倘若敌人进攻塞班岛,定叫他有来无回。”从这点来看,日本陆军仍然相当轻视美陆军的进攻能力。

进攻塞班岛的设想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在同年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对此作出了决定。1943年10月25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把反攻塞班的时间定在第二年7月,并预定在占领塞班岛之后于10月1日建成B-29式轰炸机基地。面对这些事实,日本大本营竟然像个聋哑人似的,一无所知。而实际上,美军的这次进攻可以说是按照1年半以前就制定了的反攻方案进行的。

美军潜艇部队对日军联合舰队主力所在地塔威塔威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和监视,3艘在塔威塔威锚地的入口,3艘在吕宋岛以北,3艘在棉兰老岛以南,1艘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东口,1艘在苏里高海峡东口,此外还有一些潜艇在菲律宾海和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海域巡逻。1944年6月10日、13日上述潜艇先后发现从塔威塔威出发的日军舰队,并及时向斯普鲁恩斯报告,斯普鲁恩斯根据潜艇的报告,计算出日军舰队在17日前不会进入马里亚纳海域,便命令第58特混编队按预定计划于14日分头行动。

6月14日,美军第58特混编队兵分两路,克拉克海军少将指挥第1、4特混大队,共7艘航母、8艘巡洋舰和28艘驱逐舰,北上空袭硫磺岛日军,以阻止日军从北面支援马里亚纳。米切尔亲自指挥第2、3特混大队,共8艘航母、8艘巡洋舰和25艘驱逐舰,进至马里亚纳群岛以西,以便随时截击来犯的日军舰队,保护登陆编队的安全。

同一天,在火力支援群的掩护下,美军水下爆破队对登陆地点进行水下侦察和探测,并将影响登陆的暗礁炸毁,标示出通行航道。

6月15日,美国“小银鱼”号潜艇报告:发现日军6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若干驱逐舰,正从塔威塔威岛向北驶去、15日18时35分,美“飞鱼”号潜艇发来急电:在菲律宾的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发现庞大的日本航队。同日19时45分,美“海马”号潜水艇又在菲律宾的苏里高海峡以东约200海里处发现正在北上的日本战列舰。

斯普鲁恩斯预感到一场空前的大海战已不可避免,立即决定推迟原订的18日对关岛的登陆,速从特纳手下抽调了8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来加强米切尔第58特混编队的力量,留下其余的一些战列舰和驱逐舰掩护对塞班岛的登陆攻击。

同日凌晨,美军北部登陆编队的30余艘运输舰、40余艘坦克登陆舰和27艘警戒舰只到达塞班岛西侧加腊潘附近海域,陆战2师和陆战4师开始换乘。5时许,舰炮火力支援群和护航航母支援群对登陆地点的日军防御工事进行最后的火力准备。8时30分,第一批登陆部队共8个营分乘600余辆两栖履带车和两栖坦克向正面宽度约6公里的登陆滩头冲击,8时44分,第一波美军上岸,9时许,第一批部队陆续上岸。

与此同时,日军联合舰队的主力第1机动舰队正在步步逼近,早在6月9日,日军侦察机就发现停泊在马朱罗锚地的大批美舰忽然失踪,由此推测美军即将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丰田副武便于次日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但直到此时,日军还认为美军的主攻方向是在新几内亚群岛西北部和加罗林群岛西部,将帛琉群岛海域作为决战地域。6月11日,美军航母编队开始袭击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仍认为这是美军牵制性的行动。直到6月13日,美军登陆编队出现在塞班岛海域,并开始炮击塞班岛,这才清楚美军的意图,丰田于当天下午17时30分下令暂停在新几内亚群岛比阿岛的“浑号作战”,准备实施“阿号作战”,并命令第1机动舰队和第五岸基航空部队调去参加“浑号作战”的部队火速归还建制。

此时,第5岸基航空部队已在“浑号作战”中遭到不小的消耗,而且飞行员中很多人得了“登革热”病,无法执行作战任务,日军只得从横须贺海军航空兵中抽调120架飞机组成8幡航空队,由松永贞市中将任司令,火速南下参战。

只要舰队决战能够取胜,即使塞班岛一时失陷,重新夺回来也是大有希望的,如果真能这样,或许还可以给日美战争的大局带来一线光明。小泽舰队在连夜装填重油10800吨之后,在7艘加油船伴随下,立即向北进发了。途中,小泽舰队的主力又同参加“浑号作战”的“武藏”、“大和”等舰只会合。航行中,日舰编队2次排除美潜艇的威胁,于6月18日下午3时到达塞班岛以西500海里处,这对于因燃料不足而尽量控制其作战半径的舰队以及将塞班岛列为第三位的决战战场的日本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之举。

小泽率机动舰队除参加“浑号作战”以外的军舰13日从塔威塔威出发,前往吉马拉斯岛完成战前训练,就在航行途中接到丰田实施“阿号作战”的指令,一面率领舰队兼程北上,一面命令宇桓缠中将指挥参加“浑号作战”的舰只火速返回。

14日黄昏,小泽所部到达吉马拉斯岛,立即连夜进行补给,15日一早,就离开吉马拉斯岛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16日下午3时,小泽所部与宇桓率领的舰只在萨马岛以东海域会合,一齐东进。17日下午3时30分,机动舰队所有军舰进行了海上加油,并完成了最后的战斗准备。小泽命令补给船只西撤,自己率领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继续向东。不久就接到丰田发来的电报:“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全体将士务须全力奋战!”小泽随即将这一电报通报全体官兵,并在旗舰“大凤”号航母主桅上升起了“Z”字旗——“Z”字旗是30多年前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军神东乡平八郎在其旗舰“三笠”号战列舰上升起的战旗,从此后就成为日本海军胜利的象征。小泽如此做无非是想借这面旗帜重振士气。

小泽将机动舰队分为3部队:第3航空战队为前卫,由粟田健男中将指挥,共有3艘轻型航母、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舰载机90架;第1航空战队由小泽亲自指挥,共有3艘大型航母、4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舰载机214架;第2航空战队由城岛高次少将率领,共1艘大型航母、2艘轻型航母、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舰载机135架。第1航空战队和第2航空战队两队在第3航空战队队后方约100海里处跟进。各部均以航母为核心排成环形队形。小泽计划利用日机作战半径大于美机的优势,与美军舰队保持一定距离,先以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航空兵攻击美军,再以航母舰载机从超远距离起飞,攻击完美军后在马里亚纳群岛机场降落,这样就能使日军舰队始终处在美军攻击范围之外。表面上这是个不错的计划,但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绝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已经被美军消灭,而岛上的日军为了保全面子,没有如实将情况通报给小泽,致使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