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特点是抓住宰相待漏片刻时的思想活动,着力渲染,解剖灵魂,并用对比的手法,歌颂了公忠体国的宰相,鞭挞了祸国殃民的奸贼以及无所作为的庸人,这就为执政者敲了警钟,其规诫意义极其深远,因此前人称《待漏院记》“虽名为记,极似箴体”。
全文以“勤”字引出待漏院,又从“待”字上想出“思”字,从“思”字生出贤奸两种,末以“慎”字收束,脉络明晰,结构谨严,既循序而下,又相互映照;语言整饬多对偶,又骈散交错,益显得感情敦厚,富于文采。
■ 妙评
将千古贤相奸相心事,曲曲描出。辞气严正,可法可鉴。尤妙在先借“勤”字立说,后将“慎”字作收。盖为相者,一出于勤慎,则所思自有善而无恶。末又说出一种苟禄全身之庸相,其害正与奸相等,尤足以为后世戒。虽名为记,极似箴体。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
非骈非散,似箴似铭,文格犹沿五代,而紧切“待”字落想。词无鲠避,正色毅然。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四
待漏院之设,本是优崇宰辅,然顾名思义,则勤政是本旨。就“思”字写出贤奸之状,令人猛省,与温公《谏院题名记》同意。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谢立夫语
■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③。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④。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⑤;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⑥。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⑦。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⑧。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⑨。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⑩。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11}。”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2}。
【注释】
①黄冈:现在湖北省黄冈县。椽:椽子,屋顶结构中放在横木上支架屋顶和瓦片的木条。
②刳(kū):挖去。比屋:家家户户。
③雉堞(zhì dié):城上矮墙。蓁(zhēn)莽:密生的树木和野草。荒秽:荒凉肮脏。
④挹(yì):汲取,这里也指望见。濑:沙上的流水。阒:寂静。敻(xiòng):遥远。
⑤丁丁(zhēng zhēng):象声词。
⑥公退:办完公务以后。被:披。鹤氅:用鸟羽织成的裘。华阳巾:道士的一种帽子。世虑:世俗的念头。
⑦第:但,只。
⑧胜概:佳境。概,有“状况”的意思。
⑨齐云:齐云楼,在苏州(今江苏苏州)落星:落星楼,在南京(今江苏南京)东北。井幹:井幹(hán)楼,汉武帝(刘彻)所建。丽谯:丽谯楼,魏武帝(曹操)所建。
⑩歌舞:指能歌舞的人。骚人:诗人。
{11}十稔:十年。
{12}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嗣:继续。葺(qì):修理。
【鉴赏】
这篇文章是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写。文中通过对修筑竹楼的记叙与描写,表达了作者贬谪后随缘自适、游于物外的思想。但实际上王禹偁并没有对世事完全忘情,在表面的平静下,我们仍可隐隐感到其激愤和不平。
和主题相适应,这篇文章写得轻灵潇洒,多用排比,善于烘托,诗味隽永,营造出一种清幽宜人的境界。
李格非
作者名片
李格非(约1045—约1105)
字号:字文叔
籍贯:山东济南历下人
作品风格:刻意于词章,诗文工致。
个人简介:北宋文学家,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幼时即显其俊异,尤研习经学。神宗熙宁年间进士,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博士。哲宗绍圣初年,通判广信军,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东京刑狱。李格非以文章受到苏轼的赏识,后被视为元祐党人罢职,携眷返归明水原籍,卒年不详。
李格非刻意于词章,为文严谨,诗文俱工致,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刘克庄评论其“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然亦多佳篇,《洛阳名园记》为其散文代表作。亦能诗,《过临淄》《试院》等篇清朗雅洁,为人所诵。著有诗文四十五卷,今已佚。
■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①。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②。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③。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④。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⑤。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⑥?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⑦?唐之末路是已。
【注释】
①挟:拥有。黾(miǎn):指黾厄,古隘道名,即今河南信阳西南之平靖关。襟喉:衣襟和咽喉。借以比喻洛阳是通向秦陇之地的要冲,位置重要。走集:边境之垒壁,即边防工事。这里指洛阳是通向赵、魏之要冲。
②候:征候,即标志。
③开馆列第:兴建馆舍第宅。号:号称。邸(dǐ):王侯显贵的府第。
④乱离:指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乱频仍,忧患不已。五季:指唐亡之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酷:指五代在相继兴亡中战祸酷烈。
⑤兵车蹂蹴(róu cù):兵马战车相蹂躏践踏。
⑥予岂徒然哉:意谓我作《洛阳名园记》岂是没有道理的?
⑦方进于朝:当受到朝廷提拔任用之时。进,进用。放:放纵。一己:独自一人。治忽:治理与忽怠。退:指辞官退归。
【鉴赏】
李格非所作《洛阳名园记》共有十九篇,分别描述了北宋时期洛阳十九座名园的情况,本文即十九篇之后所附的跋语。
关于洛阳的名园,作者在各篇中已作了详尽的描述,故在跋语中提要钩玄,作一总的评说,阐明作者写《洛阳名园记》的用心。文中首先强调“洛阳处天下之中”的险要地理形势,得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的断语。由此进入洛阳名园的话题,进而得出“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的结论。文末画龙点睛,表明作者为名园作记的一番深意:在朝的公卿大夫,切不可图一己之私而忘记天下治乱之大事,应时刻牢记“唐之末路”的历史教训。劝诫之意,凝重显豁,以小见大,立意高远,发人深省。
■ 妙评
名园特游观之末,今张大其事,恢广其意,谓园囿之兴废,乃洛阳盛衰之候;洛阳之盛衰,乃天下治乱之候,是至小之物关系至大,有学有识,方能为此文。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六
幺幺小题,发出如许大论。大儒眼中,固无细事;大儒胸中,固无小计;大儒手中,固无琐笔,定当如此。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此既作《名园记》之后,又自叙所以作记之意。先辈评其小题大做,不必复赘,但说得如许浑成,见得此记之作,大有关系。末发出感慨正旨,止用“唐之末路”四字,一结便住。不言垂戒而垂戒之意自在言外,笔法高绝。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
范仲淹
作者名片
范仲淹(989—1052)
字号:字希文,谥号“文正”
籍贯: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人
个人简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天禧五年(1021年),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协助戚氏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使学风焕然一新。天圣六年(1028年),任职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五十岁左右,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知州。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宋元学案·序录》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创作也实践、代表着这一进步方向。其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气势夺人。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苍凉豪放、感情强烈,《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①。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②?惟先生以节高之③。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④?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⑤。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⑥?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⑦。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⑧。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⑨。
【注释】
①先生:指严光。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
②《赤符》:即赤伏符。臣妾:作动词用,意为统治、役使。亿兆:指广大百姓。加:超过。
③以节高之:谓光武即帝位,天下慑伏,只有严光以气节相高,保持独立的人格。
④归江湖:指严光离开洛阳后去富春江畔隐居。泥涂轩冕:谓视官爵如同粪土。泥涂,污泥。轩冕,原指前高而有帷幕的车子和礼帽,此借指官爵。
⑤以之:这样做。
⑥微:不是,没有。遂:成就,完成。
⑦名教:纲常教化。
⑧复:免除傜役。后:后人。
⑨风:风范。
【鉴赏】
本文将汉光武帝与严子陵互相映衬,目的是为了突出严子陵。所以,从介绍子陵的身份起笔,以赞颂子陵的高风亮节作结束,最为得体。“相尚以道”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对子陵与光武的交谊的高度概括。“以节高之”“以礼下之”,是“相尚以道”的具体体现。收束处的歌辞,意境开阔,用语精辟,活泼生动,意趣深远,为文章增色不少。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⑦?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⑧。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⑩。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
【注释】
①谪:旧时京官受处分降职出任外官或犯罪流放。守:做州郡的长官。
②越:及,到。明年:第二年。通:顺利。和:和乐。百废:许多废弛的事。百,虚指,形容多。具:同“俱”,皆,全。
③增其旧制:扩大岳阳楼原有的规模。制,规模。属(zhǔ):同“嘱”。嘱咐,委托。
④夫(fú):指示代词,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⑤衔:用嘴含,引申为包含、含有。浩浩:水势盛大的样子。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很急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⑥大观:壮观,雄伟的景象。述:记述。备:完备,详尽。
⑦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直达。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迁,左迁,即贬官。骚人:诗人。因屈原作《离骚》,后即称诗人为“骚人”。得无:只怕,表示测度语气。一说,能不,怎能不,表示诘问语气。
⑧若夫(fú):发语词,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近似于“像那”。霪(yín)雨:亦作“淫雨”,久雨,连绵的雨。霏霏(fēi fēi):形容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开朗,放晴。排空:冲向天空。隐曜(yào):隐藏了光辉。曜,日光。樯(qiáng):桅杆。倾:倒。楫(jí):划船的短桨。摧:断折。薄(bó)暮: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míng míng):昏暗的样子。
⑨去:离开。国:国都,京都。谗(chán):谗言,说坏话。萧然:凄凉萧条的样子。
⑩至若:连词,至于,又如。景:日光。万顷:虚指,极言其广阔。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1}一空:完全消散。一,全。影:这里指月影。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
{12}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者,也许。二者:指上文说明的两种心情。为:这里作名词用。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庙堂:宗庙和殿堂。这里指朝廷。高:指高位江湖:指贬谪在外做闲官或在野不做官。远:指僻远的地方。
{15}微:无,没有。斯人:这种人。谁与归:即“与谁归”的倒置。归,归依。
【鉴赏】
《岳阳楼记》是传颂千古的名作,是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贬居外地时写的。文章出色地描写了在岳阳楼上所能见到的景物,通过不同景物与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描写,借“古仁人”的形象,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理想,大大超出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思想境界。
文章以“谪”字开篇,借“迁客骚人”承转,假“览物之情”生发,用“古仁人之心”结穴,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议论是本篇的主旨所在,然而是通过着力的景物描写而凸显出来的,自勉而不事矜张,规劝而不露锋芒。篇中写阴雨晴明的两段文字,用语凝练,形象生动,富有特征性,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全文因事入景,由景生情,缘情化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结构严谨,肌理绵密。
■ 妙评
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严师鲁曰:“此传奇体耳。”《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宋·王正德《余师录·陈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