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在‘马来亚论坛’作题为‘马来亚留学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作用’的演讲。我以为,留学生不论是共产党人还是非共产党人的民族主义者,在战后的将来所起的作用将是十分紧要的。因为,留学生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在马来亚社会中是一个重要事实。作为一个社会阶级或者有产阶级中的成员,享受这种特权地位是否公道,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它是不可避免地随着英国在这个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来的。马来亚的英国人构成一个统治阶级。英国人把他的语言、制度和生活方式强加于马来人民。英国人将自己当成一个典范,亚洲人越是能够接近他的标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就会越好。这是明摆着的,无须争辩的。”
李光耀在准确地分析了马来亚留学生的特定地位后,又进一步与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他指出:“让我们看看留学生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荷兰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统治下的菲律宾等国家中的作用吧。在最近一两年,我们已经看到有6个亚洲国家出现民族独立。这些国家是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金、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现在,马来亚是东南亚民族国家包围着的唯一的殖民地国家。殖民主义在亚洲留下的另一残片是法属印度支那。在所有这些亚洲国家中,曾经领导过独立斗争的是留学生,他们形成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锋队,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锡金人和缅甸人是从英国回来的;印度尼西亚人是从荷兰回来的;菲律宾人是从美国回来的。如果这一情况引起了我们中的任何人对未来伟大的幻想,那么,我得赶快补充,事情的形式从来不会毫无变化地重复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形式不会在马来亚出现。假使马来亚没有棘手的种族问题,假使华族集团不是像马来集团那样大,假使有600万人口尽是马来人,我敢设想,英帝国主义在马来亚早就开步走了。但是,事实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暂时接受英国统治。在此期间,我们能够达到足够程度的社会结合,并在马来亚各族中唤起足够程度的、公民的和政治的觉醒。如果我们想到避免一个政治真空,这段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这种真空就会随着英国人从马来亚撤走而产生。”
李光耀紧接着指出:“在任何英国殖民地中,留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人之子,另一类是没有产业的官费生。富人之子学成回国后,感到自己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可以做一个更大的、更能干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官费生回国后,感到自己同殖民地的行政系统已经联系起来,其地位仅次于英国人。尽管英国人在殖民制度中始终处于最高地位,但官费生们认为自己比那些没有到过英国的亚洲人处境要好得多。因此,这两类人回到马来亚后,都会感到自己已享有这个国家中既得利益的一部分,都不愿意排除对自己有利的这种制度……”
紧接着,李光耀果断地指出:“帝国主义从来不会永世长久。或者是主人和臣服民族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例如在不列颠,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一度受英吉利人统治,现在已成为一个统一体,与英吉利人享有同样的权利;或者是臣服民族奋起反抗,成为一个单独的政治实体,这样,帝国也就告终,例如爱尔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无限期压迫,只有在臣服民族思想和体质均是劣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民族比另一个民族有天生的优越性。我想,这个科学事实同没有一个帝国能够持续超过1000年这个事实并不仅仅是巧合。从马来亚的现状看,英国已统治了100多年,已进入末期了,除马来亚外,殖民帝国主义已经在东南亚死亡了,而我们这一代也将看到它最后的灭亡。”
“因此,英帝国主义的彻底灭亡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凡是有头脑的人,只要能够老老实实地研究世界上不论哪一部分的情况,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受过西方教育的马来知识分子反对不反对,英帝国主义总归是要完蛋的。我们留学生能够有助于决定的两件事是:首先,怎样能够使这个变化快而有条不紊;其次,在新的马来亚找到一个地位。我想,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做出贡献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李光耀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我们这些在英国统治下的当地人民中最有特权的一部分人能公开宣称英帝国必须离开,那是可以立即见成效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来领导,那么领导将会来自社会上的其他阶级,如果这些领导人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而掌了权,那么我们将会看到,我们作为一个阶级,不过是换了一批主人而已。”
李光耀全面地分析了接管政权时将会遇到的两个问题,他认为:“第一个问题是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协调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发展一个统一的政治战线,这个战线要有足够的力量不诉诸武力而能要求移交政权。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在英国的留学生,不分种族信仰,都能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如果我们这些马来亚知识阶层的人都不能做一个真心诚意的开端,那么,前途是冷酷的。在马来亚,一般老百姓错误地认为,在英国受教育能在马来亚更多地、更快地发财,所以,再没有一个阶级具备更好的条件可以领导一个马来亚民族主义的运动了。”
李光耀满怀信心地认为:“我们已经看到马来民族主义的诞生,我们正在看到的是马来亚华人民族主义的初步运动。没有疑问,其他种族集团也将把自己组织起来。这可能是一个泛马来亚运动的前奏,或者它也可能是严重的纠纷和种族集团主义的开始,其结果可能是变成另一个巴勒斯坦。马来亚独立的先决条件是一个马来亚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不是马来人的,不是马来亚华人的,不是马来亚印度人的,不是马来亚欧亚人种的,而是这个国家中各种族的马来亚人的。如果有可能把所有非马来人的人口,用遣送回本国的办法予以消除,那就不会有另一个巴勒斯坦的危险。但是,即使是最极端的马来民族主义者,也将承认,已经在这个国家里的华人、印度人以及欧亚混种人口,是不可能用这种简单的办法排斥的,不负责任的种族集团领导将会带来灾难。所以,非马来人的种族集团必须被承认为现在和将来的马来亚的一部分。当然,必须达到统一。”
李光耀又以瑞士为例,指出维护一个国家民族统一的重要性。他强调说:“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在迅速变化中。殖民主义在财富和权力方面有着莫名其妙的矛盾,无论我们做不做什么,它总是要结束的。那不是我们用不用印度国大党那样的方式去争取独立的问题,而是我们究竟是否将在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一点作用。现在,我们还有时间把我们自己组织起来,成为这个国家中的一支力量。但是,最终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留学生回到马来亚后将做些什么。因为,任何政党、社会、实体,都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我们回到马来亚后,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步骤,这要看当时的情况。”“只有在我们马来同胞之中灌输一种合作精神和政治独立的主张,泛马来亚政党才能真正存在,马来亚人的领导才会出现。我们必须打破马来亚人昏昏沉沉的气氛,牢牢记着我们面临问题的迫切性。我们必须破除那种认为我们永远不如欧洲人的迷信。如果每一个留学生都使他自己周围的人了解他的信仰,那么,积聚起来的力量将是巨大的……”
这次演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留学生们纷纷认为,李光耀将会成为一个具有鼓动性的政治家。拉赫曼亲王对这次演讲也大为赞赏,他这样对李光耀说:“马来亚的历史将永远记着你的贡献。”
这个演讲,大体上表达了李光耀的基本政治信念。而为了这篇演讲,或者说为了寻找马来亚独立的途径,李光耀阅读了尼赫鲁的大量著作,研究了以色列、瑞典、瑞士这些小国的模式,也涉猎了马列主义。他对英国工党很感兴趣,同英国工党的一些领导人如威尔逊、摩根多普斯等时有接触。李光耀自称当时在思想上很接近他们,但考虑到马来亚的国情与英国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工党的那一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纷纷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也在扩大。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一种新思潮,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群众,特别是知识青年。李光耀当时也很向往社会主义。他和密友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制度,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可以建设一个完美的、理想的社会。他们都自诩为“民主社会主义者”,主张消灭剥削,各尽所能。当时,他们的憧憬就是力争马来亚尽快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然后建设成一个自由、独立、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李光耀曾这样对传媒说:“我是一个绝不反悔的社会主义者,但在我自己的国家内,我必须承认因为要把公共义务的崇高价值和服务的意义灌输给社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对工人高度的成就给予高度刺激,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只能各尽其经济所能,各取其经济所值。”他强调:“最后的理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只有当我们扫除了愚昧、文盲、贫穷和经济落后,才是恰当的。”李还自称:“早已抛弃要在地球上创建豪华天堂的天真幻想,因为负担不起。”
李光耀和拉赫曼亲王的性格、作风并不相同,李光耀“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对人生的态度是没有笑容的严肃”,而拉赫曼亲王则具有“宽容和欢乐的性格”。李光耀是这样评价拉赫曼亲王的:“是一个十分快活的、轻松的、对自己和世界都是和气的、经验丰富的人。”不过,性格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不久,李光耀和柯玉芝均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大学毕业,两人一起获得荣誉法学士学位。在荣誉生的名单里,李光耀排名第一,连英国学生也只能望其项背。
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后,为对李光耀获得双优奖表示祝贺,拉赫曼亲王专门邀请李光耀同舟共游内湖。
这天天晴气爽,和风扑面,雨后的英国第一大湖——内湖显得分外妖娆。李光耀和拉赫曼亲王划着船,无拘无束地谈论着。先是东西南北,然后,他们谈论的主题逐步集中到民族独立和独立后的建国问题。
拉赫曼亲王告诉李光耀说:“我最近同英国高层领导有过几次接触,并侧面了解了他们的态度,看来,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注重策略,英国人是会允许我们独立的。”
李光耀回答说:“这是无可阻止的历史潮流。在亚洲,印度、缅甸、锡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都实现了民族独立,我想,英国人应该做点顺水人情,让我们马来亚独立。”紧接着,李光耀认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马来亚独立后,我们如何治理国家,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模式的马来亚?”
拉赫曼亲王很有同感,他说:“我们现在就要有所准备,一旦马来亚独立,我们就要把治国方案摆出来。”
李光耀很想听听拉赫曼亲王的方案或者说预想,他吐了几口烟雾后,向亲王问道:“亲王,不知你对此有何高见?”
拉赫曼信任地对李光耀说:“前次你在‘马来亚论坛’中曾讲过巴勒斯坦模式和瑞士模式,我考虑了几天,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你有没有进一步的考虑。”
面对拉赫曼亲王的真诚相见,李光耀也毫无顾忌地向亲王全面介绍了瑞士模式,他认为:“根据我们马来亚的国情,我认为瑞士模式值得考虑。瑞士地处中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幸福,人口仅600多万,面积也不过41300平方公里,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小国,但就其经济实力来看,其综合国力相当雄厚,国际作用也不是一般小国可以相比的。”
在谈到瑞士的多种语言问题时,李光耀分析道:“瑞士联邦政府在语言问题上处理得很慎重。当时,瑞士人口65%的讲德语、18%的讲法语、12%的讲意大利语、1%的讲拉丁罗马语,还有4%的人讲其他语言。从表面上看,拉丁罗马语面临灭绝的危险,但瑞士政府为保护本国多样化的传统,专门拨出巨资拯救和扶植拉丁罗马语,赢得了人心。”
拉赫曼亲王认为,瑞士不仅在语言上保持多样化传统,在经济方面也是多样性的,它一直保持大、中、小并举的结构。一提到经济,李光耀感触颇多,他认为,瑞士的经济模式对马来亚很有借鉴作用。他说:“瑞士既有像‘雀巢’那样驰名全球的大公司,又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全国21万多个企业中,员工超百人的只占15%。有不少中小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其产品质量高、销路好。例如,只有80多人的‘法尔姆’公司,生产的普通灯泡高速生产线和钨丝缠绕机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专门生产打字机和电子计算机终端打字机的字头的‘卡拉克特斯’公司也不足百人,但世界上许多打字机公司由其独家供货。中小企业适应能力强,受经济危机冲击小,从而使瑞士的经济得以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