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339700000029

第29章 中世纪(5)

卡尔集中了农民军的主力,严阵以待。不料,艾田·马赛却背叛了农民军。他害怕农民的行动会损害他的利益,在起义军将大批粮食运进城以后,竟然断然下令与起义军一刀两断,并撤回了支援部队。

农民们毫不畏惧,决心和查理拼杀到底。查理不敢硬拼,便玩弄诡计,要求谈判,卡尔轻信了他的花言巧语,亲自到查理军中谈判。

不想恶人查理竟背信弃义地将他扣留起来,严刑拷打,并将烧红的铁环作为王冠戴在他的头上,卡尔就这样被折磨至死。

趁着农民军群龙无首的机会,贵族刽子手们一哄而上,镇压了这次起义,并杀害两万多名妇女和儿童。这就是有名的“扎克雷起义”。“扎克雷”起义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震动了交战中的法、英两国。

不久,这场风暴就刮到了英国,使英国贵族也遭受了血腥的洗礼。因此,扎克雷起义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给后世的农民斗争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

基辅罗斯的盛衰

基辅罗斯,又称古罗斯,是9世纪至12世纪初位于东欧平原的一个早期封建国家。这里的人——东斯拉夫人体形高大威猛并且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

在6世纪前,东斯拉夫人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举酋长,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到公元8、9世纪他们结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原来的部落长老和酋长通过囤积土地和将战争中的俘虏转变为家奴的手段演变成了部落贵族。势力的强大使他们征服了邻近各部落,建立公国。

公国中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南方的基辅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元9世纪末,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大公奥列格率领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这位大公崇武尚力,喜欢扩张掠夺,在他的努力下,基辅罗斯逐步发展成欧洲著名的强国。遗憾的是奥列格王公在离开人世时,并没有完成统一欧洲的梦想。

在奥列格王公之后的是伊戈尔大公,和奥列格王公相比,新一任的大公在武力的青睐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扩张,他穷兵黩武,残酷剥削,使本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人怨声载道。

每年冬季,伊戈尔都要带着大批士兵到各个村子挨家挨户的征收毛皮、蜂蜜、粮食等“贡物”,然后在第二年春天乘船顺着第聂伯河而下,运到拜占庭去贩卖,以换取丝绸、呢绒、香料和金银器皿等物。公元945年的一个冬日。伊戈尔照例在一队亲兵的前呼后拥下,去德列夫安人居住区巡行,但是此次他没有意识到已踏上了自己的死亡之途。

当士兵们把大量的毛皮、蜂蜜、蜂蜡、腊肉堆满船舱准备返回基辅的时候,伊戈尔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情并且对亲兵说:“今年的贡物怎么这么少?走,再去村子里转转去。”在贪欲的驱使下大公带着少数的亲兵又一次回到村庄。看到伊戈尔又出现在了村子,村民们愤怒了,他们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再一次的勒索无疑如同导火索引发了人们心中久蕴的怒火。

一个老人颤抖着花白的胡子说:“如果豺狼有了访问畜群的习惯,它就会不断再来,直到把畜群吃光为止,乡亲们,我们该怎么办?”人群中一个高壮的小伙子振臂一呼“打狼去!”所有的人都回应道“对,打狼去!杀掉这些披着人皮的狼!”所有的百姓爆发了,他们要把这么多年的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亲兵们见势不妙,都四处逃散了。而这位“傻乎乎”的大公还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影响力,他两手把腰一叉,“你们……”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一位村民就一棒子敲在了他的头上。只听“哎哟”这声后他就捂着头蹲了下去。虽然他已经蹲下去了,但是人们心中的怒火还没有完全的发泄,他们继续对这位“仇人”一顿乱棒好打,当大家无力再发泄的时候,才发现刚才还不可一世的大公已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酱状物。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到不满,几个小伙子通过向着这堆烂肉唾唾沫,撒尿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

这时刚才那位白胡子老人又说话了。“乡亲们,我们杀了公狼,还有母狼和狼崽子,我们该怎么办?”有人提议说:“杀进城邦,直捣狼窝!”所有的人都附和道“对!捣毁狼窝!”大家都朝城里的方向行进了。

在德列夫利安人准备暴动的时候,逃回城里的亲兵已把大公的死讯带回了城堡。大公的老婆并没有被大公的死讯压垮,而是显得异常的镇定。她在贵族们一阵大乱的时候站了出来。她联合自己的亲信大臣,立幼子斯维雅托斯拉夫为继承人,自己做摄政女王。紧急派出大批军队去剿灭“刁民”。两支队伍在途中相遇后,经过一场残酷的厮杀,德列夫利安人一批一批地例下了,毕竟他们不是那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士之敌。

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年幼的斯维雅托斯拉夫大公。他亲政以后,更加崇尚武力。他剃了光头,只留一撮额发,戴一只耳环,手握马刀。公元967年,大公同东罗马帝国建立联盟,共同出兵打败了保加利亚。这一次的胜利有些冲昏了他的头脑。他想着定居保加利亚,因为这里聚集了欧洲大批的珍宝,还有希腊的黄金,捷克的银子,匈牙利的骏马,俄罗斯的毛皮和各地的美女。他以为这一切都是为他准备的。可惜的是他无福享受。

原因是东罗马帝国一直都担心基辅罗斯过于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危,所以一直都觊觎着它。利用这次机会,东罗马帝国趁着罗斯大公不备,突出奇兵,大肆砍杀。罗斯军队毫无心理准备,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只好撤出保加利亚,踏上归途。东罗马帝国一心想把罗斯军队彻底消灭,所以早已派出使者请突厥人在半途伏击。本已伤亡惨重的罗斯军队“屋漏偏逢连夜雨”,再也招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斯维雅托斯拉夫也在这次战争中阵亡。

经过这一次战争,基辅罗斯元气大伤,尽管以后的几位大公励精图治,想重振国威,结果都不是很理想。1054年,基辅罗斯发生了内乱,最后分裂成三个小国。在互相争斗中,国力也越来越衰弱,更没有力量去抵御外部侵略了。就在这时,南方草原上的突厥族波洛伏齐人乘机侵扰。内忧外患使得基辅罗斯的人民苦不堪言,受尽煎熬。艰苦的日子使大家总是幻想有一位能够拯救现状的英雄!

直到1185年,一位叫做伊戈尔·斯维雅托斯拉维奇的王公,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报复发动了对波洛伏齐人的战争。可惜他势单力薄,尽管自己和将士使出背水一战的努力,但因为实力相差得太悬殊了。征伐以失败告终。

《伊戈尔远征记》这部催人奋进的史诗就是在这种为了赞颂伊戈尔的英雄精神和爱国情怀下诞生的。并且这部长诗的许多篇章今天依然脍炙人口。“啊,我的武士们和弟兄们,与其被俘,不如死战;弟兄们,让我们跨上骏马,去望一望那蓝蓝的顿河。我愿,在波洛伏齐草原的边界折断自己的长矛,俄罗斯人,我愿同你们一道,要么抛下自己的头颅,要么用头盔掬饮顿河的水。”

遗憾的是,由于基辅罗斯内部在政治上的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导致它在经济上也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曾经有伊戈尔式的爱国者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但终究无力回天。基辅罗斯终于在外劫内耗中渐渐趋向衰微,走向灭亡。

中世纪的骑士

公元8世纪后半期,欧洲进入了封建时代,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骑士阶层。

西欧封建主为了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的需要而豢养了许多骑士。他们装备齐全,拥有良好的坐骑和一些随从。

最早的骑士主要来自于中小地主,后来领主的家臣和富裕农民也有成为骑士的。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得到大封建主赏赐的土地和金钱,成为小封建主。于是,越来越多的武士在对土地、财产的追求下,渐渐形成了一个附庸于大贵族的特定阶层——骑士阶层。

骑士从幼年开始,就被教育成专门适应战争的人。他们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1200年左右,教会接管了册封骑士的仪式,于是将很多宗教礼仪加入授职的仪式中,使之近于神圣。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将要成为骑士的年轻人首先要沐浴,这象征灵魂得到洗涤,然后穿着洁白的上衣,身披红色长袍,在祭坛前跪拜十个小时,他的盔甲和佩剑就放在祭坛上。到天色破晓的时候,他要来到由一群骑士和女士举行的盛大的弥撒上。他的担保人将他带到领主面前,并且将他的武器和防具一件一件地递给他,每递一件,都要说上一句祈祷和祝福的话。

仪式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为新骑士绑上马刺,通常年长的骑士还要用自己的手掌或剑身在新骑士的脖子或面颊上重重地打一下——这一击是所有的骑士都必须承受的。

接下来这位刚刚被册封的骑士还要宣誓:自己的剑永远只用于正当的理由,用来捍卫教会,保护孤儿寡妇,济贫救苦,铲除奸恶。

最后,整个仪式以马术表演、模拟决斗和格斗游戏而告终。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

全部的仪式是非常庄严而感人的,以致很多诚挚的骑士终其一生都无法忘怀他们在祭坛前度过的一夜,也无法忘怀他们当年作出的誓言。

作为骑士必须遵守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在骑士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为骑士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标准。除“忠君、护教、行侠”的信条外,还要求骑士“文雅知礼”,甚至要求他们学习音乐和作诗。

骑士把自己的“荣誉”看得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不仅要忠实地为自己的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女主人在骑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这一点后来发展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能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和取得胜利,博得贵妇人的欢心,是一名骑士最大的荣誉。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所谓“骑士精神”。

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统治着附近的农村。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上所穿的布料或皮革长袍又长又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联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

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矛和剑等。是十字架的象征,盾代表着保护教会的职责,双刃剑则代表了正义和杀戮。盾牌是用皮革包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或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骑士马上坠落后,他们才使用手中的宝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战斧、狼牙棒和铁球等。

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来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到了1500年,当欧洲大陆中央集权日益强大、商业利润日见丰厚的时候,好战的声音小了,社会机构也从依靠军事力量转向依靠法律力量来维持。到了中世纪后期,骑士们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过时了。决定战争的力量,越来越多地来自出身卑微,像流氓一样的雇佣兵、工兵和炮兵们,骑士阶层就此走向了衰亡。

高高在上的教皇

在封建社会里,谁的权力最大呢?答案不是国王,而是教皇。

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基督教把耶稣最重要的门徒彼得当做教会的首领和第一个教皇。据说耶稣把象征统治世界的钥匙交给了彼得,并且告诉他说:“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天上也要释放。”既然每一个信教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耶稣的话,教皇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

罗马帝国后期,教会开始按帝国的行政区划分教区。首都罗马的教区地位最高,它的教长就称为教皇。到了封建社会初期,罗马教皇得到法兰克国王们的保护,建立了“教皇国”,地位进一步加强。

那时候,各个王国兴衰交替,局势相当混乱,只有教会组织在各国、各地还统一受罗马教皇的指挥,再加上各民族都信奉基督教,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教皇能够向封建主施加压力和争权夺利。

11世纪,教皇格里戈利七世趁德国皇帝年幼之机,进一步扩张教会的势力。他在赦令中公开提出:教皇的权力高于一切,教皇不仅可以任免主教,也有权废除君主,有权审判和惩罚国王。但没有人能够制约或审判教皇。开始把神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这样,罗马教皇变成了一个太上皇:欧洲各国的国王登位,要由教皇主持加冕仪式。教皇和国王同行,教皇可以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教皇和国王会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之多的特权,教皇及他所任命的各地的主教管理着众多教堂、修道院和神学院。他们霸占着最好、最广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财富。

在中世纪的欧洲,无论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发现,城镇、村庄中最高的建筑是教堂的尖塔,最宏伟的殿堂也是主教堂。

教会在各个国家都拥有大量的土地,残酷剥削着在土地上劳动的农奴,还要向各国百姓收取“什一税”(每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和种种临时摊派。

教会有自己的监狱和残酷的刑罚,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得不到教会的承认,也就失掉了一切保障。这种惩罚,不仅可以使一般老百姓家破人亡,就连国王、皇帝也怕它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