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56

第56章 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对当地农民增收的贡献方式研究(3)

第二,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带来人们观念的更新,提高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如上文所述,人是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对怒江地区农民综合素质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库区移民,使得当地农民和外界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交流沟通日益增多,使其破除小生产和原始平均主义观念,改变其落后的思想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民俗及生活习惯,树立市场、价值、竞争、效益、信息和知识等观念。另一方面,由于怒江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使加大教育投入成为可能,教育事业将会获得较大的发展,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普宣传奠定基础,使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有个较大的提高。古语说:“予人衣食,不如授之一技”,这样的实惠看不见、摸不着,但确让农民受益终生。同时,原有产业的壮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既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为他们运用所学技术提供了舞台。总之,从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等方面,提高了怒江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做了必要的准备,这是当地农民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所必需的。

另外,怒江水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建设期长达20年,在中国乃至世界水电、环保前沿技术引领下,将培养出一大批工程、环保、经济等建设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一大批有技能、守纪律的劳务大军,一大批懂市场、善经营的商人和老板,这样的高科技人才生活在怒江,将对怒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开拓他们的增收思路,带动广大农民走向小康以至富裕的生活。

第三,巨大的投资拉动带来的环境变化。在贫困地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改善基础设施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单一依靠国家有限的补助,怒江州交通、能源、市政、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要解决历史“欠账”太多的问题,继续等、靠、要,依赖国家拨款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怒江水电开发一方面部分投资直接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巨大的投资拉动,使得基础设施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成为可能,形成多元投资结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州主要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了,就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发展机遇。水电产业是基础产业,几乎作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领域,可带动或形成强大的产业链。由于建设过程投资巨大,同样可带动或形成以建筑安装业为龙头,以服务业、旅游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务输出业等为主的强大产业链。在整个产业链中,除了建筑安装业主要由国内外大集团主理外,其他各产业均可实现较大程度的地方化参与,农民在其中自然也享受到种种发展机遇。

(1)将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怒江水电开发按年建设期计,可直接或间接创造4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有20万个就业岗位由外来专业技术队伍或外来民工分配,20万个技术含量较低及大部分服务业岗位由本地劳动力参与分配。这是目前怒江州劳动力转移(1.3万)及城镇失业(0.3万)人数总和的12.5倍。在20万个本地化就业岗位中,至少有80%要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承担,从而形成怒江新兴的劳动力输出业。按照普通劳动力年收入5000元计,全州劳务输出业收入可达8亿元,是2003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20%左右的增长速度。

(2)将使地方建材业大有作为。水泥、钢材和砂石料是水电工程中的三大建材,其中水泥、钢材基本外购,砂石料基本地方化。如按照1000万千瓦装机开发,混凝土浇筑和土石方填筑对砂石料的需求约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平均31元计,直接形成近7亿元的砂石料市场。

同时带动砖、水泥预制品、建筑构件等建材需求,地方建材也大有作为。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以资源、劳务、服务等不同方式广泛参与地方建材业发展,从中获得实惠。

(3)将使服务业迅速壮大。服务业是关联度最大、普通劳动者参与程度最高的行业。水电开发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汽车修理、交通运输、中介、家政等服务产业需求倍增,服务业市场现有基础上可扩大5~10倍,全州1/4以上的农民可以转移到生态旅游和为开发服务的现代产业上来。

(4)将使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必须具备四个重要条件:进入条件、接待276能力、景区景点建设、执业队伍。目前怒江一个条件都不具备。水电开发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怒江进入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为满足建设需要而形成的一万个标准客房,使全州的接待能力由现在的年50万人提高到年200万人以上。进入条件的改善,接待能力的提高,将吸引旅游开发商投资景区景点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旅游产品开发高峰期的到来。通过前三个条件的建设和逐步到位,通过各类旅行社带动,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执业队伍。旅游业就可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树品牌,八年成支柱”的目标迅速发展。

(5)将使农副产品加工业配套跟进。大工业、大建设背后是一个农副产品大市场,往往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联动大调整,促进优势农产品围绕市场加快开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州已形成20万头黄牛单位的畜牧生产能力和20万亩的经济林果基地。但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上还是空白,畜牧产品出栏率低、经济林果商品率低,大部分农副产品的价值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低级发展阶段。2003年,全州大小牲畜出栏率为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应该说,这15个百分点主要是畜产品加工滞后造成的。怒江水电开发不仅能通过市场机制把这15个百分点补上,而且能带动其他农副产品加工快速跟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了,农副产品商品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农民收入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五,对移民生活的改善。移民安置及补助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与农民利益关系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地方政府与农民三者之间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方面。移民问题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开发进程。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移民工作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移民人口少,压力不大,怒江州境内仅涉及4.3万人;二是移民人口结构不复杂,在4.3万人中,农民有3.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有0.6万人左右,还有0.2万左右人口属于流动人口;三是移民作用重大。移民是怒江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之一,全州12.7万贫困群众需要通过移民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其中包括部分库区移民。怒江移民与其他地区工程移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从条件差甚至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转移出去,既对开发有利,又是客观需要。通过移民,绝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只要充分发挥投资者、政府和移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用好各类工程征占补偿资金和国家移民政策,结合易地开发等扶贫措施,怒江水电开发移民工作一定能成为水电行业移民工程的成功典范。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问题解决好了,怒江扶贫攻坚的总任务也完成了一半,而且是最艰巨的一半。

第六,股份参与。以库区林地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失地农民身份置换为股东,让失地农民直接参与开发并长期有收益,这种股份参与方式不失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有益尝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把集体经济的管理转化为公司制,通过个人承包土地(含林地)入股,集体所有土地(含林地)入股等形式,以村委会或乡镇为单位,组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份收益进行分配、管理和经营。换言之,农民也能当股东。这是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有效选择,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七,财政反哺。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还将从多种渠道和方式方面使当地农民受益。一是“以能代赈”,即从总发电量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电量,以成本电价供给农民,用来以电代柴或燃料补给,有效解决山区农民的烧柴问题,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保护环境,彻底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二是建立怒江生态保护基金,在怒江水电开发每度电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除了用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外,大部分以生态补偿方式转移到农民手中;三是支农投入,随着各级政府财力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单一依靠国家补助向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转变,支农投入将成为有保障的长期的政策。

五结论

通过对怒江州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和对制约当地农民增收因素的分析,以及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农民增收贡献方式的研究,我们认为: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对当地农民增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所需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二是通过发展原有产业和培育其他新兴产业,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增收;三是通过水能资源开发而使怒江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增加对当地支柱产业的投资来使农民增收;四是通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加快当地社会的发育来使农民增收;五是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引进外资来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最后是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当然,在库区移民中,由于当地农民对移民地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可能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278甚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难,造成收入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开发式移民对相关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是有利的。需要针对各种可能的不利因素,提前做好研究和准备,将水能资源开发和移民的负面因素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2003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

[2]何耀华、冯建昆:《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电开发》。

[3]《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电开发》http://www.yunnan.cn,2004年10月13日。

[4]怒江州发展计划委员会李福寿、共青团云南省委青农部:《怒江的出路就在“怒江”:开发水能资源》。

[5]《怒江水电开发在争论中启动》http://www.sina.com.cn,2003年11月日《工人日报》。

[6]《怒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协调》http://www.yunnan.cn,2004年月13日《经济日报》。

[7]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十五期中青班三支部一组--怒江州考察组:《怒江州支柱产业发展思路及发展前景的调查和思考》。

[8]马洪涛:《关注怒江水电开发与怒江建坝之争》,2003年12月29日。

[9]赵振中:《浅谈怒江水电开发之争的几个焦点问题》。

[10]杨金华等:《怒江农牧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1]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经济管理局文件《2003年怒江州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报告》,2004年1月。

[12]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审查会有关情况报告》,2003年8月。

[13]怒江州科技局:《关于2002年以来全州科技工作情况的报告》,2004年10月。

[14]泸水县农业局:《泸水县2003年农业生产总结暨2004年计划》。

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