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92

第92章 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昭通地区为重点地区研究对象(7)

移民产生的生态问题。受漫湾水电站影响人口不断增多和外迁,超出了工程建设者的预料。由于移民普遍搬到了山上,开垦坡地,砍伐树木,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在年蓄水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了100多处崩塌滑坡,1995年3月一个短期的水库调节,水位线下降数十米,竟然造成多处山体整体滑坡,很多移民的房子被损坏,涉及移民上千人。财政拮据的当地政府找电厂交涉,电厂认为这是后期滑坡,自己没有责任。

水电站本身产生的问题。漫湾水电站1993年一期工程完工蓄水,泥沙很快淤积,仅仅3年,水库有效库容淤损率已达到第15年的水平,水质严重恶化。问题悬而难决,最后真正承担损失的还是百姓。从年漫湾正式发电以来,漫湾土地、森林、牧场、渔业和水资源普遍减少,老百姓生计来源变得狭窄而又充满风险。尽管电力公司承诺发电量的3%~5%返还当地百姓,帮助他们“以电代柴”,但是,没有人出钱为这些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农民架线输电。

建设大坝后产生的土地问题。大坝之前,田坝村人均至少一亩多地。漫湾电站修建以后,库区人均耕地比原来下降了0.58亩,不仅数量下降,质量更是下降得厉害,原来河谷是比较好的耕地,现在的所谓耕地差不多4亩还比不上原来1亩的产量。但是电站对土地的赔偿是按照生产面积而非按照生产力来执行,许多专家认为,这种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三)国内外水电资源开发的启示

国内外的情况表明,合理有序建设大型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地方的经济腾飞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利用自然就要符合自然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取得国家的地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对国内外482大型水电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水电站建设前、中、后期都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合理的机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监控、同步管理。工程的每一步都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将类似伊泰普1982年蓄水回淹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实在的评估机制与部门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监督控制。这个部门应该由各类专家组成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监控工作。对防洪标准和溢洪道泄流能力;施工导流和围堰布置;大坝、电厂设施、辅助设施部分或全部拆除;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拆除;设备的处理;考虑泥沙管理、环境要求、洪水和湿地作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工程评价,使水能资源的开发要切实的服务于国家能源发展,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要切实的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情况,真正的做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效应。水电开发通过修建水库产生发电、防洪、灌溉等效益的同时,也会搬迁居民,造成生态移民切实安置的问题,漫湾水电站生态移民所反映出来的众多问题对我们是个深刻的教训,移民问题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安置费就能够解决的。要给移民另有就业的门路、教授其就业的技能,可以将移民工作与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是给其非农户口的简单方式,应有计划将移民逐步迁移到城镇或城镇郊区,让他们从事二三产业或城郊农业,从根本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从安置型生态移民转向开发型生态移民。

针对移民开垦坡地,砍伐树木,导致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的生态恶化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沿岸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宣传设施,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国内外大坝建成后产生的泥沙淤积、水质严重恶化、河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应加大科研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建立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预测预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预测预报,推知生态环境的可能承受范围,一旦发现其超出警戒线,立刻采取相应行动,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协调好政府、开发公司和当地群众利益,避免出现尽管电力公司承诺发电量的3%~5%返还当地百姓,帮助他们“以电代柴”,但是,没有人出钱为这些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农民架线输电的尴尬局面。从在加拿大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生态资源一直是当地居民在使用,所以采用居民以生态资源入股的办法,大约占30%左右。只要电站还在发电,还在创造经济效益,失去土地的当地居民就不会为生存担忧,他们一直与电站、与电力企业贫富与共的方式中找出符合中国实情的方法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水电开发受益群体中提出部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基金进行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伊泰普水电公司在库区周边建设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中吸取经验,认真编制金沙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分类建立自然环境保护区。指导水能资源开发和水库合理布局,推动金沙江沿岸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水能资源开发方案时,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其对沿岸的森林植被、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搞好自然生态保护区或生物庇护所,做到能像伊泰普水电站一样使我们的电站也经得起世界各国环境保护专家的考评。

从伊泰普水电站和胡佛大坝的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中找出适合西部电站开发利用的好路子,使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打出生态旅游的品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发展。

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分类实施变政策优势为开发优势、生态优势。

国内外的情况表明,各国政府一般都直接参与或宏观控制水电开发的进程,并根据本国条件和水电开发自身的特点制订了最为优惠的政策。即使在像美国这样崇尚市场经济的国家,水电开发政府也给予相当优惠的政策。这可能与水能资源大多位于落后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能极大地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水能资源的开发要与远距离送电和耗能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是国外落后地区水能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水能资源大多位于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相对稀少,工业发展缓慢,缺少用电负荷。这给水能资源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市场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国家无非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输送到经济中心(用电中心);484二是就地发展高耗能工业。而且往往这两种方法联合采用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

开发时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制定完善并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将水能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在提高环境效益基础之上。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中国的水能资源大多位于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81.4%在西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中,电力必须先行,而西部电力开发的重点就是水电开发及其与此相关的西电东送,这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能源资源的配置、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小康战略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因此,研究国外各地区的水电开发,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水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保护环境、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与人类的发展有着许多矛盾。结合美国、俄罗斯、巴西和埃及等国经济落后地区的水电开发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是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的一项有力措施,它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水电应实行“流域、梯级、滚动、优惠”开发。应允许水电流域开发公司实行综合经营,发展高耗能产业。要积极推进“西电东送”。充分考虑好当地政府、开发公司和当地群众的利益协调。对水电工程的建设资金实行优惠政策,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应对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两个工程同步进行切实的监督。水能资源的开发要切实的服务于国家能源发展、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要切实的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情况,真正的做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昭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西部开发报》2003年8月21日,甘肃科技情报研究所:《我国将重点开发金沙江水电资源》。

[3]《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4]《加快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促进“西电东送”战略实施》。

[5]《长江上游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

[6]《关于昭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2004年2月22日在昭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7]《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2月22日在昭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

[8]纪中华、刘光华、段曰汤、沙毓沧、李建增:《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生态农业模式》,《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第10期。

[9]杨庆媛、汪军、王锡桐、王建文、贺廷荣、起春联:《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地区调查报告之一》,《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0]李锦:《金沙江流域的生态变迁》,《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11]永善县政府相关文件资料。

[12]樊启祥:《西部水利资源开发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三峡建设》2004(02),第5~9页。

[13]朱成章:《要认真研究西部水电开发》,《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5),第15页。

[14]《阿斯旺大坝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研究》1997年第3期。

[15]仲伟志:《漫湾·小湾·澜沧江与湄公河的未来》。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主任、教授;参加研究的还有冯润宇、丁宏、周芳、时宏明、龙丽、张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