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信
23784800000029

第29章 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为宝:信是经商之魂(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不要只图快,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只顾眼前利益则办不成大事。做事只求速成,就会缺乏考虑而草率从事,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只贪图小利,没有远见,必将因小失大,大事难成。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急功近利,是难成大事的狭小器量。凡成大事者,必能循序渐进,高瞻远瞩。

这里,孔子讲的是施政方针。施政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可盲目强求速成的“政绩”。施政见利,亦非坏事,但是只顾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耽误大事便不可取。清代经学大师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引荀子说:“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汉朝学者戴德在《大戴礼记·四代》云:“好见小利,妨于政。”因此,施政的方针,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贪图小利。

延伸思辨:急功近利不可为

孔子的 “欲速则不达”意在告诉人们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摆脱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中强调:“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宋代司马光在《与王乐道书》中也说:“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好见小利,妨于政”;贪图小利,亦妨于商。在商场上,如果商人急功近利、见利弃信,那么就会因为眼前的小利而损失自己长远的大利,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经商时,商人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抵制住眼前利益的诱惑,恪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焦躁,急于求成。

精彩典故:

胡雪岩宁可破产绝不弃信

胡雪岩认为“做人总要讲宗旨,讲信用”,胡雪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胡雪岩在自己的丝业将要倒闭之时,仍然十分地讲信义,宁可自己损失利益,仍然坚守诚信,维护蚕农利益,不甘做外商洋行的附庸,始终坚持与洋人“斗法”。

在胡雪岩的生意达到巅峰状态时,他的生丝生意专营出口,几乎垄断了晚清时期的国际贸易市场。1882年,胡雪岩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蚕丝行业,垫付资本两千余万两,套购生丝一万四千包,使洋人“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洋商与洋行为了控制中国蚕丝业,联合起来报复胡雪岩的招术很凶狠。他们已经看出在上海市面开始萧条的情况下,胡雪岩用于收购蚕丝垫付资本太多,必将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而胡雪岩此时要应付的方面又太多,比如要按约定偿还外国银行的贷款,要为左宗棠购置军火等。因此洋人们冲着胡雪岩发誓“今年不贩生丝出口”,紧接着向胡雪岩催收贷款,使胡雪岩一下子陷入危机之中。

不过胡雪岩此时还有一条路可以进行自救,他可以向上海地区已有的三家新式机器丝厂出售蚕茧。当时外国新式机器缫丝已经传入中国。浙江、江苏一带出现了好几家机器缫丝厂。机器缫丝技术的引进对于以用传统手工缫丝的养蚕做丝人家冲击很大,一经推广,江南地区必将有大批以做丝为生的人家破产。

经过十数年的苦心经营,此时的胡雪岩实际上已经是丝业的老大,为了抵制机器缫丝,维护江南蚕农利益,这几年他大量收购蚕茧,以切断机器缫丝的原料来源。由于他大规模的囤积蚕茧,已经使上海地区三家机器缫丝厂由于没有原料,面临停产倒闭。

商人图利,胡雪岩的蚕茧囤积居奇,这个时候如果答应蚕丝出手给缫丝厂,自然可以卖出一个相当好的价钱,可以部分解决眼前的资金危机。而且,机器缫丝厂出丝快,质量好,向洋商找买主也容易。如此看来,出售蚕茧给缫丝厂,还可以带动生丝生意。事实上,此时胡雪岩的生意伙伴、好朋友古应春、宓本常为胡雪岩利益着想,劝胡雪岩考虑出售蚕茧,但胡雪岩就是不愿意出售蚕茧。

胡雪岩并不是不知道此时出现的危机可能带给他的严重后果,也并不是不知道机器缫丝质量和产量确实都优于土法缫丝。他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讲诚信,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他作为丝业领头人物,曾与那些丝户达成过协议,由他到蚕农手中收购蚕茧,交由丝户缫丝,丝户则必须将生丝交由他来经营。由此既抵制了丝厂来抢做丝人家的饭碗,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他自己也有了稳定的货源可以控制洋庄市场。既然自己已经作出了承诺,就要守信用。既使在自己陷入困境之时,要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之时,也不能做这种背信弃义之事。否则,那些丝户将因为自己的不守信用而受到严重的损失,自己也将信誉扫地。

胡雪岩当时讲的那段话就是:“做人总要讲宗旨,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我既然答应过不准新式缫丝厂来抢乡下养茧做丝人家的饭碗,我就不能卖茧子给他们。”胡雪岩宁可损失利益也绝不放弃信用,是中国商人的榜样。

当代镜鉴:吃亏是福

在商场上,商人要做到宁可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也不违背商业契约。要知道“吃亏是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客户搭建起信任的平台,从而让自己的生意得到长远、稳固的发展。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生气地嚷道:“大家都这么干,有钱不赚,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意地握住店主的手,说道:“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信得过的、可以长期合作的维修店,你的诚信证明你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以后我们公司的汽车就到你这里修理了。”

在上述事例中,维修店的店主不为小利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样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从而得到了一笔大生意。对于商人来说,钱可以再赚,但是信誉一旦丢了,就难以重树了。所以,丢利事小,失信事大。这个道理并不空泛,日本麦当劳社社长藤田的做法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1968年,藤田接受了美国油料公司订制餐具刀叉300万个的合同。交货日期为同年8月1日,交货地点在美国的芝加哥。

藤田组织了几家工厂生产这批刀叉,但这些工厂一再误工,到7月27日才完工。但从东京海运到美国芝加哥,因为路途遥远,8月2日肯定交不了货,到时必然误期。若空运,就会损失一大笔利润。

藤田面对的,一边是损失的利润,一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思量再三,藤田毅然租用航空公司的波音707货运机空运,花费了30万美元的空运费,将货物及时运到。这次藤田的损失很大,但却赢得了美国油料公司的信任。

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油料公司不断向日本麦当劳社订制大量的餐具,藤田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恪守信用虽然让藤田暂时损失了利益,但是却给他带来了长期的财富。同样,世界船王包玉刚也是因为不怕吃亏,时刻以客户的利益为重,才得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从而驰骋海上的。

1975年,包玉刚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他的环球航运集团有船14艘。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香港记者问包玉刚:“包先生,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际航运界和金融界作出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你有何感想?”包玉刚笑着说:“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以诚信、厚道闻名于世。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过去在国外创业所遭到的困难往往比其他国籍的人多,时常遭遇白眼。要想做出卓越的成绩,只有靠我们待人真诚,用我们的诚实取信于人。”这是包玉刚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

包玉刚的诚信在他事业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他自己说:“宁可少赚钱,也要尽量少冒险,以保证客户的利益。虽然这是笨方法,但是只要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也是值得的。”当时,香港和国际上普遍实行按船只行程计算租金的办法,即短期结算办法。包玉刚却采取了低租金长合同的稳定经营方针,这一方针吸引了许多客户,为包玉刚打开了经营的门路。

20世纪70年代,欧美工业处于复苏和发展阶段,能源成为各国急需的抢手货。中东的石油输出国企望有更多的船队快载快运,这为包玉刚发展航运业提供了大好时机。包玉刚四处游说欧美各家石油公司。但许多石油公司老板根本不相信包玉刚和他的船队,如壳牌石油公司老板就直截了当地对包玉刚说:“你们中国人技术落后,船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太低,况且你们并没有远航的经验,我们岂能冒险,把大笔钱财抛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