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共和国没有开闸
23790400000036

第36章 北闸大集结

当前沙市最高水位:44.95米,超分洪水位;趋势:涨

三路人马齐聚北闸——神秘的“84仓库”今早出行——北闸指挥部:“三王”及一部战地日志

三路人马齐聚北闸

集结在沙市东郊江边那座寂静院落待命的荆州市机动抢险队,坐等了6日一个晚上、7日一个白天、又加7日一个晚上后,终于在8日凌晨接到命令:立即组成机电启闸队开赴北闸就位,作好开闸分洪准备,迎战第四次洪峰。

抢险队支部书记沈烈春在集结的队伍中挑选了80多名男女队员组成机电启闸队,迅速在盐卡码头登上一艘名为“国汛5号”的驳轮。上面命令没有说明这次开赴北闸有多长时间,抢险队自己决定每人带三天干粮,也不带行李,准备三天三夜不睡。

凌晨5时,“国汛5号”正式启航,迎着江上的晨曦驶向北闸。“国汛5号”是条200吨的性能优良的机动抢险船,是国家防总1996年拨专款配置的,已经在荆江沿线执行过不少次突击任务了。现在它载着这80多名男女队员开足马力疾驶,晨曦中只见甲板上一群黑压压的人影,随着船身在波光浪影中起伏。

与此同时,集结在弥市镇政府大院的500民兵突击队也奉命紧急集合,挤上7辆大卡车,于清晨6时驶出镇政府大院。镇里由于防汛吃紧只调集了7辆车,500人挤上7辆车,平均每辆车上要挤70多人,还加随身携带的水桶和铁锹。每个车斗里挤得边沿的人都朝外仰着,就像一朵朵已炸开的花蕾。严重超载的7辆车沿着虎渡河堤向北闸急行,那些炸开的花蕾在晨光中摇摇晃晃,就像“国汛5号”在浪影中起伏一样。由于车上再无法携带他物,出发时民兵们干粮都没有带,好在弥市离北闸只有20多公里,到时准备由民兵所在各单位送饭上闸。

集结在沙市市区担任人工启闸队的500民兵,开赴北闸时则是另一番情形。他们由于是分几处集结待命,所以一接到出发命令就分几处登车向沙市码头集中。当各个连队在码头聚齐后一清点,总共竟有576人,27辆清一色的东风大卡。这种东风大卡后桥高,可以冲过码头上的渍水。倒霉的是江上一早就出现晨雾,渡轮不敢启锚,人工启闸队被阻在码头干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过江。

弥市民兵因不需渡江,7时40分率先到达北闸。一到达北闸就奉命拉上防淤堤爆破地段,在地爆连的指导下清理堤上药室,为装填炸药作好准备,这是启爆防淤堤的第一步工作。防淤堤堤身中共分布着119个药室,清理药室是一个累活、苦活。药室是用水泥浇制成的圆柱体,内径0.9米,深3.4米。清理药室得先刨掉表皮土层,再掀掉水泥盖版,取出洞内的残土和渍水。这么窄、这么深的洞,又是这么热的天,要下到洞底去作清理,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估计到的是长期封闭的洞里严重缺氧,镇造纸厂一位叫李民强的工人,一下到洞里就晕倒在里面了。地爆连战士赶忙用绳子把他吊了上来,但这位弥市民兵醒过来休息了片刻又下了洞。这天由于后勤一时没跟上,500弥市民兵都只吃到了一餐晚饭。夜里,大家分别在大闸下54孔闸门门洞里过了一夜。这门洞里迎接他们的是令人厌恶的“草鞋板”和令人提心吊胆的蜈蚣,一夜里没有哪个能够入睡。

机电启闸队的“国汛5号”在弥市民兵的后面到达北闸。他们与北闸管理所都是荆州水利部门的兄弟单位,加上他们每年都要来北闸举行启闸训练,与北管所上上下下都亲如一家。他们一到达北管所就占据了分洪调度大楼楼上楼下所有能占据的办公室、会议室、招待室,作为栖身之地。由于他们是支男女老少混杂的队伍,启闸的任务是在防淤堤爆破之后,所以他们到达北闸后得到的通知是原地休息待命。

沙市人工启闸队由于过江耽误了时间,到达北闸是10点钟。他们的人工启闸任务是在机电启闸失败之后,所以他们接到的通知是先负责防守防淤堤,以免防淤堤启爆之前出现溃决。他们的队伍一下车也是接着上了防淤堤,在整个防淤堤上分段分班,开始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他们这支队伍最庞大,已没有闸门门洞和办公室可以栖身,晚上全部露宿在大闸东头靠腊林洲的围堤上。这里由于平常人迹稀少,蚊虫特别多。

沙市人武部带队的李震和季朝阳在堤上睡了一觉醒来,两人的身上都出了满身的小红点,一数,各自都有100多个,又疼又痒。

神秘的“84仓库”今早出行

在北闸上游约20公里的长江之滨,有一处神秘的院落。如果不知它的底细,仅从外观上怎么也看不出它是干什么的。

它位于一片开阔的田野上,远离村庄,远离江堤,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奇特的城堡。

它是一座四方形的院落,周围高墙环绕,墙外还有一圈护城河,只有惟一的一条通道伸向院内。特别令人侧目的是墙头密密的电网和两座高高的哨塔,这就使人想到监狱或过去日本鬼子的据点。说它是监狱,多少年来又从不见有犯人出入。更使人疑惑不解的是它空中伸着四根又像天线又不像天线的东西,当然有点见识的人认得出那是避雷针。

这个神秘的院落,一年到头几乎都是静悄悄的。每到春天,当四周的田野绿浪滚滚的时候,它就像一艘熄了火的巨大的航空母舰停泊在绿波上。任凭绿浪滚滚,它自岿然不动。而在冬季,尤其是在大雪覆盖着原野的日子,它也银装素裹,像一座雪山与大地浑然一体。不过每到汛期,它就像一个长睡的人忽然醒来,经过一阵躁动,给四周的田野,给远处的村庄,带来一种紧张的气氛。特别是今年汛期,这里显得不同寻常。不仅有车辆出入,还来了武警。到了夜晚,那两座哨塔上竟亮起探照灯,交叉着在原野上扫来扫去,给人平添了一种恐怖气氛,好像这里回到了战争年代。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84仓库”。所谓84仓库,是一个内部代码。它的题解是:全国重点爆破物品第84号存放点。这个仓库建于1964年,主要是存放爆破北闸防淤堤的炸药的。30多年来,它就这样年复一年的静静地处于预备状态,也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就像几十公里外的北闸一样。只有在这个’98大汛,它才第一次接到了实战命令,配合北闸开展了一次风风火火却又鲜为人知的行动。笔者采访时曾专门驱车寻觅到此,闯进了这个神秘的所在,成为几十年来这里的人们接待的第一位“记者”。

这是一个静静的冬日,冬阳下的原野上一片肃杀。老远就望见凸现在冬季枯黄色地平线上的这座城堡,老远就望见它那两座高高的哨塔和几根伸向空中的避雷针,这真令人肃然。不过走进这里的第一感觉倒是给人一种轻松,因为这里原来是个两进套院,第一进院子是驻守人员的生活区。生活区有一栋平房,是驻守人员的居所。平房前面是两个堰塘,堰塘边还有一片橘树。想堰塘荷开,橘园挂果的时候,这里定是一个神仙般的世外桃源。

穿过第一进院子,进入第二进院子,就是正式的84仓库了。一踏进这个院子的院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奇怪的景象:一道土堤迎面挡在当中。驻足一看,院中原来构筑着几道土堤,成交错状围在院子四周。驻守人员告诉笔者:院中做堤是防止意外事故的。如果仓库出现意外爆炸,仓库四周的土堤就会挡住或减缓冲击波,避免和减少冲击波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前面院子里的那两口堰塘,则是预备处理意外爆炸事故的消防池。

随着一条弯弯的小径,绕过两道土堤,院子后则有栋长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这就是84仓库的主仓库,据说可以存放百吨炸药。院中两侧还各有一座地堡似的圆形仓库,水泥圆顶露出地面,库房则伸入地下,这是分别存放雷管和启爆体的。几根避雷针就分别竖立在这些仓库旁边,粗粗的地线从它们的底部插入地下。

早在7月初,84仓库就接到了和往年不同的通知:准备防大汛。仓库6名职工,开始实行全体全天候的值班待命。到了7月中下旬以后,随着长江洪峰迭起,仓库气氛日益紧张。3辆大卡车开进院子待命,几年没有使用的探照灯开始在夜间扫射,上级还派来了几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加强守卫,一派大战临头的架势。

8月6日,仓库接到上级电话通知:将存放在此的导爆索、雷管和块状启爆体,分别装载上车,随时听命出发。多少年来,这些爆破物还是第一次装车待命。一时间,仓库内外的气氛已经紧张得快要爆炸了。仓库主任黄代松,这个平时不紧不慢的人,一下子开始心跳起来。

8月8日凌晨,仓库接到正式传真调拨令:6点钟将爆破物运到附近的宛市江边,8点钟将爆破物运往北闸。

经过了紧张待命过程的仓库职工们,临到正式出发之时反而不觉得紧张了。3辆卡车按时出发,仓库主任亲自押车。3辆车到达码头时,早有两只机帆船和帮助装卸的40名民工等在那里。8点钟,近3吨引爆物分别转移到两只机帆船上,第一只船准时出发。5分钟后,第二只船又接着出发,两只船保持5分钟的安全间隔。45分钟后,两只船陆续抵达北闸防淤堤附近的临时码头。大致在这同一时间,从荆门市一个炸药制造厂运来的20吨TNT,也抵达防淤堤附近。

从表面上看,这个84仓库及这个装运爆破物的过程,除了神秘、平静,并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地方,其实这里面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这是因为雷管、导爆索、启爆体,都是极其敏感的爆炸物。8日这天烈阳高照,到处都被烤得热浪滚滚,雷管之类在高温下说不定会发生自爆。8日以后的一段日子里,3吨爆破物和20吨TNT,又几次在北闸与84仓库之间运进运出,又无疑增大了危险性。虽然这巨量的炸药停放在仓库里无声无息,但那些日子天上几次电闪雷鸣,谁能保证那几根避雷针能万无一失呢?

’98·8的84仓库,就是这样伴着常人没有经历过的危险,从一日一夜、一分一秒中挨过来的。

北闸指挥部:“三王”及一部战地日志

在三路人马和84仓库的炸药齐聚北闸的前后,荆州市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北闸指挥分部在北闸管理所成立,人员即刻就位办公。有趣的是指挥部一下子来了三位姓王的指挥长,以后“三王”几乎成了北闸指挥部的代名词。

不久前,一位叫王贤玖的交流干部从咸宁市调来荆州市任副市长。由于是只身赴任未带家属,新任副市长被安排在江津宾馆一间客房暂住。他一到任就碰上这场长江大水,随身行李还未来得及解捆就参加了防汛。今天凌晨2时,他被通知去荆州宾馆参加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召集的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一边坚持严防死守,一边迅速落实各项分洪准备工作。省里为此专门成立了省防指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驻扎沙市章华宾馆,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罗清泉任指挥长。为了加强北闸这个重要部位的领导,会议还要求荆州派一位市领导去北闸坐镇。凌晨4时,市长江前指又接着召开会议,王贤玖被任命为荆州市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北闸指挥分部指挥长。会一散他就赶来北闸到职就位,而江津宾馆的那些从咸宁带来的随身行李,仍然没有解捆地丢在那里。

荆州军分区副参谋长王长生上校,过去在信阳高级步兵学校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时,学习过爆破科目,分区的分洪预案中他负责对北闸地爆连的指挥,因此也被通知参加了凌晨2时荆州宾馆的分洪准备工作会议,被任命为北闸指挥分部副指挥长。

这位既有军人的雷厉风行又有知识分子的细心周密的副指挥长,一到达北闸就指挥工作人员在调度大楼开设了指挥部办公室,安装了3部电话和一部传真机。又马上熟悉地爆连的防淤堤爆破方案,检查爆破器材,当场就发现了一个隐患:导爆线质量不合要求。

副市长、副参谋长在荆州宾馆参加分洪准备工作会议后,与抽调北闸分洪指挥分部其他工作人员一道,于清晨5点赶到沙市江边的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处集中,然后一起搭乘机动抢险队的“国汛5号”出发。这时在他们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位姓王的——长江河道管理处副处长、北闸分洪指挥分部副指挥长王俊成。北闸管理所以及机动抢险队都是河道处的下属单位,河道处派一位负责人参与北闸指挥分部的指挥,显然是便于协调和技术指导。不久,当炸药运抵北闸堆放在防淤堤上后,这位王副指挥长和北管所的一位熊副所长一起查看后提出:炸药运来后如不装填进药室就得转移,恐怕碰上雷电发生意外。指挥分部立即采纳这个建议把炸药又运回84仓库,果然第二天发生了雷雨,闸上一根照明线被雷电击中烧了。如果炸药不转移,难保不被雷电击中,那就要出大事。

这三位姓王的指挥长从这天开始,与齐聚北闸的人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日夜夜。“三王”之一有心人王长生上校从这天开始,逐日逐时记下了一本北闸战地日志,为’98大洪水中的北闸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这里,不妨把日志开篇的一则摘抄如下:

8月8日

凌晨2时: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在荆州宾馆召开分洪准备工作会议,确定“先把炸药装进去”,要求12时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4时:市长江前指召开会议,确定由荆州市副市长王贤玖、荆州军分区副参谋长王长生、市政府副秘书长陶正旺、荆州长江河道管理处副处长王俊成组成指挥部。

8时30分:指挥部开设完毕。

10时:负责开挖药室、搬运装填炸药的弥市镇500民兵突击队(队长:镇武装部部长蔡尚立),负责人工启闭闸门的沙市区500民兵突击队(队长:区武装部副部长李震),以及负责警戒的武警100人,均提前或按时到达。

上午:指挥部召开各单位带队干部会,明确了任务。

12时:地爆连完成导线和启爆体制作的准备。

下午:市委书记刘克毅指示:1.炸药暂不装入药室,2.所有人员坚守岗位、待命,3.要特别保证安全,并继续进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