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略第三十五
周武王问姜太公:“假如我统帅全军深入敌国境内,遇到了深溪、大谷、险要难以通过的水流,我军全体还没有渡完河,但是却突然天降暴雨,河水突涨,后面的军队受阴于洪水难以与前边的军队合兵一处,既没有准备用以渡河的大船、也没有准备用以堵截水流的草料物品,我想要使全军全部渡过河,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凡是将领统帅大规模军队作战,假若不事先谋划周详、不准备好各种器具、军纪不能令人信服、士兵平时的训练松懈,这样的军队是不能够称之为王者之师的。凡是军队要作大规模作战的时候,都必定要事先掌控好使用各种器械的办法。倘若要围攻城池,就必定要用到临车和冲车;要观察城中的状况,就必定要用到云梯、飞楼;全军的行动和休息,都要有武冲和大橹在前后用作防护的凭借;想要阻断险路和街道,就必定要用强壮的强弩之士分居两侧;要想设立营垒,就必定要用到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物。白天时就登上云梯远望,设置五种颜色的旌旗以通报敌情;夜间就点燃所有灯火,通过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来通报敌情;想要越过沟堑,就必定要准备好飞桥、转关、辘轳;而想要渡过大河,就必定要准备好天潢、飞江等渡河用具;倘若想要逆流而上,就必定要准备好浮海、绝江等用具。如果全军各种需要的器材都事先准备好了,君主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点评】这一次,周武王明白表示其所问的渡河未尽、又没有准备齐全渡河器具且突然遭遇恶劣天气的状况,然而,姜尚的回答却是答非所问,竭力强调应当在事先作好渡河准备。问的是没有作准备时该如何做,答的却是事先作准备了就不会怎么样。用应然回答实然,其核心观念仍然是要归于其预作谋划的谋战逻辑之中的。
临境第三十六
周武王问姜太公:“我军与敌军在临近的边境上互相对峙,敌军可以来进攻我军,我军也可以去进攻敌军,敌我双方所摆出的阵势都十分牢固,谁也不敢草率先向对方发起大规模进攻。这种情形下我军想要前去袭击敌军,敌军也想要前来袭击我军,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这种情形下应该将我军分成三部分:命令我军的前军,深挖沟堑增设营垒但是却并不出战,命令他们插好旗帜、敲响战鼓,严密地进行防守;命令我军的后军,多多地屯积粮食,不要使敌军了解到我军的意图;这时就命令我军的精锐士兵,秘密地前去偷袭敌军,进攻敌军意想不到的地方、攻击敌军没有防备的地方。这样敌军不了解我军的情况,就会停滞而不敢前来袭击我军了。”
周武王又问:“假如敌军已经探明了我军的意图,并且也已经掌握了我军用兵作战的策略,只要我军一有行动而敌军就能立即明白我军的策略和行动意图,敌军又派遣其精锐士兵埋伏于深草丛中,准备在我军必经的险要地段袭击我军,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应该命令我军的前军,每天不断地前往敌营挑衅,以达到使敌军战斗意图疲劳的效果;命令我军的老弱士卒们,拖起树枝扬起尘雾,同时击鼓呐喊互相往来;有时出现在敌军的左边,有时出现在敌军的右侧,使他们与敌军之间至少保持着一百步的距离,这样敌军的将帅也必定会对此感到厌烦,而敌军的士兵也必然会感到恐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敌军就必定不敢前来袭击我军了。这样我军前去骚扰和攻击敌军的行动不间断,有时袭击敌军的内部,有时攻击敌军的外围,再命令我军全体将士突然迅速出击,而敌军必定会遭受惨败。”
【点评】每一次周武王假想出一种绝境,而姜尚都能够随机寻求到成功实施谋略战的各种条件。在此一篇中,前者已经说明白双方旗鼓相当,而后者则以偷袭敌军来说明可以凭借此争取主动。接着,前者已经说明敌军密切注视我方并且可以了解到我军每次行动的意图和方向,便是后者的谋战逻辑却仍然是,不断地袭扰敌军和偷袭敌军。如果通读过《六韬?三略》的人仔细回味,不难发现似乎在姜尚的口中设伏、偷袭、扰乱、迷惑敌军不仅是通用的并且也是万能的。
动静第三十七
周武王问姜太公:“假如我统帅全军深入敌国境内,我军和敌军旗鼓相当,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对峙,这时敌我双方无论在军队人数还是在战斗力强弱方面都处于同一个层次,谁也不敢率先向对方发起进攻。我想要使敌军的统帅感到山恐惧,使敌军的士兵们内心感到忧伤,进而使得敌军难以摆成牢固的阵势,使其处于阵形后边的士兵都想要趁机逃跑,使敌军处于阵形前方位置的士兵们不时地回头向后边张望,此时我军鼓声震天并趁机向敌军发起猛攻,敌军不堪一击因而逃跑了。要想做到这些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对于这种状况,应当派遣一部分军队前往离敌军十里之外的地方在其两侧进行埋伏,同时也要派遣我军的战车和骑兵在距离敌军一百里之外的地方埋伏起来并且不时地出现在其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此外还要插满许多旗帜、给他们增加更多的金鼓。等到敌我双方交战时,鼓声与各类噪声同时响起。这样敌军统帅必定会感到慌恐,而敌人的军队也必定会感到惊骇,使敌人不同部位数量多少不同的军队也无法彼此救援,使敌军中无论其身份显贵还是贫贱的将士彼此之间都不再遵循尊卑鄙之礼节,这样敌军就一定会遭遇惨败了。”
周武王又问:“假如我军观测敌军所占据的地势,在其两侧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进行埋伏的地方,我军的战车和骑兵又无法出没在其前后方向。敌军已经预料到了我军所想和所要实施的策略,因此就事先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我军全体士兵因为内心忧伤而战力低下,我军将帅内心也感到恐惧,一旦与敌军接战而我军必然难以取得胜利。这种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大王您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真是非常深奥呀!如果遭遇此种状况,就应当在双方交战前的五天,派出我军用于远距离侦察的骑兵前往敌营仔细打探敌军的各种动静。观察等候敌军前来进攻,就设下埋伏以等待敌军进入,设埋伏的地方必定要选择在能使敌军陷入死地、无法逃走的险要地段。这时我军应当在很远处就插满旗帜,并使我军摆开的阵势显得极为疏松。命令我军的前锋一定要向敌人发起迅速而猛烈的冲锋,与敌军进行接触战,一旦我军前锋与敌军接战之后就迅速撤退,要让他们一听到鸣金就停止作战,等到他们撤退到三里之外的地方时,我军的伏兵就立即出击或者攻击敌军的两侧或者攻击敌军的前后方。然后命令我军全体迎战迅速向敌军发起全面进攻,这样敌人就一定会败退了。”
【点评】姜尚的回答,免不了要用伏兵袭击之类的用语,并且无论在何种情势下,这一招似乎都是屡试不爽。但是,这一次周武王明白无误地说明当时的情形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供设伏的地段,然后姜尚的回答却是要提前五天探明地势,然后再作出有利于我军的布置,最后在利用运动战术牵引敌军和进行伏击。如此,凡是无法设伏或者身处绝境的时候,姜尚的回答都是强调要事先做好准备或提前探知情况,这分明就是马后炮。即使是极为精明的统帅,在作战之前准备好了一切可能用到的器械,也不可能在每一次具体的作战行动中都带齐全,并且在实际的战斗与指挥过程中,真正考察的是将帅的临敌应变的能力,当时面临诸种不利境况,所要考虑的是现时如果做出有效的行动而绝不应该避开现实而去设想之前应该为此种情形作好了准备。有一点我在批判谋略战时不留情面地揭露了出来,那就是信奉谋略战的人除了偷袭、设伏之外便再也找不到别的用语来表述他们的战法了,在他们的眼中仿佛一切都没有袭击对敌军造成的打击更大,也没有什么战法能够比实施迂回包抄更显得优越无比了。谋略战的信奉者们,竭力避免正面进攻和正面突破,就好像天生的条件反射那样。我从来都不想要完全否定谋略战的作用,但是我自始至终反对那种将谋略战视为万能战法和笼统的最优越战法的极端态度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