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23886000000016

第16章 案例研究(14)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早期激发其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家庭的人力资源就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一是现在的家庭文化层次较高;二是亲子关系更利于提高教育效果;三是个体性教育更利于针对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这是实施群体性教育的幼儿园所缺少的。幼儿正值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其易受外界的干扰,成人的情绪、态度、评价对幼儿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进行科学教育和活动中,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我都不厌其烦地回答了,算是进行了家庭科学教育了。其实只迈出了“家庭科教”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创设好奇、探索、自信的心理环境”。而教师在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本身的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科学的素质对家长和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家长开展科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儿童发展和家长发展两个角度出发,使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中班科技教育叙事故事

水的秘密

辛燕霞曾凤凤

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生活经验使孩子们对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在浴盘里,他们会用小手打着水,激起串串水花;洗手的片刻他们也不忘记用手抓一抓水,用小手堵住从水管流出来的水流;雨天,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往路边的水潭里踏上几脚,溅起阵阵水花;在游泳池、海边,玩水的花样就数不尽了……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孩子们在水的游戏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玩水,除了获得喜悦与乐趣之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充分运用感官,通过看看、闻闻、尝尝、做做的活动,探索、分享关于水的粗浅知识。从中体验和领悟水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及整个世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资源,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使未来美好的生活依托在清澈、纯净的水循环之中。围绕着水的秘密我们和孩子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关于水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和孩子获得了许多的收获。在此我们和大家分享两个活动案例。

(一)水的过滤

在观看有关泥土流失的录像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他们发现:为什么录像里的水是脏脏的、黄黄的?为什么下雨后的水那么脏?我们日常生活用水怎么那么清?水要是脏了很难看清里面的东西等等。为此,他们提出:污水是怎样来的?如何把脏脏的水变成干净的水?面对孩子的疑问,我想:何不借此机会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呢?既能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会自己解决疑问,又可萌发其爱科学的情感。

确定主题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回家收集寻找各种能把脏水变清的实验材料,以便使幼儿对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孩子们收集了许多材料回园,如:鱼网、蚊帐布、网勺子、海绵、纱布、网袋、棉花等材料。

第一次实践:老师出示一盆泥水,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猜猜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浑浊的水过滤得更清一点呢?孩子们各自夸自己的材料。

冰冰:“那怎样过滤呢?”

滢滢:“我在农村看见爷爷做豆浆时,把布挡住,豆浆就一滴滴地流进桶里”。

一飞急匆匆地说:“是啊,我爸爸说把纱布放在杯子上面,倒入脏水就可以过滤了”。

我笑着点点头说:“请你们自选一种喜欢的材料,大胆地试一试吧!”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自己认为最好的材料开始进行活动,在操作中孩子们都很专心,很投入,只见李锐把海绵放在量杯上,倒入一些脏脏的泥水,目不转精地注视海绵,当第一滴水缓慢地流进量杯时,他傻傻地笑着,然后转身大叫:“老师,我的水流出来了”,这时,他奇怪地看着同伴的杯子,极不耐烦地捏捏海棉、压压海绵,嘴里唠叨着:“流快点,流快点”。由于活动开始的时候许多幼儿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直接开始操作,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才开始思考如何解决。

老师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在过滤水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圆圆:“我用鱼网过滤,但水还是有点脏。

李锐:“我发现海棉过滤水流得很慢”,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时,有的孩子说:“因为材料不同”,有的孩子说:“网上的洞大,流的水就脏,因为泥也流进去了”,“非常好!”教师马上表扬了这孩子。

在探索活动中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发展语言。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能和倾向,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确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好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知识是在孩子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第二次实践:出示记录卡,简单介绍了操作要求:请孩子与同伴合作,把自己选择实验的材料记录在记录卡上,然后将材料放在杯口上,加入脏水,看看各有什么变化,哪种方法最好,并记录下来。这一次操作,孩子们汲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采用了不同的材料,作品效果越来越明显。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评价了第二次作品。

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过滤的速度不同,流出来的水干净与否也不同。

最后,在讨论和谈话中,和孩子们共同感知环保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污水里混合了许多的杂质,这些杂质非常难过虑。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作多重过虑机器才能把水过虑干净。所以自来水是非常珍贵的水资源,我们不能随意地浪费,要有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通过操作和比较,看看哪一种材料过滤水又快又干净,孩子们通过观察、选择和同伴的配合,为自己在尝试中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丰富的材料使孩子们很尽兴,他们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得成功,成功来自尝试,尝试体验成功。两次操作尝试,使幼儿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选择材料的技能;两次操作尝试,还使幼儿学会了如何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积极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二)利用各种吸水物品方便自己的生活

全园防火演习后,几个男孩子在讨论:

嘉:为什么逃离火灾现场要捂上湿毛巾?

石:湿毛巾里的水分有空气,可帮助我们呼吸。

沈:对,因为毛巾遇水会湿,这是毛巾吸水的现象。

鸿:还有什么东西会吸水呢?

第一次实践:

竣爽快地说:我们找出来去研究吧!(自发地进行探索)

奕:一起把我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奕:我们刚才做了个实验《什么东西可以吸水》,我们发现海绵、毛巾、布……可以吸水。

老师:我对你们的发现非常感兴趣,可以提问题吗?

老师:大家在做实验时发现哪些东西吸水性最强?

奕:我发现海绵吸水最强。

丰:不对是毛巾吸水最强。

润:我觉得是海绵吸水最强,你只是看到毛巾面积大所以才认为毛巾吸水性强,

丰:当然面积大的东西吸水性一定强,

奕: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记得我爸爸说过吸水性强与材料的密度有关,

石:我们做个比较实验就知道谁的吸水性最强。于是大家去收集材料,

老师:你们用什么测量工具可以测量到那种材料的吸水性强?

奕:一样大小的杯,每人吸水一次把水挤到杯里看谁的杯子的水最多,就可以证明那种材料吸水最强。

润:我同意他的意见,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幼儿:我们也同意。

小朋友个个都非常投入实验验证中。不一会结果出来了,海绵的吸水性比毛巾的吸水性都强,可是丰还是不服气。

丰:大家听我说:毛巾的吸水性一定是最强的,我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奕把海绵都湿透了,而我的毛巾没有湿透水,所以吸水量不多,我们在来重做实验,

奕:没问题再做就再做。(实验结果还是海绵吸水性最强)。

丰: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不是面积越大的物体吸水越多,为什么与材料的密度有关呢?

石:因为各种材料的制作都由不同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吸水性都不一样,所以就供了许多选择给人们去选用他们。

可见科学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具有吸引性引领着我们通过探索、观察、比较,促使我们敢于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激发着我们大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原有认识。从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获取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二次实践:

老师:你们真行,我再提一个问题:“人们是怎样利用各种可以吸水的物品来帮助自己生活的?”(孩子们想了许久)

石:给时间我们去找找吧,一定能找到。接着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和听到小朋友的发现:

钰:我发现我们体育活动时,可以利用毛巾帮我们擦汗。

奕:我发现幼儿园大门口放着的那块用来消毒我们鞋底的消毒垫子,就是利用绒毛可以吸水的特点来吸住撒在垫子上的消毒水,不让水流走,起到节约用水和不让水流到周围的地方。

燕:我发现何姨利用布做成的拖把,吸水来拖地。

石:发现利用毛巾可以帮我们洗脸,洗澡、洗手后擦手、擦桌子。

雯:发现利用纸巾可以擦眼泪、鼻涕,我还想起还可以做成湿纸巾方便我们去旅行用。

雅:我发现利用棉花吸水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水彩笔和油性笔我我们绘画和写字。

思:我也找到了把许多的毛捆在一起,也可以吸水,做成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刷子涂油漆,做成水粉笔画画。

甄:对了,我也想起来了,我们还用过刷子来吸水帮幼儿园的石椅子搞卫生了。

卓:我也记起来了,利用海绵可以吸水,用它来吸鞋油擦鞋。

珊:还可以利用海绵来洗澡,洗餐具,搞卫生。

杰:利用纸可以吸水的作用,用来画画、写字、印刷报纸。

奕:我也想起来了,利用棉花吸水,做成止血贴、棉签,方便清理伤口。

言:我感觉到人很聪明,会利用物品不同的吸水强度来帮自己生活和工作…….

从孩子们对这个有关物品吸水的问题进行如此有趣的自发性的探索实验交流活动中,我们除了惊奇之外,更是深深地感受和认识到,孩子是生活中最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探索者,孩子的潜能的发挥源于在兴趣中观察与认识事物,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最佳的观察场所,在生活中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提高,生活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以下是我们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和建议。

收获与认识:

1、从孩子们的探索交流中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关心的在成人看来本应该如此的问题恰恰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一直我们知道孩子们爱提问,却很少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更没有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与科学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到思考和关注我们身边的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从中我们会豁然发现孩子们是如此了不起,孩子们所关心的问题大都与自然环境、现实生活有关,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

2、从孩子们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中我们认识到,科学贴近我们每一个人。以往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知识,科学使我们觉得极其严密、极其严肃,高不可攀,离我们很远。然而,从孩子们的发现中使我们顿感科学的亲切、好玩、有趣,科学与我们那么接近,不再可望不可及,科学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科学。

3、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最能激发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产生惊疑,作出积极的反应,并能集中注意、感知、观察、操作刺激物,并提出问题,寻求有关信息和答案。

4、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和孩子们一起获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具体形象知识。

5、亲身体验到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是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的理念。

6、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观点,不仅要增添幼儿观察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内容,还要使幼儿初步了解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幼儿从小就具有责任感和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7、体验到生活就是课程的教育思想精髓。因为:

(1)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生动的,生活能引发幼儿参与兴趣和学习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