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23886000000017

第17章 案例研究(15)

(2)生活是具体的、现实的,参与现实生活的过程就是活动过程,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需要动用幼儿多种感官,因而,生活是幼儿参与活动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在生活中成长的。

(3)生活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感性的经验和幼儿自己的逻辑,幼儿是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及发展指向出发去投入生活。

(4)生活使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教育。

(5)生活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现实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就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有利于发展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契机。

理念认识:

1、让孩子知道,没有一个问题是不该问的傻问题,要接纳、支持和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

2、支持和鼓励孩子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敢于与同伴交流,通过交流澄清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一起互相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孩子们发现的意义,激发进一步的探究。

3、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词解释科学。

4、鼓励孩子们敢于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验证,让孩子们知道下结论要先有充分的证据,学会“后人为主”的判断,而不是“先人为主”的偏见,逐步启发他们,并将这一科学原则用于人生其他范畴的问题。

5、通过科学游戏帮助孩子感受和体验自己的发现。如:进行《比比哪种物品吸水性强》等实验,从而让他们不仅仅可获得理解内化了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能获得科学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保持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和体验科学在我们生活中广泛运用给人类带来的生活上的方便等。

大班科技教育叙事故事

制作太阳镜

张文燕

周一早上,太阳火辣辣的,照得人眼睛都打不开。这时铭康带了一副太阳镜回到班上,小朋友看见了,马上把铭康围住了,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晋铭说:“我也有太阳镜,我的太阳镜是双层的,可以打开的。”皓然也说:“昨天上街的时候很晒,我和爸爸妈妈戴了太阳镜,看东西的时候可舒服了。”宝宝说:“我的镜片和你的镜片不同,我的是蓝色的,你的是绿色的。”孩子们围在一起一边议论一边摆弄……看到孩子们对太阳镜的关注,我突发灵感,何不以“太阳镜”为题搞个科学与技术教育活动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使孩子们接触和了解这些生动具体,形象可见的“科学技术”,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有益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制作太阳镜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选择了制作太阳镜的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初步了解太阳镜的基本结构,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变色镜;有大胆尝试的精神及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体验制作的乐趣。同时我感到制作太阳镜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老师要知道孩子在制作太阳镜的技术难点是什么?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认为重点、难点应该放在两个镜圈要一样大,铰架要一样长,在连接铰架和镜圈时可直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心目中有了目标后,为了让孩子更好理解太阳镜的制作原理,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有关太阳镜的资料和实物,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太阳镜的秘密:太阳镜是由镜圈、铰架、鼻梁、鼻托等构成的。两个镜圈是要一样大的、铰架是一样长的。我们还一起讨论制作太阳镜所需要的材料。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法,孩子们有的说:可以用玻璃纸来做镜片;有的说:可以电线来做镜圈……

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所需的材料:彩色玻璃纸、电话线、铜线、手工编织材料、硬纸板、尺子、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钉书机。

活动开始时,我先请小朋友观看电脑里的资料,让他们知道人们会在什么时候戴太阳镜,为什么?以及让他们了解太阳镜的结构。在小朋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向小朋友提出讨论的问题:你想制作怎样的太阳镜?请你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去制作吧。小朋友都显得很兴奋。他们在准备好各种操作的材料徘徊,并且很快就选择了认为合适的材料。他们没有任何看一看、想一想的表现就拿起材料工具小动起来了。他们用毛茸茸的线、粗细不同的电线或纸板来做铰架和镜圈;用玻璃纸来做镜片;用细小的电线和纸片来做鼻托。

在孩子操作中,我们应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自己的猜想制作的方法,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条件。无论他们预想的探究方式和实验能不能成功,我们都应支持和鼓励他们尝试,并关注、肯定幼儿的独出心裁和新奇操作,从而激发孩子更为强烈的探索主动性。然后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思考、分析和探索,了解材料的性质及其简单的相互关系。为孩子的探索和发现铺路搭桥,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宝宝说:“老师,怎样才能边把两个镜圈才能连接好呢?”铭康说:“这玻璃纸很难把它剪成圆形。”月莹说:“镜架怎样才能连接得稳当呢?”……尝试制作太阳镜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技术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乐于尝试、敢于尝试,但是从他们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小朋友虽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在实际操作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想要做”和“能做成”的矛盾必须要老师帮助解决。

在技术教育中,我们要明确一点的是:技术教育应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实现创造力与实现能力之间的度,使之既有创意又能实现。因此在尝试活动中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扫除一些障碍,适时地适度的给予孩子帮助,使他们能更好地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探索中。

活动结束,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引导小朋友互相观察作品,问:“你们觉得这些太阳镜做的好吗?为什么?”很快小朋友就发现:镜圈的大小不合适;架有的长、有的短;镜片剪得不够好,镜圈与铰架连接得不好,如果不用透明胶来粘贴怎么样才能连接得稳当呢?

孩子们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各不一样,当然孩子们的操作结果也是各不一样的,所以一次次的操作之后,我时地帮助孩子进行梳理,让孩子们了解正确的科学原理。《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允许幼儿出错。我首先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因此我要善于判断幼儿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在第一次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幼儿的错误作为了解他思维和认识水平的线索。

活动中,孩子们的讨论是积极的,我在活动中的观察给予了孩子在讨论中有更多的焦点及话题。尝试制作太阳镜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技术活动,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开心也很投入。但他们乐于尝试、敢于尝试,却不善于尝试。我认识到,在尝试活动中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扫除一些障碍,做好尝试前的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探索上,不做无用“功”。此外,“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成功”,所以科学、有序的操作习惯培养也很重要。在其中要学习技术,通过探索活动使他们知道如可对待困难。如可选择和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如可利用材料……这些知识只靠成人教是有局限性的,也是不易教会的。只有在探索中,边娱乐、边实践,学会使用相应的技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活动中,我自己还有一些方面是处理得不够好。如:安排的时间欠合理,自己讲得太多了,而小朋友动手做的时间太少了,如果我能把前面认识太阳镜的这个环节放在课前丰富,让小朋友有多点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相信小朋友制作时会有更多的点子,做得会更好。因此以后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安排好活动的细节。

有了前一次活动的经验,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制作的欲望更浓了。为了帮助小朋友解决上次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难点,老师先引导孩子们先设计好将要制作的步骤,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制作图对孩子是一个挑战,有利于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科学实践方法的能力。)活动中,我明确地提出了制作的要求:制作一个合适的太阳镜。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去选择适合的材料,这一次孩子们在活动中,注意到了要做到两个镜圈要一样大,铰架要一样长,在连接铰架和镜圈时可直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透明胶或双面胶的帮忙。在这次活动中,有这样有趣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马俊在量眼镜是否合适时,发现自己来量不方便同时也不准确,他不停地把眼镜在脸上比划着,非常地着急。我在旁边提示她:“这样量起来准确吗?”他摇摇头,一副很无奈的样子。我鼓励她:“别着急,想一想。会有办法的。”马俊在看着旁边忙碌的同伴,手里还是摆弄着工具,他的工作好像停顿了下来。我又提示她:“自己量起来不方便,能不能换个办法呢?”这次她醒悟了,请来了旁边的乐恒来帮助她,果然是又快又准确。

我并没有着急地把答案告诉他,因为这样做会使他失去了技术活动中反复尝试的机会,使他们产生思维上的惰性。我感到,在小朋友碰到困难时有的放矢的引导及鼓励,才能成为幼儿潜能开发的一种推动、一种促进。

镜头二:皓然一开始就选择了毛茸茸的线来做镜圈,他很快地就把毛茸茸的线弯曲成了两个镜圈,中间还留了一点鼻梁的位置呢,小朋友看了可羡慕了。接着,他准备做铰架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选了两根小铁线,并用尺子来量度两根电线的长度,又放在脸上比划一下,他的样子可认真了。直到自己满意了之后,就把这两根电线连接在镜圈上做铰架,做得还挺不错了。当太阳镜做好后,他就戴着太阳镜高兴地到处炫耀。小朋友和我都发现了镜圈太小了,于是我就提醒他说:“呀!你的眼睛舒服吗?看得清楚吗?”他马上意识到镜圈太小了,赶紧又去改进了。结果他的改进是另人吃惊的,他制作了适合大人小孩使用的太阳镜。不但把镜圈的大小调节好,而且他的太阳镜的铰架不像普通的一样,他在铰架上加了一个可以移动支架,它的作用是可以调节眼镜的大小,让小朋友和大人都可以戴。

在类似的科学操作活动中,成人选择介入的时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在进行尝试时显得有序、专注很多!可以看出他们操作的目的性增强了,操作热情更高了,同伴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伙伴们会马上给予帮助。作为老师,当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描述操作中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予解答,而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一份期待,鼓励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寻找答案。

科技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都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因此,在科技小制作中应以孩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活动,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中求发现、求发展,而实践、操作、探索正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继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让孩子让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快捷地理解了其中的操作要领,通过让幼儿尝试设计制作图来帮助幼儿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在观察、设计、尝试中通过比较找到更方便更好的方法,从而自主习得了简单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了制作成功的体验;变色镜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不少科学原理,我们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已不知不觉地开启了探索科学原理的兴趣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