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阊区志
2402900000057

第57章 商贸饮服旅游(2)

二三十年代,随着电气事业发展,苏州理发店也逐步采用电烫、电吹风、电剪等新式理发工具,讲究理发技艺,门口安装红白蓝三色旋转灯为标志。民国十六年(1927),设在广济桥堍的东亚理发店、鸭蛋桥的大同理发店已小有名声。民国二十七年,南京理发店在大马路开业。抗日战争期间,新开理发店达二三十家。

二、改造发展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时,全市已有理发店302户。1950年工商登记时有337户,其中职工学徒满3人以上的有170户,设在今金阊区内的有72户。

1956年5月,理发业归口市福利公司实行全行业改造。1957年,全市理发店公私合营42户,合作89户,合营后,理发业发展更快,在石路地区有几家理发店,扩大营业面积,更新设备,列为甲级。1959年后,全市理发店根据设备、技术人员等分甲、乙、丙、丁、戊5个等级。1963年全市合作理发店有119户、624人,其中金阊区有38户、246人;合作小组154户、171人(金阊区无);有证个体理发205户、216人,其中金阊区201户、21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理发网点收缩较大,个体理发户基本取消,造成理发店里排长队,而且发型单调,服务质量下降,许多中小店出现亏损。

改革开放后,允许私人从事理发业,石路、鸭蛋桥堍等地都有个体理发摊位。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审美观念转变,美发美容流行,个体理发店迅速增加,设施讲究,工具先进,广东、温州等地人在苏开办美发厅的为数不少。国营、集体理发店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小型集体店租赁合同制,并恢复多种传统服务项目。1982年市区10户国营理发店,设在金阊区内的2户:南京(石路)、亚洲(西中市)。集体理发店受到个体户的冲击,亏损增加,难以为继,人员分散,自行开业,一人一店的理发店遍布区内大街小巷。90年代以后,在新辟的桐泾路上新开的美容美发店鳞次栉比,形成专业街。至1999年末,全区有个体理发、美容店363家,从业人员635人。

(第十节)照相

清末,西方摄影技术和照相开始传人中国。光绪十六年(1890)金阊区内首家照相馆古镜楼照相馆创办于阊门外大马路。清末民初,照相业发展较快,城内大多设在观前一带,城外则设在留园、虎丘等风景区,尤以虎丘山最为集中。至民国十七年(1928)共有18户,其中设于金阊区内的有10户:古镜楼、翁翠山房(大马路)、伯良(景德路)、美然(养育巷)、跃昌(留园马路)、新新、拥翠、匡庐山馆、真光、润华(虎丘山)。二十一年1月,照相业建立同业公会,二十五年有会员22户。日伪时期,苏州市面畸形繁华,加之强迫居民领“良民证”,照相馆增多,至三十四年有37户。

苏州解放后,1950年末有45户照相馆。1956年照相业归口福利公司实行行业改造,合营后,调整为29户,其中金阊区10户:金城、蓬莱、摩登、英明(大马路)、蝶来(石路)、伯华(西中市)、依尔影、秋海棠(东中市)、新新、虎丘(虎丘山)。“文化大革命”期间,照相馆撤并较多,至1976年全市照相馆仅剩7户,照相馆也更换新名,艺术照相基本取消,服务项目减少。

改革开放后,照相馆逐步恢复艺术照、婚礼照、合家欢照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彩色照相迅速发展,摄影设备亦不断更新。1985年全市国营照相馆有9户,其中设在金阊区的有:蓬莱(阊胥路)、红霞(石路,原名金城)2户。以后,港台婚纱摄影纷纷涌人苏城,拍一套结婚照,少则八九百,多则四五千,渐成为青年男女婚礼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婚纱摄影的照相馆大多在城内观前及十全街一带,在金阊区内尚不多见。

(第七章)旅游

苏州,山明水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加上异常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有名的旅游胜地。金阊区历来就是苏城内外的旅游景区,苏州的名胜古迹如虎丘、西园、寒山寺、留园等景点,都在金阊区内。七里山塘、南濠商市久负盛名,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而名扬海内外;虎丘以苏东坡“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而声誉更著。

阊门石路,地处京杭运河人城要道,北通虎丘,自古以来为苏州繁华之地。晚清期间,万人码头“轮船通行,商贾游客往来不绝,阊胥门外沿城河一带,纷纷设客桟”。沪宁铁路通车后,旅游业生机渐增,当时一条小小姚家弄就有7家客桟,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然民国时期旅游景点饱受战争沧桑,旅游事业呈现不景气现象。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始整修园林名胜。1963年苏州被列为国家开放城市,80年代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旅游业渐趋兴旺,成为经济领域中一大新兴产业。

(第一节)服务组织

一、概况

清代,苏州为府治之地,来往客旅众多,金阊一带为贸易中心。旅社亦随之蓬勃兴起。相传在山塘斟酌桥畔有一著名的三山馆,创建于清代,人称白堤老店,供人食宿,为山塘街上仅此一家的旅店。后不幸于庚申(清咸丰十年)战火中被毁。光绪年间,金阊市面恢复繁荣,旅店随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增设。从石路通向万人码头的一条姚家弄,全长不过300米左右,客桟却鳞次栉比。早在光绪二十年(1894)开设的有公泰义、人和桟、晋介桟等旅店。出姚家弄,大马路上有祥安公、新华桟等。以后,这一带又开设了很多大的客桟,如石路的瀛台、鸭蛋桥的苏台等。当时金阊的旅店从石路乐荣坊、上塘街、广济桥发展到吊桥东童梓门一带,继则向阊门城内发展,在阊门下塘仓桥浜、西中市德馨里、吴趋坊、天库前等处均设有旅店。民国年间续有发展,至抗日战争,苏州沦陷时,石路一带成为苏州旅社业畸形发展的集中之处。

清宣统元年(1909)!沪宁铁路建成通车!交通方便!时有沪上旅客来苏游览。当时上海的孙福田,曾三游苏州,对姑苏名胜,绮丽风光有美好印象,从而引起从事旅馆业的兴趣,选定距火车站咫尺之间的钱万里桥畔交通要道处,开设惟盈旅馆,在沿河处还设一码头,便于游人登舟起岸。旅馆为二层西洋式楼房,辟草坪、栽桃柳,中建翼亭、镶以湖石,玲珑剔透,相映成趣;加之园外小桥流水,视野宽广,益具诗情画意。旅馆共有客房28间,附设餐厅,供应中西菜肴。聘有翻译,可接待外宾,也常有各地政要权贵、富商客户光临。该旅馆还特约三艘快船,停靠于自备码头旁,专为本店中外旅客服务。快船备有菜点,尤以应时的水鲜佳肴,脍炙人口。船上设有导游、孙福田自编导游讲解材料。把橹姑娘,均在妙龄,经过训练,都能胜任自如、扭推轻柔,更增添几分风采。这是苏州最早出现的旅行社雏形。该旅馆直至民国二十六年苏州沦陷后宣告歇业。抗战胜利后,旅馆复业。由于客源较少,设施被毁,已不兼营旅游。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青春旅社。

民国五年(1916),铁路饭店在阊门外北丁家巷开张,这是一家新款考究、别具一格的西式旅馆。业主陈兰亭善于交际,与铁路当局交往甚密,故取名铁路饭店。饭店设有海式洋房50间(平房),客房前后有花园相隔,每一客房的房门、窗户互相间无从窥望,设二道门、三重窗。地势又高,冬暖夏凉。走廊宽阔,铺以地毯。走廊两侧,花木扶疏,绿地成茵,鸟语花香、掩映温静。客房以单铺为主,西式从门床,配以“席梦思”,每天更换被褥枕套。房内柚木家具,大理石铺面,气派高贵,招待人员殷勤周到。饭店内设有西餐厅,名酒名菜,鲜果佳点,应有尽有。光顾者每多军政要人、巨富商旅和各地名流。还有名作家和电影明星,来苏旅游的、摄取外景的,均喜寄宿于此。因此,开张伊始,尽管价格昂贵,却生意兴隆,实为今日星级宾馆之雏形。民国二十六年苏州沦陷后,饭店被日军独占,改为军妓场。抗战胜利后,陈兰亭之子瑞祥来苏接管,恢复营业。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人动力厂,改建为职工宿舍。

民国十二年,苏州第一家民营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苏州分社在西中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苏州分行内成立,隶属于上海中国旅行社。开办时业务范围仅代售火车票,后陆续拓展为各种客运、接送旅客、代运行李、代订旅馆、办理国内货运、组织至国内各地名胜游览、为国内外来苏旅游者安排食宿和导游,并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合作,发行国内通兑的旅行支票等。30年代初,该社与银行同时迁至观前,195年歇业。

苏州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原有旅社、饭店陆续撤并,设在金阊区内的已所剩无几。1956年先后成立国际旅行社苏州分社和华侨服务社,改建苏州饭店、南林饭店等一批涉外宾馆,但均不设于金阊区内。嗣后,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国内居民旅游似成为奢侈豪华之举。旅游只成为境外来客和归国华侨、港澳同胞的专利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串连”成为大旅游,不仅免费乘车,还免费招待食宿,水陆交通、饭店旅社招待所都人满为患,各大旅游景点挤满了来苏串连的“红卫兵”和“造反派”。这种混乱现象持续一年之久,直至1967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复课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以后才稍有平息,逐步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1969年又撤并一批旅社、饭店,大批从业人员下放苏北农村。由于网点减少,来苏旅客住宿难的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掀起旅游热,每逢旅游季节,来苏旅客人流如潮,市商业服务等部门先后改造老旅社,建设新饭店,并新建许多旅行社,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在金阊区内新建的饭店宾馆有:新华饭店(今君怡大酒店)、园外楼饭店、申江酒家(今申江大酒店)、大华饭店、京苏饭店(今京汇宾馆)、东方饭店、北林饭店、雅都大酒店、五洲大饭店、亚细亚旅游大厦、新世纪大酒店等高档次饭店。这些宾馆型的饭店酒家不仅设有餐厅,还设有多功能厅、咖啡厅、舞厅、酒吧、康乐室、会议室等,提供理发、按摩、医疗、邮电及通信服务,有的代办交通运输服务。各旅游宾馆饭店,都有名厨掌勺,制作的姑苏名菜、名点,花色品种繁多,色、香、味、形俱佳,颇受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设在金阊区内的旅行社有:苏州劳动旅行社(桐泾北路11号古吴饭店内)、金秋旅行社(留园路8号申江大酒店内)、环球旅行社(广济路25号亚细亚旅游大厦内)、东舟旅游公司(金门口,1996年10月组建苏州市交通旅游集团)、兰莉园旅游公司(虎丘立交桥北堍)、东舟旅行社(始建于1981年,原名吴县旅游服务公司,在景德路260—1号)、红枫汽车出租旅游公司(留园路70号)、交通旅行社(南新路20号,1986年1月建)。

二、旅游服务组织选介

【苏州市交通旅游集团】于1996年10月30日成立,隶属苏州市交通局。集团以苏州市东舟旅游公司为核心企业,并由多家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企业共同组成。集团建成后,其核心层企业东舟旅游公司更名为苏州市交通旅游集团公司,注册资金增加为1027万元。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隶属苏州市轮船运输公司。

【苏州旅游大厦】又名亚细亚饭店,位于广济路25号。原址最早是东吴旅社,因当时旅社附近还有大东旅社、三新旅社,店主借用三国时三足鼎立的典故,取名“东吴”。东吴旅社占地仅400平方米,一排7开间,前后三进,上下两层,在前后两进之间有一玻璃顶天幔,天幔下面是磨光石地面的大厅,整个建筑形成四面走得通的“走马楼”。楼房四周共有50余间客房,设80多张床位,中间大厅是设有300多座位的“东吴书场”。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多功能”的旅社了。抗日战争期间,市面萧条,外地来苏的客源锐减,生意清淡,东吴旅社被迫歇业。此后,职工出于生计,要求业主让他们自主经营,职工中推出代表维持,后几度易人,勉强经营至苏州解放。解放初期,东吴旅社歇业,职工解雇。社址曾一度作为苏州林机厂职工宿舍。

1963年底,市饮服公司在原址筹建长江旅社,在内部适当装修,增设3人、5人、6人铺房间,共有床位100多张,于1965年正式开门迎客。1988年,长江旅社由市饮服公司划归金阊区商业局领导管理。1995年8月将旧房拆除进行扩建,1996年4月竣工开业。

今日之旅游大厦以全新面貌笑迎四方来客,大厦是集餐饮、客房、旅游、娱乐、照相服务于一体的旅游饭店。占地1000平方米,高7层,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门前辟有200多平方米的广场。餐饮部可容纳150人同时进餐,以苏帮菜肴为主,兼有川菜、粵菜等;客房部拥有标准客房50套,配有空调、电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24小时供应热水;旅游部设有旅行社,承接国内各景点游览线路的团队和散客;康乐中心设有歌舞厅、美容中心、健身房、棋牌室。汽车出租公司,代办飞机、火车、轮船票。另有照相和干洗为顾客提供配套服务。照相馆是金阊区证件照的定点摄影单位,其婚纱摄影颇具特色。

(第二节)特色项目

【除夕夜寒山寺听钟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而名传天下,饮誉千古,但唐代古钟早佚。明嘉靖年重铸巨钟一口,“愒曰(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后人将寒山夜钟称为“寒山霜钟”。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骚扰枫桥地区,“寒山霜钟”又失,民间传说流人日本。清末康有为题寒山寺诗中亦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光绪三十一年(1905)即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日本友人山田寒山新铸青铜乳头钟一口,请曾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为之作铭,专程送到寒山寺,悬于大雄宝殿。现悬于该寺钟楼的铁钟,则系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所铸,重约2吨。

1979年,苏州市根据寒山寺在日本的影响及日本人除夕(阳历元旦前夕)听钟的习俗,创办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喜爱,起办初期,限予条件,只对外宾开放,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特色项目。到1999年除夕夜,已连续举办21届,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旅游项目和一年一度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的盛会。“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钟声给中外朋友带来新的福音。1999年12月31日晚的千禧年庆典活动暨21届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盛况空前,主要活动有高淳马灯、苏州龙灯、舞狮、跳加官、高跷八仙、威风锣鼓、杂技、歌舞、评弹、戏曲等。23时30分寒山寺法师登台向全体来宾祈祷祝福,2分10秒,法师敲响第一下钟声,108下钟声完毕,陈德铭市长向来宾和全市人民致新年贺词,接着,烟花、礼炮连放了半个小时,迎接新千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