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履行自己职责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和道德准则。社会上有多少种职业,就会有多少种职业道德。人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总是同社会发生职业上的联系。随着这种联系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调整本职业内部关系和本职业与其他职业关系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尽管社会上的职业多种多样,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各有特色,但是从各种职业道德原则规范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这些基本要求和规范是每一个人就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从事职业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技能,而培养各种技术技能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求职立业的必要准备,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愈丰富,对技术技能形成的指导性就越强,就能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减少摸索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就业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每一个人只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求职立业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职业劳动者所应当具备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文化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对职工来讲,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成才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关键,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求知和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保证。
技术技能素质
技术技能是指职业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所谓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的方式,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方面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指书写、打字、演奏乐器、使用生产工具等等,主要是借助骨骼、肌肉运动实现的一系列外部动作。当这些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近于自动化时,就成为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统一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技术技能是就业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应把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作为自己学习的任务。要想将学到的专业技术理论转化为技能,离不开动手能力。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等于纸上谈兵,是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际动手能力的人将被淘汰。
掌握技术技能也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本职岗位上作贡献的需要。专业技术技能的形成不仅是领会、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条件,而且对于劳动者智能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活动中所需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技术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者在本岗位发挥作用的程度。因此,要使自己能在职业活动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体能、心理素质
人的体能即人的生理素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开朗的性格,开阔的胸襟,乐观向上的情绪,源于健康的身体。
所谓生理素质,是指在遗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体形态和生理功能上的特征,包括生理解剖特征,如身高、体重、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特征等;还包括生理机能特征,如运动素质、反应速度、负荷限度、应急水平、适应能力、抵抗能力等。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主体努力、外在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心理、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心理素质的好坏体现在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个体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三个方面,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状态之中。一个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能力。
在人的整个素质体系中,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等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不仅渗透和辐射到其他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是其他素质形成的基础。无论是政治思想的确立、优良品德的陶冶,还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增强,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8.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从职业活动中引申出来的、与人类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职业素质的灵魂。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分工及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类的职业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职业越来越繁多,形成了社会中错综复杂的职业关系。而职业关系作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习俗和道德传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种职业生活、职业活动,不仅反映社会道德状况,而且对于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
(1)由于职业分工的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和对人生道路的具体选择。尽管一个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其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对社会提出的历史任务的理解,然而从事的职业实践又影响着其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理想、志向的确定。
(2)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基本利益,也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些不同的地位、利益、权利和义务必然决定着人们的职业心理,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标准,形成特殊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良心。职业良心的形成,使人们不仅能够根据职业的整体利益评价他人的行为,而且也能遵照自己的责任,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对发生在本职本行的高尚行为感到光荣,对发生在本职本行的恶劣行为感到耻辱,而且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职业良心的谴责。
(3)由于各种职业的对象、活动条件和社会方式不同,同行业内部的相互影响,必然影响着人们的兴趣、爱好和情操,形成特殊的品格和作风,决定人们行为发展的特殊方面。虽然这方面如兴趣、爱好等不全是道德问题,但是它们却包含着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问题,反映着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上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由于各种职业的具体利益的不同,具体职业活动对象、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
因此,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或者说,职业道德就是调整职业、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多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以职业分工为基础,同实践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职业道德不是脱离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而独立存在的。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在各种职业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和具体贯彻,这就是说,职业道德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和行为调节上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又只是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在人们特定活动限度内的职业化。因此,在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时,既要注意它与职业生活的联系,重视它的特殊性及其调节行为的特殊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与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体系的一致性。
9.职业道德有什么特点
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一样,都有道德规范,都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这是共性。但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和行为调节手段,具有如下特点:
行业性
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职业的责任、义务和专业内容决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随着职业活动的复杂化,它的内容和要求也将随之发展和完善。每一种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一定的职业活动领域。如医生的道德规范主要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营业员的道德规范主要是公平买卖、信誉第一等。一般说来,职业道德的行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节他们同所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二是调节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继承性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历史上连续下来的职业活动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常常表现为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品质和职业语言等。如古往今来,教师的道德规范都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道德规范,是教育工作领域所特有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反映。但是不同社会形态的职业道德的继承性是相对的,它要受当时经济关系的制约和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的影响。因而,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师道德规范又呈现差异性。
多样性和适用性
社会上有多少种职业,就会有多少种职业道德。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总结、概括、提炼出来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内容也不断调整、补充。因此,职业道德具有多样性。
各种职业为便于指导工作和实施职业行为,大多根据本职业的特点要求,采用一些诸如规章制度、工作守则、生活公约等简明适用、简便易行的形式,使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既生动活泼,又易于实践。正因为如此,职业道德对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的道德行为就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约束力。
10.发挥职业道德有什么作用
人们要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并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因此,在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中,职业道德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整个道德建设的基础。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人们的职业活动行为的选择和贡献大小,具有积极的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
职业道德是调节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在社会活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差别,各职业之间、各职业集体内部劳动者之间还存在着各自的职业利益和需要,因此,为了调节职业活动中职业集体与社会整体之间、职业集体之间、职业集体内部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个人利益、职业集体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基本一致,以保障各个社会领域中各种职业的顺利发展,除了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之外,还应当对各种不同职业或职业集体中的劳动者,分别提出一些本职业人员应该遵守的具体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特殊要求,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方面的,而且还有行为的道德调节方面的。因此说,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中各种关系、各种利益矛盾的特殊手段,是调整职业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各个职业集体、各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
职业道德所调整的职业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集体内部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主要包括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关系。对这种关系需要用职业道德来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要求职业内部的工作者,为了同一目标和正当利益和谐地工作,即各部门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彼此兼顾,以全局利益为重;同事之间要团结一致、平等互助、礼貌相待、和睦相处,有助于增进感情、减少矛盾、避免纠纷;上下级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上级关心下级,下级要尊重服从上级,这样才能防止内耗的产生,使一定职业生活呈现出整体的文明礼貌与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共同完成好一定职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职责。二是本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就是一定职业的劳动者与该职业以外其他职业人员或社会上其他人员的关系。职业道德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是从本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使职业劳动者尽职尽责,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之所需,解决社会其他群众之所急。任何职业劳动者,都必须讲求职业道德,尽力满足它的职业服务对象的要求,给它的职业对象以方便,保证它的职业服务对象的利益,维护这项职业工作的信誉和尊严。职业道德贯彻的怎样直接影响该职业的生存和发展,哪种职业为社会、为服务对象服务得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同,哪种职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其发展就要受社会的制约。当然,职业道德必须要和一定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是从事职业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其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到职业活动的影响,是职业活动对人们行为的客观要求。职业活动是职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包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按照职业要求从事业务活动,履行工作职责,使得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得以实现。在职业活动中,每一种职业都有它自己的生产或服务对象,都有各自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利益和义务。因此,对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应提出不同的职业要求,规定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医生和法官的职业不同,职责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因而各自的职业道德也各不相同。作为医生的道德应该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而法官的道德则是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职业道德针对不同的职业特点,具体规定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从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使从事该职业的人明确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以此为标准,用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以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