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86

第86章 音乐(1)

一、乐理知识

音乐体系

1.音乐体系

音乐体系是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这是人们在音乐实践中长期发展的成果。

2.音列

音乐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就是音列。

3.音级

音乐体系中的各音就是音级。

音乐体系中的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就是基本音级。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就是变化音级。升高用“#”来标记;降低用“b”来标记;重升用“X”标记;重降用“bb”标记。

4.音组

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

七个基本音级的名称。为了区别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人们便将音列分成若干组。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小字一组,音级标记用英文小写字母及有上方加数字1来标记,如。c1d1e1……比小字一组高的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比小字一组低的,依次叫做小字组、大字组(用英文大写字母标记)、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右下方加数字来标记,如C1D1E1……)、大字二组。

记谱法

现在普遍使用的记谱法是五线谱及简谱。

1.音符

记录长短不同的音的进行,就叫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部分组成。

2.休止符

记录长短不同的音的间断,就叫休止符。

每个较大的音符的时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时值,是2与1之比。如全音符等于两个H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

3.五线谱

线与间都自下而上计算。五线谱上面或下面的音符使用的短线就是加线,加线之间为间。

4.谱号

用来确定音的高低的记号就是谱号。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1)G谱号,又叫高音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l,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

(2)F谱号,又叫低音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

(3)C谱号,又叫中音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1,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

5.增长音值的记号

(1)连线:连线是连接音高相同的弧线。其时值等于这些音符时值的总和。

(2)附点:附点加在音符的右边,增长音符的基本时值的一半。附点同样适用于休止符。但在简谱中现在通用在四分休止符以下的休止符后加附点。如0·0·等。

(3)延长号: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小圆点:

“”。如P、5等,按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表演者的意图自由地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6.省略记号

(1)移动八度记号:用8--|记在音符上

方,表示虚线范围内的音移高八度:记在下方,表示移低八度。

(2)长休止记号:|4|上面的数字表示休止的小节数。用五线谱时,则画在第三线上。

(3)反复记号:在乐曲的部分或全部反复时用。

某一旋律音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的数目与音符的符尾相同。

乐曲中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时,用·∥或·/·表示。

乐曲中较大的反复,用反复记号‖∶∶‖表示。

如果乐曲从头反复,则前面的‖∶记号可省去。如果重复时结尾不同,则用记号1.2.来标明。第一次唱1.;第二次略去1.唱2.。

如果乐曲由三部分组成,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则可不抄写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结尾处标上D.C.(从头反复),并在第一部分结尾处标上Fine或“曲终”字样,也可用双纵线上加延长记号来标明。

如果乐曲的反复不是由从头开始,就在第一部分的开始重复处标上,第二部分结尾处标上D.S.(从记号开始)

节奏与节拍

1.节奏

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把音的时值自由划分,其数量与基本划分不一致,即通常所说的连音符。把音的时值分成三等分来代替两等分,便形成了三连音。还可以把音的时值分成五等分来代替四等分等。

2.重音

和周围的音相比,强度比较突出的音就是重音。

重音用>记号及小节线来表示。

3.节拍

有重音的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的片断循环重复就是节拍。节拍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

为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就是节拍重音。节拍重音一般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的,如每隔一拍、隔两拍……等。

4.拍子

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替就是拍子。

拍子用分数来标记,就是拍号。

分子表示每2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拍号中的横线在五线谱上用第三线代替。

5.小节

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就是小节。

使小节分开的垂直线就是小节线。小节线写在强拍前,作为强拍的标记。

乐曲的分段或曲终处用双小节线表示。

6.切分音

把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同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部分连在一起,就是切分音。

切分重音转移了节拍重音的位置。其写法是:在一小节之内的切分音记成一个音符,两小节之间的切分音,用连线连结起来。

7.单节拍或单拍子

每隔两个或三个单位拍而有一个重音的节拍和拍子,就是单节拍和单拍子。

8.复节拍或复拍子

小节内不止一个重音的节拍或拍子,就是复节拍或复拍子。

在复拍中第一个重音较后面的重音强,因而是强拍,后面的是次强拍。

速度与力度

1.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即速度。

音乐速度用文字来标明,记在乐曲开始处。曲中速度有改变时,另记新的速度用语。

速度的基本标记是:

慢速Largo广板

Lento慢板

Adajio柔板

Grave壮板

中速

Andante行板

Andantino小行板

Moderato中板

Allegretto小快板

快速

Alleero快板

vivo快速有生气

Presto急板

速度逐渐加快或减慢时,用下列标记:

rit渐慢

accel渐快

恢复原这时用下列标记:

atempo原来的速度

要准确地标明音乐的速度,可用节拍机来说明,如:

J=92表示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共奏92拍。

2.力度标记

装饰音

1.长倚音

由一个音组成,与主要音相距二度。长音的时值要计算在主要音内。

2.短倚音

由一个或两、三音组成。演奏时值短暂,不带有强声。

3.波音

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

4.颤音

由主要音及其上方助音快速而均匀交替形成。

调式

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是调式。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是音阶。

调是调式的高音位置。调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如:

以c为主音的宫调式叫c宫调式。

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叫c大调式等。

1.大调式和小调式

(1)大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的第三音为大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2)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小调式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形式。

2.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第Ⅰ级--主音(T)

第Ⅱ级--上主音(下行导音)第Ⅲ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第Ⅳ级--下属音(S)在主音下方纯五度第Ⅴ级--属音(D)在主音上方纯五度第Ⅵ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第Ⅵ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这些调式音级号数和音级名称,有时已应用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中。

大、小调式和其他调式一样,可以在任何音级上构成,除了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和a小调外,还有包含升音或降音的七个大调和小调。

在五线谱上,比较快地认别调号及书写调号的方法,可参照下表。

(1)升音的调

升音数所升的音调号名称1Fa4GDo1D3So15A4Re2E5La6B6mi3#F7si7#C(2)降音的调

升音数所升的音调号名称1si7F2mi3bB3la6bE4Re2bA5sol5bD6Dol#G7Fa4#C音程

1.音程的概念

两个音级在高音上的相互关系就是音程。

先后出现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出现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和声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

2.音程的构成

纯一度即同度如1-1,#2-#2

小二度含一个半音如3-4,#5-6

大二度含一全音如1-2,3-#4

小三度含一全音一半音如3-5,4-b6

大三度含二全音如1-3,2-#4

纯四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1-4,4-b7

增四度含三全音如4-7,1-#4

减五度含二全音一半音如7-4,1-b5

纯五度含三全音一半音如1-5,7-#4

小六度含三全音二半音如3-1,#4-2

大六度含四全音一半音如1-6,#2-#7

小七度含四全音二半音如2-1,1-b7

大七度含五全音一半音如1-7,2-#1

纯八度含五全音二半音如1-1,#4-#4

3.音程的变化

倍减音程减音程纯音程小音程大音程增音程倍增音程培加半音减少半音4.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后就是音程转位。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大音程转位后为小音程。

小音程转位后为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后为减音程。

倍增音程转让后为倍减音程。

5.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就是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分三种:

(1)极完全协和音程:指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及几乎完全合一的纯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指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及纯四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指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

极完全协和音程与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有点空;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听起来较为丰满。

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很不融合的音程就是不协和音程。如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二、三大唱法

在我国的声乐比赛中,习惯将唱法分为三类:美声唱活、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民歌唱法。它的特

点是:气息宽广,声音洪大,共鸣完善。美声

唱法原意为“美丽的歌唱”。它严格遵循“美

声”为歌唱观念、歌唱意识之首位的原则。这

种唱法从17世纪始,到如今在欧洲各地区

广泛传播。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有80多年的历

史。我国大多数音乐院校都直接采用或大量

借鉴这种唱法作为声乐教学。通过全国高等

音乐院校多年教学实践,已逐渐形成了中国学

派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要求发出悦耳、圆润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唱音阶时匀称地从低音到高音的连贯,音准完美。它避免喊叫、鼻音、粗燥音或白声,极为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以形成系统的发声方法,科学地根据音域的不同分出声部,每个声部又依据不同的特色作花腔、抒情、戏剧等分类。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唱法和戏曲唱法。它与美声唱法从艺术要求上说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寻求有力的呼吸支持点;声区统一,声区变换的地方不留痕迹;要求头腔共鸣;

要求语音清晰、表情合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等。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

法的区别是:民族唱法是以“韵味”(风格)为核

心、为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所谓韵味即歌

唱时严格按照我国各民族语言咬字、行腔、归

韵;讲究音乐的民族、地区的特点风格。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以“唱情”为核心、为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它注重歌唱的自然化、生活化、大众化。选唱的作品旋律流畅简朴,有鲜明的舞蹈节奏。歌唱时,追求歌者与听者面对面的倾诉,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同唱共舞的效果。因此,演唱者不炫耀声音技巧,不强调特殊的民族风味,大多在自然本嗓基础上加以修饰美化,通过电声设备,采用平易近人的演唱方式。有些演唱者还有意将声音造成“散”、“暗”、“紧”、“白”

的特点,以取得柔和、深沉、空旷等特殊效果,加以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倾诉性”、“宣泄性”的独特功能。

通俗唱法在理论上尚未得到充分的阐明。目

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通俗唱法体系。

三、声部知识

多声部音乐

凡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称“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进行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

女高、中、低音特点

如二重唱包含两个声部,三重唱包含三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女高音技音色特点还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

女中音的音色介于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高的女中音近似戏剧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女低音嗓音较女高音、女中音更为宽厚。

男高、中、低音特点

男高音实际音高比记谱低八度。其按音色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

男中音的音色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其按音色特点可细分为抒情男中音和戏剧男中音。抒情男中音的音域与音色接近戏剧男高音。戏剧男中音的音色在低音区与男低音相近。

男低音按音色的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在所有的人声中,以男低音最为低沉深厚。

四、声乐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

齐唱、轮唱是职工群众歌唱活动的主要音乐表演形式。齐唱,指两名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顾名思义,齐唱要求演唱整齐统一,咬字清楚,唱出精神,唱出力量。齐唱歌曲一般形式短小,词曲简单、易唱,且富有鼓舞作用,易被职工群众掌握,适合职工群众集体演唱。一般采用钢琴、手风琴或多只手风琴伴奏。当然,如果条件许可,组织乐队伴奏的效果会更好。

判断一首齐唱歌曲是否能轮唱,主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歌曲内容和情绪要求;其二,从歌曲的和声、节奏处理来判断它(把歌谱排列成轮唱形式即可看出)。

在组织齐唱、轮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好演唱的曲目。音域不能太宽,否则容易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局面。只有音域适中,演唱者才容易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

第二,男声部和女声部均衡搭配。在实际训练中以达到和谐、饱满为宗旨来调节男女声的比例。

第三,指挥是齐唱、轮唱的灵魂。强调指挥的作用在齐唱和轮唱中尤为重要。要使演唱步调一致,必须始终如一地服从演唱指挥,决不能强调个人或声部。当然,要挑选一个好的指挥是十分难的。对齐唱、轮唱而言,指挥更是至关重要。

合唱、连唱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它是层次比较高的职工群众歌唱艺术形式。合唱分为两大类: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其中同声合唱又可分成三种:

童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合唱歌曲的排练,一般应从声部练习开始,以熟悉声部、唱准曲谱,然后将各声部组合起来进行和声感觉训练。参与合唱的职工群众要注意吐字清楚,注意聆听整体和声效果,从而充分展示合唱效果。

合唱,一般也采用钢琴、手风琴或

组织乐队伴奏。

连唱是一种活泼又有新鲜感的职工群众歌唱形式。它可以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演唱组合。连唱的曲子一般可以从内容或从时间上进行自由选择组合,可以形成较大的衔接,也可以形成较小的过渡。

合唱、连唱比齐唱要求高,具体的排练中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