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rosacea)是一种发生于面中央部分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疾病,伴以丘疹、脓疱、皮脂腺过度增生肥大等。多于中年时期发病,病程长,不易治愈。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了,往往与人的素质因素有关。各种内外刺激因素包括进食酒类、辣椒、浓茶、咖啡、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冷热刺激、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病灶感染等均可引起患者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逐渐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部分作者认为,某些酒渣鼻患者可能与寄生在毛囊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即毛囊虫)的刺激及其代谢产物或排泄物引起的炎症有关,但对一些未患酒渣鼻的成年人,挤压其面部皮脂涂片检查,也能查见蠕形螨,故毛囊蠕形螨是酒渣鼻的致病因素之说尚有争论。
【临床表现】
病情进展一般分为三期:
1.红斑期: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发生红斑,对称分布,亦有鼻部正常,只发于两颊及前额者。红斑初为暂时性,在进食辛辣食物或热饮,冷风刺激、精神紧张、感情冲动以及月经期间更明显,以后逐渐形成持久性红斑。鼻翼、鼻尖及面颊等处可出现浅表的毛细血管扩张,如蛛网状分布。面部常有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或为皮脂所阻塞,少数患者可在短期加重。
2.丘疹脓疱期:损害继续发展,在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自针头至绿豆粒大小痤疮样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常此起彼伏,病程慢性,可数年或更久,有时阵性加重。少数病例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角膜血管形成等,称为眼酒渣鼻(ocularresacea)。
3.鼻赘期:仅见于少数患者,40岁以后的男性居多,由于病程延续数年至数十年后,鼻端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多个紫红色分叶状大小不等结节或肿瘤状突起,导致畸形鼻赘。鼻赘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明显扩大,皮脂分泌旺盛。
【组织病理】
红斑期主要为真皮内血管扩张,血管和皮脂腺周围有少量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有的可发现蠕形螨。丘疹脓疱期可见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呈弥漫性,脓疱内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毛囊和皮脂腺周围可发现小团集簇的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鼻赘期可见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增生和扩张,弥漫性炎症浸润,皮脂腺数目增多,腺体肥大,皮脂腺导管扩张,管内充塞着角蛋白物质。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女性绝经期及男性青春期较多见,在鼻、颊、前额、下颏部出现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发生丘疹和脓疱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痤疮: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除发生于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有典型的黑头粉刺,没有充血性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鼻部常不受侵犯。
2.油性脂溢:有的青春期男女,皮脂分泌旺盛,鼻部尤为明显,毛囊口常扩大,极易挤出白色线状皮脂。在进食热饮或冷风刺激后,鼻端部常出现充血性红斑,但为暂时性。没有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等。
3.口周皮炎:多发于青年或中年妇女,于口的周围皮肤包括鼻唇沟、颊、颏等处反复发生淡红色小丘疹、丘疱疹、脓疱等,但口唇周围有一狭窄皮肤带不受侵犯。有人认为本病是不典型的酒渣鼻。
4.皮脂类固醇激素所致毛细血管扩张:见于面部长期使用高效皮质类固醇霜膏如皮炎平软膏等患者。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萎缩、弥漫性红斑及多毛等。
5.酒渣鼻样结核疹:皮疹为淡红或黄褐色丘疹,米粒大小。好发于颊、额、前额及下颌部,集簇存在,而鼻部少有损害。玻片压诊,显示有苹果酱色。组织病理为结核结构。
【治疗】
应禁酒及禁食刺激性饮食,纠正胃肠障碍,防止便秘,去除病灶,避免局部过热过冷的刺激。
1.局部治疗应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常用含硫黄的制剂如白色洗剂,复方硫黄洗剂等。重者可配合选用以下一些治疗方法:
(1)四环素0.25g或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好转时改为每日1次,需3-6个月。
(2)甲硝唑0.2g,每日2次,共4-6周,以及外用3%甲硝唑霜,用于以丘疹、脓疱较明显者及查到较多蠕形螨的患者。
(3)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胃积热上蒸或嗜酒之人,湿热素盛,加之风寒外袭,淤血凝滞而成。治则以清热、凉血、化淤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当归、赤芍、川芎)或枇杷清肺饮加减;外治可用颠倒散。
2.外科治疗适用于鼻赘期,常用以下方法:
(1)划切术:以特制的平行并列的双刃或单刃五锋或三锋刀,局部皮肤消毒后,在局麻下,按纵横方向,浅划局部为无数的小方格切口,以切断毛细血管网并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最后以纱布压迫止血,外敷以凡士林纱布,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术后7-10d凡士林纱布自行脱落,创面愈合。若一次手术治疗效果不够满意,创面愈合后间歇3个月,可行第二次手术。一般需要两次手术。
(2)磨削术:以牙科电钻装上略大的硬质合金钻头。局部消毒后,先用2%利多卡因作两侧眶下孔阻滞麻醉,每侧1-2ml,然后开机转动钻头进行皮赘磨削,边磨边用生理盐水冲洗,过多时用1%双氧水浸湿纱布压迫止血。
一般磨至片状出血为宜,皮赘肥厚重者可深磨,但不可伤及软骨。术后于创面上滴氯霉素注射液0.5g及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然后盖上一层油纱及12层干纱布加压包扎。2-3d后去掉干纱布减压,只留油纱。一般7-10d后创面愈合油纱逐渐自行分离脱落。术前1周,最好以多功能美容机负压吸引皮脂,隔日1次,共2-3次。
还可进行美容治疗。
【预后】
酒渣鼻宜长期用药,可缓解症状。红斑期患者有的可痊愈,丘疹脓疱期则难以完全消退,鼻赘期经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审美评价】
面部中央发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并伴以丘疹、脓疱,或并发结膜炎、睑缘炎、角膜血管形成,特别是鼻端部是紫红色肥大增生的畸形鼻赘,破坏了面部结构的比例、对称与和谐,在视觉审美上给人一种“漫画式”的感觉。
四、脱发
脱发(alopecia)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原因各异,也比较复杂,有的还不清楚,下面介绍五种最常见的脱发及其治疗方法。
(一)斑秃
斑秃(alopeciaareata),亦称圆形脱发,是一种骤然发生的斑状秃发,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人较多,往往于一夜之间头发成片脱落,故俗称鬼剃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有的患者家属中有同样患者,同卵双胎有均患斑秃者,故可能与某种遗传特性有关。精神创伤可能是个诱发因素之一。近来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斑秃处的毛囊下部有淋巴细胞(T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使脱发再生,部分病例发现有抗自身组织抗体如抗甲状腺、抗胃壁细胞、抗肾上腺和抗平滑肌等抗体,或并发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白癜风、胶原病及甲状腺炎等,均支持自身免疫疾病的论点,但未证实有毛囊抗体。
【临床表现】
头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边界清楚,逐渐扩大或脱发区增多,无自觉症状,常为无意中发现或为他人发现。秃发区皮肤正常,其边缘处的头发下段逐渐变细,如惊叹号样,毛球显著萎缩,易被拔出。轻者仅有一片或数小片脱发区,重者继续发展或相互融合,于短期内大片或全头毛发脱落,称全秃(alopeciatotalis)。更重时眉毛、胡须、腋毛、毳毛等均可脱落,称为普秃(alopeciauniversalis)。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多数可自然恢复,或可部分恢复后又加重,或反复脱落,造成患者精神负担。再生的新发开始比较细、柔软和稀疏,呈黄白色毫毛状,逐渐变粗变黑,终于恢复正常,即由异常的休止期(末期)恢复到生长期。但也有反复发作或边生长边脱落者。
【诊断及鉴别诊断】
要点是头发呈斑状脱发,头皮正常,无自觉症状。应与男性型秃发及黄癣引起的秃发鉴别。
【治疗】
去除可能诱发因素,增强治愈信心,可给予镇静剂如溴剂、地西泮等,或试服胱氨酸、泛酸钙、维生素B6。
局部治疗原则为刺激局部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常用可改进毛发生长的药物如10%辣椒酊和鲜姜等,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其二甲亚砜溶液外搽,以减少炎症反应。此外,使用接触致敏剂,如方形酸二丁酯(squaricaciddibutylester,SADBE)、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等使头皮发生接触性皮炎,有一定效果,但对病人也有一定的痛苦。外搽2%-5%米诺地尔(minoxidil)溶液或霜剂,有促进头发生长作用,无不良反应。
小片损害可用泼尼松龙混悬液(25mg/ml)加等量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在秃发区作皮内注射,每次注射1至数点,每点0.1ml,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
物理疗法:可试用达松伐疗法或用梅花针弹刺治疗,隔日1次,连续7次,休息1-2周后,可连续7次。
【预后】
有的患者不经治疗可恢复正常,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获得痊愈。也有部分患者,特别是面积较大而病程长者,虽经各种治疗而效果不显著。
(二)男型秃发
男型秃发(malepatternalopecia)又名早秃(alopeciaprematura),为成年男性头前部的一种慢性脱发。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男型秃发是头皮毛囊从长毛渐变为毳毛的渐进过程,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和雄激素的影响有关,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其遗传基因是在雄激素作用的条件下才表现出来。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时期去除睾丸,即使有男性脱发的家族史,也不发生秃发。此后给予睾酮则可发生秃发,停睾酮后则秃发不再进展,说明雄激素对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非因果关系。
【临床表现】
青春期后发病,经过徐缓,头发逐渐细软、稀疏、脱落。本病多先从两前额角部开始,渐延伸至头顶,数年至十多年后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光。皮肤光滑、毛孔缩小或遗留少量毳毛,而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正常的头发。也有从头顶开始脱发者。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脂溢出或脂溢性皮炎。按Norwood分型标准,男型秃发的进展程度可分为7型12类。
I型:正常或基本正常发型;II型:两颞角稍退缩,未超过两耳道连接的冠状线前2cm;IIV型:顶部稍稀疏;III型:两颞角退缩超越过冠状线前2cm,顶部显稀疏;IIIV型:顶部明显稀疏,两颞角退缩轻微;IV型:二颞及发际明显退缩、顶裸露,但其间有密度中等的毛发带相隔;V型:额颞和顶部裸露区扩大,其间毛发带狭窄而稀疏;VI型:额颞与顶部脱发区融合扩大中间毛发带消失;VII型:额颞顶全秃,仅耳上及枕后区有发,形成马蹄形外观。
A型变异:只是发际前线进行性向后退缩,顶部不同时出现脱发。共有四种类型:IIA:前额发际向后退缩,不超过冠状线前2cm;IIIA:前额发际线退缩接近或达到正中冠状线;IVA:秃发区超越头顶正中冠状线,其邻近头发变稀疏;VA:秃发区超越头顶部,继续发展,则划入VI型或VII型。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应使患者了解此型脱发属生理性,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一般可按斑秃处理,用药刺激性不宜过大。可局部外用2%-4%黄体酮酊或2%米诺地尔溶液,有促进秃发部分好转的作用,疗程需3-6个月。从美容考虑,可作毛发移植。
【预后】
本病难以治愈,但长期局部用药,可延缓其发展过程,可免除早年明显秃顶。
(三)女性弥漫性脱发
女性弥漫性脱发(femalediffusealopecia),又称妇女雄激素原性秃发(androgentlcalopeciainwomen)或妇女男型脱发,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雄激素的过量和遗传因素有关。某些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给予睾酮治疗时,可促使病情加重。患者脱发进展缓慢,病程较长,逐渐加重。主要发生在头顶部,为弥漫性头发稀落,两颞侧毛发也有脱落,但较轻。头发稀疏到一定程度后,脱发数量也逐渐减少,即使历十数年之久,也不会出现顶部全秃,但也难于恢复正常。
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局部用药可使用2%-4%黄体酮酊,0.05%己二烯雌酚酊或2%-5%米诺地尔溶液。
(四)先天性脱发
先天性脱发较为少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病例的双亲有近亲结婚史,有的家系中,几代人患有本病。一般规律是,父母一方有先天性秃发的,其子女大约有半数脱发。患者有的出生后就不长头发或者头发稀少,有的出生时头发正常,6个月后开始脱发,形成秃发或头发发育不良,除极少数到了青春期可以恢复外,大多数终身不愈。有的还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牙齿、指甲发育不良,无汗或少汗,称为先天性外胚叶结构缺损。
先天性秃发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胚胎时期毛发发育不良,因而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为了美观,可戴假发。
(五)症状性脱发
除了前面所述各个类型的脱发外,尚有由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局部皮肤病、物理或化学因素而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秃发,统称为症状性脱发。
全身性疾病中如伤寒、营养不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白血宁等,局部皮肤病如头癣、麻风、梅毒,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损伤等,均可引起脱发。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多数表现为弥漫性脱发,出现头发稀疏,大部分或全部脱光。局部原因如黄癣、疖、痈等引起的为局部脱发,同时伴有瘢痕。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引起的脱发,最早表现为头发干燥、失去光泽、变细变软、毛发松动,以后大量脱落。
症状性脱发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除去脱发原因,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局部治疗一般不十分重要。由放射线等引起的永久性脱发,任何疗法都无效果。
中医称久病之后脱发为虚性脱发,由于气血两虚所致。治则为益气养血,一般可用八珍汤加减。
【审美评价】
头发有保护头皮免受外界各种有害因素刺激的作用。夏季,头发可抵挡烈日的直射;冬季,头发对头部有保暖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头发是一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份、文化素养、职业的体现,是容貌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体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很难设想,一个人没有头发或者头发稀稀疏疏会给人以美感。因此,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丰满、油亮、富有弹性的秀发。如果一个人的头发稀疏或过早谢顶,或突然秃发,即使其容貌很美,也会影响其形体美,给社交、恋爱、婚姻等带来不利。
(第三节)过敏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一、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