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是第一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可见诗人主要揭露批判的对象是:南宋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
(6)“月夜”贯穿全篇:同一月光将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成一个整体。
(7)这些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一样,都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8)借代。
《炉中煤》
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D5.B
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DE
三、简析题:
1.(1)“年青的女郎”比喻五四后充满生气的新中国。这个比喻洋溢着对新生祖国的无比热爱。
(2)诗人把自己比喻成炉中煤。诗人以炉中煤的燃烧,表达了对新生祖国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3)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4)象征。
(5)拟人化手法。
2.(1)反复。
(2)反复的修辞手法在结构上具有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思想感情上能突出主旋律,深化主题,升华诗人情感。
(3)这段的“我”还指中华民族。
(4)这句有双重象征寓意:一是诗人的爱国热情深埋在心里,到五四以后才得以喷发;二是中华民族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到五四以后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5)包含了三方面的“新生”:新人的新生、中华民族的新生、祖国的新生。
《一句话》
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B5.C6.D7.B8.D
二、多项选择题:1.ACE2.BE3.BDE
三、词语解释题:1.霹雳:响雷声。2.缄默:沉默。
四、简析题:
1.(1)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赞颂了理想的中国,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革命的信念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2)指“咱们的中国”。
(3)因为社会黑暗,宣扬“咱们的中国”就是宣扬革命,必然遭到反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
(4)因为社会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如同遍地堆满干柴,所以一句真理的话如同火种,会点燃熊熊的革命烈火。“能点得着火”暗示着人民群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情绪。
(5)“火山”隐喻(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火山的沉默”象征民众的觉醒。
(6)“霹雳”隐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
2.(1)“你”指不相信民众力量的人。“铁树开花”隐喻人民最终会当家作主。
(2)指有些人不相信民众有力量可以完成当家作主的历史使命。
(3)诗中的“你”表现出对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中国不相信态度和对民众革命的惧怕态度,反映了怀疑派和反动派的心理。
(4)排比。
(5)“等到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6)一是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国”突出了主题;二是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C5.D6.C
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D3.ABCD4.DE
三、词语解释题:1.锦障:锦绣般的屏障。2.蘸:用手指沾、点。
四、简析题:
1.(1)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2)暗示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暴行留下的痕迹。
(3)日寇沦陷区。
(4)暗示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艰难。
(5)暗示沦陷区人民的精神苦闷忧伤。
(6)暗示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艰难。
(7)对比(对照):我的故乡、江南的水田在沦陷前与沦陷后的对比(对照)。
2.(1)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2)指祖国大地,整个国土。
(3)描写的是沦陷区。暗示沦陷区陷于灾难之中,而诗人也体验到了那种被凌辱的痛苦。
(4)解放区。
《门槛》
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D6.C7.B8.A9.A
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BCDE
三、简析题:
1.(1)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
(2)象征着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
(3)象征着决心献身革命事业的革命者。
(4)象征着革命事业对投身革命事业者的考验。
(5)从“窄门”“门里一片阴森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等描述,体现出屠格涅夫对革命事业的模糊认识和思想局限。
2.(1)象征着这位姑娘已抱着献身的精神毅然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2)意味着这位姑娘从此置身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
(3)象征着市侩主义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4)象征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5)象征。
《鹰之歌》
一、单项选择题:1.D2.A3.C4.B5.D6.B7.C8.B9.C10.D
二、多项选择题:1.BAD2.ACE3.ABCDE4.ABD5.ABDE
三、词语解释题:1.采:精神。2.抖擞:振作。
四、简析题:
1.(1)拟人化手法。
(2)受伤的鹰。象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的革命勇士。
(3)象征着革命勇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可以撼天地,泣鬼神,令一切敌人心惊胆寒。
(4)指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5)渗透作者对革命战士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的赞叹和景仰。
(6)托物言志。
2.(1)鹰和蛇。
(2)鹰以崇高的理想而英勇战斗乃至牺牲为幸福。
(3)“天”象征着崇高而宏伟的革命理想。
(4)鹰的精神境界:渴望战斗,心怀高远,充满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理想精神。蛇的精神境界:目光短浅,苟且偷安,充满庸俗的市侩哲学。
(5)综合了托物言志、象征、拟人化和对比四种表现方法。
《虞美人》
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C5.B
二、多项选择题:1.BD2.DE3.AC4.ACDE5.BD6.ABC
三、词语解释题:1.了:终了,完结。2.小楼:指作者被俘到汴京后的住所。又东风:意谓春天又降临人间。3.故国:指南唐,特指故都金陵。4.雕栏玉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借指南唐宫殿。5.朱颜改:红润的脸色变得憔悴了,此是自指,亦可解释为“故国”面貌之变。
四、简析题:
(1)是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首。
(2)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词人却问它何时了结。这一违背常情的念头,表明词人难以忍受今昔的巨变和亡国囚居的痛苦,希望生命早日结束的绝望心情。
(3)明媚的春光对词人精神痛苦起反衬作用,能倍增其哀。
(4)字面义是:旧日的宫殿应该还在,但自己已经憔悴不堪了。言外之意是:江山依旧,但主人已换了(物是人非)。
(5)对比关系。
(6)一是使抽象的“愁”有了可视性的载体,形象可感;二是“一江春水”令人倍感愁之汹涌深重;三是不停的江水,令人深知愁之永恒;四是江水不回头,象征着悔恨无可挽回。
《八声甘州》
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A5.D6.B
二、多项选择题:1.BCE2.ABCD
三、词语解释题:1.霜风:指秋风。凄紧:寒意强烈逼人之意。残照:夕阳的余晖。2.是处:到处。红:指花。翠:指绿叶。苒苒:同“荏苒”,一点一点地、渐渐地(过去)之意。休:衰败。3.渺邈:渺茫遥远。4.淹留:长期停留。5.颙望:抬头凝望。6.争:怎。处:表示时间,即“倚栏干时”。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很深。
四、简析题:
1.(1)共分四层,每个句号为一层。
第一层总写暮秋傍晚江天雨景;
第二层写雨后秋风暮景;
第三层写花叶凋零的近景;
第四层写长江东流的远景。
(2)写的是霜寒秋残之景,抒发的是羁旅思乡之情。
(3)寂寥、萧飒、悲凉。
(4)层层铺叙,本色白描。
(5)借代。
2.(1)抒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2)“不忍登高临远”。
(3)“不忍登高临远”是由于怕引发思乡念亲之情思。既“不忍”而却正在“登高临远”,这就反衬出词人对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深重难禁。
(4)表现了词人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和极度苦闷。
(5)转换了写作角度--由写自己转写佳人。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词人转换了角度,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用侧笔表达思乡念亲之情和漂泊异乡之苦。
《江城子》
一、单项选择题:1.D2.B3.C
二、多项选择题:1.BE2.BCDE3.ABDE
三、词语解释题:1.茫茫:毫无所知。2.思量:思念。自:原本,本来。3.幽梦:隐隐约约的梦。4.轩窗:居室的窗户。5.相顾:互相对视。6.料得:料想。
四、简析题:
(1)共分三层。从开头至“鬓如霜”(即上段)为第一层,写梦前的思念;下段开头至“惟有泪千行”为第二层,写梦中的相逢;其余为第三层,写梦后的哀思。
(2)《江城子》抒写了对亡妻生死不渝的深情,并寄托了仕途失意、天涯沦落的感伤。
(3)一是对亡妻的深情思念,一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伤。
(4)一是对往日夫妻恩爱生活的怀念,一是对亡妻的悼念。
(5)这句话包含的复杂感情有:
一是相别太久,一旦相逢,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二是相思太深,言语难以表达,泪水中包含了许多辛酸凄楚;
三是相对流泪中,双方感情得以沟通,相互得到安慰。
(6)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情深、感慨多,都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7)借景抒情中的融情入景的抒情方法。
(8)推想亡妻痛苦孤单,寄托词人对亡妻无限的哀思。
《声声慢》
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5.B6.B
二、多项选择题:1.AD2.ABE3.ABCDE4.ABCE5.ACDE6.BD
三、词语解释题:1.乍:突然。还:旋,转,转变。将息:调养,静息。2.敌:抵挡。3.憔悴:萎靡貌。损:指花逐渐减少。堪:肯,愿意。4.次第:光景,情形。了:完毕,了结。
四、简析题:
(1)表达了李清照因国破家亡,晚年只身流落江南时孤苦无依的凄凉心情。
(2)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3)第一层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总写深秋的忽冷忽暖,渲染愁苦难熬的心情。
第二层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以借酒消愁和秋风萧瑟渲染酒消不去、风吹不掉的愁情。
第三层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借大雁追怀故国故家和往昔生活,抒发国破、家亡、夫丧的痛苦。
第四个层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花抒发盛衰之感,身世之变,抒发晚年孤苦之情。
第五个层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声敲击心灵,愁情推向高潮,最终引发绝望呼告。
(4)这开头三句共用七组十四个叠字。首句的两组写心理、神态,次句两组写环境,第三句三组写感受。
(5)为了在寻觅中解脱精神痛苦,求得心理平衡。
(6)孤苦无依,极度失落的心态。
(7)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8)为了借酒消愁。“酒淡”是因为愁情深重,酒无法消解。
(9)说明酒力不敌风力,表明愁情深重难解。
(10)秋风萧瑟、万木凋零的无限秋愁。
(11)引发两件伤心事:国破家亡之思和丈夫新亡之痛。
(12)引发的是万木凋零的秋愁和今昔沧桑的无限身世之感慨。
(13)表达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哀愁。
《摸鱼儿》
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A5.A6.A7.B
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DE
三、词语解释题:1.消:经受,消受。2.长怕:总怕。落红:落花。3.见说:听说。天涯:天尽头。4.画檐:有彩画的屋檐。惹:粘惹,粘住。5.准拟:获准,准定。6.蛾眉:借指美人。7.皆尘土:都化作了尘土。8.危:高。
四、简析题:
1.(1)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对国运危殆、抗金势力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比兴手法。
(3)上片主要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妥协投降政策的怨愤。)
(4)借物起兴。
(5)上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开头三句为第一层,写伤春;
“惜春”两句为第二层,写惜春;
“春且住”三句为第三层,写留春;
“怨春不语”四句为第四层,写怨春。
(6)上片写的残春景象有:风雨送春归、落花无数、天涯芳草、满天飞絮。
(7)表层是象征青春年华的流逝。深层是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国势衰微,并融进了词人的深沉忧愁。
(8)象征着南宋政局的变幻断送了抗金复国的可能。
(9)象征南宋王朝日益衰败。
(10)象征着领土一片片失去,抗金力量不断被打击,国力一天天衰败。
2.(1)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对排挤、打击爱国志士的投降派的憎恨以及自己长期被投闲置散、壮志难伸的悲愤。
(2)托古喻今。
(3)下片可分为四个层次:
开头两句为第一层:陈皇后失宠;
“娥眉谁诉”为第二层:失宠的原因是被妒;
“君莫舞皆尘土”为第三层:指斥善妒又邀宠的得意者;最后四句为第四层:感慨无限美好但正在消失的黄昏景象。
(4)是西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典故。词人以帝后关系喻君臣关系,即以陈皇后的失宠喻贤臣遭冷遇。
(5)象征许多收复中原的好机会都丧失了。
(6)象征爱国志士的抗金行为受到投降派的嫉妒和打击。
(7)借代。
(8)象征词人和其他爱国志士的许多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良策,都因投降派的当道而无处诉说。
《破阵子》
一、单项选择题:1.A2.D
二、多项选择题:1.BDE2.ABCDE
三、词语解释题:1.梦回:梦醒。2.麾下:部下,泛指众将士。炙:烤肉。3.翻:演奏。塞外声:指军乐。4.点兵:检阅部队。5.作:如。的卢:古代着名骏马。6.霹雳:指雷声。惊:使人心惊。7.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8.身后:死后。
四、简析题:
(1)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内心痛苦。
(2)以“梦”为抒情线索:从梦前写到梦中,再由梦中写到梦后。
(3)“醉里挑灯看剑”为第一层:写现实中报国无门;
“梦回吹角连营”至“赢得生前身后名”为第二层:写梦境中实现跃马杀敌、抗金复国的理想。
最后一句为第三层:写现实中功业无成。
(4)说明词人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处境。这句表现了词人长期不被重用的愤懑和仍怀有杀敌报国的雄心。
(5)人物的行为描写。
(6)场面描写。
(7)劳军、点兵、征战。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抗金复国,成就功业。
(10)比喻、夸张、用典。
(1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2)“马作的卢飞快”。
《[越调]天净沙秋思》
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B6.A7.C8.D9.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CD3.ABCD4.AC
三、词语解释题:1.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2.断肠人:伤心痛苦到极点的人。
天涯:天边。
四、简析题:
(1)表达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感情。(或表达了漂泊行役者的深沉愁思。)
(2)写了古道的荒凉。
(3)由藤缠树、鸦归巢想到自己无家可归;由藤枯、树老想到人生迟暮,表现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凄苦心情。
(4)写家居生活的温馨。
(5)由眼前“人家”的闲适温馨的家居生活,勾起游子的思乡念亲之情。
(6)描写游子单身跋涉旅途的孤独。
(7)以旅途的艰辛、氛围的萧条、身体的瘦弱疲惫,表现游子落寞孤寂的情绪。
(8)“枯藤老树昏鸦”对游子的愁思是正面渲染烘托,“小桥流水人家”对游子的愁思是反面衬托。
(9)“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两句的荒凉苍茫景象,与“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温馨,在情感色调上构成鲜明的对比,两方面都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的乡思,在艺术表现上称为相反相成。
(10)“夕阳西下”句具有双重作用:
一是这句具有日暮途穷、前途暗淡的象征意义;
二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前面写的全部景物笼罩在黄昏的色调中,把它们联结成一幅完整的秋郊黄昏行旅图;同时,也为下句的直接抒情作铺垫。
(11)直接抒情。
(12)“断肠”句的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为全曲点睛之笔,点明题旨--游子思乡,倦于漂泊;二是使前面的句子都有了落脚点--“断肠”总收全曲的情感内涵,“天涯”总揽全曲的景物空间。
《长亭送别》
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C5.B6.A7.D8.D9.A10.C11.D
12.B13.C14.D15.C16.C17.B
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4.BCD5.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