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118

第118章 丧礼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丧"在汉语中的本义是指逃亡,后转义为死。《白虎通义·崩薨》:"丧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死,称丧者何?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丧礼的内容有两个层面,狭义上讲仅指丧事操办过程中的行为及语言规范,即一般所说的殡葬礼仪。广义上讲则指葬式、谥法、陵墓、宗庙、碑铭、祭祀、神道、陈设、陪葬等方面的规定。中国古代丧礼的基本特征即重孝道、明宗法、显等级、隆丧厚葬。这些特征本源于儒家思想,目的是调理人性,达到社会的治理。

重孝道指的是通过丧礼推崇孝道。古代各朝帝王莫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去世的帝后也多冠以孝字,庶民百姓所立牌位、墓碑上也多以孝字当先。当官的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守制",服丧三年以尽孝。在丧礼中集中体现了孝的分量和含义。孝者,礼之始,德之本。以孝道敦厚人心,明确社会关系,强化代际联系,这是实行丧礼的核心意义。

明宗法通过丧礼使人们明确自己所属的宗法关系、社会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团结、加强家族和社会上的势力,时人称之为"收族"。除与血缘有关的人以外,通过丧礼推及师生、朋友、同僚、上下级等,把这些关系伦理化。孔子死后,其弟子服丧三年,执父子礼以尽忠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已成了传统。今日所称的师父、师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等,就是为了强化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显等级通过丧礼显扬死者的社会地位、等级,目的是明确生者的追求。"生享富贵,死极哀荣"是中国人传统的、最高的生死追求。中国人至今重视"盖棺论定"的评价。这一方面在丧礼中有充分的体现。在死的说法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谥法的制定亦是为了这个目的,以此表彰死者,激励后者。死者如得到"文正"、"文忠"、"文敏"、"忠烈"、"忠节"之类的谥号是极其荣耀的事。丧礼中规定的墓制、礼仪、规格,也都是显等级的内容。所有这些大都是通过权威机构操持,载之于国家的礼法典章之中,更显得尊贵荣耀。

隆丧厚葬"事死如事生",隆丧厚葬也是一种显示生者和死者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方式,它寄托着对死者的关爱和未来的期盼。同时隆丧厚葬的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社会财富积累的程度。古代中国社会只要有几十年安定的社会环境就有能力厚葬。中国人对死者的关心、操心的程度是任何一种文化、国家、民族所不及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大都鄙视肉体,故丧礼多简约朴实。所以在其他国家,除了埃及(似乎很少发生盗墓的事),都是薄葬,无物可盗。18世纪前后,欧洲曾一度大兴盗墓之风,但并非为了偷盗财宝,而是为了盗尸。所盗尸体被卖给医学院以作解剖之用,其规模甚至形成网络,有黑社会操纵,成了一种行业。今天西方发达国家有人自愿将遗体捐给刑侦、法医的尸场,放在各种环境中任其腐烂,供人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尸身生蛆、生虫的腐烂过程。这就是西方人对死人的态度,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丧葬认识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