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040

第40章 清代乡试是怎样防止考试作弊的

清代乡试,凡入场的考生都要经过搜检以防夹带作弊。顺治二年(1645)规定:"儒生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夹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请人代试者,代与受代之人,一体枷号问罪。搜检员役知情容隐者同罪。"康熙五十三年(1714),又规定考生入场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其余别物概不准携带。"即便要求如此严格,仍挡不住考生作弊。乾隆九年(1744)顺天乡试第一场搜出怀夹21人,二场又搜出怀夹21人。因怕被搜检查出风闻散去者达2000余人之多。贡院门外被抛弃在墙根阴沟的蝇头小卷不计其数。如此规模的舞弊行为让乾隆大为光火,于是责令有关部门议定了更严格的规定:帽用单层毡,大小衫、袍、褂俱用单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裈(裤子)裤不论绸、布、皮、毡只许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毡片。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镂空。水注用瓷。木炭长不过二寸。蜡台用锡,只许单盘,柱必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必须切开。竹柳考篮照南方式样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届时头、二门内负责搜检的差役排成两行,考生开襟、解袜鱼贯而入,二人搜一。如果二门搜出有夹带者,头门失职,官役照例处治。搜检完毕即入号,不许滞留。某字号人满即于栅栏门上锁,不许私开私出、传递茶汤等物。待考生全部入场,鸣炮三响,贡院大门、龙门关闭上锁,由监临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