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24704400000014

第14章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第二个温馨的家(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增容,越来越多的外来工涌入了城市的各个乡镇,他们的子女随之也进入各方面条件均比原来好许多的学校。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大多基本功差。因为他们所学的教材与现在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出入,再加上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居无定所,有的学生已辗转几个学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出生在边远地区,没学过英语,因而转进本地学校时,不管年龄多大,都得从五年级学起。这样,他们无论从年龄还是身高上在教室里都是“高高在上”,这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让他们很不自在。班主任如何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健康地全面地发展。为了帮助外来学生较好的适应新的学生生活,下面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外来学生进校后的弱势心理分析

应该说,绝大部分外来学生是非常不错的。他们吃苦耐劳,诚实守纪,求知欲特别强,学习非常认真,个人自理方面的能力也是很多本地的学生所不及的。然而,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与本地学生格格不入的地方。初到本地,他们对我们这儿较“优越的城镇生活”有着许多的敏感和自卑:朴素的穿着,难改的乡音,还有那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的普通话,甚至对现在学生津津乐道的动画片、卡通画等都知之甚少。这一切,都使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表现在课堂上,他们一般不主动回答问题,不愿意表现自己。在与本地的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很敏感,同学一句善意的玩笑,一个无心的动作,一个毫无恶意的眼神,都可能让他们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样,两地的差距,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弱势往往造成了外来学生的心理弱势。这种弱势如果得不到改变,他们的成才道路就会显得漫长、曲折。因此,及时修补外来学生的心理缺陷,给他们的弱势心灵“补钙”显得十分重要。

二、转变外来学生弱势心理的几点对策

所谓对策,可以概括为一个“近”字,就是真正从感情上接近外来学生,真正将自己的心贴近学生。

(一)“隆重推出”,树立外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可利用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搞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向全班同学隆重地推出刚转进的外来学生。同时,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的告诉学生:咱们班今天已坐了××位同学,共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不管是先到的,还是后来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我们班有了这些外地学生,将会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我们这个“井底”之外的许多东西。有了这些学生,我们的班级将更加完美。相聚是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学生缘!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样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在学生间营造了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确立了外来学生也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

(二)放大优点,帮助外来学生树立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有同情心、尊重学生的教师,教师的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能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外来学生身上有许多优点,可他们却往往忽视这些优点,拿自己的弱点与本地学生的优点比,因而就莫名其妙地自卑、敏感。为此,班主任要尽可能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比如:只要看到他们偶尔举手或有想发言的举动,我就会及时的把机会给予他们,即使有时他们回答的文不对题,也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并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胆子大了,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高了。再如:作业时,他们中的有些人稍快了一点或全做对了,应立即表扬他们很聪明,肯动脑,都快超过班级的好学生了。值日时:他们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要“小题大做”地表扬他们心里装着全班同学,流动红旗有他们的一半功劳……这样的事情一多,外来学生的自信心就慢慢树立起来了,参与活动或表现自己时就不再畏缩不前了。

(三)利用优势,把握外来学生的思想脉搏

老师对外来学生的爱,既不同于父母之爱,也不是朋友之爱,而应是父母之爱与朋友之爱的综合,是一种更高尚、更诚挚的爱,是一种蕴藏在心灵深处被升华了的爱。只有这种爱,才能想方设法的把他们的情结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我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通过周记的形式,以“转学了,我……”、“……,我能行”、“新环境,新选择”为内容,谈谈自己新学期的新想法,激发他们思想深处的进取之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此外,班主任还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这些学生不断地体验到自己在活动中的成功,在班级中的作用。课外,教师有时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他们的“敌人”或“朋友”,出任他们的裁判,与他们融为一体。

每逢班主任上课时课,可以推迟走出教室,利用课间的几分钟,走下讲台,坐到他们的位置上,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的谈话,适时交流一番。感受他们的喜恶,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发现他们身上被人忽略的闪光点和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分担他们心中的苦闷和欢乐……慢慢地,教师就可以走进他们的生活中了,切切实实地把握住了他们变化的脉搏,再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动其情,鼓其气,纠其错,激其向上。

(四)循循善诱,帮助外来学生正视地区的差异,让差距成为奋进的动力

在地区差别还没有消失的今天,适时的帮助外来学生分析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生活背景的差异,让他们正视这些差距,这很有必要。针对本地学生自傲及外来学生自卑的心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在同一起跑线上。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大家过去的基础有差异,但我们拥有同样的头脑,现在又拥有同样的老师,同样多的时间,并在相同的起点上。只要我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只要行动起来,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成功不是由基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信心和努力程度决定的。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将来的出路,用勤奋来改变、掌握自己的命运。“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每年的高考中不是也有许多才子出自边远地区吗?这样,差距就成了学生奋进的巨大动力。

5.因人而宜,指导外来学生调整心态,增强适应能力

课外,可多通过聊天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可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对性格豪爽的学生,单刀直入,不绕弯子;对性格内向,而又有较强自尊心的学生,则“慢工出细活”,时时提防说话时不能伤害他们。新学期的第一次单元练习,他们的成绩一般不太好,随之就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鉴于此,在以后的测试前引导他们形成这样的认识:考前要有一颗平常心,想考好的动机愈强,反而愈不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得不好,只要自己进行合理的归因,并认识到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考试只代表现在不代表将来,每一次考试至多不过是整个学习生涯的阶段性的小目标。只有着眼于未来或学习本身的意义,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另外,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段名言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他们:一颗宽广的心灵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欲受人敬,要先敬人;常用的钥匙不生锈……课外,有意识的借一些写名人经过不屈努力最后成才的书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一些名人坎坷的境遇中吸取养料,以开阔胸襟,调节心态,增强适应能力。

6.重视家访,与家长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他们前进

加强与外来学生家长的合作,这样能较全面的从中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因为外来学生在本地人地生疏,大多有“恋亲”的情感,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较开放些。他们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受农村小生产文化的影响较大,视野比较窄。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认为读书是出人头地,或认为不读书照样种田;或是大加压力、大打出手,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又可以根据家长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外来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打破一些地区现有的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转型。这样,必将会带来地区之间人员的更大幅度的流动,这对每一个外来工子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个工作任重道远。教育机遇处处存在,时时出现,发现和利用的本领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外来学生的队伍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新的环境和新的老师给他们带来了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这一过程对外来学生的影响,同时明白:虽然我们作为个体的教育力量不免微薄,但只要我们爱心洋溢,认真关注,肯动脑筋,视帮助他们为己任,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