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24704400000016

第16章 用爱感化生命,走进孩子的心灵(2)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尤为突出,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生活学习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心理发展扭曲,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因为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看不惯,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的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

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要解决疏导逆反心理的学生,就要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要掌握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教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的话,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缺乏,自控能力差,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既此沾沾自喜。

二、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

1.社会广泛缺乏对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怀疑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当今的中学生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差、怕吃苦、好享受、社会责任感淡泊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放手太少,总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纯洁的孩子,而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教师要组织一次接近社会、了解自然的校外或较远距离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会因为安全原因招来某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反对。

2.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了WTO后,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往往盲目的去追求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观念。比如热衷于庆祝各种洋节,如情人节、愚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的接受、崇拜、效仿,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行阻拦,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对抗心理。

三、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

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有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或者那种形式,必须针对不同性格,不同个性,不同性格特点学生来解决。

1.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真诚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灵魂的尘埃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强,自主自立的欲望又特别强烈,教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教师和学生看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把家长和孩子看成“服从”和“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中学生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尤其不要使用“不能这样”、“不行”、“讨厌”、“你真笨”等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语言,而采取和朋友交谈的态度,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

班主任要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学生犯错,首先要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说明道理,道出错误的危险性及严重性。学生犯错后,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发现错误,班主任一定要自己解决,切不可告上级领导的“状”,告家长的“状”,或动不动就给他们一个处分,或讲大话、空话。由于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他们会不断的犯错,要采用朋友式的交谈方式与他们交流,他们才会真正的从内心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大大的减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利于教师的教育工作。

2.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辨证全面发展看问题。避免教师由于认识片面,教学业务水平低,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造成与孩子的对抗心理。

有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地理老师,由于教学业务水平低,上课照本宣科,而且课堂一有说话违反课堂纪律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老师越骂,学生就越不听讲,对地理课就有逆反心理,和地理老师就有对抗心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班主任通过学校领导找年轻地理老师谈心,并且请老教师从地理教学上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善教师的自身魅力。这位年轻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本人的地理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的地理课生动,相关的知识通过图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也开始喜欢上地理课了。教师的教学吸引了学生,那种对地理课的逆反心理也得到了疏导。

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消除“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就是“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成绩差的学生中尤其突出。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教学要求过高,由此产生失望心理,是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之一。其二,由于教学不得法,使学生产生自弃心理。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只有在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错误较多、没有考好或者有什么问题是才找他们,并对学生严加训斥或讽刺挖苦。学生由对教师的不满,发展为对学科的失望,成绩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

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作风。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影响学生除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外,还有教师关心爱护的深情。

(2)善于从每个学生的身上,挖掘他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甚至是后进生,在他的身上都有许多的优点。教育的艺术就是看教师能否从他的身上,挖掘和发挥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将一些智商一般的学生被他们的教师暗示为智商过人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后,被暗示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

(3)融入学生生活中,了解个性学生,真正克服逆反心理。

教师要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发现个性学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个性学生摆脱“逆反”束缚,任其压抑的心理得以疏导,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当前,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课题。面对个性学生的心理,用教师的真诚,用精神的甘露,用心灵的温暖;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进行疏导和调适,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学生早恋怎么办

名言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

站在人生道路的起点,凝视漫漫来路征程,一路阳光一路风雨!步入人生迷宫的青少年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少年壮志,谁不想做一个玫瑰美梦,谁不想自己的人生熠熠发光。告别孩童时代的天真无邪,审视现实环境的无赖,成人感的困惑,高亢强烈的激情,活泼敏捷的思维,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诸多矛盾的交织把青少年学生生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现实中,青少年对生理变换的迷惑,心理发展的疑困,人生理想的憧憬,智力思维的关注,情感交往的渴求,道德法制的无知,文化素养的追求,往往使他们烦恼、徘徊、孤独。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仍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早恋,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之一。所谓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导致恋爱的发生。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我国《婚姻法》规定男22周岁,女20周岁)相差的程度。

一般地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早恋”现象有以下特性:

1、情景性与短暂性——“热”得快,“冷”得也快;

2、传染性与模仿性——“跟着感觉走”;

3、逆反性与反抗性——“孩子气的钟情与赌气”。

中学生早恋现象是存在的。面对学生的早恋行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正确认识学生早恋行为

要把早恋现象看成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偏差,不要大惊小怪,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与早恋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在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谈心的方式交流看法,从而对其正确加以教育疏导。

老师和家长在学生早恋问题方面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理解成长,很难接受孩子谈恋爱的事实。作为成年人,用自己的观念来看待这一问题往往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如“小孩子谈恋爱简直胡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有些人用陈旧的观念将此事的发生称为“堕落”、“不要脸”,家长认为是“把父母的脸丢尽了!”,而老师也往往认为是败坏了校风。大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对立的立场上,把学生美好的情感说得十分肮脏,显然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接下来家长和老师的话也就很难再听得进去了。实际上,冷静地想一下,中学生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恰恰是他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已经长大了。作为老师及家长要密切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有早恋现象的中学生总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例如,突然爱打扮了;总有些心神不定;好像什么事都做不下去,显的很浮躁,把自己的东西藏起来,抽屉悄悄上锁了,当他(她)伏在写字台上写东西是,你走近他(她),他(她)立刻把写的东西压在一本书的下面,装得若无其事……这些异常现象都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并作出正确判断。

二、要帮助学生认清早恋的危害

早恋危害甚多,具体有以下几种:

1.浪费感情,极少成功。青少年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感情的看法还很幼稚、片面,情感很不稳定、起伏性大,不具备进入婚恋领域的条件,所以学生早恋浪费感情,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2.分散精力,贻误前途。处于早恋中的学生沉浸在爱的甜蜜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学生长知识、学本领,为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是非常不利的。

3.涣散集体,损伤友谊。早恋学生总喜欢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不愿或拒绝与他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久之,将脱离集体这个大家庭。

4.感情冲动,遗恨终生。早恋中的学生情绪最易冲动,况且自控能力又差,很容易越轨,越轨行为给学生尤其是女生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这种创伤往往是终身无法弥补的。

5.缺乏经费,导致犯罪。谈恋爱往往需要金钱,而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为了维持这种带有明显炫耀色彩的恋爱行为,有的人误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

三、 教育“早恋”的学生要讲究艺术。

(一)重视爱情观教育

在进行爱情观教育时,从学生已知道得很多的书面材料出发,经过思考、分析,使之升华到学生懂得很少的爱情的哲理上来。在进行爱情的理论观点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爱情的典范。如:马克思和燕妮,恩格斯和莉希(一位一贫如洗、目不识丁的普通女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周恩来和邓颖超,居里和居里夫人等。

(二)确认早恋苗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班主任应多与学生接触,注意留心观察。对已有了爱之萌芽的学生,要弄清他们究竟是对异性发生好感还是真的进入了恋爱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得知确有“早恋”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正确引导,力求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处理早恋的措施有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转化方案,一步一步实施。在处理早恋问题时,一般要正面知会当事人双方,不过可以请对方父母及老师协助,而不能通过任何手段禁止或力图中断双方交往的途径,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像例子中的学生走极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老师、父母常向学生说的话是“你们必须停止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