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逃避性行为。有的小学生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会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4.报复性行为。大量因父母离异而受挫的小学生有较强的报复心理,同学之间稍有磕磕碰碰,就不原谅,哪怕是同学在写字的时候挨了他一下,他也会立刻反碰一下。有的甚至用撕别人的作业本、偷别人书籍或文具的方式进行报复。
5.固执性行为。一些常受教师指责的学生,其实心中已经知道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当。如果教师采用惩罚手段,或是经常性地训斥,则会使学生更加固执,坚持不当行为。
三、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迎头赶上。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吃苦精神,并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例如,讲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利用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后,就有许多人责备他“违背了人类的真理”,“是胆大妄为”。伽利略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可谓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振作精神,用自己刻苦勤奋、不具权威的精神,通过多次实验,取的了胜利。
2.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炼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有伤害,是消极的,应想方设法避免。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要求教育者做到:
(1) 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干涉无需太多。
(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
(3)教师要有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稍差的,一律公平对待,不应存有任何主观偏见。
3.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轰炸”活动,培养自信心。活动中先由学生本人找自己的优点,再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的把优点“炸开”,找出更多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
(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动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变压力为动力。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贝多芬,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生活中间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重新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3)开展"模拟咨询"活动,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挫折(或苦恼)写在纸上,收集后让每位学生扮演心理医生,随机抽取一张,帮助解决,排忧解难。在帮助他人解除烦恼的过程中,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每个人都会有挫折,都会有烦恼。这样,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明显增强。
4.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每学期初,都从出学生自卑、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其结果人人设立心理档案。教师可依据不同情况,进行引导、教育。
(2)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创设挫折环境,磨炼坚强意志。不经过艰苦的磨炼,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是,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炼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炼意志。
四、学生心理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
1.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了依赖感,从而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的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老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因此,"秦其师"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挫折教育需要纪律约束。挫折教育决不是仅给予温暖,亦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例如,运动会中的5000米跑,本是训练学生意志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其加油鼓励,给予温暖,但决不能中途退场,否则就是弃权,是不允许的。因此,必要的纪律约束也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名言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真正的人,教会他生活,则意味着教会奉献。”“如果教师善于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去看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会鲜明地体现出人的奉献精神。如果这种种事实能使孩子们感到吃惊,逼迫他们去深思,那时,你们那循循善诱的话语,会投入到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就像种子落到沃土里那样,将会生出茁壮的幼芽来。”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用令人信服、十分独特的叙事风格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
据调查,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冷漠自私: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缺乏奉献精神,行为被动。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这种缺乏奉献意识的社会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就变成了一件极端艰巨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班主任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
很难想像,一个只懂索取的老师会教育出热心奉献的学生。有人感慨世风日下,有人诅咒干部腐败,有人惊呼贫穷落后……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自己做得怎样呢?每个人都要做一盏灯,点亮自己照亮别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对于教师而言,奉献更有特别的含义,不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将影响着下一代人的价值观。
在这方面,很多教育前辈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小立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座右铭,并发起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论,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默默地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观念往往决定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点亮心头这盏奉献之灯。
二、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教育
教师要善于在集体中发现并肯定学生的奉献行为。李镇西在他的教育随笔《心灵写诗》中这样写道:“‘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你!(请你在心里默念一遍:‘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用精神播撒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亲爱的朋友,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今后在我们班,当某个同学遇到困难时,是你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伸出温暖的手臂:‘别着急,有我呢!’那样,他会因为有你而感到班集体的无比温馨!我希望在我们的集体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成员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人为集体的挫折感到难过与忧虑,集体为每一个人的成绩感到欣喜与自豪。”
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最有影响力,在教师的有意巧妙的引导下,这种影响力会使自发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
三、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
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是指让学生乐于接受;二是让学生可以做到。
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就不能在那里一味地讲大道理,而要用真情用诗意打动青少年的心。高尔基在给儿子彼什柯夫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儿子动身以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样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想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要让学生去做,班主任就要让学生知道奉献的途径有很多。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战死沙场是奉献;在和平年代,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踏踏实实,忘我工作,是奉献。科学家的忘我劳动是奉献,工人的辛勤劳动也是奉献;身居要职,忠于职守,造福人民是奉献;春耕夏耘,辛勤劳作也是奉献;去边疆站岗放哨,保家卫国是奉献;默默地起早摸黑,做城市的美容师还是奉献。作为青少年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时刻准备着,这也是奉献。
四、要引导学生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及有关名人事迹
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奉献,体现出一种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就是催人奋发,激人上进。同时,也只有当人献身于帮助其他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的。人类就是在一曲曲动人的奉献歌声中走向现代,走向文明,走向未来。因此,人们歌颂奉献精神,赞美奉献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的是奉献精神;李纲自比病牛,“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歌颂的是奉献精神……
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奉献意识,当他们踏上工作单位时,他们就更容易懂得人生的价值不取决于具体职业本身,奉献也不会受职业的限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是为人民服务。那时就可以说,我们培养了乐于奉献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