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埃。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晋语四·胥臣论教诲之力》
【要义】
质,指本质。埃(si),同“俟”,表示等待。违,指邪恶。因,指按照。
体,指身体,引申为内因。能,指才能。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本质良善而且愿意接受教育,再有贤良的师傅教诲,就可以期望他成为优秀人才了。如果他本质邪恶又不愿接受教育,怎么能使他成为善人呢?
教育,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内在本质、个性、能力,加以因势利导而使之成才啊。
本文是一篇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通过晋文公和胥臣的对话,论述了有关教育的性质、功能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胥臣认为教育是一种外在的教化手段,是否能在被教育者身上起作用,关键在于被教育者本身是否愿意接受,受教育者的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其次,胥臣又进一步指出教育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加以因势利导而使之成才。应该说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故事】
晋文公想给自己的儿子选一位老师,便向胥臣询问道:“我想让阳处父做我儿子的老师来教育他,你认为他能教育好太子吗?”
胥臣回答说:“太子是否能被教育好,主要取决于太子自己,并不取决于谁做师傅。就像直胸的残疾人不能让他俯身向下,驼背的人不能让他仰面朝天,瘦弱的人不能让他举重物,矮小的人不能让他攀高,瞎子不能让他看东西,哑子不能让他说话,聋子不能让他听声音,无知的人不能让他出谋划策一样。如果一个人本质良善而且愿意接受教育,再有贤良的师傅教诲,就可以期望他成为优秀人才了。如果他本质邪恶又不愿接受教育,怎么能使他成为善人呢?”
晋文公说:“这样说来,教育岂不是没有作用了吗?”胥臣回答说:“教育的作用在于‘文’,就是增益良善的本质使之更加美好,所以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原本良善的本质也会被湮没的,就不可能走上正道了。”晋文公又问:“那么对于残疾人应该如何教育呢?”
胥臣回答说:“这就需要他们的师长根据他们的才具来因材施教了。比如让驼背的人俯身敲击乐器,让瞎子演奏乐曲,让聋子负责烧火等等。教育,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个性、能力,加以因势利导而使之成才啊。这就像是一条河流,它有自己的源头,人们加以疏通利用,让河水逐渐汇成宽阔浩淼的洪流,最终流向大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