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21

第21章 11个“不要”,让妈妈远离教育误区(4)

“给我滚出去”

远航的巨轮即使去往天涯海角,也总有一天要靠岸停船;一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早晚也要回到温馨的家。家,不仅是大人歇息放松的港湾,也是孩子幸福的天堂。然而一句“给我滚出去!”会打破所有的宁静与温馨,孩子也在瞬间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你怒火中烧一时失去了理智,也许是因为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可原谅。但是作为一个妈妈,是不能抛弃自己的孩子的。无论你的孩子做了什么,你都不能说:“给我滚出去!”因为这种抛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给我滚出去!”这句话虽然“气势磅礴”,但却有许多孩子因为这么一句话被赶上了绝路。分析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到某些挫折,造成内心无法承受。他们可能因为考试没考好或者犯了错,觉得没办法向父母交待,从而选择出走。在这些孩子悄然离家的那一刻,他们耳边响起的正是这样一句:“给我滚出去!”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妈妈应该维持好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一些不值当的事情发火,损害彼此间的亲情,让家庭产生裂痕是得不偿失的,同时也会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阴影。如果你对孩子说“给我滚出去”,那么孩子可能就真的永远也不会回到你身边了。当孩子犯错误时你应该明白重要的不是追究孩子的错误,而是挽救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并且让他认真吸取教训,以后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保护,而不是抛弃。肆意斥责孩子不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情绪,离间妈妈和孩子间的感情,也会把孩子推进毁灭的深渊。

河北巨鹿县王虎寨镇有个上初中的男孩,因为考试成绩差和父母闹翻离家出走,结果因为找工作而被骗到一个“地下血库”,天天被逼着去抽血。在这个“地下血库”还不止他一个孩子。幸好后来其中一个孩子逃了出来,并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那些孩子才得救。

那些“滚”出去的孩子,往往在离开家门后会遭受到更多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往往都是难以补救的。保护孩子是妈妈的职责,每一个妈妈都要勇敢地承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不要把孩子赶出家门。

也许有些孩子犯了大错,也许有些孩子的所做所为确实令人感到难堪,但是作为孩子的妈妈,就有义务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在孩子犯了错的时候,应该帮助他们认清事实,找到错误的源头,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孩子陷入了危机,就更需要妈妈的搭救和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地把孩子赶出家门。

也许那句“给我滚出去!”并不是妈妈的本意,也许孩子没有因为这句话离开你,但是这句话的阴影将永远留在孩子的心底。所以,妈妈们要慎重,千万不要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对孩子说“给我滚出去”。

“这么多年,真是白养活你了”

无论妈妈是生气地斥责孩子“这么多年,真是白养活你了”,还是温柔地对孩子说“妈妈养育你不容易啊,这辈子就指望着你了”,都属于一种渴望回报的母爱,含有一定的自私心理。

一些妈妈把对孩子的爱和养育当作一种投资,期待着高利率的回报。现实中一些妈妈会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是未来的依靠。为此,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带有某种功利性目的。因此,妈妈们的观念也开始变得有所偏颇,妈妈之间也往往形成比较、竞争的关系,哪家孩子考上好学校、挣了大钱,哪家的妈妈就感到得意万分;其他的妈妈就会拿那个孩子做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向他看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就有了“白养活”、“指望你”之类的话了。

每个妈妈都为教育孩子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大笔的费用,这样看来,孩子确实是欠了妈妈的养育恩情。不可否认,孩子是父母花尽心血养大成人的,孩子对父母的回报也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如果妈妈本着这种趋利性观念去培养孩子,必定造成孩子变得更加趋利,有的甚至变得薄情寡义。

“这么多年,真是白养活你了”、“妈妈这辈子只有你,以后就指望你了”这些话给孩子传递的最多的信息总结起来就是:妈妈一切为了孩子,孩子也必须一切为了妈妈。

看到这里,有些妈妈也许很不舒服,会觉得不可思议:照这么说,难道做妈妈的为了孩子忙活一生就不爱孩子了吗?事实上,可以肯定所有的妈妈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在那些爱中却有些“非爱”的行为。真爱不是向孩子索要来的,而是一步步在心灵中成长起来的。

“没见我正忙吗,以后再说”

当孩子刚从一天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想找个人聊天的时候;当孩子中有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别人来指导的时候;当孩子想要别人来分享快乐的时候;当孩子有了心事需要倾诉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妈妈,请不要对孩子说你很忙。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和亲切地指导孩子,是每一个优秀妈妈必备的品质。而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欲望,孩子说话的欲望也很强烈。当孩子回到家里,通常都会想把自己看到的稀奇事说给妈妈听,这时妈妈不应拒绝孩子诉说,而应充满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同时还要用一些神态或身体语言来回馈孩子的讲述,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听得很投入,这样孩子会觉得被尊重。如果妈妈确实非常忙,没有闲暇的时间听孩子讲述,就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和孩子商量:“你看,妈妈正忙着呢,等会儿妈妈坐下来仔细听你说,好吗?”如果妈妈因为忙而不耐烦地对孩子说:“没见我正忙吗,以后再说!”那么孩子的满腔热情就被妈妈冷冰冰的态度扑灭了,他们会觉得很失望,说话的欲望就被压抑了。所以,作为妈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诉说,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

经常和孩子交流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每一位妈妈都要做有心之人,抓住点滴机会,训练孩子的口才。而在孩子最想表达的时候,正是这样的好机会。妈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充满耐心地听孩子讲述,同时应该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和引导他讲述,这样能够让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如果孩子总在最想表达的时候被拒绝,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表达的能力,即便孩子的表达欲望很强烈,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因为他缺乏锻炼。

经常地倾听孩子的讲述,不仅能够让孩子的口才得到锻炼,而且能让妈妈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孩子的讲述,妈妈能够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往状况以及各种兴趣爱好。孩子喜欢和妈妈说一些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遇到的烦恼,比如自己在学校得到表扬、和同桌有矛盾等。虽然孩子在表述这些事实的时候充满感性,但妈妈要从这些感性的表达中了解孩子的状况和爱好,这样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聆听到孩子的心声。

孩子天真无邪,在语言表达上往往更加坦诚。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往往非常直白,即使有些事情不好意思说出口,也必定会在言语中有所体现。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是可以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这样能够帮助妈妈了解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主动要求交谈,那无疑是了解孩子的好机会,而作为孩子的妈妈,就更不能用“没见我正忙”一口回绝。

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进行交流,能够增进母子间的感情,让彼此更加了解,增加孩子对妈妈的信任。认真倾听孩子的倾诉,是妈妈尊重孩子的表现,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因而内心也会有感激,对妈妈也有更加深厚的感情。经常受到这种尊重待遇的孩子,对妈妈必定会充满信任,彼此间的感情也变得更为亲密。而如果经常对孩子说“没见我正忙”的妈妈则会让孩子产生失望的情绪,孩子因此会逐渐失去和妈妈交流的兴趣。

做一个优秀的妈妈,请不要对孩子说:“没见我正忙吗?以后再说。”不要让孩子从此闭上感情的闸门。让孩子畅所欲言,倾听他们的诉说,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从心底信任、感谢妈妈。

“看我怎么收拾你”

在生活中,不少妈妈都喜欢用惩罚的方法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或“激励”孩子进步。孩子犯了错,“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考试考砸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没有完成当天的作业,“看我怎么收拾你”。如此种种“收拾”,不要说真正地责罚下来,即使是让孩子听听,也会不寒而栗。“看我怎么收拾你”最厉害的就是那预留下的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内心充满恐惧的推想,在战战兢兢中度日如年,心理承受着沉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