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28

第28章 提高孩子竞争力的“13个法宝”(4)

口才的培养是一个多范围、多学科的综合培养过程,甚至可以涉及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中,妈妈首先要学会甄别和选择。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何况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过分的压力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妈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慢慢将孩子引导到口才培养的体系中来。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妈妈就可以多培养孩子的乐感,让孩子先学会如何倾听,然后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把歌曲的内容或大意表述出来,让孩子在倾听——思考——表述的循环过程中慢慢锻炼口才。

出众的口才,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的体现。只有拥有良好的口才,才能够在压力和竞争中成就美好的人生。妈妈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督促孩子凭借出色的表达能力点亮自己的人生。

反思——让孩子不犯相同的错误

任何一个妈妈都知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的话,那么,孩子的才能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要想孩子成才,妈妈就必须教育孩子努力完善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时时刻刻地反思自己。因为只有通过反思自己,孩子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的人生旅途才会变得更加顺畅。

1让孩子少怪罪别人,多检讨自己

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从而也就难免有争吵、生气和发牢骚。如果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孩子也要争强好胜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永远不可能有好心情。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和他人发生摩擦,妈妈应该教会孩子少怪罪别人,多检讨自己。

经常发火是缺乏修养、气量狭小或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如果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些毛病,应及时帮助孩子改正。

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容人之心,使其学会理解、学会谅解、学会容忍、学会控制。

2让孩子改正眼高手低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发现别人的缺点永远比发现自己的缺点快,孩子也一样,所以,应该教会孩子从自我反省中发现不足。妈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改正眼高手低的习惯。

仗要一个一个打,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有些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走上社会后,便以为找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不愿意干那些他们自认为是事务性的工作,认为那些都是“匠人”才干的事情,而他是“将才”。但如今很多高学历人员从事的都是这种具体、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那些想干大事的“天之骄子”必然会因为眼高手低而碰得头破血流。

3让孩子反思自己是否积极

有一些孩子属于天生的“抱怨派”和“悲观派”,总是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一个心态消极的孩子由于不快乐,怀疑一切,人际关系就必定不好,工作效率也必定不高,生活质量必定没有什么品位,身体状况也必定不容乐观。

而一个“乐天派”的孩子,生活则会处处充满阳光。他们懂得欣赏自己,也会欣赏别人,无论陷入什么困境总会坦然面对,并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职场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是那些心态积极的人物,就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主人公阿甘,无论自己的境遇多么恶劣,都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什么都要争第一,即使是擦皮鞋,擦得也比别人亮。

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孩子失去这种精神的时候,妈妈必须给予引导、教育,让孩子懂得自我检讨、自我反思。一个孩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

4让孩子改掉自命不凡的性格

所谓自命不凡,就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是杰出的人物,瞧不起任何人。这种孩子往往固执地坚信自己的经验和意见,从不轻易改变态度,而且往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头上,认为别人都应该和他有一致的看法和意见。

太过自傲,并不是什么好事,生活中具有这种性格的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极其强烈,在别人看来是件很小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极丢面子、对自尊心伤害极重的事情。他们将自尊看得很重,于是便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命不凡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反思,他们总是“走自己的路,不听别人怎么说”。一旦孩子染上了这个毛病,又不会及时反思的话,那么,他今后的路将会变得崎岖、坎坷。

5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嫉妒心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负性体验。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孩子的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如果不能及时阻止它的发展,那么嫉妒之火“烧”向别人的同时,也容易“烧伤”孩子自己。更为严重的是,嫉妒心理是孩子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它能使孩子失去理智,而无法认识到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当孩子嫉妒别人时,总是因为某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内心,而孩子自己在这方面又恰好处于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产生嫉妒的根源。如果妈妈能帮孩子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就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无疑会稳定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对调和人际关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妈妈要懂得让孩子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让孩子能够自我检讨、反思,让同样的错误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两次。

输赢——正确面对胜利和失败

大多数孩子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难过和失望的心情。但也有些孩子在面对失败时,能把微笑写在脸上,把痛苦埋在心里,从容、乐观地对待失败和挫折。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期望越高,失败后对自己造成的打击也就越大。

那么怎样让孩子能够正常地面对失败,摆脱失败后的阴影,并从阴影中走出来,做到“输得起”呢?

1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不怕输”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就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困难只能吓倒那些性格软弱的人。对于真正坚强的人来说,任何困难都不能把他们吓倒,相反,困难越多,对手越强,他们就越感到有乐趣。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如今的孩子也是一样,妈妈要适当地让孩子承受挫折,让他勇敢地面对失败。也只有这样,将来孩子才能独立面对生活,做到不怕输。

有的孩子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若碰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了,就往往会被吓倒。很多孩子过不了困难关,因为他们首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妈妈应该激发、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与之较量一番的勇气。孩子只有有了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敢心理,才会有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孩子在困难面前能否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赖于和困难拼搏的心理准备,也有赖于孩子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许多孩子在遇到困境时之所以变得沮丧,是因为他们原先并没有与困难作战的心理准备,当事情进展受挫、陷入困境时便张皇失措,或怨天尤人,或到处求援。

这些做法只能瓦解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孩子如果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结果便是一切可以征服困难的可行计划都被停止执行,本来能够克服的困难也变得不可克服了。还有的孩子,面对较大的困难时不愿竭尽全力,当攻不动困难时,便心安理得地寻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困难太大了。”不言而喻,这种孩子永远也找不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坚强地对待失败和鲁莽地对待失败是有区别的。坚强的孩子一方面不怕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又高度重视困难,能冷静地、深刻地研究和解剖困难,分析它的原因,理智地寻找征服它的途径。这种明智的态度可以大大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而那种鲁莽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虽然具有勇气,但只是莽撞行事,横冲直撞,看起来很坚强,实际上不但无济于事,有时还会导致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取的。

2让孩子对失败做出最有益的反应——“输得起”

成功,需要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始终能够不丧失信心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成功是一位贫乏的教师,它能教给你的东西很少;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最多。”因此,妈妈不要害怕孩子失败,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成功。

很多妈妈期望孩子事业成功,但仅靠学校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还必须具备为人的智慧。要知道生活是最严厉的老师,与学校书本教育的方式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孩子要首先遭受挫折,然后从中吸取教训。一些孩子不知道从失败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失败。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孩子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学校,孩子可能会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好学生;而在生活中,孩子的许多智慧恰恰来自于曾经犯过的错误,如果孩子真正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那么他今后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

孩子失败了,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失败者,而失败仅表明孩子尚未成功。跌跤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而是迈向成功的另一个起点。经验告诉人们:只要持续地用力敲门,它最后总会开的。

3让失败增加孩子的决心和勇气——“我能赢”

总有一些困难、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这就是现实的人生。在失败面前,妈妈必须让孩子坚强起来,冷静面对失败。失败与成功,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在今后生活中遭遇失败时,不能把它视为是一时的退却或战胜失败的考验,反而当作是命中注定,那么他将会被失败所击倒!这一点妈妈应该铭记在心。只有当孩子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意愿时,才是真正的失败。

有许多孩子,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遇到障碍的时候,便对所追求的事物心灰意冷。这时妈妈应该教育孩子,面临困境的时候,就是向命运挑战的时候,要有拒绝失败的勇气。

妈妈应反复鼓励孩子:“你一定会胜利!”妈妈要牢牢记住:孩子跌倒算不上失败,跌倒后不站起来才是失败!

4让孩子不要轻易被“拒绝”打败——“不放弃”

失败到底是福气还是惩罚,这要看孩子对待它的反应。若孩子能够接受失败这一挑战,把自己的前进方向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那么失败对他来说就是福气;若孩子将失败看做是对他本身软弱与无能的暗示,而从此心灰意冷,那么失败对他来说就是惩罚。对失败做出何种反应是极其关键的,它决定着人的命运,但主动权掌握在人的手中。

如果妈妈能够让孩子好好审视历史上的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输得起”,他们能做到不达成预期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沃特·迪斯尼为了实现建立“地球上最欢乐之地”的美梦,四处向银行融资,被拒绝了302次之多。而现在每年有上百万游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欢乐”,这全都出自迪斯尼当时的决心。

妈妈应该让孩子努力去尝试,以毅力与信心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不要在中途放弃希望。

对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力,而不介意暂时的成败的孩子,是无所谓失败的;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目标的孩子,是无所谓失败的;对于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进的孩子,是无所谓失败的;对于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孩子,是无所谓失败的。如果一个孩子在连续跌倒之后还能顽强地奋斗而不放弃,那么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沟通——猜疑与对抗的溶解剂

“沟通”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和睦相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沟通,就很可能遭受失败。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军队分两组作战,一组由拿破仑率领,一组由另外一个将军率领,两人分别制定了对于各自的战役来说都相当优秀的作战计划,但是双方没有就作战计划交换意见。由于两人的计划都要用到由他人率领的后备部队,结果在战争中导致后备部队疲于奔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其实,很多事情失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乏沟通。良好的沟通才能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高楼深院构筑的小天地里,每天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亲密接触,导致其在与人沟通时显得比较吃力。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今妈妈望子成龙的愿望非常急切,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但是很少或根本不注重对孩子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其沟通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为一个优秀的妈妈,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让孩子的人生更加辉煌。

第一,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例如,有位妈妈这样来帮助一个在与人沟通时特别羞怯的孩子:鼓励他和家人主动交流,让孩子谈谈耳闻目睹的事情,也可以谈报纸、电视上的事。渐渐地孩子就能在家里较为随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