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33

第33章 孩子贪玩,妈妈很担心(1)

孩子贪玩让妈妈担心,害怕因此而影响学习。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初的兴趣都集中表现在了“玩”上。妈妈应该学会因势利导,发掘孩子天性中潜藏的智慧宝藏,并且在诱导中寓教于乐,在孩子的“玩”中教会孩子学习方法,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给孩子一个好环境,让他玩个痛快

孩子是用活动、游戏去感觉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而不少妈妈却剥夺了孩子这种学习的方式和权利,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安排把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占据了,妈妈自以为教子有方,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

学习压力太大的孩子往往自我激励能力弱,其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好奇心也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这将影响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心理发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为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论起发展孩子的智力,游戏是最佳手段。目前许多孩子回到家面对的是高档音响、组合家具,听到的是这里不许动,那里不许翻,孩子在玩时总是提心吊胆。

家长应了解为孩子创造游戏环境的重要性,让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放心大胆、无忧无虑地玩。

怎样利用家里现有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游戏的环境呢?

首先,家庭要和睦、充满欢乐,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对孩子的游戏要充分地肯定和表示支持。

其次,住房宽敞的家庭可为孩子专门提供一间“游戏室”,分成家庭区、建筑区、图书区、智力区等,供孩子玩耍和学习。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妈妈只要在家里面腾出一个角落出来就可以了。父母可在孩子的小天地内铺上一块地毯或布垫,便于孩子玩耍。

妈妈还应该经常为孩子提供和搜集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充实孩子的小天地。

最后,妈妈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要总是限制他的活动。孩子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的强弱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限制孩子活动就等于限制了他智力的发展。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在许多妈妈看来是“胡闹”的游戏中,蕴藏着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渴望。妈妈应透视到游戏背后的内容,鼓励孩子多做有益的尝试。

因势利导,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指妈妈将教育融入到游乐当中,在游乐当中增长孩子的知识,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一种边学边玩的快乐教子方法。

妈妈引导孩子通过接触具有启发性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轻松地掌握知识,从玩乐中提高认识能力,还可以发展良好的个性以及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玩乐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妈妈不要狭隘地认为孩子放松了学习而加以干涉,应该引导孩子在游戏之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那么作为妈妈怎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呢?

首先,有选择性的玩。确定通过玩什么可以学习到什么,就能了解该怎样去玩。玩要确保对孩子无害,因此,要慎重选择适合孩子的玩乐方法。

其次,在娱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正确做法给予表扬。对孩子进行鼓励和知识上的传授时,在语言上应生动有趣,尽量避免言语过于生硬。

第三,多参与孩子的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玩乐。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需要,不妨尝试着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在玩乐时援助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玩乐中进行亲子活动,有利于进一步与孩子进行沟通。

第四,妈妈要尊重孩子纯真的本性。给孩子玩乐的机会并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孩子的童年在快乐中度过。

第五,阶段性调整玩乐的方式。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妈妈要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的玩乐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过多的玩乐牵绊孩子前进的脚步,也不能让错误的玩乐方法误导孩子。

让孩子不再“一网情深”

我们有时会看到电视或报纸上有关青少年上网的负面报道,例如:2003年4月17日三位初中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某县两个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约会时产生纠纷,二人的妈妈也为此事诉诸公堂。诸如此类的事件为妈妈们敲响了警钟。现在妈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担忧和埋怨,而是找到让孩子走出歧途的根源,通过合理地引导,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世界。

孩子“一网情深”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原因出在妈妈身上,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第一,妈妈的爱有时重物质轻精神。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少不了鸡鸭鱼肉,孩子的兜里少不了零花钱。孩子的情感上缺少了一份关爱,缺少一种归属感。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找不到快乐,找不到自信,心里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怨愤也无处倾诉,当他们在妈妈这里受阻时,就会试图寻找另一种宣泄的方式。而网络以及网络游戏迎合了他们的内心需求,他们通过“网游”能找回自我价值。

第二,妈妈要么管束太严要么疏于管束。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很重,各种培训、学习班又过多,心理压力过大会让孩子想方设法去逃避现实。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缺少关爱,沉溺于网络世界是一种逃避、反抗现实的手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妈妈应该用爱心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让文明网络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妈妈要解决孩子沉溺于网络的问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上网知识,与孩子一道健康成长。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得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妈妈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网络。

其次,必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妈妈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也需要丰富的经历,体验是他们成长的法宝,在各种体验中,他们会学到丰富的知识。教育孩子要做到张弛有道。

最后,要引导孩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正处在发育阶段,可塑性十分强,现在所接触的人、事、物对于孩子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认识到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让他们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点燃孩子的想象力

俄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想象力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创造出来的力量。丰富的想象力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源泉。想象力的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那么作为妈妈如何来点燃孩子的想象力呢?妈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环境。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妈妈确实忽略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孩子原本可以发挥得很好,就是没有发挥出想象力,从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读者文摘》曾报道过一个中学篮球队的故事:在一个实验中,他们把一个水平相差无几的球队分为三组。告诉第一小组停止训练,练习自由投篮;第二小组每天下午在体育馆安排练习一小时;第三小组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小时投篮。一个月后,第三小组投篮的平均水平提升最快,由原来的39%提升到42%,次之是第二小组提升到41%,第一小组由于一个月没有练习反而下降到37%。

这个事例说明,一个环境对于拓展想象力的重要性,好多孩子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是被面前的困难吓倒,而是被自己固有的思维吓倒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抑制了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就像第一小组的孩子们平日里有固定的训练制度,一旦停止训练他们就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为了让孩子富有想象力,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妈妈要求自己的子女不断地学习和进步的时候,自己应该首先以身作则。

1做孩子的榜样

首先,妈妈在做人处世方面做榜样。在孩子的眼中妈妈的一切言行都是对的,都是神圣的。妈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的第一笔往往是妈妈画上的。因此,妈妈的责任在于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孩子变成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身教胜于言教,如果你想让孩子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你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一个不浪费的好习惯,你首先必须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好妈妈;教育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你首先要能处理好亲戚、朋友及左邻右舍的人际关系。

其次,在学习方面做榜样。作为妈妈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刊,茶余饭后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而且还能促进情感交流。孩子一般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的妈妈,特别是妈妈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行动。因此,妈妈应热爱学习,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2近期训练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花时间来管教孩子,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就需要妈妈制定周密的计划,从长期、短期、重点、非重点各个方面考虑。近期目标计划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并不是要求他做得多好,而是让他有这个意识,并定时定量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你可以先监督一周,然后慢慢放手,你的孩子就会发展得更好。

及时用“后果”来督促他

孩子学会独立地做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独立性,然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过程,它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孩子由于自身的思考能力、自制能力有限,独立性较差,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很少能考虑到后果,完全处于一种“自我”的状态,凭着感觉来做事,这时就需要妈妈的督促和引导。在传统的方式中,妈妈会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等引导方法。但是,由于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比较难的。

做事情要遵循因果关系,先有原因才有一定的结果。在教育孩子时妈妈不妨倒置来考虑,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妈妈可以给孩子假设一个结果。

事前模拟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设想解决方案,可降低孩子负面行为的几率。例如,妈妈带孩子去逛百货公司,孩子会认为要去买玩具,没买的话,就会在百货公司哭闹。其实妈妈在事先就应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反应,应先告知他出门的目的是逛一逛,不会买玩具。妈妈必须把孩子的内心需要与实际联系起来,大多数时候孩子是由于出自好奇心,并不是真正的需要这个东西,那么孩子真正的需求是好奇心,妈妈要做的是满足孩子的这一心理要求,并不需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后果引导是一种逆向思维,是比较独特的教育方式,这种思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形成一种习惯,指导孩子的行为。

及时表扬孩子的“爱学习”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孩子也同样如此,当孩子花费很大气力和很多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比如这次孩子在班上的成绩前进了五名,即使没有取得第一,妈妈也应该说一句:“孩子,你真了不起,今天休息妈妈带你去看电影,怎么样?”这时候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同,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孩子需要赏识,然而对孩子的赞美与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你的表达方式不对,或你没有及时地观察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不注意场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都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及时地表扬孩子提几点建议:

(1)在做事之前妈妈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许多孩子每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犹豫,有焦虑、不自信的情绪。这时候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的信任,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解除心中的疑虑。

(2)妈妈表扬孩子的目的是把这次荣誉强化,在孩子脑海里形成一种好的影响,以便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及时表扬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当你拿出你的表扬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受到表扬,这样一来孩子能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从而找准努力的方向。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否则孩子会逐渐淡忘这件事情,即使得到表扬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更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3)及时的表扬既包括对好的事情,也包括对坏的事情。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许多父母都会给予鼓励,其用意是积极的。积极地表扬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但一味地表扬,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这是因为成功与失败具有相对性和转换性,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成功,在一个团体中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功。过分强调成功,可能会使孩子回避困难的挑战,专挑低难度的任务,从而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有时候还应该给孩子一点“惩罚式”的表扬,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