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32

第32章 让孩子爱上学习(2)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维护者,妈妈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不论孩子处于多糟糕的状态,身为妈妈都不要在子女面前流露出鄙视或放弃的意味。如果有人怀疑自己孩子的能力,妈妈要勇敢地站出来替孩子说“不!”。大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在学校是被公认的“笨蛋”,老师都认为他笨得不可救药。但不论外界如何评判他,爱迪生的妈妈却坚决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同时她还亲自来调教自己的儿子,时刻鼓励他。众所周知,爱迪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而青史留名。如果当初他的妈妈和其他的人一样认为儿子不可救药,恐怕历史上不会有爱迪生这样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如果说爱迪生的拼搏和努力是他成功的途径的话,那么来自他妈妈的支持和信任则是他前进的动力。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智力有障碍,结果事实证明他的智商远非常人所能比;大作家巴尔扎克小时候被认为文法不通,后来他一跃成为世界文坛的大师……很多例子都说明那种断然在孩子身上“贴标签”的做法是缺乏理智、不负责任的。我们必须相信来自妈妈积极的表扬会比消极的指责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妈妈应该科学地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贴上沉重的“标签”,使他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卸掉了重重的压力包袱,孩子才能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适时采用“牧羊式”教育

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并不是由于他们个性内向所致,而是他们内心的情感长期得不到发泄和释放,久而久之,才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究其原因,这与教育中的“严格管束”是分不开的。一天24小时,在学校孩子的时间主要被老师支配,回到家中又由家长管束,他们似乎总是处于被“操纵”的状态,无法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事实证明,对孩子管得过严非常不利于孩子在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适度地放任,对孩子的成长、学习是有益处的。过于严格的管教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有一头母狮子,当她看到别的母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地上,让小狮子自己去跑,心里就不由得紧一下。更让她觉得不能容忍的是,这些妈妈竟然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如果小狮子饿了,只有自己到外面去寻找食物,可是由于他们还太小,很难捕捉到猎物,因此常常会饿肚子。这只母狮子每次看到饿着的小狮子,都会从自己的猎物上撕下一些肉来给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吃。她很鄙视那些妈妈,认为她们这样做太狠心了,根本不配做一个妈妈,并发誓自己决不做这样的妈妈。

终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该是她体现自己母爱的时候了。因为怕小狮子有危险,她不让小狮子自己去寻找食物,也不敢让小狮子自己出去玩耍。每天,她都会把自己找来的食物嚼得细细的,然后喂到小狮子口中。就这样,她的孩子在她无微不至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了。小狮子的身躯比妈妈还要高大得多,而且皮毛油亮,母狮为把孩子养得如此优秀而自豪。

狮群里有一项规定,所有的小狮子在进入成年期的时候都要经过一项考试,其中有奔跑、捕捉猎物等项目。只有考试通过了,小狮子们才能正式成为狮群中的一员,否则他们将被狮群所淘汰。多数小狮子都有独立捕杀猎物的能力,他们都很快通过了这项考验。

轮到这头母狮的孩子上场了。他笨拙地走到训练场地,却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做。因为他从来没有练习过这些运动项目,两只爪子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甚至在经过鹿的身边时,竟然被这只庞然大物吓得大哭起来。

狮子的首领看到这样的情景,气得对这头小狮子大叫:“你赶紧离开我们的狮群,省得给我们丢脸!”然后转过头对母狮子说:“是你这个做妈妈的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替子女把好每一个关口,却忽视了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但是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有妈妈的陪伴,更多的时候,他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既然如此,不如就选择“牧羊式”教育吧,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严加管教,用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让他们沿着家长的意愿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妈妈往往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过多地呵护,对孩子的学业过多地管束,并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而孩子有限的承受力却无法承担这些重负。同时,过分地刺激孩子的智力,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生存的自由和空间,严重影响了孩子自理、自律意识的培养,制约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但妈妈要注意“牧羊式”教育不是放任自流,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还需要妈妈及时给以科学的指导。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牧羊式”教育的内涵,各位妈妈不妨借鉴一下:“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教育家杜威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在于注意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适度放任孩子,不仅会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还能在释放孩子天性的同时,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别像“鸡妈妈”那样总是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要学习“鹰妈妈”让小鹰自己在暴风雨中练习飞行。

巧设“陷阱”,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如果自己不懂,可以引导孩子从书本中寻找答案,或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妈妈就要主动给孩子讲,不要认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让孩子爱上学习,取得不凡的成就。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因此有一点自闭的倾向。但是,在叔叔的指导下,爱因斯坦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努力学习数学。后来,爱因斯坦在中学时的数学水平已超过一般的大学生。此外,爱因斯坦的父母喜爱文学和音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爱因斯坦一生都对于数学、音乐、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心理学家哈维特曾经指出,一般而言,在小学接受教育遭受失败的人,其影响会逐渐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获得好成绩,孩子就会变得爱学习,进而逐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的欲望自然就会降低。因此,虽然妈妈在小时候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能力非常必要,但是对于妈妈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古特奇博士说:“父母应该好好应用孩子的好奇心,建立他对书的亲切感。”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同时还是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就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在他小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会求真求实、追根究底,他的妈妈常常称他为“我的小哲学家”。孩子们在学校中的生活并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游戏、劳动等,其实只要家长用心,就可以在这些无关于学习的活动中找到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方法。

那么,具体的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方法有哪些呢?

(1)妈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当他对一件事物发生兴趣时,就让他专心去做,不要加以干涉。在这些细节中,家长需要捕捉到他的志向,多培养孩子一些兴趣。

(2)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更能找到自己感到新奇的东西,让他在这种实践中多积累经验,妈妈不要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是正统。

(3)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妈妈要根据年龄,逐渐提高对孩子所提问题的深度,给孩子留足思考的空间,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劣势为优势: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后进的孩子通常被人认为是团队中的“小尾巴”,他们身上无疑是缺点多于优点。但这并非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扩大优势,缩小劣势,让劣势转化为优势。在很多人看来这两者的转化似乎不可能,事实上,这种转化是非常现实的。正所谓“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1突破思想的束缚

作为孩子的精神导师,妈妈要想让孩子变得优秀,首先要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落差,并避免孩子因目前的困境而悲观,失去进取心。这时不妨将“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的故事讲给他听,以此引导、鼓励他以客观、乐观的情绪来面对困境。

尼尔尼斯是一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他没有很好的家境,所以他比其他的年轻人更加努力学习。他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有钱的人,梦想着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是他却没有很好的方向,为此,他总是觉得懊恼。

有一天,毕业后的尼尔尼斯陪伴父亲去海边。他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已经在海上打了几十年的鱼。他的父亲度过了在他看来很平庸的一生,但是父亲总是自得其乐地生活着。对此尼尔尼斯心里也是很敬佩的。有一次,尼尔尼斯问他的父亲每天可以收获多少鱼,父亲只是微微一笑,他告诉尼尔尼斯,每天收获多少鱼并不重要,只要不是一条鱼都没打到就好。从前,为了缴清学费,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鱼,但是现在尼尔尼斯已经毕业了,就不需要为此操心了。年轻人安静地坐在海边,他看着浩瀚无边的海洋,不由自主地问父亲对于海的看法。父亲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对年轻人说:“海很伟大,他滋养了无数的生灵。”老人这时问他的儿子尼尔尼斯:“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大吗?”尼尔尼斯一时间没能答出来。老人意味深长地说:“海能装那么多的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位置最低。”此时的老人已经注视着海平线很遥远的延伸处了,年轻人无语了,他霎时间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敬意。

后来的尼尔尼斯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富豪,对于很多人来讲这都是个奇迹,因为他以前在别人的眼中只是一文不名的穷人,他除了有自己的一双手之外,没有任何本钱,但是他还是成功了。他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双手,还有自己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父亲在海边对于他的鼓励。

身处困境并非是件坏事情,起码说明自己进步的空间要比别人更加宽广。

2努力扩大优势

思想的开导是首要的。在孩子的这一转化中,主要还是靠妈妈的帮助。首先要着眼于孩子的“闪光点”,采取赞扬、激励的方式使孩子摆脱自卑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优点逐渐发展起来,让孩子逐步走出后进的圈子。实业家史考伯说过:“对于发掘别人的长处,夸赞及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同时哲学家罗素也深信:“明智的表扬对孩子们的作用如同阳光对于花朵。”在转化后进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及时给以真诚的赞美,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3极力缩小缺点

在扩大优势的同时,也要极力缩小劣势。这主要着眼于孩子的缺点,通过不断克服缺点的方式达到转化劣势的目的。想克服缺点就要查找原因,根据症结开出药方。客观地讲,孩子身上的缺点与妈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正如人们经常所言“妈妈身上有什么缺点,孩子就有什么缺点”。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妈妈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看看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得当和不良的外界环境所致,还是因为自身没起到好的导向作用导致孩子缺点的存在,最终根据原因,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妈妈要记住,要克服孩子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妈妈付出更多的耐心。

哲学家西刘斯说过一句话:“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只能永远处于“劣势”,只有敢于面对挑战,才能将“不利”转化成“有利”。因此,妈妈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劣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做好精神和行为双方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