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总会遇到名利与幸福的选择题,是舍弃功名得到幸福还是抛弃幸福求得功名,这都要看人生的态度。功名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幸福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把握好幸福的尺度,就知道人生的真谛是什么、道路该怎么走。
名利是一种通“病”,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世人都与名利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成为名利的俘虏;有的人则善待名利,在名利场上游刃有余。名利不是罪恶,人们应该把握住自己的心,以至于不会沉沦于名利的场所。
世人大都有贪念,但有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任由贪念纵横,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但又不舍得放弃现在拥有的,得到名的同时还想掌握着利。很多人在名利场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针,陷入了名利的旋涡,成为名利的俘虏。人们往往苦心追逐的名利到头来只是空欢喜一场。
世事无常,时光变迁,世人拼命追求的和拥有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而世人多被这些虚无的东西所拖累,殊不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只有在名利场里稳住自己,才能不被名利所俘。
从喧嚣中突围,在诱惑前自律
中国近代哲学在对人性进行探讨时,曾用“趋利避害”来概括人的本性。追求利益和逃避苦难出自人的本能,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性,关键看后天如何驾驭这种天性。
某跨国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剩下3名应聘者,他们的技术是最一流的,他们的条件不差上下。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他们:“悬崖边上有一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金子,你们认为车距悬崖多远才不至于有危险而且还能够拿到金子?”“两公尺。”第一个应聘者说。“半公尺。”第二个人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最好是愈远愈好。”第三个应聘者说。结果可想而知,是第三个人被录取了。
三个应聘者的技术是相当的,但为什么就是第三个人被录取了呢?因为他是一个懂得自律的人,知道诱惑的危害,也经得住诱惑。他不是因为技术而被选中,而是因为人品被看中,懂得在诱惑面前自律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自律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觉悟,是一种自爱,是一种自省。卡皮耶夫曾经说过:“思想和格言可以美化灵魂,正如鲜花可以美化房间一样。”自律可以完善自我,自律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丰满。
《玉堂丛语》记载:“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女子,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已复书,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曹鼐面对诱惑,要连写数十次“曹鼐不可”,才能做到“终夕竟不及乱”,可见自律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还有一个叫徐溥的年轻人,他每做一件善事就向瓶中投一粒黄豆,反之则投一粒黑豆,他说:“始黑多黄少,渐积参半,久之,黄者乃多。”意思是说久而久之,用这样的方法来约束自己方见成效。由此可见,自律不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律对自己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律最重要的是磨砺意志,贵在持之以恒,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坚持。
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许衡就是一个很懂得自律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严于律己,为世人留下了很好的表率。
一年夏天,许衡所在的地区闹饥荒,许衡和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上天气酷热难熬,人们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有人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棵梨树,梨树上挂满了清甜的梨。于是,大家都抢着爬上树去摘梨吃,唯独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不去摘梨。
摘完梨的众人觉得许衡很奇怪,于是就有人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这梨树不是自己的,岂能乱摘别人的呢?”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社会这样****,大家都各自逃命,而且这棵梨树的主人也不在这里。更不知道是谁种的,你又何必介意呢?”
许衡说:“梨树虽然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里也没有主人吗?”众人很不解地摇着头看着许衡,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混乱的局势中,缺少了更多人文的、社会的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约束自己,不因外界的杂乱而影响自己的人,是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自律的过程是自我改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
某天,禅宗六祖慧能来到南海法性寺,正好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正在此时,风吹幡动,其中有两位僧人辩论风和幡,一个说是风动,一个则说是幡动,两人争执不已,要法师分辨。这时六祖却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心动”其实就是“动心”,不要动心不只是佛家偈语、僧众戒律,而且在功名利禄、美色等诱惑下能够保有处子心态而不为所动,是世俗社会难能可贵的品格与节操。
古往今来的智者贤人成其大事,没有耐不住寂寞的,他们都能安于平静,在诱惑面前自律。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懂得其中道理的李白不再“长安市上酒家眠”,他远离喧嚣,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伴,把心放飞到自由的空间,成就了其诗歌的浪漫。“处江湖之远”的潍县县令郑板桥,不善追名逐利,而是体恤民情,爱惜百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他清廉如水、非大悲悯的人生境界。
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追求,必须要有“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冷静与执著、平淡与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远离诱惑,认真做事,清白做人。这不是消极的处世之道,而是以另类的情怀处世。从喧嚣中突围,在诱惑前自律,耐得住寂寞,独善其身,这样成功将指日可待。
欧普拉·温芙瑞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艺名人”。她不仅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电视制片人、演员,而且是最成功的制片商、出版商和社会活动家之一,长期跻身全球富豪之列。她就是美国乃至全球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
欧普拉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她的成功被称为“欧普拉现象”。她的身份是妇女、黑人、南方人、非婚生子女、出身贫寒,也就是这种复杂的多重性,使她成为不同种族和群体中许多人的生活偶像和楷模。她对待成功、名誉和财富的态度也显示了她非凡的个人魅力。
欧普拉曾经有过一段很不光彩的青少年时期。她出生于密西西比的一个小镇。她的父母并没有结婚,而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分手了,欧普拉被送到祖母家抚养。6岁的时候,她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管教,她成了一个野孩子,不仅和社会上的痞子混迹在一起,而且还跟他们学会了喝酒、抽烟、打架,甚至吸毒。
13岁的时候,欧普拉因为遭到强奸和侮辱而屡次离家出走,差点儿被送进少年管教所。她14岁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希望的孩子的命运也能发生转机。在14岁的时候,欧普拉被送到父亲那儿,受到了父亲严厉的管教。父亲要求她每周看一本书,然后写一篇评论。父亲对她说:“一个人唯有努力奋斗和自律才会走向成功。”她听了父亲的话,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从此逐步走上了成功的人生道路。
欧普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很多人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机遇,而是缺乏自律。在当今这个时代,诱惑无时无处不在,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自我约束。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走向堕落,而一个意志坚定、懂得自律的人则会很快走向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一个自律的人是会经常检查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省,然后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进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懂得自律的人,才能在喧嚣里突围,在寂寞里开花,在诱惑面前独善其身。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方圣贤
孟子云:“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才是人生最正确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不轻易被身边的人或事物改变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
荣枯互变是无常,不管是枯还是荣,都是自然之理。人不会因为枯而悲伤,也不会因为荣而喜悦,人生无常,就如树木一样,没有永恒。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真谛,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现实里会有很多人因为物而喜,因为己而悲,这都是自寻烦恼而已,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又管他人如何呢?
师父打发他的一个年轻弟子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撅着个嘴,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便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吗?你看起来很不高兴。”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嘲笑我。”弟子噘着嘴巴说。
“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呢?”师父问。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他们不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开阔。”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什么也没有说,而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看着迷惑的弟子,师父说:“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开阔吗?可是,为什么别人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弟子低头不语。
别人的话只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别人的言语而生气,不但是心胸不够开阔,而且是修养和内涵没有达到境界。
人生无论面对什么大喜大悲都能坦然处之,就是一种境界。世间的大多数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悲伤,往往他们悲伤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嫉妒别人的拥有,所以满怀情绪,也因为无法释怀失去的而惴惴不安。
古时有一个大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方得一子,视为掌上明珠。
儿子渐渐长大了,可是他只会笑,不会哭。财主想尽各种办法,骂他、打他都无济于事。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就请求高僧为儿子诊治。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说:“高僧,您看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只是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他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道取和舍,说明智力是没有问题的。”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没有哭也没有笑。
看到孩子这样,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的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看了看小孩儿,又看了看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分给每人一根香蕉。三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个孩子很快吃完,抬头冲财主儿子笑笑。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财主欣喜之余也迷惑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说:“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世间百态,人物百型。能够真正做到淡然处之的人并不多,人们应该怀有一颗坦然的心,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而狂喜;不因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才是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