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事件营销
24882200000025

第25章 造势的三个原则——创新性、公共性、互惠性

事件的造势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创新性、公共性和互惠性。

原则一:创新性

所谓创新性,就是所设置的话题必须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关注。

在1990年,一个500英尺长的巨大的条幅式Swatch(斯沃琦)手表模型在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楼(这座楼是当地最高的大楼)垂了下来。在这个手表模型上,只有一些简单的信息:

Swatch 瑞士 60德国马克

此物一出,立刻引起轰动,用Swatch总裁哈耶克的话说:“剩下的事,新闻界全部给免费做了”。

整个欧洲的媒体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世界。Swatch在两年之内迅速成为席卷欧洲和北美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新潮时尚。三年后这股浪潮也奔袭了中国。

原则二:公共性

所谓公共性,是指避免自言自语,企业所设置的话题必须是公众关注的。

“皖宝”更名凭什么会受到安徽全省人民的关注?

首先,“皖宝”是安徽的一个老牌企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明星企业”,同时也是全国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同样道理,“皖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安徽的一张名片。安徽省家具协会会长沈孝安先生也感慨地说:“二十多年来,像‘皖宝’这样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的安徽品牌有几个?有多少企业、多少品牌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皖宝’这两个字已经成为很多安徽人民的情感联系。”

显然,在这样的语境下,“皖宝”是否更名的话题能否引起关注是可想而知的。

原则三:互惠性

所谓互惠性是指企业要想获得人们积极持续的关注,必须要企业和消费者双赢。

2001年1月,农夫山泉推出了“一瓶水一分钱”的促销活动,宣布从 2001年1月1日开始到7月31日为止,农夫山泉每销售一瓶天然水都提取1分钱捐献给中国奥委会,用来支持中国2008年申奥行动。

借助申奥题材推出的活动,可以以企业行为带动社会行为,以个体力量拉动整体力量,以商业性推动公益性,这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可见,农夫山泉的这一招非常高明,它不以个体的名义支持申奥,而是聚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主张来支持北京申奥,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既不容易看出企业支持申奥背后的商业意味,又可以以支持北京申奥的巨大影响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响应,从而促进农夫山泉销量的提升。

随着北京申奥紧锣密鼓的宣传,农夫山泉也成为饮用水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从2001年3月到7月申奥成功,农夫山泉天然水也取得了市场的成功——销售了4亿瓶。

其实,企业创造的所有事件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只是事件的形式不同而已。

农夫山泉借北京申奥的主题开展的“一分钱”活动就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案例。申奥当时是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企业借助支持申奥可以赢得最多的注意力和公众好感。而消费者在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申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