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事件营销
24882200000043

第43章 大事件也不能普遍撒网——大事件不是凑热闹

大事件往往代表了高关注度和曝光率,搭上这班车,就意味着营销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一有大事件,企业就抱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态度,“宁可枉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企业比球迷更希望世界杯的到来”,就足以说明企业对大事件的心态。

2010年的世界杯,又勾起了无数企业的营销欲望,汽车行业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好不热闹。世界杯限量车、竞猜赢世界杯大奖、举行拉力赛等,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然而,汽车行业的主要消费者男性,多是铁杆球迷,此时正忙于观看赛事、讨论赛事。无暇看车、买车,更无暇去拉力,去比赛。再加上买车是大事,并不是一点小恩小惠就能让消费者买单的。于是企业的这一通忙活,消费者并不领情。

大事件虽有大影响,但不是说任何大事件都营销,凑热闹也是有讲究的。想做大事件营销,必须找到事件与企业、品牌的关联度,看准了再下手。企业与事件关联度高了,受众自然会将对于事件的热情转移到企业身上。

树,很多人都种过,但是如何种出新闻,种出新意,就得看种树的人如何出招了。全球变暖,气候变差,我们的生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关于环境的报道层出不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汽车尾气严重污染城市环境,随着私家车的增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日本横滨本田销售公司社长青木勤有感于此,精心策划了“本田妙案”,称“今后每卖一部车,便在街上种一颗纪念树”。绿色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保护绿色更是每一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青木勤此举在消费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也使得本田汽车销量一时独领风骚。

本田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事件与企业的关联点,“对症下药”。事件营销,若只是生拉硬套,莽撞地横插一脚,那么倒霉的必定会是企业,结局注定失败。

大事件本身数量有限,属于稀缺资源,且赞助费用往往较高,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也不必沮丧,没有大事件,可以制造自己的个性事件,一样有效。关键是“因事制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再理性的时候,内心也有柔软的角落。以情动人,也不失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营销方式。

2010年最卖座的电影,非《唐山大地震》莫属。不清楚这次灾难的人,必定会觉得匪夷所思,什么样的剧情吸引了如此多人的观看,创造6亿的票房呢?

答案不是剧情,而是真情。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人情冷漠仿佛逐渐成为时代的代名词。然而在灾难面前,又有谁能够真正置之身外,一笑而过呢?我们的社会缺乏感动,生活需要真情。正是感动让我们体会到心灵的交流,真情让我们团结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