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世界民族与宗教
24895900000013

第13章 各大洲民族权况(6)

克尔特人公元前10世纪纪居住在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一带。公元前450年以后占领了现今法国和英国的地域,一部分人还占领了意大利半岛北部,公元前388年克尔特人洗劫了罗马,部分人长驱直人,分散到意大利半岛南部,另一些人经匈牙利抵黑海地区。公元前278年他们还定居在小亚细亚。在这片广袤的地域上,他们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通行他们的语言,以后为罗马帝国所征服。克尔特文化和语言只在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布列塔尼等偏僻地区保存下来。今天克尔特语可分为两个支系:一支是在人口稀少的苏格兰高地和爱尔兰通用的盖尔语;另一支包括威尔士语和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布列塔尼语。

同早期希腊文化一样,希腊语对欧洲语言也产生很大影响,许多语言中都含有希腊语词汇,而且拉丁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改变而成。

阿尔巴尼亚语自成一个语族。由于阿尔巴尼亚人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所以它是曾在巴尔干半岛广泛使用的色雷斯——伊利里亚语族唯一保存下来的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也受到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影响。

波罗的海东南岸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的语言,构成波罗的海语族或列托一立陶宛语族。它保留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特征,现在只有400万人(立陶宛人260万,拉脱维亚人140万)讲这两种语言。立陶宛语使用范围已较过去减少,拉脱维亚语则扩大到讲芬兰语的利沃尼亚人中。

欧洲共有500万吉卜赛人,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由于他们浪迹天涯,流动性很大,所以又分成三种方言:大体上西欧、北欧的罗姆群(Rom)讲罗曼尼语(Romany);东欧的马努(Manus)或辛特群(Sinte)讲辛托语(Sinto);南欧和东欧的卡洛群(Kale)讲卡洛语(Kalo)。吉卜赛语源出于印地语,语法上也与印地语有相似之处,但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

(第四节)美洲民族概况

美洲(America)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①的简称,又称新大陆。美洲若按自然地理划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可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但是,由于形成了拉丁美洲的概念,人们现以格兰德河为界,将美洲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美洲总人口为7.74亿,约占全球人口的13.56%。全洲共划分为50个行政区域,北美洲除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外,还有英属百慕大、丹属格陵兰岛、法国海外省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省三个殖民地。拉美有33个国家、12个殖民地。在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人侵以前,美洲大陆上只有土着居民。当时印第安人的总数约有三四千万人,尚无任何政区。西欧殖民者相继入侵后,仅在50多年的时间内,便征服了美洲绝大部分地区。

一、美洲的种族与民族

美洲现有大小民族400多个,其中人口上亿的民族有两个,即美利坚人和巴西人;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有9个,包括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阿根廷人、委内瑞拉人、克丘亚人(Quechuans)、秘鲁人、智利人、古巴人和英裔加拿大人。

①“亚美利加”是由探险家亚美利哥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公元1499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到美洲探险,到达了美洲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儿太尔在他的着作中首先使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希姆勒在他的着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美洲众多民族的形成,实际上包含了美洲印第安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三个主要的种族成分。但是,每一种族成分内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众多的民族成分,以及众多的语言和文化成分。此外,肤色还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含义,肤色浅的,一般属于社会上层;肤色深的,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正是由于血统、语言和文化相互混合的基础、比重和程度不同,才逐渐形成了今日美洲众多的新兴民族。

1.印第安人

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着居民叫印第安人,意即印度人。在欧洲语言辞典中,亚洲的印度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同一个词,英语是Indian,西班牙语是Indio,法语是Indien,其原因概出于此。汉语中的印度人与印第安人之别,完全是翻译时故意区分的,以免因名称相同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我们在读到美洲各国的历史书籍时,不论是美国、加拿大,还是墨西哥或巴西,都可见到“印第安人”这个词语。实际上,印第安人是各不相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名称。问题在于,欧洲人初到美洲时,他们听不懂那里的语言,又看到各处的人们面貌都差不多,于是便笼而统之地将其称为印第安人,这种称呼便一直沿用至今。印第安人,指的是前哥伦布美洲的所有原住居民。

根据1978年美洲有2800多万印第安人口推算,到1988年,估计印第安人口巳超过4000万。这就是说,经过500年的历史过程,印第安人人口现在恢复到了1492年的数量。而在这同一历史时期内,世界人口则增长了10倍。按照这个比例,目前的印第安人口应该达到4亿。即使以1492年印第安人口是1400万这个最保守的估计推算,现在也应该有1.4亿才是。印第安人口之所以现在才达到4000万,不能不归因于殖民时代人口的大量损失以及后来的大量混血所致。欧洲人殖民美洲,不仅造成了印第安人口至今为止的零增长局面,而且还使印第安人口的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

印第安人原是美洲土地上的主人,他们广泛分布于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山山水水之间和平原群岛之上。但经过500年的历史之后,他们却从许多地方消失了。凡是沿海平原地区,目前几乎见不到印第安人的踪影。在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现已几近灭绝,只有极个别的岛屿上还留有一些残部。在乌拉圭,则连一个印第安人也不剩了。美洲大陆一些主要国家虽然目前都有印第安居民,全美洲印第安人的总人口也恢复到了500年前的水平,但他们所剩的地盘却寥寥无几,生活的天地愈来愈小。当然,殖民过程虽使印第安人的地盘所剩不多,但并未改变印第安人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印第安人口最多的地区仍与殖民前一致-目前墨西哥和秘鲁的印第安人最多,两者加起来占全美洲印第安人总数的一半稍强;其次是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美国,印第安人口均在200万以上。这6个国家的印第安人口加起来有3650万,约占全部印第安人口的90%。但印第安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则依次为危地马拉、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前两者的人口约有一半以上是印第安人,后两者也高达40%左右。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虽然居美洲各国之冠,但只占该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美国就更低了。

由于美洲至今尚未发现类人猿化石和早期旧石器遗址,因此,人们断定,美洲的人类源于两三万年以前的亚洲人。有人认为,印第安人来自今日的西伯利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和菲律宾等地。这是所谓的“白令海峡说”。这些移民虽然属于一个基本种族,但从民族学的观点来看,则分属黄种人的不同类型,讲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另外还有“欧洲人说”、“南太平洋岛屿说”、“波利尼西亚人说”等。

美洲黄种人类型大体分为四种?

长头型人。在北美洲的代表有阿尔衮琴人(Algonkins,一译阿尔贡金人)、易洛魁人(Iroquois)、肖肖尼人(Shoshonis)、阿兹特克人(Aztec);在南美洲,则包括从委内瑞拉到火地岛的大量部落。

短头型人。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美国东部和中部的筑堤人地区、墨西哥湾各州、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包括尤卡坦半岛)、中美洲、秘鲁沿海和南美洲北部的一些地区。

接近短头型人。以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的阿塔帕斯克人(Athapaskarxs)为代表,另有一些部落深入到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州以及墨西哥北部等地。

爱斯基摩人。这是北极地区的古老民族,散居在西起亚洲东北角白令海峡沿岸、东至格陵兰岛约5.4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其总人数约为10万人,主要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丹麦的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部沿海一带,此外,俄罗斯也有一两千人。爱斯基摩人(Eskimos)是古时候与他们邻近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爱斯基摩人自称因纽特(InuiO人,意为“真正的人”。

印第安人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特征,可以证明他们有着统一的和共同的起源。例如,与亚洲人的外部特征有相似之处,皮肤和眼睛色素相同,头发的颜色和形状相同,脸毛少,都是所谓的“蒙古眼”,颧骨凸宽等。但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例如,印第安人的肤色从深黄、褐黄到可可色不等。

2.白人

美洲的白人成分主要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最初,移人北美大陆的白人主要来自英、法两国,移人拉美的白种人主要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后来,荷兰人、丹麦人也相继移入,在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北部、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北部建立了一些殖民地。自美洲各地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之后,移人美洲的白人成分逐渐变得复杂起来。这是因为,独立后的美洲各国政府都采取大量吸收移民入境的政策,打破了以前宗主国只许本国人进人,不允许他人染指的传统。因此,欧洲各国移民纷纷涌向美洲大陆,形成当今美洲众多的白人移民成分,几乎包括所有欧洲国家的移民。

3.黑人

美洲的黑人主要来自西部非洲,是在殖民时期被欧洲殖民者当作奴隶而贩卖到美洲各地的。黑奴贸易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兴起的,直到19世纪末才停止。从体质特征上看,今日美洲的黑人比非洲黑人的肤色稍浅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程度不同地混有一些白人的成分。

4.亚洲人

亚洲人不是一个人种学概念,同是亚洲人,有的是白种人,有的是黄种人。迁入美洲的亚洲人主要有日本人、华人、爪哇人和印度人等。其中,日本人主要分布在巴西、美国等地;印度人主要分布在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华人主要分布在巴西、巴拿马、古巴、美国、加拿大等地;爪哇人则主要居住在苏里南。印度人和华人进人美洲的时间较早,多是在19世纪中叶被当作契约劳工招募到美洲去的。其他亚洲移民移居到美洲的时间则较晚,多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进入美洲的。

5.混血种人

不同人种的人互相通婚,他们的子女就是混血人种。在殖民时代,因为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的长期接触和共同生活,他们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由于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本来不多,加之遭到英国殖民者的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混血不是很多。相反,由于使用女奴,黑白混血人则大量产生。在拉美,不同种族间的混血比北美普遍,各类混血人现约占全拉美人口的47%。在中美洲,混血人是各国的主体部分,像墨西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混血人高达90%以上。

在拉丁美洲,混血后裔有不同的称呼。白人与黑人混血叫“穆拉托”(mulatto),8卩“黑白混血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叫“梅斯蒂索”(mestizo),即“印欧混血人”;黑人与印第安人混血叫“桑博”(sambo),g卩“印黑混血人”。这三类混血人是第一代混血人,即原发性混血人。从第二代开始,就产生了各类继发性混血人,有的还各有名称。这三类混血人的分布情形是,印欧混血多在西班牙语国家,特别是在太平洋沿岸国家;黑白混血多在巴西、巴拿马、伯利兹和西印度群岛;印黑混血数量不多,只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一带稍有一些,其他地方则微乎其微。

美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一般说来,可将人数较多的国家中的居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不同成分结合而成的主体民族,一般是一个国家一个;但在某些国家也存在着两个,如加拿大的英裔和法裔均为主体民族。二是由未被主体民族同化的各国移民所组成的少数民族。这在美洲许多国家都有,只是民族数和人口数各有不同。这些少数民族的构成,主要是晚期迁人的移民及其二、三代后裔,也有早期移民的后裔。其中有些民族仍保持着自己的语言、风俗、宗教等,尚未被主体民族同化掉。如犹太人、吉卜赛人、乌克兰人、波兰人、华人、日本人、印度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等。三是由未被主体民族同化的土着居民所组成的少数民族。美洲有的地区的印第安人已被屠杀殆尽,不复存在。劫后余生的人多被圈入保留地,直到近几十年情况才有所好转。

美洲的新兴民族是指由土着印第安人、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成分相互混合形成的现代民族。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一是以白人为主体的民族,如阿根廷人、乌拉圭人和哥斯达黎加人,所含黑人和印第安人的血统非常少。二是以黑人为主体的民族,如海地人、牙买加人和小安的列斯群岛各民族,只含有少量白人血统,几乎没有印第安人的成分。三是以印第安人为主体的民族,如克丘亚人、艾马拉人(Aymara)、阿兹特克人和许多小民族,只在个别地方混有少量白人血统,绝大多数仍保持纯粹的血统和传统文化。四是以印白混血为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拉美,如墨西哥人、危地马拉人、秘鲁人、智利人等等,只包括少数纯血统的白人,而大多数自称“白人”的人,实际上也不同程度地混有印第安人的血统。此外,还包括一部分仅在语言和生活方式上受同化的纯血统印第安人。五是以黑白混合为主体的民族,如多米尼加人、波多黎各人和古巴人,既有一部分纯血统的白人,也有一部分纯血统的黑人,而在黑白混血种人中又有混血程度多少之分,从而在肤色上呈现出一系列过渡状态。六是包括美洲三大人种成分的混血民族,如巴西人、委内瑞拉人和哥伦比亚人等,三大人种所占比重都很大,再加上各种不同程度的混血后裔,从而在其内部形成了许多不同肤色的种族集团,在社会生活中按肤色深浅处于不同的地位。此外,在圭亚那和苏里南,还有一些以印第安人或印尼人为主体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