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世界民族与宗教
24895900000022

第22章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外国民族政茉(6)

英法对德国“旧梦重温”极为敏感,不甘心在欧洲事务中充当配角和将处理欧洲事务权拱手相让。为阻止德国在该地区坐大,英法两国同美国一道牵头或支持北约对波黑塞族采取军事行动。法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还亲临萨拉热窝,显示其在解决欧洲问题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述大国或在幕后支持交战一方,甚至以北约的名义直接派飞机对塞族进行空袭;或以“调停人”身份与其他国家讨价还价,出台“和平方案”。这种内有交战三方外有五国争斗的异常复杂的局面,使大国陷入欲罢不能的困境。

此外,自波黑战争爆发以后,伊斯兰国家就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在人员、军火和资金方面公开支持穆族,甚至派出数千名“圣战者”到波黑“为拯救穆斯林兄弟而战”,给波黑战争火上加油,力求借波黑穆族之手,乘南斯拉夫分裂之危,在欧洲建立一个纯伊斯兰国家。1995年7月22日,“伊斯兰会议组织”50个成员国在日内瓦通过决议,宣布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地区的武器禁运决议无效,他们将公开向波黑穆族运送武器。同时,伊斯兰国家凭借其石油资源等经济实力,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施加强大影响。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一方面慑于伊斯兰国家的实力,公开或暗里支持波黑穆族,但也害怕穆斯林势力扩大到欧洲,更害怕在欧洲出现一个纯伊斯兰国家危及西方国家的利益。这种矛盾的方针更增加了波黑问题的复杂性。

波黑战争历时43个月,有25万人在战乱中丧生,数十万人受伤致残,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上百万人为了躲避战祸不得不流亡国外,其中多数是穆斯林。战火几乎烧遍了波黑全境,1000多个村镇化为废墟,大多数经济设施和住房遭到破坏,全国交通受阻,工厂停产,农田荒芜,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态。波黑官方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社会生产力倒退了数十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国际社会斡旋下,波黑冲突各方签署过无数次停火协议,但这些协议往往只是一纸空文。联合国安理会为制止波黑内战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向波黑派出了2.5万名维持和平部队,每年耗资10多亿美元,却没有起到维和的作用。对南联盟实行了国际制裁,在波黑建立了“禁飞区”和“安全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处于安全区的斯雷布雷尼查和热帕被塞军攻占,戈拉日代和比哈奇常发生战事,萨拉热窝也常受到炮击。对此,维和部队却无所作为,维和人员被打死打伤的情况时有发生。

波黑内战爆发以后,国际社会先后提出了四个有影响的一揽子和平计划,即万斯——欧文版图划分方案①、克一塞“三分波黑”方案②、欧文——斯托尔腾贝格方案③和五国小组方案④。这些方案一般由政治原则、停火协议和版图划分方案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关键是版图划分,有关它的争议也最大。

1995年11月21日,南斯拉夫冲突三方首脑经过21天的会谈,终于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空军基地草签了和平协议。美国主持的波黑谈判历时4个半月,代顿空军基地的谈判则是它最关键、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因此有人称代顿谈判是波黑和平的“最后机会”。谈判开始后,一度比较顺利,但进入分割波黑领土谈判后,越往后越艰难。11月19日,美国方面向谈判各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谈判各方在20日10时以前做出“和平或战争的选择”。然而最后通牒的时间过了,传来的消息却是各方代表团正在“愤然打铺盖卷”。倒是美国软了,把最后通牒的时间往后一拖再拖,但消息仍是令人悲观的。21日,穆族外长沙奇尔贝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谈判已经失败。整个欧洲为之哗然。尽管美国方面否认这一消息,但关于谈判失败的评论仍铺天盖地而来。莫斯科、波恩迫不及待地提出愿意作新的谈判东道主。然而,奇迹在最后的时刻发生了,21日17点30分,克林顿宣布会谈成功了!

代顿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各方承认波黑是一个统一主权国家,萨拉热窝是波黑统一的首都。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双方公平地划分土地。首都萨拉热窝将拥有完整性,属于穆一克联邦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可自由选举总统和议会;难民回归家园;所有波黑公民有权在全国各地自由行动;被指控犯有战争罪的人不得担任公职,并将受到审判。12月14日在巴黎正式签署了这一协议。波黑人民终于从战争走向了和平。

怎样看待代顿和平协议?穆族表面上看似乎实现了战争以来的主要目标——波黑统一,但未来的波黑将是“一个国家,两个实体”(穆克联邦和塞尔维亚共和国),而且两个实体都有权与周边国家建立“特殊关系”,这好比一男一女在教堂举行婚礼,却公开挽着各自情人的手。从长远看,波黑被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瓜分的阴影仍然存在。在美国软硬兼施下组成的穆克联邦,双方仍钩心斗角,处处显得“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直到目前,穆、克两族控制区仍泾渭分明。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维持多久,还是个大问题。波黑真正实现和平还需要时间。

三、科索沃问题与北约空袭南联盟

1.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科索沃自治省的面积为10887平方公里。在这片并不辽阔的土地上,却居住着相当多的居民。阿尔巴尼亚人是这里的主要居民。198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将近123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7.4%。1991年,阿尔巴尼亚人增加到168万,所占比例达到82.2%。在科索沃220万人口中,70%的人是穆斯林(主要是阿尔巴尼亚人),20%的人信奉东正教(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和门的内哥罗人),10%的人是天主教徒(主要是阿尔巴尼亚人)。

不管阿尔巴尼亚人怎样说,科索沃这片土地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却归属塞尔维亚人领导的国家。公元7世纪,斯拉夫民族在一场民族大迁徙中来到现今的科索沃地区,后来就成为以“塞族”闻名于世的南部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8-12世纪,科索沃先后是拉什卡公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地区。到13世纪时,塞尔维亚人的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那时,这里居住着相当多的塞尔维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人也是很早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不过他们大都生活在山区。塞尔维亚人把阿尔巴尼亚人称为“希普塔人,意即你们是山民!只不过是山民!”

从13世纪起,塞族的宗教——塞尔维亚东正教的主教区就在科索沃。所以,塞族人始终把科索沃视为自己的“圣地”。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遂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相继被奥斯曼帝国灭亡。从15世纪后期到1913年,科索沃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其间,塞尔维亚人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多次进行反抗并向北迁,科索沃的塞族人逐步减少,土耳其即把阿族人移居那里。

两次巴尔干战争后,科索沃被划归塞尔维亚。一战后,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加入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起改称南斯拉夫王国)。随后,塞尔维亚人又为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的划界进行过多次谈判,直到1926年才勉强确定边界。结果,移居此地的50万阿族人正式留在科索沃。

其顿的5个县划给了阿尔巴尼亚,成立大阿尔巴尼亚王国。阿尔巴尼亚王国索古王朝曾派军队到南境内同南共领导的人民武装作战,支持那里的跨国民族实行民族独立。

二战后,科索沃重新并人南斯拉夫,塞族对阿族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这一做法引起了阿族人的反抗,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南斯拉夫一度对科索沃实行了军管政策。但60年代中期以后,科索沃的政治气氛有所缓和。1945-1963年间,科索沃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1963年后改为自治省。南斯拉夫政府允许阿族人扩大自治权利,把阿族语言作为当地官方语言,甚至允许他们创建自己的大学和使用自己的旗帜,只是拒绝他们把科索沃升格为共和国或者与阿尔巴尼亚合并。

不难看出,南联邦政府赋予科索沃自治省的权利是相当大的,但是阿族人并不满足。他们认为,南新拉夫共有6个共和国,其居民均被称为主体民族,而科索沃和伏伊伏丁个自治省的阿族人和匈牙利人则同茨冈人、土耳其人等被当作少数民族,不能拥有自己的共和国。另外,人口只有58万的黑山人可以建立自己的共和国,而人口近180万的阿族人却不能建立自己的共和国,而只能处于自治省的地位,这对科索沃的阿族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于是,阿族人经常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并提出“要科索沃共和国不要自治省”,“我们是阿尔巴尼亚人不是南斯拉夫人”等激进的民族主义口号,甚至有人还打出“恩维尔·霍查①万岁”的标语和阿尔巴尼亚国旗。根据南斯拉夫1974年宪法,科索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利用广泛的自治权,不断驱逐塞族人,有近5万塞族人被赶出科索沃。1981年,科索沃的阿族人要求在南斯拉夫国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此后要求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

1989年,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决定取消宪法在1974年赋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1990年2月,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坦克、作战飞机和2000多名警察,在科索沃实行宵禁。7月,科索沃的阿族议员宣布科索沃省脱离塞尔维亚独立。1992年5月,在科索沃地区秘密选举中,易卜拉欣·鲁戈瓦(IbrahimRugova,1944.12-2006.1)当选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承认。“科索沃解放军”(简称“科解”)除得到阿尔巴尼亚的帮助外,还得到北约的武器帮助和人员培训。“科解”的前身是1992年在马其顿成立的阿族极端分子秘密组织。1996年科索沃地区发生一系列恐怖事件。1997年1月,“科解”公开亮出旗号并声称对多起恐怖事件负责,同时宣称将以武装斗争形式争取科索沃的最终独立。至1998年夏初,“科解”已发展到两万多人。南斯拉夫联盟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企图分裂南斯拉夫的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坚决镇压,因而激怒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并以武力相威胁。

2.北约空袭南联盟

1999年1月21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向南联盟发出了北约将动用武力解决科索沃危机的警告。1月29日,由美、俄、英、法、德、意组成的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的外长们在伦敦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和平解决科索沃冲突的“十项原则”,在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会谈后发生最后通牒:科索沃冲突各方必须在2月6日到法国巴黎西南部小城朗布依埃,在“十项原则”框架内举行谈判,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十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监督下,科索沃在9个月内完成选举,产生新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将在经济、文化、司法等方面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力,其中包括警察队伍的构成;南联盟政府则继续掌握科索沃省的国防、外交和货币、税收等政策;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将受到保护;科索沃阿族必须放弃一切“独立”的企图。这一方案在为期三年的过渡期内实施,三年后将进行复审;在和平协议达成后,北约将向科索沃派驻维和部队以确保协议的实施;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解”解除武装。

2月6日,朗布依埃科索沃问题和谈拉开了序幕。谈判由法国外长韦德里纳和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共同主持。南联盟代表和科索沃阿族代表都无法接受由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协议。南联盟认为,这一协议将使科索沃成为名义上是南联盟领土,而实际上却不受南联盟管辖,而是受北约托管的国中之国,这严重损害了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让南联盟不能接受的是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科索沃阿族认为该协议确认了南联盟的领土完整,这就排除了科索沃独立的可能性;协议还要求“科解”夜协议生效30天内解散武装,这更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和谈进入僵持阶段。

为了打破谈判僵局,2月14日,南斯拉夫问题联络小组决定把2月20日中午12时作为谈判的最后期限。后来又将谈判期限延长到2月23日15时。经过两次延期的谈判仍未取得预期结果。双方代表团表示愿意继续这一谈判进程,3月15日将重返法国,进一步谈判。

第二轮和谈于3月15日在巴黎举行。和谈刚开始不久,阿族代表准备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南联盟被逼人墙角。尽管西方国家一再施加强大压力,但南联盟继续坚持反对北约进驻科索沃的立场,并要求对和平方案的政治部分进行修改。南联盟提出了20项有关修改意见,遭到国际调停人的拒绝。19日上午,科索沃问题和谈两主席发表声明指出,谈判将无限期休会,直到南联盟决定接受南斯拉夫问题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和平方案为止。

3月23日,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支持克林顿总统对南联盟实施轰炸的决定。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达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命令。一直威胁动武的北约终于将高悬已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①向南联盟剌了下来。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八国联军开始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6月10日,北约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决议。6月20日,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的科索沃战火终于熄灭了。

北约空袭南联盟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企图以武力压服南联盟。多年来,南联盟一直是北约实施东扩、全面控制东欧的绊脚石。搞垮社会党执政的南联盟政权,始终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苦心经营的战略目标。为此,只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欧洲安全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它将一如既往地奉行削弱乃至肢解南联盟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曾公开说在过去的10年(1989-1999),米洛舍维奇一直是南斯拉夫每次危机的核心人物。他不是问题的一部分,他本身就是问题。”美国也承认米洛舍维奇“是巴尔干地区的主要问题,但他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西方在解科索沃问题时需要他”。这次美国利用了科索沃危机,采取“以炸迫和”的方针,企图通过北约的军事打击迫使米洛舍维奇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