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2489600000026

第26章 第六编真主也不想挽救的败落---阿拉伯帝国的弥留余息(1)

为主道而阵亡的人,你绝不要认为他们是死的,其实,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

---《古兰经》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有些明亮的星星也闪烁着各自的光芒。但在新的一天---文艺复兴---的黎明,月亮和星星却变得暗淡无光。

---M.迈耶霍夫《伊斯兰教的遗产》

1.掘墓送终---三大起义

每一个王朝到了它的末期,都会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武力征伐,所谓群雄逐鹿也好,地方暴动也罢,总归是将这个国家送上了灭亡之路。阿拉伯帝国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差别,和中国历代王朝唯一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掺杂了宗教的因素。

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在中国史书上被称为大食,它是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哈里发国家。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圣城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的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的壮大起来,现在,它已成为全球三大宗教之一。经过穆罕默德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到632年他逝世时,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在了阿拉伯半岛,从此开始了它辉煌的600多年的历史征程。阿拉伯帝国经过了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三个发展阶段,从兴起、繁荣到灭亡完整地演绎了一段阿拉伯人跌宕起伏的故事。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穆罕默德病逝的时候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些曾经归顺穆罕默德的部落酋长们认为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经随着先知的去世而告终结。于是,各部落发生"叛教",停止进贡,各行其是。此时,为了让贝都因人继续效忠于麦地那,经各派协商推举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尔(632~634年在位)出任哈里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战争,使反叛的部落重新回到了信徒的行列,阿拉伯半岛不但恢复了统一,而且开始了最早的对外扩张。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哈里发都是由穆斯林部落选举产生,而且还要得到他们的宣誓效忠。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634~644年在位)在伯克尔的基础上,继续扩张伊斯兰的势力,先后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叙利亚(636年)、巴勒斯坦(637年)和埃及,占领了从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广大地区,争取来大批信众,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644~656年在位)时期,帝国疆域继续扩张,东灭萨珊王朝(651年),西抵北非昔兰尼加。但此时教派分歧日趋激烈,阿拉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也开始流行,奥斯曼本人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656~661年在位)都先后被人刺杀。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夺得哈里发之位,迁都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从此由公选变为世袭,成为了实质上的帝国君主。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的政权巩固以后,于公元8世纪初,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西线,攻占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后,于711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安达卢西亚。后在入侵法兰克王国的普瓦提埃战役(732年)中战败,退回西班牙。在东线,征服了布哈拉、撒马尔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区。至八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中亚河外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国土面积达到最大。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正式语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须用阿拉伯文书写。8世纪20年代以后,阿拉伯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阿布·阿拔斯(750~754年在位)联合什叶派和受压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第二任曼苏尔时迁都巴格达(762年),由于其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最初100年,尤其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军队击败了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从而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帝国仿效波斯旧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哈里发大力发展生产,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都很发达。在兴修水利的作用下,肥沃的新月地带、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的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纺织业、采矿业、玻璃业、珠宝业和其他传统手工业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首都巴格达成为帝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东西商旅云集,店铺林立,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货物的市场。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在一些主要城市均建有造纸厂,其中大马士革生产的纸张远销欧洲。商业和过境贸易的发展,促使繁华的大城市兴起。撒马尔罕、大不里士、内沙布尔、哈马丹为"丝绸之路"中段的贸易交通重镇。对外垄断海上交通贸易和国际市场,巴格达、巴士拉、西拉夫(已毁)、开罗、亚历山大、阿曼等为水陆贸易口岸,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和经济交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哈里发大力倡导和赞助学术文化的发展,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图书馆、天文台、各类学校和医院,以巴格达"智慧馆"为学术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穆斯林学者辈出,巨著如云,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地理学、医学、农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伊斯兰教成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和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的共同信仰。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先被阿拉伯人所吸收,后通过他们辗转传入西欧,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进入9世纪后半期,由于阿拔斯王朝自身的原因和突厥的入侵,使得帝国进入了分裂和衰落时期。我们先从动摇帝国统治的三次大的起义说起。

蒙面先知阿拔斯王朝统治的整个期间,教派纷争、人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就从未间断过,数次巨大的人民起义打击了哈里发的统治,动摇了帝国的基础。在阿拔斯王朝第三任统治者麦赫迪时期,他十分仇视马兹达克派和摩尼教,不断对其教徒加以迫害,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政府部门,其长官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压异教徒。这其实和基督教的宗教裁判所类似,因而有大批的民众被处死。麦赫迪的极端统治也招来了不断地反抗和暴动,在他统治初期,就曾出现一个叫尤素福的人率众在呼罗珊发动叛乱,可惜未能成功,被麦赫迪剁掉手脚后,随同他的起义者一起斩首了。

公元776年,木鹿城的洗衣工哈希姆·伊本·哈金领导了阿姆河地区声势浩大的蒙面人起义。哈希姆·伊本·哈金曾参加过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的队伍,当阿拔斯王朝镇压了阿布·穆斯林之后,他本人亦遭长期监禁,后设法逃了出来,领导了起义。他利用群众中原有的人是神的化身的传说,宣扬亚当和阿布·穆斯林就是神的化身,其神性无所不在。现在他们离开了人间,而自己则是继他俩之后的新的神的化身。他谎称自己脸上有神光,使人不能仰视,因此常用绿布蒙脸,号称穆盖奈耳(即蒙面人),起义也被称为蒙面人起义,他被称为蒙面先知。大批突厥人,包括穆斯林对他的言论都信以为真并竞相追随。776年,他在木鹿城公开号召武装起义,提倡人类平等,反对阿拉伯贵族的封建剥削,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击败了当地阿拉伯总督的军队。哈里发派军镇压,也遭到失败。四年中,他们在布哈拉和周边省区多次打败穆斯林军队,夺取了本地封建主和阿拉伯封建主的土地,占领许多城市堡寨,进逼撒马尔罕城下。麦赫迪亲临内沙布尔指挥,数易统帅,方于783年将起义镇压下去。

哈希姆·伊本·哈金最后和仅剩的2000人被逼在了一座堡垒中,和他的家人集体服毒后点燃了城堡,并号召随众如若想上天堂就跟他来,结果大家纷纷效仿,一起投身烈火化为灰烬。蒙面人起义是对阿拔斯王朝宗教迫害的极端反抗,尽管最终没有胜利,但它却鼓舞了异教徒的信心,为他们作出了榜样。

赍志而殁

公元815年,在阿塞拜疆和西部伊朗等地爆发了反对阿拔斯王朝统治的巴贝克起义,领导人为胡拉米特派首领巴贝克。巴贝克起义地区很早就流行胡拉米特教派。该教派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二元的斗争。过去的公社时期乃是光明时代,而现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封建社会是黑暗时代。所以要和这种黑暗斗争,以恢复过去的公社公有制,取消租税,解放奴隶等,使光明时代重临。这些宣传为起义准备了条件。巴贝克本人生于伊朗阿塞拜疆小商人家庭,早年以放牛和为商队赶脚为生。18岁时参加由贾维丹·本·萨赫勒为首领的胡拉米叶教派,由于受琐罗亚斯德教和马兹达教派教义的影响,以为被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处死的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复仇为宗旨。贾维丹死后,巴贝克被拥为该派首领。他在亚南山区的巴兹继续宣传胡拉米叶派的思想,宣称艾布·穆斯林及其后裔并没有死,而是隐遁了起来,将重返人间,"使世界充满正义"。宣称神的启示并未中断,他接受了神的新启示,将继承和发扬贾维丹精神,以铲除人间暴虐为己任,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阿拔斯王朝统治,获得了群众的拥护。816年,巴贝克在巴兹发动武装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参加者有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有众30万,声势愈来愈大,许多封建主也投奔到他旗下。因以身穿红衣为标志,故被称为"红衣军"。起义军先攻占拉恩和比勒干附近城镇,很快便席卷阿塞拜疆,后扩展到亚美尼亚、伊朗西部和里海各地,控制北部商业要道,进一步联络拜占庭皇帝西奥菲勒斯一世(829~842年),约定东西夹击阿拔斯,对哈里发国家形成不小的威胁。巴贝克起义虽然声势浩大,攻取了不少土地,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当政府军全力对抗时,失败就不可避免。

自820~827年,起义者曾粉碎哈里发穆尔台绥姆军队3次大的进攻。义军所到之处,除劣绅,废暴政,豁免赋税,将封建主土地没收分给农村公社。835年,哈里发政府集中大军,并动员战斗力很强的突厥奴隶军参战,进攻巴贝克。这时巴贝克阵营中的封建主纷纷背叛,势力渐弱。突厥军进围阿塞拜疆的据点巴兹,围攻一年多没有进展,后因阿塞拜疆等地大封建主的叛变,使起义力量遭到削弱。837年,起义中心巴兹城堡被王朝重兵围困终因饥荒而陷落,起义遭残酷镇压。巴贝克从地道逃往亚美尼亚,本想到拜占庭求援以集军再战,但被当地长老萨赫勒·苏卡特出卖,将其解交王朝军队将领阿夫信,于838年1月被肢解处死。

后其信徒自称为"巴贝克党",直到11世纪仍有活动。

巴贝克起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它前后持续了二十多年,严重的消耗了阿拔斯王朝的国力,加速了它的灭亡。

黑奴起义

公元869~883年在帝国心脏的两河流域入海口巴士拉地区爆发了黑奴反抗阿拔斯王朝的起义。因阿拉伯人称东非海岸的黑人为赞吉,故又被称为赞吉起义。阿拔斯王朝时期,大批黑人被贩来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沼泽地带,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排干沼泽,采集盐硝,或种植棉花甘蔗等等。他们多数来自非洲,住着椰枣树叶盖的茅屋,每天只有几把麦粉或椰枣充饥,生活困苦,但还要在监工的严苛督责下工作,因此蓄积了深刻的仇恨。869年9月,自称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后裔的阿里·本·穆罕默德,本来是在帝国东部各地活动的,听说这些奴隶的情况后来到巴士拉地区,宣称奉真主之命来解救黑奴脱离悲惨处境,宣称要废除无道的哈里发,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善良的人即使黑奴也可担任哈里发,这得到了大批黑奴的响应,农民和贝杜因部落也参加进来,以穆赫塔赖城为据点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人数最多时达20余万。

黑奴自己举行起义,并且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他们会废除奴隶制吗?

哈里发急忙派兵前来镇压,起义军利用沼泽等有利地形,昼伏夜出,屡败王朝讨伐军。于870年6月占领了伍布莱港,并攻入波斯胡泽斯坦,占领了阿瓦士。871年,起义军乘巴士拉城聚礼日之际,派奇兵一举攻占了该城,大肆屠戮,纵火焚烧,死者达30万人。878年占领军事重镇瓦西特,威逼京城巴格达。可惜阿里本人胸无大志,既缺乏领导经验,又没有斗争目标,致使错过了哈里发政府军忙于和东方独立的萨法尔王朝作战,无暇镇压黑奴起义之机,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夺取更大的胜利。阿里本人忙着自称哈里发,建立起了相应的官僚制度。他的一些亲信变成了大地主,不但没有废除奴隶制,反而把许多俘虏又当做奴隶,供自己驱使。这正应了鲁迅的一句话:"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号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农民的税收亦未减轻,而且巴士拉这一带因连年战争,工商业也为之不振,城市残破。这样,起义军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当政府军和萨法尔的战争暂时和缓,就于881年集中力量来围攻起义黑奴的堡寨,阿里的起义军在诱降策略下不能支撑,于883年陷落。阿里被杀,起义失败。许多参加起义的黑奴惨遭屠杀,幸存者则再次受到残酷的奴役。虽然阿里的起义没有成功,但还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加速了以后阿拉伯社会中奴隶制的消亡。起义不久,农业和水利上就不再使用奴隶,手工业中偶尔才用,从非洲贩进奴隶也跟着大为减少。

2.拥兵自立---地方割据

在大国解体的前夜,都会有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而阿拔斯王朝则在建立之初就树立了两个与它割据争衡的强敌,一直没能将其征服。这两个哈里发王朝经历过什么曲折,创造了哪些辉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