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宋词最关情
2505700000009

第9章 怜景抒情(2)

为怕这位小爱妻使性子连信封都不拆,他还特意在信封上写了“此情不寻常,中有泪千行”,足见诗人刘大白的情深与情痴。

然而,刘大白一往情深的痴气没能打动何芙霞。她竟然拿着这首诗到情人那里邀宠献媚,深深刺痛了刘大白那颗孤傲的心,绝望之下,毅然向她索回了那两颗红豆并坚决离开了这个自己曾经迷恋深爱过的女人。

数年后,刘大白出任浙江省秘书长,遇到了已经辗转流落风尘的何芙霞,何芙霞表示了和好的意愿,但刘大白毫无重修旧好之意。不过,刘大白还是同意照顾她的生活。自那以后,诗人刘大白一直情绪低落,抑郁成疾,肺病加重。当时肺病无特效药,刘大白不久即在杭州居所病逝,终年五十三岁。在葬礼上,何芙霞抚棺恸哭,身上还带着装了一对红豆的布包。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年少时,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不曾珍惜那一份美好的情感。许多年后,当一切曲终人散的那一刻,梦似浮云,心如飞絮,慨然已是百年身。

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梅雨时节,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落在爬满青藤的院墙上,还有那几树芭蕉,在雨水中洗过澡后清澈翠绿。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骨。她在雨中,那样洁白,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情境,忍不住想起了那句词“雨打梨花深闭门”。虽然春天已悄然而去,雨打梨花的画境只待来年春时才可观赏,可是那浓郁的诗韵,却是任何季节,都挥之不去的。

轻启窗扉,任细雨微风,拂在发梢、脸颊。窗台萦绕着淡淡的轻烟、淡淡的芬芳、淡淡的惆怅。这是生长闲情的江南,仿佛只要一阵微雨,就可以撩人情思;一片落花,就可以催人泪下;一个音符,就会长出相思。那么多的经年往事,会随着淅沥的雨,流淌而出。任你的心有多坚硬冷漠,终抵不过,这湿润的柔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牵怀缠绕,那么多的愁绪难消。那个女子说:“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她也是等到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然而,她关闭的只是院门、屋门,那重心门,又几时有过真正地关闭?半开半掩的门扉,只为等待有缘人来轻叩,而等待,仿佛成了生命的主题。

其实,这句诗早先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那是宝玉和蒋玉菡、薛蟠,还有云儿一起喝酒时,悠悠地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吃了一片梨,说道:

“雨打梨花深闭门。”那时候一个女子卷帘,看着窗外纷落的梨花雨,思念的人还在天涯,没有归来。心中落寞,轻轻叹息,放下帘幕,掩上重门,悄然转身。

宋时有几位词人,都将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入词中。有人说,此句是先出自秦观的《鹧鸪天》,而后才是李重元的《忆王孙》。关于李重元,历史上的记载不多,可是他生平写的四首《忆王孙》,都被收录到《宋词》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首词,都藏有一种美好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可是,被世人深记的唯有这首春词,那花瓣雨,就像是梦一样轻,轻轻地落在心头,柔软而潮湿。这是一个情深的女子,在下着春雨的日子里,怀念远方的爱人。她思念的人,在天涯芳草外,纵是将高楼望断,也穿不过千里云层,看不见他归返的身影。只有依依杨柳,听她低语着相思的情肠。那位远行的男子,也许不是王孙,此刻或许身披征袍,在遥远的边塞。或许是个商人,为了生计,四海奔波。又或许为了功名,而远赴京城,追求宏伟的理想。又或许是其他,总之他远离家乡,让心爱的女子,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

细雨依旧,那啼叫的杜鹃,没有衔来远方的消息,只是声声吟苦,让人不忍听闻。不知道,那背井离乡的男子,是否听到杜鹃的啼鸣,它低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只是人生羁绊太多,如何才能轻易穿越红尘的藩篱,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也许正是因为离别,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古人说:“小别胜新婚。”如果朝朝暮暮相处,怕是再浓郁的爱,也会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品不出任何的味道。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有一杯茶,叫不浓不淡。可是这都是一个过程,拥有过才能疏离,品尝后才会清淡。若让一个沉陷在相思中的女子,转身离开,决绝忘记,是断然做不到的。

她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勉强。想要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心会有一种被剜去的虚空。与其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她等到了黄昏,窗外纷落着梨花雨,洁白的瓣,在烟雨中,让人神伤又心痛。卷帘深闭重门,只是相思不敢问。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而是暮霭沉沉,她要对着红烛,一夜相思到天明。这样无奈地转身,不是无情,而是情深。

这场梨花雨,在她的心里,也不会停息。就像是一场梦,她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只要梦被惊醒,一切又会回到最初。那时候,丢失了梦的她,再也找不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她思念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这样情痴,不只是古时女子才有。当今时尚的女子,亦是如此。她们也许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是她们也会刻骨相思。相思,无关年龄,无关地域,无关季节。当年的李重元,是否就是那位背井离乡的男子?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心爱的女子,让她独自看寂寞花开,看春去春来。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可是他是否知道,一个女子,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给等待,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所有读了这首词的人,只会沉浸在那场梨花雨中,不能自拔。

多少人愿意从甜蜜的过程中走出来,匆匆抵达冷落的结局?也许这个思念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却也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写到这儿,天色已近黄昏,只是窗外的雨,依旧在落。一声声,打在芭蕉上,胜过我千言万语。掩帘,和着那场宋时梨花雨,深深地闭上重门。此后,任谁敲叩,也不开启。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医黄错雨

虞美人(叶梦得)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唯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娥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叶梦得的一首《虞美人》词被嫣然的花事所围绕。词牌名虞美人,本身就是一种花木,而词人写此词,也是和友人置酒于海棠花下。在落红轻飞的庭院里,交杯换盏,应该是别样风流。“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这里的来禽,在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就是海棠。这名字有一种妩媚的风情,在清淡的日月里,仿佛和每个人都有一场旖旎之约。

叶梦得的词婉约清丽,没有多少浓情愁怨,放达中见清逸,明澈中含隽永。

他的词,就像他波澜不惊的人生,住红尘无多纷扰,处官场无多沉浮,到晚年干脆隐居山林,自号石林居士,每日以读书吟咏为乐,瓶梅清风,诗酒人生。有记载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可见他的词自有一种清旷之意韵,到后来是铅华去尽,清风不惊。然而他在词坛的成就,亦同他的词一样,从容端然、风云疏淡。

一壶青梅酒,在时光里酝酿,记忆就似这坛封存的老酒,不轻易开启,一旦开启,就要尽情畅饮。就在这乱红飞过的日子,叶梦得邀约好友,到庭院聚饮。

“晓来庭院半残红”,清晨起来,看到庭院里落红满地,想起昨日乱红飞舞,送走了黄昏的风雨,此时,若游丝般在风中轻轻飘荡。看到残红满院,本是让人伤神,触人愁思,然词人添了一句“唯有游丝千丈袅晴空”,顿时天空明净,一缕和暖的阳光,洒在晶莹的花瓣上,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清澈。而整个词调,也得到了升华,一扫乱红纷飞的怅然。

整个庭院,有一种被水洗过的洁净。趁落红还未扫去,在淡淡的日光下,叶梦得殷勤地携两个友人坐于石凳,数碟小菜、几样糕点、一壶佳酿,饮尽杯中往事。此时的叶梦得,或许已经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了,所以才会有如此闲逸的生活。素日里读书写字,烹炉煮茶,偶有诗客来访,就饮酒推杯,闲话人生。

“更尽杯中酒”隐透出一种豪情与旷达,仿佛看到几位诗客,宽衣大袖,道骨仙风,过着似闲云野鹤的生活。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写过“劝君更尽一杯酒”,欧阳修的《朝中措》中所写“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所表达的都是一种酒中求醉的人生,只想了却人间万事,看漫漫河山,在杯中消瘦。

纵是如此旷达洒脱,却也没有彻底看淡聚散。结句“美人不用敛娥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写得婉转深刻,曲折耐读。看过花开花落,云聚云散,又经历过人生无数次的离合悲欢。也曾年少求取过功名,在朝当过官,可谓一生荣辱皆尝过。只因看淡世事,才会有如今的闲隐,却依旧会为寻常的离散而伤神。仿佛这就是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定数,只要身居红尘,无论是隐逸深山,遁迹白云,都会被俗事俗情所羁绊。将一个小石子,投入平静心湖,还是会荡起微微的波澜,而这波澜,在岑寂的风景里,难道不是一种难言的美丽?

美人看到酒意阑珊,聚会的人,行将离散,甚觉留恋,便眉头不展。古代达官、名士饮酒,身旁多有侍女劝酒助兴,增添情致。叶梦得虽然隐居,但身边依然不乏美人。隐士中,梅妻鹤子的,或许只有林和靖。相信竹林七贤闲隐山林,应当也有侍女相陪,为他们抚琴侑觞,轻歌曼舞。而南山上的陶渊明,也有老妻相伴,为他抱薪烧饭,洗手羹汤。本以为淡了心性,当词人看到美人蹙眉,也受其感染,禁不住也有了惜别之情。看着散去的宴席,感慨人生聚散无常,不知道,下一次举杯对饮,又会在何时。

都说人的情绪,是一种传染病,当你不能感染一个人,就必定要被其所感染。叶梦得如同闲云的悠然心境,一时间,无法感染身边的侍女。但侍女的愁思,反而感染了他,酒阑人散,引起留恋、惜别,也算是人之常情。“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结句是词人真性情的流露,令这阕词,更添婉转,耐人寻味。

以《虞美人》为词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应当是南唐后主的那一阕。

表达一个落魄帝王思怀故国,那似江水般滔滔不尽的愁怨。同样的词牌,填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境。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同,后主的词之所以伤神,是因为他悲剧的人生,注定用血泪研墨,最后以悲剧的方式死去。叶梦得与后主相比,一生平淡,没有留下多少传奇,就连死,也是平静的。这世间,无法掌控的就是命运,无论命运给了怎样的安排,我们的一生,就只需交付给生老病死。因为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会沉入时光的江底,无声无息。

乱红飞舞,满地的落英,有一种无从收拾的纷芜,又有一种淡然遗世的安静。喜欢叶梦得的这阕词,是因为他没有在觥筹交错的记忆酒杯中,将自己彻底地灌醉。过度清醒,会让人觉得薄凉冷漠;过度沉醉,又会让人感到肤浅迷离。

所以,完美的人生,应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落魄帝王,哀入骨髓的绝望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是一个落魄帝王,哀入骨髓的绝望。他原以为,远离故国,千里关山,至少还可以在梦里重见。可是近来,连梦也不做了,哪怕是一个易碎的梦,伸手也抓不住它的影子。

他没有帝王的霸气和谋略,没有帝王的风云和胆识。他是个书画家,写瘦金体、画花鸟,才华斐然。这样的风流天子,没有铮铮铁骨,只有风花雪月。就如同南唐后主李煜,注定会是山河破碎,沦为阶下囚。历史会有许多的巧合,斗转星移,那些如烟往事,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掠过每个人的心头。

赵佶,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五十四岁。短短几行字,却将一个帝王悲剧的一生,轻巧地从开始写到结局。这首《燕山亭》就是宋徽宗被掳往北方五国城的途中写下的。那时候的他,身为俘虏,心力交瘁,忽见烂漫杏花,开满山头。无限春光,大好河山,也只为得意者而敞开。对于一个失意的帝王,再美的风景,于他都形同虚设。

所以,他想到的是无情风雨,只需一夜,就可以将这些繁花摧残。春来春去,不过是,多添了一段离合的无奈。就如同他,从盛极的君王,到衰败的俘虏,也不过刹那光景。春尽还会有春回,而他此一去,万里蓬山,寒星冷月,又怎么还会有归期?

宋徽宗,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即位后,荒淫奢侈,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大兴修建宫殿园林,很快就把国库挥霍一空。他太霸道了,他爱奇花异石,就派人在苏杭一带,不择手段地搜刮民间财物。他太荒唐了,尊信道教,便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请道士看相算命,将自己的生辰也轻易改掉。他太嚣张了,只为他的生肖属狗,便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这样的一个帝王,惹得农民起义、金兵南侵,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害怕了,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可是此时想要挽回民心,已是太迟。更何况,他的挽回只是被迫无奈,权宜之计。他能够真心改过吗?不能,生性如此,他不适合做一个帝王,只能做一个纨绔子弟。

丢失了权杖,摘下了王冠,缴了玉玺,他不再是帝王。不再有呼风唤雨的资本,不再有挥霍奢侈的权力。他和他的皇子,被贬为庶人,连同他的臣子和嫔妃,都成了俘虏。汴京皇宫里所有的珍宝、礼器、藏书等被洗劫一空,他的帝王之梦,从这一天,彻底地破碎了。也许,只有在危难之际,才可以将世情看透。

他的词句,句句情真,悲凉中见清醒。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远离风月。从此后,命运的枷锁,会将他紧紧束缚,他的人生,自己再也做不了主。

他的爱妃王婉容,被金将强行索去,受尽凌辱。曾经说好了地老天荒、不离不弃,转瞬间,彼此都下落不明,谁也不再是谁穿越生死的牵挂。他仅有的一点尊严,被一路践踏,累累伤痕,连痛的地方都找不到。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怀想,因为他始终放不下那些繁华的过往。尽管他无力去抓住那些消逝的时光。

“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他怪燕子不解人语,不能托它捎去重重叠叠的离愁别恨。他叹:“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他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到如今,只能在梦里相见。他只想捧着这个梦,支撑地过完以后那漫长的岁月。

可近来几日,真的是连梦也不做了。那般流淌的思绪,已在绝望中渐渐干涸。人生,就像是一盏摇曳的油灯,油尽灯灭,一丝光芒也不会再有。明明灭灭的烟火,只给那些还心存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