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记叙式教案,就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这是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具体编写有两种方式:一是讲稿式的详案,二是纲要式的简案。详细教案是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都详细写出来;简略教案则只写教学内容的要点、主要教学步骤和主要教学方法。
2。表格式教案
表格式教案是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表格式教案具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使用方便的特点。表格式教案还可以事先印发给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提纲,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
3。卡片式教案
卡片式教案就是教师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和易忘记的教学内容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等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案。卡片式教案具有在课堂教学中提示教师的作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教案纲要提示;二是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卡片式教案形式灵活、方便,利于教案的经常修改和补充,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教案编制的要求
1。科学规范
教案的科学性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应做到观点正确、材料真实;二是要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三是要做到书写规范、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2。简洁明了
教案是供教学中使用的,因此教案内容要简洁明确,不要冗长复杂,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不可杂乱无章。
3。形式多样
教案的形式应因人而异。一方面,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统一,而应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案形式。另一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老教师,他们经验丰富,其教案可写得简要一些,引导他们在课堂中发挥更多的教学机智;而对于新教师,则可以要求写详细一些,以便促进他们夯实教学的基本功。
4。理念先进
教案的编制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现代教育理念更应该在教案编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具体而言,传统的教案仅仅反映教师教的活动,仅仅服务于教师的教,而现代的教案则应同时反映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现代教案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案,同时也是学生学的方案。
(五)教案编制的程序
教案编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教师要想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案,必须具有良好的编制技能。一般来讲,教案编制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这些因素也都是教案编制过程中应当考虑和研究的要点所在。
1。研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可以使教师从总体上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与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从而正确把握备课的方向,使备课能体现总的目标要求。
2。分析处理教材
教材是学科专家和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编写的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学习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教材。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经过钻研、加工和组织,将知识信息由储存状态变成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加工的可输出状态。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材结构的把握。包括把握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内在逻辑性,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的、最有影响的、最广泛应用的内容。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研究方法等都是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一般来说,教材中思维坡度大、缺乏感性知识支撑、涉及面过广和易于与其他知识混淆的内容,往往形成教学的难点。
二是教材内容的调整。包括教材内容的增补、删改与变通。所谓教材内容的增补,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重难点,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所谓教材内容的删改,是指根据学生实际,简化或删除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材内容的变通,则是指将教材中的例子特别是例题加以适当改造,使之可以一题多解,以增大其效能。
三是教学内容的加工。包括教学内容的深化与简化。教学内容的深化即深入开掘教材内容的学科思想、研究方法、文化底蕴、精神力量,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同时更是文化的引领。教学内容的简化即在纷繁复杂的知识内容中突出重难点,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
四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即改变教材的原有陈述顺序,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学习。
3。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教学目标的制订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因此,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了解教学情境
了解教学情境包括了解学生与了解教学的场地和设备。其中,重点是了解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最终要通过学生反映出来,所以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越深,教学就越发有的放矢,进展就越顺利,也就越易获得成功。了解学生的方法和渠道是多方面的,如课堂接触、个别谈话、批改作业、召开座谈会、写小论文、开家长会、家庭访问等,都是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了解学生,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从而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更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择切合他们需要的教学策略等。
5。选择教学方法
教案的编写要认真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型的设计。选择教学方法一般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有其相对的优势与不足,教育实践中并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用或组合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6。准备教学媒体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某一概念和原理,或促使学生形成某种技能、技巧,教学时需要借助一些教学媒体,例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挂图、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录像、录音、教学仪器等。教学媒体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为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需要,灵活地选择、组合与设计教学媒体。
7。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是教案编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由于学科性质的差异、教学目标的不同、课型类型的区分,教学过程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但是,一般而言,教学过程大致可以通过五个环节来展开,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学设计可以根据这五个环节来作为设计的框架。但是,五个环节只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并非所有教学都必须经过这五个环节,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能参考选用,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