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教育学
2549900000070

第70章 课外活动概述与特点(1)

在我国,普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江苏苏州中学就有国文、英文、数学等十八个课外研究会组织,并定期开展活动。又如北京市二十六中,在30年代就有体育、文艺、学术、科技等三十多个课外社团组织。课外活动的特点,同当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由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由于社会学、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课外活动具有新的意义和特点。课外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构成完整的教育活动,成为实施各育的两个重要途径,无论从实现教育目标的方面说,还是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说,二者都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当前国内外对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愈益重视,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范围,各种信息的传播已跨越了课堂和学校的大墙。因此,如何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大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便成为一个凾需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国内有人提出了“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概念,有的学校还积极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改革实验。“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概念的提出,意在表明“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概念容易使人误人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为了更具体地、更明确地区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我们仍然采用“课外活动”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台湾省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都不约而同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近几年,综合实践活动在国内许多学校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为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而提出来的。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活动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活动课的继承,是对活动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活动课的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是学校大课程的一个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堂教学之余,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以及校外度过,他们在

这部分时间里有选择地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但可以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在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方面起着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一)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学校的整体工作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课外活动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其中行是德育的目标,也是结果。课外活动,不但使学生知、情、意得到发展,重要的是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深化和养成。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广泛接触现实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大量接收多方面的信息,并不断对其作出反应,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发展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通过课外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艺术兴趣,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调节学生的脑力劳动,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灵活多样的、生动的、形象化的教育,往往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了解祖国、了解家乡”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地理书籍,参观、游览名胜古迹,从电视、电影或网络中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在“瞭望历史、展望未来”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或从各种现代化传媒中了解今天的建设成就等等,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又如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为主题组织的系列班、队活动,先由班主任讲珍惜时间的故事,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著名科学家、劳动模范争分夺秒、刻苦攻关的事迹,继而召开“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的主题班会,通过讲述真人真事,互相教育,最后组织学生参观,到现场体验工人的劳动效率,收效甚大。这些都说明,开展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人才的学校整体活动中,课堂教学仍是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虽有其优越性,但它本身又有其难以完全避免的局限性。开展课外活动正是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首先,在传送知识上作了补充。不仅在数量上,扩充了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新的信息,而且在质量上,增添了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完全性。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克服知识面狭窄,死记硬背的缺点。据调查,青少年科技创造获奖者在创造获奖作品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来源于四个方面:51。7%的知识来自实际生活,25。9%的知识来自课外书籍,20。7%的知识来自课本,1。7%的知识来自家长和同学。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在培养能力上作了补充。在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实践中,一般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组织,教师只是进行指导,所以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形成学生的创造才能。事实证明,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思路宽、领会快、爱钻研、能动手、独立工作能力强的特点。例如,北京第二中学高二课外生物小组,在学习生物课中发现,课本上讲的人体几大系统没有涉及经络线,而从治病的效果看,经络线是客观存在的,于是他们设想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他们翻阅资料,设计一个万用表,测定经络线部位皮肤电阻与非经络线部位皮肤的差异,来确定经络线的存在的实验,并制造了“人体皮肤电测试笔”。他们经过16名同学身上的测试,取得了几百个数据。结果表明:经络线部位的电阻低于非经络线部位的电阻。他们还绘制“手阳明大肠经”与实测电能对照图。这个课外活动小组的论文和制作品获得了北京市少年科学讨论会二等奖,并受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家的好评。可见,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批判、怀疑和求异求新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提高创造力和各种能力。

第三,课外活动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把整个学校教育置于社会整体范围内考虑,重视课外活动,克服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

(三)课外活动能够更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