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2553200000008

第8章 红八军的兴衰

1930年2月7日,父亲再次经香港取道越南,回到了广西龙州。

当他还未走出越南的地界,远远望去,就看到镇南关上高高飘扬着红旗。他知道,龙州起义一定举行了,红八军也一定已经成立了。

他一到龙州,才发现红八军已分头到各县去剿匪反霸,只有第二纵队司令员宛旦平在红八军司令部。

宛旦平向邓小平详细汇报了红八军工作情况和龙州的形势。

邓小平发现,八军和左江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左江革命委员会虽已成立,但尚未实际开展工作,政权仍不稳定。八军刚刚建立,人数不多,只有一千多杆步枪,部队基础完全在旧军官手中,共产党员许多都未掌握带兵的工作,大军已经出发,而后方留守的是极不可靠的收编队伍。同时,龙州起义以来,红色政权与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刻和激化,而左江地区本来群众基础就较差。

2月上旬,八军第二支队游击司令、龙津县县长黄飞虎叛变,还杀害了左江革命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员何健南。同时,靖西、镇边、天保等县的反动势力,已相互勾结,成立保安部队以对抗红军。左江的形势,已日益变得困难。

父亲得知,此时此刻,在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和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的带领下,红七军正在向南宁进兵,途中,在隆安与桂军近四个团的兵力发生激战。同时,红八军在军长俞作豫带领下,也正按照预定计划,向崇善方向进军,准备配合红七军攻打南宁。

父亲认为,从主客观条件上估计,攻打南宁必遭失败,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根据党中央不打南宁的精神,父亲立即急电李明瑞、张云逸,要求他们停止进攻南宁,并同时通知俞作豫回师龙州。

接到邓政委的指示后,俞作豫立即赶回龙州。

随即,父亲召集了一个广西军委和地方党委的干部会议,根据他在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的精神,作了几次详细的报告,指出左江各方面的工作尚未抓住中心工作。经过几次会议的讨论,决定了职工运动、农村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反帝斗争、土地革命、扩大和发展红军等问题的方针政策。会议同时决定,八军暂时组成一个前委,总的方向是与七军会合,集中力量向湘、粤边进展,以期与朱、毛红四军会合。

会后,由于明确了目标和方针政策,左江的工作很快地做出了相当的成绩,特别是将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近在越南)的运动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邓政委告诉俞作豫要严加戒备,在不能立足时,就向右江的红七军靠拢。但因为当时红八军的部队经费全靠龙州地区的税收解决,因此俞作豫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向右江靠拢。

不久,父亲他们得知七军在右江的隆安战斗失利,主力已退出右江,不知何往。此时,重掌广西军政大权的桂系军阀,以四个团的兵力进犯龙州。八军此时已认识到龙州是绝对不能守的,因此为了保住与右江七军的联系,决定打下左、右江之间的重要通道靖西。

父亲在龙州布置完工作后,急于赶赴右江。首先,他于3月7日到达雷平的八军第一纵队。为了实现对旧部队的改造,他在部队安排建立了党的委员会,指出,党委是部队的最高领导机关,纵队中的一切大事,都要经过党委讨论通过后才能执行,以此确保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并团结党内外同志以实现部队的团结和行动一致。

据第一纵队司令何家荣回忆,邓政委“3月7日赶到雷平,在雷平建立第一纵队党组织之后,便亲自指挥第一纵队向靖西敌人进攻。他对年轻的第一纵队,无论在政治、军事工作上,都作了指示。在行军到达湖润时,他对第一纵队官兵讲话。他说:‘我们红军每一个战士都要用两杆枪,除你们手上的武器之外还要掌握一杆宣传的武器,要做到是一个战斗员,同时又是一个宣传员。对敌人作战时,要一面打敌人,一面叫口号,问他们为什么要打仗?是为自己的利益呢?还是做了军阀的工具呢?天下穷人是一家,穷人不打穷人,我们欢迎你们过来!把这些道理讲清楚了,敌人的军心就会动摇的,就会向我们投诚,或者是不拚命作战。’”邓政委的指示,对第一纵队尔后的行动起到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邓政委那种艰苦朴素、坦率热情、和蔼可亲的风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年八军老战士周志回忆道:“我们红八军第一纵队一千多人,在总政委邓斌(小平)直接指挥下,从龙州出发向靖西进军。当时我在第二营当勤务员。在行军途中,邓政委跟我们一起爬山越岭,同甘共苦,他那豪爽的风度,平易近人的作风,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给人以深刻印象。一路上,他关切地询问部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勉励我们:做一个战士既要懂得打仗,又要懂得做宣传群众的工作,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要坚持斗争。邓政委的教诲,给我们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第一纵队于3月11日包围了靖西的敌人。何家荣回忆:“邓政委亲临前线和我同在南门外阵地(即现在的靖西大桥附近)指挥作战。在围攻了四天尚未能攻下之际,邓政委因不能在靖西耽延太久,我便派谭晋连长率领第八连护送他过右江。握别时他指示第一纵队领导一定要把靖西攻下,扫除左、右江联系的障碍,并随时注意龙州方面的情况。邓政委由第八连战士护送,经过代垌、把荷、东江、巴麻、思林、武篆,安全到达韦拔群同志处。”

在靖西时,父亲得知右江沿岸还有果化在红七军手中,他为了赶去传达中央指示,离开红八军第一纵队赶赴右江。行前,他电告龙州,务须照决定原则,迅速向右江推进,以取得与红七军的联络。

父亲离开红八军后,第一纵队久攻靖西不下,在撤回龙州时,在铁桥与敌人激战,严敏等四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这时,敌人已调重兵袭击龙州,红八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抵抗,最后放弃龙州,由俞作豫军长率领退至凭详。敌人尾随追击,第二纵队司令宛旦平、营长雷献廷等牺牲,俞军长所率部队仅剩七百余人。这时红八军第二纵队内部已不巩固,在和敌军进行了多次艰苦的战斗后,红八军的第二纵队遭受惨重损失,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何世昌突围时被捕、被杀害,一批政工人员被迫离开部队,许多红军战士和农军战士牺牲。团长刘西定叛变革命,致使红八军第二纵队丧失。龙州被敌人占领,红八军和龙州革命政权至此失败。

红八军军长、共产党员俞作豫为了找党组织而去香港,不幸为叛徒出卖被捕押送广州。1930年8月18日,俞作豫军长及廖光华、王敬轩三同志被陈济棠杀害于广州黄花岗。俞作豫年仅三十岁。在慷慨就义之前,俞作豫无比悲壮地写下了“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的绝笔诗句。

红八军失败后,其攻击靖西的第一纵队,在司令何家荣和参谋长、共产党员袁振武的带领下,几次企图与红七军取得联系,均因敌人强大围攻而不得,乃退至贵州边界,但仍坚持战斗。

最后,这支红军队伍,历尽千辛万苦,转战滇桂、黔桂边境数月,历经半年的时间,剩下三百多名战士,在参谋长袁振武的率领下,终于于同年9月间在广西河池地区与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会合。当袁振武紧紧握住李明瑞总指挥的手时,两军的战士们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

红八军第一纵队余部,从此并入红七军建制,一起参加了平马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