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14

第14章 海外并购:成功并购重工行业老大普茨迈斯特(1)

2012年1月20日,三一重工集团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2012年4月18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收购交割正式完毕。这一收购消息让国内外诸多企业与人士震惊不已,有相关人士将该收购比喻为“蛇吞象”,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只要一说到混凝土泵领域的世界纪录,人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普茨迈斯特。普茨迈斯特的混凝土泵曾经用于建造世界上最高建筑迪拜塔,以及用于恢复25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无疑,普茨迈斯特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那么,三一重工是如何完成这次“蛇吞象”式并购的呢?

1.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的三大疑点和三大亮点

2012年4月18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收购交割正式完毕。三一重工通过向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共同收购普茨迈斯特100%的股权,其中三一德国有限公司出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普茨迈斯特企业90%的股权,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收购普茨迈斯特10%的股权。

三一重工集团自称用3.2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普茨迈斯特,但部分业内人士却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个价格不太可信。因此,业内人士很想知道,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究竟花了多少钱?这是一大疑点。

事实上,在重组协议中,三一重工集团除了为股权支付对价外,还需要承担普茨迈斯特的一切债务。而普茨迈斯特的长期银行贷款大约在1.2~1.8亿欧元之间。据公开信息显示:普茨迈斯特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4.91亿欧元,净资产为1.77亿欧元。换句话说,普茨迈斯特在三一重工收购之前的总负债为3.14亿欧元。如果以此推算,三一重工集团收购普茨迈斯特的全部费用需要超过5亿欧元。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认为,股权是根据投资者比例承担相应的资产以及负债,资产和负债会随着交易发生分割,股权价格不包含负债,但股权价格反映了负债对股权的影响——负债越多,股权价格就越低;负债越少,股权价格就越高。

关于三一重工集团并购普茨迈斯特的真正成本,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曾表示,三一重工集团公司上报的数据没有任何问题,该数据是经过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严格审批的。

另一个疑点就是,三一重工在收购普茨迈斯特前,与对方的谈判时间不足三周,而这与三一重工梁稳根所期待的、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并购似乎不太符合。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崔莉指出,由于收购总是会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前期的调查也相当重要。而且许多国外企业在收购时,会尝试先持有一些被收购企业的股份,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后,再进行并购。而中投证券并购研究员万格也曾表示说:“企业进行收购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当地相关政策以及文化背景,等等。而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时,前期谈判的时间不足三周,时间上过于仓促。与此同时,三一德国有限公司与中信基金之间有怎样的制度安排,三一重工并没有说明。”

第三个疑点就是,三一重工集团在收购普茨迈斯特后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据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介绍说,三一重工集团没有采用融资计划,而是用现金完成了此次交易。但有人分析认为,三一重工集团的资金链不宽松。201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81.33亿元,是2010年末8.19亿元的10倍;“信用销售”余额包括应收账款和客户按揭贷款余额都飙升到创纪录的340亿元。

但是,到2011年三季度末时,三一重工集团却出现了短期负债120.7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也在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负值,为-15.2亿元。而三一重工集团2011年的年报显示,三一重工应收账款高达113.05亿元,同比增长97%。而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则为22.79亿元(其中包括政府补助的9.37亿元),而2010年同期则高达67.9亿元,同比下降66.23%。

可见,三一重工在2011年年底现金流量才出现了好转。三一重工财务总监、董秘肖友良解释称,这是因为三一重工2011年第四季度外货款催收的力度加大了,再加上下游客户施工项目增加,使得三一重工回款好转,扭转了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局面。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工程机械领域大部分都是以信用销售为主,在下游行业不理想的前提下,很多回款都会有风险。三一重工在三季度的时候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为负值,在年底时能够转为正数可以说是出乎意料。”

至于三一重工集团在收购普茨迈斯特后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院吕娟认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都一直处于现金流吃紧的状态,三一重工集团也不例外。但是基于三一重工集团的信贷资质,收购普茨迈斯特不会对三一重工造成太大压力。

对此,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指出:“三一重工的现金流量最高时达到了200亿元。而像我们这类公司,账面上只要有30多亿元的现金流就足够了。”由此可见,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后,并没有给三一重工带来资金方面的压力。

至于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的三大亮点,用业内诸多人士的话来说,能够做到像三一重工这样敢于吞下“大象”的并不多。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三一重工集团收购普茨迈斯特这只行业内的“大象”,至少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个亮点就是实现市场份额互补。三一重工集团在中国混凝土市场占有率达50%~60%,总销售额在中国内地市场占据了90%,在国际市场上占有10%。而普茨迈斯特在其本国市场上占有10%,在国际市场占有90%。由此,三一重工集团与普茨迈斯特的销售网络互补,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后可实现中国占据最高的国际市场份额。

第二个亮点就是三一重工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可获得研发与技术上的新突破以及降低成本。普茨迈斯特具有高品牌、高价格以及单个产品高毛利的特征。其品质与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和地位,这就意味着此次收购将给三一重工带来研发与技术上的新突破。同时,三一重工集团将100%获得普茨迈斯特也就是德方的技术专利(普茨迈斯特在全球拥有泵车相关专利约200件)。通过应用普茨迈斯特智能臂架技术、EBC臂架减振技术等三项技术简化结构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出10%左右的钢材用量。

第三大亮点是有利于开拓新兴市场。普茨迈斯特1958年在印度建设工厂,做了几十年市场培育,在印度占有60%的混凝土市场份额。而三一重工集团已经在印度投资开设了工厂,正在逐步树立三一品牌,但到2001年销售只占了印度混凝土市场份额的10%。而普茨迈斯特在中国之外的三大新兴市场,即印度、土耳其、沙特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总体来讲,三一重工集团收购普茨迈斯特,通过延伸产业链,给相关企业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完整,同时还有成本的降低。而三一重工的产业链也将大幅度降低普茨迈斯特的成本,预计收购将把普茨迈斯特的毛利率提升至10%以上。此外,中国国内低成本的优势也可以提升普茨迈斯特的赢利能力,而普茨迈斯特成功的国际化实践经验,也能够提升三一重工集团的整体效益、品牌、技术、国际影响力以及筹融资平台等,加速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

除此之外,此次收购有利于普茨迈斯特延伸混凝土设备产品线,包括搅拌站和搅拌车等,并快速渗入空缺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占有率和企业销售额。同时,通过有效的整合,普茨迈斯特有望在三一重工收购后的1~2年内恢复到历史较高水平——2007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48亿欧元的历史高点。

同时,三一重工此次收购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及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招商证券负责人刘荣认为,三一重工集团把握住了一次难得的跨国并购、强强联合的绝佳机会,三一重工将加快国际化进程,成为世界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兴业证券的吴华则表示,三一重工集团通过此次收购,将获得全球领先的混凝土技术和全球(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市场)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