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王刚已经结婚成家,而且有了一个两岁多的儿子,他的妻子在一家小厂里当会计。
2008年年初,他们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到了周末,王刚就会带着妻子和儿子住到农村的爸爸妈妈那儿,他说:
“一方面陪爸妈,另一方面也让儿子看看麦子长甚么样,玉米长甚么样,有的时候,由于儿子认识更多的五谷杂粮和花花草草,他的小伙伴都羡慕,所以现在一有时间就带着他们一起去老家度周末。”
“每周日晚上从爸妈那儿回来,我都会带上他们种的新鲜蔬菜,还有自家散养的鸡下的鲜鸡蛋,既无害,还好吃,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好处。”王刚说。
慢慢地,王刚的妻子还多了一份收获,她学会了种菜。
“我们常常把种了吃不完的菜带回来给邻居吃,很满足的,物业处的阿姨收我物业费都打折。”她笑着说。
“有时候爸爸妈妈觉得,是他们拖累了我的工作。但是,其实他们不知道,从广州回来后,我才明白生活中应当珍惜甚么,甚么才是最重要的,”王刚说,“我很庆幸我在爸妈身边。”
镜头二:
小姚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就她这一个宝贝女儿。小姚2008年结婚,结果还嫁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小姚说,他对父母始终感觉很内疚。
“自从结婚以后,我就一直在另一个城市和公公婆婆居住。父母就我一个独生女儿,2009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家里就剩下了母亲一个人,整天孤零零的,一个说话的都没有,她整天不是看着父亲的照片自言自语,就是对着空房子发呆流泪。为了不让母亲继续停留在伤心的记忆里,我和老公商量好了,今年中秋决定把老人家接到我们这儿一起过节。
本来以为这样就能够皆大欢喜了,但是没想到母亲极不情愿,哄了半天,我们才问出其中的原委,原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变得很念旧,特别是中秋节来了,母亲一直念叨着要带‘父亲’回老家,说是‘叶落归根’,只有把骨灰葬在老家,父亲才能在九泉之下安息。后来我和老公商量了一番,决定中秋前安排两家父母一起吃顿饭。然后把小姑叫过来陪公婆,我们俩则送母亲回山区老家过中秋并安葬父亲,总算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事。”后来,小姚把她母亲也接了过来,平常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孩子,看着母亲在身边,小姚感觉心里边踏实了不少。
解读:
自近几年来大兴城市打工潮之后,很多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会来到大城市奋斗,用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梦想,有时候,他们整年不回家,只有春节回家几天,和家人团聚一下,更多的时间都是家里的老人独自守在家中,这些老人便是人数庞大的“空巢老人”。独居的老人,往往会觉得无聊,身边没人陪伴,他们不知道做甚么好,多数会闲坐在那里,晒晒太阳,坐累了就在床上躺一会儿,整天以这种方式打发时光。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心理健康上以及幸福感上有哪些不同呢?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曾经作过一项社会调查。一系列的对照显示,空巢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报告指出,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相对较低,空巢老人中存在焦虑情绪的人占8%,而非空巢老人仅有2.7%;15.6%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情绪,非空巢老人仅9.4%。这显示了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失去了相应的情感交流对象,感觉自己没有依靠,从而会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想法,进而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容易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存在,易引发空巢综合征。”
因此,漂泊在外的人们,不管自己多么忙,多么累,也要抽空回家看看,起码多给家里打几个电话,也能让老人感到心安。出外打工,改变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诚然,外出打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能为自己带来比在家中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失去的却是人世间最为紧密的亲情,孰轻孰重?
7.无处安放的青春
在霓虹灯闪烁、人来车往、让人目眩神迷的大城市里,从表面上看来,是一派繁华景象,然而我们看看路上来去匆匆的人们,却能发现他们的表情疲惫而冷漠,倦怠而空洞,或许在长期的生活压力以及人情来往中,他们已经心灰意冷,然而在他们冷漠的表象之下,仍旧有一颗渴望情感、渴望抚慰的心,他们不想成为都市中的“橡皮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青春无处安放。
镜头一:
“生活挺单调的,平时基本上没甚么娱乐项目,”苏阳说,“虽然说在北京的同学也有十几个,但平时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偶尔打打电话,或是在网上联系联系,同学之间也偶尔会有小规模的聚会,几个同学借此探讨一下彼此的工作,交流一下感情等,但是聚餐地点一般都选择在城中村。在城中村聚餐,有很多选择,而且价格便宜,饭菜实惠,找个小店或露天摊点,吃点麻辣串、烤鱿鱼,或要点小菜吃个烩面,三四个同学一顿饭一百多块钱,有时候男生会喝几瓶啤酒。”
朋友聚会,吃完饭之后唱唱歌或是看看电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有些奢侈,他们的娱乐项目多是上网聊天、打游戏。
苏阳说:
“一张电影票最便宜也要20多块钱,两个人就得50块钱,网上也能看,不如把这钱省下来吃几顿饭。”平时他基本上没去过电影院,但是和同学去过城中村的KTV唱歌。
“我们几个同学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月光族。
”苏阳算了笔账,他说在城中村,房租加水电费每月300元,电话费和上网费一般七八十元,公交卡40元钱,吃饭每月500元,生活用品60元,偶尔请朋友吃个饭三五十元,平时再买点衣服甚么的,基本上剩不了钱。
镜头二:
谢天就要离开城中村了。这段时间,“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整天在他耳边萦绕,身边的同事也都在谈论着这个话题,并蠢蠢欲动,都有离开的意愿,这事让他头疼不已。
谢天的公司位于海淀上地环岛附近。每天一到中午12点,马路上就一下子塞满了人,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一群群的年轻人从各个公司的大门拥出来,会聚成一股黑压压的人流,奔向开设在路旁各家写字楼底商服的一间间小饭馆。偶然路过的人看到这番情景没准以为发生甚么事了呢。
谢天就是这庞大人流中的一员。作为一家数字电视公司的员工,他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张员工卡。和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一样,27岁的他看起来年轻、本分、平凡。他们没有海归们惹眼的文凭,留洋的经历,也不像当年的冯军有一腔创业的激情,但他们也是中关村人,并且在数量上是绝对的大多数。当他作出逃离的决定时,很多人不理解谢天为何会心生去意,而且如此坚决,连他的父母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在上一家公司就职期间,他曾经有机会把户口落在北京,摘掉“北漂族”的帽子,可是他想了想,拒绝了。
“北京太累了,工作累,生活也累,走到哪儿哪儿堵,买甚么甚么贵。”尤其是中关村,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和海归全部拥到这个地方来,令只有本科文凭的他压力倍增。
解读:
曾经,“北上广”是闪烁着光环与梦想的城市,无数外地年轻人想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挥洒在这片土地上,想要闯出一番天地来,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如今,大都市的光环依旧闪耀,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自己曾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居然有如此大的落差。他们为大都市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参与着大都市的生活,然而自己却越来越边缘化。房价疯涨、空气恶化、交通拥堵、情感淡漠、竞争残酷,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有限的,他们不想把青春丢在一个毫无希望的地方,所以人们开始想要“逃离”。
然而,“逃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北上广不是乌托邦,有很多曾经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小城市也不是理想中的桃花源,如今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一涨再涨,而且二、三线城市未必有一线城市那样公平的竞争环境。
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逃离”与否的问题,问题是留下来的人要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逃离”的人是否能为青春找到安放之地,给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才是最好的。
8.最怕高不成低不就
吃苦、受累、条件苛刻、无依无靠、人情冷漠,这些东西,在那些奋斗在北上广的年轻人眼里都算不得甚么,咬咬牙都能够忍受过去,最让他们难以接受和痛心的是,自己拼死拼活奋斗了许多年,仍旧一无所获,高不成低不就,不但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也没有攒下积蓄,甚至于见江东父老的脸面都没有。
镜头一:
李思明自2008年毕业就来北京闯荡了,他来的时候,北京正好举办奥运会,看到这个城市充满了运动感和活力,他心里感到莫名地高兴,觉得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就是这里了,他是河北人,家离北京不远,而且有几个老乡已经在北京待了几年的时间,还有些人照应。
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思明在郊区租了一间房子,接下来就是找工作。他在网上投递了几份简历,很快就有电话打了过来通知他去参加面试,李思明心里想,北京不像有些人说的工作那么难找啊。那几天他一天平均参加两三场面试,差不多面试了半个月的时间,竟然没有一份他看得上眼的工作。不是嫌工资低,就是觉得办公条件不好,就这样飘荡了一个多月。后来身上的钱渐渐地花得差不多了,又不好意思伸手向家里人要,他就找了家房产公司临时做了起来。但是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又觉得这份工作压力太大,而且还得看客户的脸色,于是毫不犹豫地辞职了,之后做过几个公司的销售工作,自己还投资做点小生意,但没有一项是长久的。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李思明猛然发现,自己还和刚来北京时一样,仍旧一事无成,这个时候他开始后悔,这两年之中,假如自己能够把某项工作坚持下来,也不至于到今天这种地步,到底该怎么办呢?是找份工作安心地做下去还是回老家呢?这个问题让他始终犹豫不决。
镜头二:
2010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生李向前登上了前往包头的火车,准备去当地一家合资煤矿企业报到上岗。这并不是小李唯一的一次就业机会,之前他还曾接到过北京某研究机构的聘书,但是经过反复对比、思考之后,小李最终还是放弃了北京,选择了包头。
“之所以选择包头,是因为那儿待遇不错,发展空间比较大。”李向前说,北京的研究机构工资偏低,虽然代交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三险一金”,但是没编制,而且无法解决北京户口;包头的公司在试用期的工资就能开到5000元,“三险一金”全上,至于落不落户则是完全由自己决定。
“最关键的是工作和所学专业相符,作为应用类学科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我觉得更能实现自我价值。”
李向前说:
“现在很多人都说工作不好找,其实这不仅仅要看每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要看每个人的态度,找工作最害怕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吃苦,又不能脚踏实地地从平凡岗位上做起,很多同学至今工作没有着落,大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解读:
很多飘荡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在这些地方待了数年,甚至十多年,事业上碌碌无为,却又不肯离去。有些时候,他们只想安于现状,过一天是一天,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也不太愿意接受竞争和挑战,在大都市的事业和生活均不理想。
北上广,是充满了机遇的大城市,可以说,这里遍地都是可以让你闪闪发光的机会,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那么就不愁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在这里,成功的概率远比小城市要高得多,也正是这个原因,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纷纷前往北上广。由此也加剧了这几个地区人才的竞争,平庸之辈在这里是难以立足的,最多在底层讨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无情之处,如果你努力了几年,仍旧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没有甚么新的进展,事业没有甚么起色,抗打击能力也差,同时觉得这个城市没有值得你留恋的地方,那么最好趁早离开此处,另寻宝地。
去一个自己喜欢的二、三线城市,或者回到老家,找一个热爱的地方,热爱的工作,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或许人生还会有转机。
9.月薪三千就该回家种地吗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比如房租高,物价贵,三千元的月薪在大城市只能算是“贫下中农”阶层。
镜头:
“现在回想起在上海的那段日子,还是有点心惊胆战。”坐在电脑前,逃回杭州的果果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果果来到了一家节目外包公司,做财经类节目的编导,工作异常辛苦,却感觉没有太好的出路。
“上海这样的节目公司有很多,而且都喜欢招应届毕业生,因为价格低,不给交‘五险一金’也才给2000元一个月,而且甚么事都要做,写脚本,联系客户,选拍摄场地,剪辑片子,甚至道具都要自己去弄,而且老板一直不肯跟我签正式合同。”
在上海工作了半年多,果果觉得撑不下去了,看不到工作的前景只是其次,更糟糕的是,温饱都渐渐成了问题。
“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工作了差不多半年,我回杭州时,身上基本上没自己挣的钱。”
在上海,果果算得上是“蚁族”。公司在浦东张江,而她的各项开支已经逼近最低生活标准。不得已,在公司附近租农民房,800元一个月,为了能够节省些花销,她只能回去自己做饭,晚上多做一些,第二天带去公司当午饭吃。到后来,即使每周末到附近的小馆子解馋,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爸妈看我这么辛苦,就坚决让我回杭州了,虽然杭州的生活成本也不低,但吃住都在家里,自己就轻松多了。
”离开上海后,果果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一边找工作,晃荡了大概四个月,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果果并不着急,巧得是,公务员考试前一天,果果接到了一家网站的录取电话。
后来,每当有朋友问起果果在杭州的生活情况时,她都会非常满意地说:
“不错啊,去年刚买了房,年初登记了,下个月就要搬新家了,现在能养活自己了,每个月还有不少结余。”
解读: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不菲的房租,加上交通费,平时吃饭的费用,电话费以及其他一些生活中的小费用,这些让一些收入平平的人有些难以承担,往往每月的工资仅够平时花销之用,毫无剩余,至于买房买车更是妄想。但是,就算比现在稍低的工资,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却能够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甜甜蜜蜜,而且每月的工资还能有所剩余,买车、买房也并非天方夜谭,自己过得舒服,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心情也会更为畅快和舒适。那么,对于月薪不高的人来说,究竟是去是留,该作何选择呢?有很多人毅然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城市发展,逃离这些生活成本高昂,压力巨大的城市。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执着地固守在一线城市,在飘荡的日子里,高举理想的大旗,寻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