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逃离北上广
26138400000012

第12章 爱恨交织的“外地人”(5)

张文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柜族”——住在集装箱货柜搭建的简易宿舍里。老板把两个废弃的集装箱像火柴盒一样重叠起来,用烧焊加固,便成了简易宿舍。他申请住在二楼。每天翻身起床,从二楼顺着兰竹搭建的楼梯下楼,张文天用自来水抹一把脸,一边漱口一边等待四川老板娘的开饭声。从另外一只集装箱货柜飘出稀饭和馒头的味道,那是他们的食堂。在这里,厕所、澡堂、厨房、活动室,一直到老板的办公室……全部都是集装箱。

镜头三:

2010年,有一个来自湖南的青年戴海飞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搭起了一个“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戴海飞介绍,“蛋形”小屋成本约6400元,他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没有了房租的负担。但是,进入冬季后,小屋越发冷了,而戴海飞还遭受着物业不停的驱赶。

戴海飞上班的地方位于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在公司楼下,有一个巨大的鸡蛋状的物体立在草坪上,那就是戴海飞的小屋。小屋两米来高,外皮由麻袋拼成,看上去有些不起眼。

“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

而小屋的内部结构则是由竹条编制而成,上面用一些钉子进行固定。戴海飞介绍,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雨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

小屋内部陈设极为简单,一张约一米宽的床,床头放着几本书。

床尾藏有一个水箱,里面有压力系统,可以把水压上来,供洗漱用。

“一水箱水大概能用三天,用完了就到公司去接。”戴海飞说。

戴海飞是一名来自湖南邵阳乡下的孩子,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戴海飞在湖南读大学,从网上找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实习,毕业以后就留了下来。他说:“父母年事已高,却仍旧为生计不停地奔波,不停地为我攒钱娶媳妇,他们不知道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

戴海飞说:

“即使在北京租房,价格也让我难以接受。”年初,在公司的“双年展”上,有人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

“我希望有自己造的房子,这个设计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戴海飞说,他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给自己造一座房子。

随后,戴海飞跟表哥借了六千多块钱,作为买材料的成本,在几名学弟学妹的齐心帮助之下,经过一两个月的忙碌,最终建成了这座蛋形小屋。国庆节结束后,戴海飞花了三千多元,把小屋从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白天,他在公司里工作、学习,晚上12点,从楼上的公司下来,钻进小屋睡一觉,早上8点起床,楼上就是公司。只不过进入冬季以后,小屋越发寒冷,到了晚上,屋内的温度只有3~4℃。

“我有蓄电池,每个月到公司充一次电,晚上冷了就用电热毯。”

“不租房,我也是‘月光族’,但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戴海飞说,他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由于没有了房租的负担,现在,他抽空还能去咖啡厅坐坐,享受一下“小资生活”。

解读:

“柜族”、“胶囊公寓”、“蛋形蜗居”的相继出现,无不体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的尴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连一个正常的住处都租不起,但为了生存,他们还是发挥自己头脑中的“智慧”,为自己继续在这个城市中生存下去而努力。恰恰是这些民间的“智慧”,无情地讽刺了当下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房租。

而最近北京新出台了一项政策,2011年,北京市政府花费两个亿的资金,全力清空地下室,那些“蜗居”在地下室的“蚁族”们恐怕又要四处寻找容身之地了。

14.让我们逃离吧

“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与前几年的“进军北上广”相比,现在“逃离北上广”正成为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风潮,这股风潮在白领的呼声中日益高涨。参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份来自网络的统计数据显示,有54.7%的80后选择逃离“北上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线城市让人难受承受的高房价;有31%的“逃离者”离开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问题,在一线城市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公的现象;还有9.8%的人认为在一线城市生活没有“幸福感”。而你,是不是也是“逃离大军”中的一员呢?

镜头:

小徐在广州已经工作了有六七年的时间,2010年他选择返回老家潮州定居。他说,2003年大专刚毕业时,他的月薪是一千多,但是工作了五年之后,工资也才刚刚涨到两千多块钱。但是房价这几年却是翻了几番,自己收入低,父母也是工薪阶层,根本就没想在广州买房,只能租房子住,而且为了少花点钱,只能在城郊租房子,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小时左右,遇上塞车那就更久了。

“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赶车去上班;下班回到家,都要7点多,还要自己做饭,有时实在累得不行,就只好吃盒饭。”“广州人才济济,感觉在这里没有前途,也看不到“钱途”。而父母也经常劝我回去。”

“结婚后,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比如小孩的抚养、教育、接送等,我又没有能力接父母来广州,如果回去彼此就都有照顾。”

因此,2010年年底小徐决定返回老家潮州,依然在物业公司工作。

他仔细算了一笔账,将广州和潮州的收入与开支作了一下对比:在广州,两口子能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但租房要花800元,吃饭800元,交通费400元,还有其他的花销,一个月下来,基本剩不了几个钱。这还没要小孩,假如生了小孩,这些钱连买奶粉和纸尿片都不够。

而在潮州,两口子的收入近3000元,和父母一起吃住,租房免了,还可以承担父母的伙食费,四个人800元也足够,这已经就省了一大笔钱。“虽说收入有所减少,但是生活质量却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呢。”

解读:

几年前,以大学生为主的高端人才为了能够在一线城市谋求发展,不约而同地蜂拥而进;如今,年轻白领因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快而损害身体健康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各个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疯狂上涨的房价丝毫没有回落的迹象。而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各种生活成本日益上升,激烈的竞争有增无减,而就业机会则相对减少,种种客观因素导致很多年轻人无从选择。于是“逃离”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人思考之后,自愿进入二、三线城市,这不仅能够让很多在大都市并不如意的人过上安逸、轻松的日子,同时也是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带去新鲜的血液和十足的活力。

15.坚守or离开

对于这些令外地人爱恨交加的一线城市,到底是应该选择“坚守”

还是“逃离”呢?这是一个问题。

对一些人而言,“逃离北上广”是一种解脱,一种新的开始,而对有些人来说“逃离北上广”只不过是对大都市情感上的发泄,口头说说而已,并不曾真的付诸行动。

对于一线城市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大的生存压力、过于激烈的生存竞争,选择移居其他城市或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不过,在整个社会状况得到整体改善之前,生活压力损害年轻人身心健康的状况其实无处不在。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烦恼,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无奈。

镜头一:

如今在北京已经参加工作的小月表示出她留守的决心:

“我来自广西,从小就希望可以到繁华的大城市生活,为此报考北京的学校,毕业后千辛万苦地留了下来,虽然现在生活还比较艰辛,但随着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来自江苏的吴欣同样也选择坚守。

“我希望尽可能地留下来,并且找一份能解决北京市户口的工作,小县城不是我想要的归宿;再者,我高考分数要比北京市的同学高几十分才能被录取,说实话,心里觉得特别不公平,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再次面对这种不公平。”

已经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的李伟深爱着这座城市,不愿离开,他说:

“我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的感觉,喜欢他独特而厚实的文化。业余时间,我喜欢去大剧院看话剧,去后海和朋友小聚,我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是喜欢它。我的工资每月6000多,房子和别人合租,家在天津,那边已经购置了房子,压力相对较小,家庭事业可以两者兼顾,何乐而不为呢?”

镜头二:

在读研究生王某表示:

“毕业以后会选择回老家或是去小城市就业、生活,北京的房价太高了,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买不了两平米的房子,房租也高,况且我的专业也很难找到高薪工作,我宁愿到小城市幸福生活,也不愿意在这里活受罪!”

在北京工作了两年的白伟婷则表示:

“我换了两份工作,一直在努力,力争上游,但是工资却一直保持原来的水平没有上涨,房价、物价却日益高涨,我成了标准的‘月光族’,存款不到1000,只能租住远离市区的房子,每天上班路途遥远,和室友、房东纠纷不断,一个女生独自在外漂泊这么久,非常想家,真的支撑不住了,找个合适的机会就辞掉工作回家去。”

解读:

近年来,关于“北上广”问题的讨论一直甚多,沸沸扬扬。媒体的报道无疑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这多少使众多飘荡在一线城市的人开始心神不定,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坚守下去,还是尽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那么当自己选择的时候,究竟是逃离还是坚守呢?

在选择哪个城市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寻找,做到知己知彼。首先,应当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明白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如果自身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完全可以去大城市见识闯荡一番,不仅能拓展自己的眼界,还能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但是如果既没有能力,心理又脆弱,受不了打击,那还是趁早走好,否则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可能就是你。其次,还要清楚自己处于哪个职业发展阶段,如果是在职业发展的早期,而且自身各方面均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选择去一线城市,毕竟那里有着更多的机会,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人。但是自己如果年龄偏大,职业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竞争力减弱了,机会也就会变少,如果个人职业发展得并不是特别出色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转移城市,向消费低、竞争力小的城市寻找机会。

另外一方面,还要对将要选择的城市做到充分了解。比如“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有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行业,金融业、娱乐业、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都很发达,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信息发达,职业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等等等等。总之,一线城市有许多其他城市难以具备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能否为自己所用,就是这座城市是否适合自己的一个重要的参考。

现在,在大城市去留的问题上,不仅有“坚守派”、“逃离派”,同样还有“回归派”,他们是从大城市逃离之后不久,又重新返回大城市的。从这一现象中能够看得出,年轻人抉择上的艰难以及内心的挣扎。

其实不论是逃离还是坚守,都是一种选择,都应当得到尊重,不论作出哪种选择,我么都在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地努力着。

16.小城市一样能过得精彩

大城市也有穷人,小城市也有富翁。很多人在小城市做出了令大城市的人自愧不如的成绩,过着令大城市的人艳羡不已的生活,他们的成功说明一件事情,在小城市,一样能让自己的人生得到璀璨绽放。

镜头一:

今年27岁的杨阳,大学毕业七年,已有了在北京、东莞、武汉、三门峡多地从业的经历。

2004年,学习土木工程的杨阳从武汉工业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北京,想要开创一片天地。

“当时就想到大城市干大事业,仿佛只有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机遇和平台。”

杨阳回忆。

但是没过多久,激情就消磨殆尽了。

“我不排斥艰苦创业,但在北京发展,熬出头的希望太小,付出与回报太不成正比了。”2008年初,杨阳下定决心,离开了打拼三年多的北京。

在广东东莞一家地产公司短暂过渡后,2009年杨阳在武汉找到了一份建筑公司设计员的工作,起薪每月4000元。“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在中部地区,近几年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很大,大的建设项目很多,在这里发展,前景不比北京差。”

2009年下半年,当公司征求意见,问他是否愿意被派往三门峡市某项目工作时,杨阳一口答应。他说:

“这几年的经历早就说明,机会不仅存在于大城市,只要能发挥所长,年轻人应该哪里都能去。”

如今,杨阳在三门峡工作已经快一年了,月薪7000元以上。

“现在主要的目标就是尽快地熟悉工地上的各个工作流程,尽早成为项目主管,到时候月薪过万不成问题。”

镜头二:

杭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西湖人人皆知,“西湖十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常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肖华一直在杭州长大,对这些景色早就习以为常,并没有觉得哪里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当他从北京回来之后,才发现原来杭州是这么好。“大学毕业以后,我留在了北京,刚开始月薪是三千,两年之后涨到了一万元,工作了三年以后,我觉得压力非常大。一是工作压力,北京的工作节奏太快了,而且交通拥挤,每天背着沉重的笔记本挤在地铁、公交车上,光上下班就得花将近三个小时;二是家庭压力,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像我这种无房无车族,很难在北京找到合适的人;三是买房压力,以自己的收入在北京买房根本就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