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逃离北上广
26138400000016

第16章 逃离梦殇之后的理想幻城(3)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在我读大三那年家里就资助我全款在北京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那会儿房价便宜,总共才30多万元。”

2004年金典大学毕业,而后留在了北京,找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四年了没换过地,现在干的还是基层工作。他说:

“几年了,除了顶上的领导其他人都没甚么变动。平时工作不累,但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心很累。”金典说工资不算多,一年有十几万,自己再做些股票纸黄金甚么的。

“老婆是我老乡,在一家外企上班,比我辛苦,经常加班。”

金典参加工作两年之后,略有积蓄,2006年,金典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之后作为首付换了套180平米的房子,还买了辆汽车。

“这几年北京房价急速上涨,现在这套房子已经都值400多万了。”

“对我而言,北京已经没有甚么吸引力了。虽然住在价值400多万元的大房子里是多少人的梦想,但生活在这里压力太大,人际关系复杂,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交通和空气污染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十几万的工作收入根本算不了甚么。选择离开北京,金典想得很明白:“就当我为北京减少堵车作一份贡献吧。”

“最近在网上看了返乡帖,突然也觉得在北京的生活没甚么意思,不喜欢这个拥挤的城市,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单调,回家也就上网炒股看看电视。老家现在的发展也很好,如果回了老家可以过好日子,”

与返乡潮中的很多人相比,金典选择离开北京回老家显得很潇洒,“留在北京就一定好吗?趁着现在房价高点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回老家照样能过舒坦的日子。”

说到今后的打算,金典表示,自己心中早就订好了计划。

“工作方面基本不成问题,其实家里面有很多亲戚朋友都门路很广。老婆打算考个公务员。虽然回老家的工作节奏慢,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的事情,这点我很喜欢。”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金典家就已经自建了小楼,400平米9间房间两个卫生间,绝对够住了。

“北京的这套房子能够卖460多万,我计划拿着这些钱回家做点买卖。”金典的计划是,在市里买两间铺面收租。然后再买上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当个包租公多轻松啊”。

金典说,虽然现在老家的交通还不是太方便,但是最近几年也修建了很多高速公路以及铁路,虽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太完善,但老百姓生活还是很富足的。“不管是吃住还是今后孩子的教育都不成问题。

养老的话,在福建生活也是不错的。”

金典长期的想法是,福建的环境保护得很好,而且和台湾接近,将来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所以说,离开北京返回老家未必就不是件好事,虽然大城市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成熟,但是压力大、成本大,回到老家安安心心地过舒坦的小日子没甚么不好的。”

解读:

对于个人而言,一线城市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潜力,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然而不要忘了,进入城市的人越多,竞争力就会越大,得到工作的概率就会越小。本来竞争就激烈,加上一些高消费和高压力,很多人已经感觉不到在大城市的幸福,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去竞争力相对小的城市追求一种安稳而舒适的生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2.日益严重的城市病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儿发达,哪儿繁华,哪儿富裕,哪儿有更多的机会,人们就会自动聚集到哪儿。大城市各种丰富的资源自然能够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但再多的资源也赶不上人口的膨胀,渐渐地,这些城市有些不堪重负,城市病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镜头:

本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中国资源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却在下降。如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令这些城市的居民备受困扰。

这些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城市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些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

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到2007年5月,这个数字改写为300万辆。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两年七个月。从400万辆到450万辆,仅用了几个月。而这些不断增加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现在,为了控制车辆的增长速度,北京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

2010年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一场小雨、节前走亲访友等几个原因几乎让北京陷入了全城拥堵。那天的拥堵让很多人至今仍旧记忆犹新,不少人在网上倾诉着自己的“悲惨”经历,比如,“200米的路,车走了半小时”,“下班在路上堵了6个多小时”……而在2011年元旦期间,中关村一带更是出现了万人暴走上班的超大场面。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有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根据北京市政协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

人口急速膨胀的问题不只发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弊端已经在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治理的话,那么交通拥堵、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解读:

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不只在我国,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大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城市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过于集中,人口增速过快。而不断出现的城市病也是奋斗在“北上广”的人离开“北上广”的理由。

而想要治理我国目前出现的“大城市病”,除了要控制人口总量以及大城市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唯有尽快缩小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才是解决“城市病”的根本之道。

3.疯狂的楼市

“北上广”飞速飙升的房价让大多年轻人望而兴叹,心灰意冷,同时也让很多年轻人破灭了梦想,沦为了蚁族,甚至在城市中求得一个蜗居的想法都极为奢侈。在中国人固有的观念之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历来都讲,安居才能乐业,同时家也是身体和灵魂的归宿。然而在“北上广”这些城市,拥有一座房子要背负几十年的压力,寝食难安,生活拮据,何必受这个罪呢?还是走吧!

镜头一:

小甘今年26岁,来北京已经有几年的时光,他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然后又在北京参加了工作,成为了北漂大军的一员。小甘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工艺以及绘图、设计工作。他说:

“这个行业对员工要求非常严,不能出一丁点差错。因为只要稍微粗心,一个细小的尺寸错误,就会导致零件报废。”对于自己的工作,小甘一向是谨小慎微,认真仔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板对他非常信任。然而,谁又知道,这可是小甘毕业三年间换的第四份工作了。

“没毕业时我就作好了留北京的打算,原因很简单,北京是首都嘛,在这里上了四年的大学,肯定会有很大的空间让我发挥才能。”

小甘对北京始终有一种莫名的热情和躁动,他觉得这里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不景气的国企,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

因为不满意收入,我很快跳槽了,去了一家私企,这次工资到了2000元。干了一年,可是太忙太累,福利奖金少得可怜,所以我又不干了。

后来又辗转去了一个小公司,管理一片混乱,实在没有信心长期留在那儿,就又不干了。直到今年8月份,我才来到现在这个台资企业。

这是第四个了,没办法,为了有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学习和换工作。”

小甘说,“不过总换工作也不行,太麻烦了,还好,北京机会多,可是好的工作也一样不是那么好找的。我决定在这里干下去了,没有太大的原因不会再跳槽。”

小甘说:

“像我这样的刚毕业三年、月工资2000多元的打工仔,想在北京买房子,就像《一千零一夜》故事,美好、神秘却又遥不可及。”

“北京的房价实在太高了,五环内均价都14000元了。我现在在大兴工作,离廊坊挺近的,所以决定以后在廊坊买房。但是廊坊的房子每平方米也涨到5000多元了。想到这个事儿就头疼,感觉活着挺累的。即使以后成家了,估计也只能是晚上回家,在廊坊住,每天来大兴上班,没有车是不可能的。目前反正公司给提供宿舍,我只掏水电费,所以在实现安居廊坊的计划之前,还是先住在公司宿舍比较合算。”当小甘说到目前的打算时,眼光里流露出了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只是隐隐透着一丝无奈。

镜头二:

2006年,马玉从山东一所并不知名的民办大学毕业,毕业以后,她不甘心在自己家乡的那个小县城里工作,于是独身一人来北京寻梦。

来北京这几年的时间里,自己换了多少住处,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在她的印象中,“除了门头沟区和延庆县、平谷区没住过,其他的地方基本上住了个遍”。

来北京的第一个月是最为艰难的时刻,马玉说:

“那个时候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为了能够维持生活,就临时找了一份房屋中介的工作,暂时寄居在别人准备出租的房屋里。衣服要随时装在行李包里,化妆品用完了也要放在盒子里,因为房子随时可能被租出去,而自己也随时可能因此而搬离。

”她回忆说,在那一个月里,她不知道换了多少地方,最长的一次住了一周多,最短的一次刚搬进去没一会儿就有人租,不得已,只好又搬了出来。

后来,她身上渐渐地有了些钱,于是就和一个同事合租。

“一间一百多平米的房子,总共住了六家。有两家早早占据了卧室,余下的四家就在客厅里用木板隔成了四个小间,我们两个就住在一个七八平方米大的小间里。不过当时有那么一个能够休息、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已经挺知足了。”马玉回忆说。

马玉那年23岁,那个时候的她,没有那么多心思,周一到周五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周末和同事逛逛街,唱唱歌,看看电影,从来没有看过股市,也从来不关心房价,和同事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公司里哪个男孩长得好看,想要找一个甚么样的男朋友,以及市场上流行哪种款式的新衣服。

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马玉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制订计划了。她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文凭,接着跳槽到一家媒体去当文案策划,工资涨了一倍,于是独自租了一间小平房。虽然有了独立的空间,但“每天要倒三趟车,花两个小时才能到公司”。

在这段工作期间,她拥有了男朋友,后来一起租了现在的房子。

每个月房租、水电费、生活费以及出外应酬等,加起来不下4000元,而他们两个人的收入大概8000元。

“我今年25岁,他26岁,家里催着结婚,我们也得好好为未来打算一下。现在房子、车子、票子都没有,我们是典型的‘三无’人员。”

马玉自嘲道。不过,她认为,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房子,“没有房子,结婚、生孩子都是问题”。

“四环的房子每平方米都两万多了,五环的房子也都一万多,就算我们俩不吃不喝,辛辛苦苦一个月也买不了一平方米。”北京如此高的房价,令她无奈。

“去年回老家的时候,参加同学聚会,很多同学特羡慕我在北京的工作,觉得我每月能够拿几千元的工资。不过说实话,我打心眼里羡慕他们,生活悠闲,没有那么大压力,不必为房子发愁,还能多陪陪父母。”说到这里,马玉表现出无比的神往。

解读:

在“北上广”这些城市,年轻人不愁吃穿,最令他们头疼的是没有一个安稳的住处。在当前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有一种错觉,就是天地万事,房子是大事。其实不论是从个人的职业发展考虑,还是从更好的生活方式考虑,房子不一定是必需品,相反,整天想着房子,让人疲惫不堪,还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今,北京针对外地人又出台了一项政策,外地人购房必须出示五年纳税证明,这对于想要在北京安家落户的外地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4.让生活更有品质

大城市甚么都有,有豪宅,有名车,有上等的电影院,有上等的咖啡馆、酒吧、夜店,有各种明星演出,有话剧,有音乐剧,可是当你蜗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屋里时,这些属于你吗?属于你的是脏乱差的环境,拥挤得像罐头一样的公交车,这种生活显然是没有品质的,那么,何不去一些小城市,过压力更小、更有品质的生活呢?

镜头一:

萧姗姗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女孩,对自己的梦想非常执着,她曾经坚信“北京是自己人生的不二选择”。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圆了她进京的梦想,研究生读完之后,又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在京的知名外企工作。她一路下来是顺风顺水,然而,就在今年春节后,她毅然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然后,就径直回到了老家重庆。

萧姗姗说:

“在北京苦苦奋斗了五年,没有户口不说,这五年攒下来的所有积蓄连一部车或者一个洗手间都买不起,更别说生孩子……留在北京有甚么意义呢?”后来萧姗姗在重庆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工作压力不大,工资也让她非常满意,最关键的是,在那里没有住房的压力,而且环境好,周末的时候她就去喝喝茶,逛逛街,或是看场电影,要么和朋友爬爬山,生活得悠哉游哉。

镜头二:

刘冬冬2007年毕业于长春一所高校,在毕业招聘会上,一家银川的企业看中了他,由于当时就业紧张,刘冬冬就没有过多考虑,毕业后直接去了银川。他在银川的一家广播电台工作,做晚间的一档谈话节目,他很喜欢这个职业,喜欢晚上静谧的环境。在做节目的时候,他和众多的听众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人间的真情。他有些喜欢这个城市了,这个城市虽然不发达,但是环境清新,天空明朗,而且消费不高,他每月的工资足以让他享受这个城市带给他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