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04

第4章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3)

尽管罗忠福干得不错,但工厂显然束不住他,他具有一种天分:经商天分。 罗忠福那种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的能力再加上他的刻苦勤奋使他时时关注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此,他订了许多份报纸,每天潜心钻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 罗忠福觉得不能再在工厂这样干下去了,尽管他已经快要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了。 “我的理想是从商”,他义无反顾地作出这样的决定。 他每天都要把报纸仔仔细细地看过,从中分析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态,敏锐地抓住机遇,后来,他做起生产、 销售沙发的买卖,积累起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最终缔造出名扬大江南北的福海集团。

成大事需要机会,需要勇气,需要独到的眼光,更需要勤奋刻苦地工作,这是前人留给我们迈向成功之路的 “不二法门”。

6.奋斗不止,平凡人亦能成大业

甘心于平凡,你的人生将会平庸一辈子。 只有心中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的人,方能成就大业。

在多年以前,吴士宏还是一个护士。1985年,她决定要到IBM去应聘。 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家五星级的饭店———那个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没有 “地位”,因为现在的五星级饭店多了。 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心情怎么样?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她之所以徘徊了五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她最后毅然进去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了。 她是怎样突破这个障碍的呢? 她就凭自己用一台收音机,花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 就凭这样的经历她也应该进去,当时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她的确是个人才,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好像什么也不怕了。 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呢?

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 “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您的要求是多少?” “每分钟120字。”

她不经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 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她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主考官的考察。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 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她被录取了,但IBM公司却 “忘记” 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用了好几个月才还清。 她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 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作为一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 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 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容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这是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 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吴士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士说什么。

这个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每次都请你把杯子的盖子盖好!” 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 她顿时浑身战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勤奋加天资终于使吴士宏脱颖而出。 最终,在与她一起进IBM的人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 她成为第一批本土的经理; 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 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南天王” ……大概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吴士宏还登上了IBM (中国) 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成大事者,没有韧劲不行,没有智慧不行,同样,没有了勤奋作基础,再漂亮的大楼也会因地基不牢而倒塌。 吴士宏的成功,正印证了这一点。

7.成大事者,以 “勤” 逐鹿天下

白手起家不易,拥有一定的事业后想再发展却更加不易,方知 “业精于勤,荒于嬉”,成大事者,务必终生牢记这个 “勤” 字。

被称为 “塑胶大王” 的台湾塑胶企业首脑王永庆是台湾地区的巨富之一。 他拥有的塑胶、 纤维和合板等行业共有11家分公司,资产总值已达10亿美元。 但在50年前,王永庆只不过是一家米房的小工,家贫如洗。 他是如何发迹而成为台湾的传奇性人物,台湾报刊屡有介绍,王永庆本人也常常提及 “一勤天下无难事” 的道理。 王永庆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夸,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自己之努力。”1916年,王永庆生于台湾嘉义县一个闭塞的村庄。 家中贫困不堪,除了几间仅供遮蔽风雨的茅屋外几乎一无所有。 当王永庆挨饿勉强活到7岁时,父亲东找西凑了几个钱送他上学,那时他只希望孩子学会记账就可以了。

王家祖籍福建安溪,因为生活穷得混不下去,在王永庆的曾祖时迁到台湾,几代都靠种茶为生。 在永庆10岁时,祖父告诉他:茶山将来会变成秃岭,靠种茶糊口是没有出路的。 祖父的这番话无疑粉碎了王永庆走祖辈生活道路的想法,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走出乡关闯天下” 的志愿。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时被迫辍学,只身背井离乡远到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 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还悄悄观察生意人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第二年,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作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米店。 开张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去走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 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 于是,他特别在“勤” 字上下工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 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感到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新客户。 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苦境,自己开设了一家碾米厂。 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条件比他的优越。 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上终于胜过那家碾米厂。 后来他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1943年,王永庆眼看自己勤勉操办的米、 砖生意渐不如意,便转向木材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建筑业逐渐景气,王永庆的木材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永庆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并不满足。1954年,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弃而不用,为之可惜,便打算废物利用。于是就筹集50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

塑胶这一新兴行业对王永庆来说确实是陌生的,当时有一个化学家甚至讥笑他要破产。 王永庆认准了则绝不回头,发誓要把塑胶事业办成功。1957年,王永庆将公司易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自任董事长。 从此,王永庆走上了他事业的起飞点。 然而,万事开头难,当时日本生产的塑胶粉充斥台湾地区市场,质优价廉,台塑产品难以抗衡,产品大量积压,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 一些股东看到台塑的前景不妙,大有崩塌的危险,于是个个心灰意冷,纷纷提出退股。 然而深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王永庆,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决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他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胆识,在股东纷纷要求退股的情况下,毅然变卖自己大部分的产业,以低价买断了台塑公司的所有产权,独自经营他的产业。 王永庆分析台塑公司不景气的原因除日本产品竞争外,还由于台湾地区的需要量有限,而台塑产量则明显供过于求。 他认为:台湾的市场狭小,除非开拓外销市场,否则是死路一条。 但是要拓展外销市场,以当时每月100吨产量的规模,是根本没有竞争力的。 因此,王永庆果断决定扩厂,增加产量。 他认为大量增产可压低成本及售价以便吸引更多的岛内外客户。 他认为即使暂时赔本也是值得的,关键是要闯出自己的路子来。 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王永庆筹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改造生产技术。 他事必躬亲、 艰辛备至,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 降低售价的目的,逐渐打开了岛内外市场。 试想,明知产品过剩还坚持增加产量,承担这种风险需要何等胆识和气魄!台塑企业成名后,王永庆已是人人称羡的大企业家了。 他的创业之道和财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台湾塑胶大王” 的名声不胫而走,一般人满以为他该坐享清福了。 其实不然,在发展了塑胶工业基础上,他又先后创建了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 台旭纤维工业公司、 台湾化学染整公司等。

许多人都对王永庆在成为台湾大富豪以后,仍然在衣、 食、 住、行各个方面艰苦节俭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庆对此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1975年,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就很发人深省。 王永庆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齐自身的不足。而且,出生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吃苦耐穷,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的困苦,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可见,吃苦耐劳不仅是王永庆的座右铭,而且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付出许许多多艰辛的。 王永庆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坚韧不拔的努力。 而在无数次的困难面前,逐渐形成了王永庆坚强的毅力,这一点从王永庆每天的晨跑就可以看出来。 从1978年8月起,王永庆坚持每天清晨4点钟起床晨跑,不论天再冷或者刮风下雨,都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他身在国外,甚至生病也不例外。 王永庆自己也说跑步很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锻炼强健的体魄,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久而久之,就会感觉像是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 他认为人生也像跑步一样,要每天不断地练习。 对于跑在你前面的人,不要去羡慕他,更不要去嫉妒他,而是应尊敬他,因为他比你更努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向他学习,坚持下去,与他比耐力,比意志,争取最终能赶上并超过他。 正是凭借这惊人的毅力,王永庆超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获得了成功。

吃尽了人间的甘苦而最终成功的王永庆,还十分强调 “先苦后甜” 的道理。 他时常告诫他的后人,任何事都是要经过相当地辛苦才可以得到的,年轻人无论是就业或创业,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体验,按部就班一步步地来,而且只有吃到了苦头以后,才能够真正品味到甘甜的内涵。 正是鉴于 “先苦后甜” 的道理,经营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王永庆认为一开始赚钱的企业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易养成老大自恃的习气,也容易种下他日垮掉的因子。 因此,王永庆提出了他的 “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 的理论。 他认为冬天顾客少,则需要用全力去推销,而且要严格地控制成本、 节省费用、 加强服务,千方百计来争取顾客。 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等夏天一到,发展的机会到了,力量便一下子壮大起来。 而且,经历冬天的困境,夏天即使有竞争者也就不怕了。 此时你会认为冬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获得的欣慰也更多些,这就像运动流汗后,会浑身舒畅; 肚子饿了,食物的味道特别鲜美一样。 享受也同样如此,享受是附在工作之上的,疏忽工作而一味地追求享受,其结果是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的。成为一方巨富的王永庆还在不断地续写着他的传奇,从白手起家到富甲一方,王永庆成功的最大秘诀,还是一个 “勤” 字。 欲成大事,“勤” 字永远是第一 “捷径”。

8.智慧固然重要,勤奋更不可少

人人都羡慕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聪明与财富,殊不知其雄厚财富的背后流了多少汗水,机遇不会光顾无准备的头脑。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被哈佛大学录取。 一般的孩子,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会利用进大学前的漫长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比尔·盖茨也可以如此。 可是,程序员的工作和计算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 他无暇考虑怎样去玩,而是和保罗一起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是渴了喝一罐可乐,饿了吃一张馅饼,他们在计算机前通宵达旦地干,与此同时,两个人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种进步,使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快临近开学了,比尔·盖茨不得不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报到,但是,他的心里却仍然想念着计算机的工作。 哈佛大学有一个计算机中心,这使比尔·盖茨喜出望外,因为他可以在此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 比尔·盖茨平时把主要精力用在计算机上,但在临近学业考试时,他却全力以赴、 昼夜加班突击背笔记和必考的内容。就这样,他保证了每门课程都能获得及格成绩。 而在计算机方面,他却达到了没有哪个同学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为了与比尔·盖茨及时联系,保罗来到波士顿。 他已经退学,专心在计算机行业寻找新的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