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06

第6章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5)

彼埃尔和玛丽结婚后,生活很拮据,但他们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科学试验,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时在欧洲没有人对铀射线作过深入的研究,但他们认为,科学必须开拓无人走过的路,不然就不叫科学研究,于是他们选择铀射线为题目,探索铀沥青矿里第二种放射性的化学元素。 他们买不起这种原料矿苗,就想利用廉价的铀沥青残渣。 几经周折,他们用自己的钱,买到了矿渣。 原料有了,却没有实验室,向市政府申请而遭到拒绝后,只得在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堆置废物的厂棚。 在这间破烂屋子里,他们习惯了酷暑和严寒,使用着极其简单的工具,把残渣弄碎加热,忍着刺鼻的气味,连续几个钟头搅动大锅里的溶液,居里夫人是学者、 技师,同时也是苦力。 夫妇二人以超人的毅力一公斤一公斤的提炼了成吨的沥青矿渣,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反复的分析、 测定和试验,终于在8吨的铀沥青残渣中,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从而为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使这对年轻的科学家狂喜不已。彼埃尔对居里夫人说:“你应该给它定一个名字!” 这位女物理学家安静地想了一会儿,她的思绪飞向那个已经由世界地图上消失了的祖国,并且茫然地想到这个科学上的发现将会在俄罗斯、 德意志、奥地利等压迫者的国家发表。 后来她还是说话了:“我们可否叫它‘钋’?” 因此,1898年7月,他们在理科博士学院报告书里写道:“我们相信我们由铀沥青矿提出的物质,含有一种尚未经人注意的金属,它的分解特性与铋相近,若是这种新金属的存在确定了,我们提议把它叫做 ‘钋’,以纪念我们中之一的祖国。”

镭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居里夫妇每天收到大批的信件,全世界都为这项空前的业绩感到振奋。 玛丽和彼埃尔声誉鼎沸,1903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镭的发现将创造出亿万财富”,如果居里夫妇呈报专利的话,他们将从世界各国得到制镭的专利费。 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玛丽和彼埃尔认为,科学应当属于全人类,毅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他们苦心研究的成果。 结果首先向居里夫妇要求提炼镭的实业家发了大财。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克镭的价格高达10万美元 (合当时一百万法郎,现在的七、 八百万法郎)。 30年代,加拿大发现了铀矿之后,爆发了一场价格战。 一项卡特尔协定于1938年规定,一克镭的最低价格为2500美元,可想而知,如果居里夫妇索要专利,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 然而,他们作出的不要专利的决定,既符合他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公无私,也符合科学精神。

正当他们在科学高峰上勇敢攀登、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一个震惊世界的不幸事件发生了,当彼埃尔通过道芬街前往巴黎科学院时,被一辆拉货的马车撞倒了,颅骨压坏,当场丧命。彼埃尔的遇难,像晴天霹雳,使玛丽遭受了一场难以支撑的打击。 那年,她38岁,丈夫的去世使她失掉的不仅是日夜相伴的爱人,而且是在科学研究的艰苦道路上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

玛丽失去了爱侣,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许多表示悲痛的文件送到克勒曼大道,签名的有国王,有部长,有诗人,有学者。 法国著名化学家、 法兰西外交部长马斯兰·伯特娄的唁电说:“噩耗传来,如闻霹雳。 这个天才的发明家对于科学和人类已有绝大的贡献,而且我们仍在期望他还有更大的贡献! 俄顷之间,这些完全消失了,或者已经成为一种记忆!”

玛丽·居里是一个伟大而又坚强的女性。 命运夺走了她患难与共的丈夫后,玛丽·居里并没有就此消沉,她决心一个人担负起两个人的工作,而且要设法完成得更好些。 她的工作条件依然很差,而且还经受着外界的讽刺和挑战。 她只用十厘克微乎其微的纯镭盐,精心操作,经过四个寒暑,她终于通过汞阴极电解镭溶液的办法,成功地使一块极小的然而是不可争议的白色金属浓聚,这便是她要制造的镭,她测出熔点为700度。 同时她也驳击了向她挑战的德国化学家维利·马克瓦尔德。 这位化学家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 “碲”。 而玛丽确信这种放射性物质只不过是她早已发现的钋而已。 经过10个月的观察之后,玛丽彻底打败了那位不幸的化学家。居里夫人胜不骄,败不馁,这种坚韧不拔的个性永远鞭策她勇往直前。 她的研究成果,再次受到世界科学界的重视,1911年末,瑞典科学院的评判委员会,再次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并取得了“镭王后” 的称号。

玛丽两次获得20世纪学者的最高荣誉,18次获得国家奖金,获得了世界上108个名誉头衔,堪称独步科学界。 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实,不应该注意人的等级观念。” 即使是论功行赏,她也觉得难以接受。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致命的血液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的身体愈来愈坏,视力急剧下降,耳朵轰鸣,她忧心忡忡,担心无法再工作了。 人们一再劝她休息治疗,都被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 在晚年十多年时间内,她带病写出了30多种科学报告,多种高深的科学理论著作,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7月居里夫人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终于实现了她 “把一生献给科学” 的誓言。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勤奋的一生,在科学的道路上,唯有勤奋的人才能攀上巅峰。11.永不退缩,靠勤奋赢得成功

为了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勤奋者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没有被吓到,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更加勤奋地做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们能够忍受脏活累活苦活之苦,也能够忍受屡遭白眼与冷嘲热讽的内心之苦等等。 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他们靠着卓越的品质———勤奋,赢得了最后的成功。

香港湾仔水饺皇后臧健和就是凭着勤奋的品质而成功的典范。臧健和,原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是青岛一家工厂的保健护士。 她曾经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丈夫是医生,是泰国归来的华侨,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 两人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也和睦恩爱,然而远在泰国的婆婆的一次回国探亲却打破了臧健和平静的生活,婆婆不忍心儿子在大陆继续受苦,便把儿子接到泰国定居。 母亲心疼儿子本无可厚非,臧健和只好和两个女儿苦苦地等待,终于,丈夫走后三年,也召唤母女三人前往,见面的地点不断南移,青岛、 上海、 广州、 香港。 臧健和带着女儿及家当告别老母亲,千里迢迢到了广州,一心希望能阖家团聚,让孩子们感受父爱。 这就是臧健和对感情专一的个性,为了家庭,她不惜劳苦奔波于中国的各大城市。1977年11月,臧健和拖着个大箱子在深圳罗湖桥边实在走不动了,两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一个使出全身的力气帮妈妈拖着箱子,一个紧紧地牵着妈妈的衣襟,她们在罗湖桥头翘首等待着,却不见有人来接。 也许是对这番情景见得太多,罗湖站的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员把她送到关口,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再跨一步就是人家的地盘了,你一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