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提升的九大法则
2629700000009

第9章 把握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2)

“那么,工厂的生产能力会怎样呢?” 摩根问道。

“1875年1月开始工作,钢轨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每吨制造成本大约69元……”

“现在钢轨的平均成本大约是每吨110元,新设备投资额是100万元,第一年的收益就相当于成本……”

“比股票投资还赢利。” 卡内基补充了一句。

在摩根的合作下,股东们同意发行公司债券。

有了资金,卡内基的宏伟计划开始实施,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工程进度比预定的时间稍为落后。1875年8月6日,卡内基收到第一个订单:2000支钢轨。 与此同时,他新建的熔炉也点燃了。每吨钢轨的制成劳务费是8.26元,原料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费是6.31元,专利费1.17元,总成本不过才56.6元。 这比原先预计的69元便宜多了,卡内基兴奋不已。

1881年,卡内基与焦炭大王费里克达成协议,双方投资组建佛里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内基以他自己的三家制铁企业为主体,联合许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内基公司。

卡内基兄弟的钢铁产量占全美的1/7,并逐步向垄断型企业迈进。

1890年,卡内基兄弟吞并了狄克仙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公司名称也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 不久之后,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

卡内基的成功是眼光和果断的结果,更是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大萧条成就了卡内基的雄心和智慧,也成就了一代钢铁大王的传奇。

5.时刻准备迎接幸运女神

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时刻准备光临。 当她发现人们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便从门进来,从窗子出去。

菲利浦·阿莫尔年轻时加入淘金的人流,赶着骡车,带上全部家当,穿越大沙漠。 在金矿上,他辛勤劳动,年年都有稳定的收入。6年后,他得以在米尔沃基开展谷物仓储业务。 不出9年,他已挣了50万美元。 但他从格兰特将军 “向里士满推进” 的命令中看到了大好机会。1864年的一天,他敲响了猪肉生意合伙人的门。 “我要乘下一班火车赶往纽约,” 阿莫尔说,“‘空头’ 卖出猪肉,格兰特和谢尔曼已经扼住了南方叛军的喉咙,猪肉价格将跌到每磅12美元。” 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赶到纽约,以每磅40美元的价格大量卖出猪肉,猪肉被抢购一空。 精明的华尔街投机商嘲笑这个西部小伙子的鲁莽,告诉他肉价要涨到60美元,因为战争离结束尚有时日。 但阿莫尔先生继续抛售猪肉,而格兰特将军继续进军。 里士满被攻占后,猪肉价格随之跌至每磅12美元,阿莫尔先生净赚了200万美元!阿莫尔在战争时期看到了猪肉中蕴含的商机,他的眼光与勇气使他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而洛克菲勒的传奇则更显王者风范。约翰·洛克菲勒先生在石油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他发现美国有许多家庭的照明条件很差,虽然美国石油资源丰富,但炼油工艺却粗糙,产品质量差,使用不安全,洛克菲勒的机会就在于此。 洛克菲勒与同在一个车间做工的萨缪尔·安德鲁斯合作,采用后来改良的工艺,于1870年创办了只有一个油桶的 “炼油厂”。 他们炼制的油质量很高,生意十分兴隆。 在20年的时间里,这间小炼油厂由当初的不值1000美元的厂房和设备,发展成为标准石油公司,资本总额达到9000万美元。 洛克菲勒先生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把一块固体浸入装满水的容器,人人都会注意到水溢了出来,但从未有人利用身体在水盆中的体积去代替同体积水这一道理,只有阿基米得才注意到这一现象,发现了一种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简易方法。

在欧洲,没有一位水手不曾对大西洋彼岸充满遐想,但一直等到哥伦布大胆地驶入茫茫大海,才发现了新大陆。

从树上落下的苹果不计其数,经常砸到人们头上,仿佛是促其思考,但牛顿是第一个领会到苹果落地与行星依轨道运行是受同一定律支配的人。

从亚当时代起,人们就看见耀眼的闪电,听见隆隆的雷声,但谁都没有注意到无所不在、 威力巨大的电能。 这天庭的炮火使人们惊恐万状,直到富兰克林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才证明闪电不过是一种同大气和水一样丰富的,既不可抗拒,又可以控制的力量的显现。

有人到一位雕塑家家中参观,看到众神之中有一位脸被头发遮住,脚上长着翅膀的雕像,便问:“她叫什么名字?” 雕塑家答道:“机会之神。” “为什么她的脸不露出来?” “因为当她到来时,人们很少认识她。” “为什么她的脚上长着翅膀?” “因为她很快就会离去,而一旦离去,就不会被追上。”

“机会女神的头发长在前面,” 一位拉丁诗人也说过,“后面却是光秃秃的。 如果抓前面的头发,你就可以抓住她; 但如果让她逃脱,那么即使主神朱庇特本人也抓不到她。”

把握机会,善待幸运女神的降临,是成大事者创造辉煌人生的开始。

6.看准时机,“快” 字能赚大钱

机会有时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有眼光是第一步,但出手果断,快字当头却是成大事者所必备的资质。

美国南北战争快要结束时,市面上的猪肉价格十分昂贵。 阿莫尔深知,这都是战争造成的,一旦战争结束,肉价就会猛跌。 阿莫尔有读报的习惯,一天,他拿起一份当天的报纸,看到一则极普通的新闻报道:一个神父在南军李将军的管区遇到一群儿童,他们是李将军下属军官的孩子。 孩子们抱怨说,他们已有好些天没有吃到面包了,父亲带回来的马肉很难下咽。 阿莫尔立即得出如下判断:李将军已到了宰杀战马充饥的境地,战争不会再打下去了。阿莫尔立即与当地销售商签订了以较低的价格售出一批猪肉的销售合同。 条件是,付货时间推迟几天。

果然,战争迅速结束了,猪肉的价格暴跌,阿莫尔从这笔交易中轻松地赚了100万美元。

1875年春天的一个周末,阿莫尔同夫人商量好外出郊游,突然报纸上一则看来并不重要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消息报道了墨西哥的一种牲畜病例,而那种病好像是由一种瘟疫引起的。 当时,阿莫尔已开始经营肉类生意。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条消息上,脑子飞快地转动着。 他想,要是墨西哥真的发生了家畜瘟疫,美国邻近的两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势必将受到传染。 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食品的供应中心,一旦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必将严重短缺。 经过一番盘算,他一把抓起电话,拨通了家庭医生的号码,问对方想不想去墨西哥做一次旅行。 这个突如其来的建议使医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但阿莫尔不容医生多想,便请医生放下手头的一切,立即赶到他郊外野餐的地点当面商量。 医生赶到郊外,阿莫尔已经游兴索然,他的整个身心早已被大生意占据了。 他请医生立即赶到墨西哥去,实地查明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发生了瘟疫。 医生第二天到了那里,迅速把所了解的情况告知了阿莫尔,证实了他根据报纸的消息作出的判断准确无误。阿莫尔掌握了这一情报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他集中了全部能够动用的资金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抢购了大批肉用牛和生猪,把它们运到美国东部。 不久瘟疫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传播开来,美国政府严厉禁止这两个州的一切肉类食品外运,市场上肉类食品紧缺,价格猛涨。 而备货充足的阿莫尔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赚了600万美元。

可阿莫尔不无遗憾地说:“我本想让医生立即动身去墨西哥,他延误一天使我丢掉了100万美元。”

“快” 字能赚大钱,阿莫尔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把握机会对于商人成功所具有的意义。 该出手时就出手,成功就离你不会太远了。

7.运筹帷幄,机会成就 “李超人”

成大事者,要在人云亦云的时候找出缺点,要在众人观望的时候看到机会,请记住一句名言:“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投身房产,击败 “置地”,收购 “青泥”,进军 “九龙仓”,吞并“和记黄埔”,李嘉诚以他那长远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和超强的把握机会的能力,书写着一笔笔辉煌。 同时,他又多次到内地投资,兴办实业,捐助办学等,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被称为 “爱国企业家”。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作为世界最大的自由港之一,具备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通讯网络,成为世界优良港口。 它北靠我国内地广大疆域,面向南海,成为东方航运枢纽。 香港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化发达国家已将重心移到技术密集、 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这为香港发展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带来了好机会。 而港英当局又实行繁荣经济的自由贸易,不征关税政策,容许自由进出口贸易、 转口贸易,取消 “禁止黄金出口条例”,废除不增发银行牌照法案,港元可以兑换任何国家、 地区的货币,黄金进出口、 汇兑不受限制等等措施,给香港插上了腾空的翅膀,从而出现了经济空前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样一来,不仅港人纷纷办厂经商,外商也纷至沓来,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局面。 然而十分矛盾的是,香港乃一弹丸之地,四五百万人已人满为患,如何还能容纳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人? 而且这种态势还在加剧。

经济繁荣,人满为患,势必会导致房地产业热,寸土寸金,投资房地产,必定会大有作为。 富有远见卓识的李嘉诚,经过周密分析,大胆作出了他一生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至关重要的抉择,从而为成为超级巨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江” 实业进入地产业的第一笔投资还是在1958年。 当时,西方世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香港也未幸免,香港的房地产业也进入萧条期,地价猛跌70%,许多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 李嘉诚看准时机,以极低的价格购进了几块地皮。 他特别看中香港北角,并在那里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 这座工业大厦不仅解决了 “长江” 的厂房问题,而且还空出很大一部分,他高价租给了别人。 隔了两年,李嘉诚又在柴湾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 超强的把握机会能力使李嘉诚虽看准了房地产的乐观前景,但仍采取谨慎入市、 稳健发展的方针,他没有走预售楼花的捷径,而是将之作为出租物业。 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 但是这种做法使房地产商与银行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过分地依赖银行就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香港最大的地产商———英资 “置地公司” 的做法,即把重点放在收租物业上,令他十分赞赏。

所以李嘉诚不管资金多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宇加速建房速度,也尽量不向银行作抵押贷款。 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慢,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同时物业增值的效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能显示出来。 这从港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可明显看到,在1959年港府拍卖市区土地平均价: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 商厦、 写字楼、 娱乐场等非工业用地1668.44元; 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这三类拍卖地价分别狂升为29549.03元、 124379.05元、13728.30元,升幅分别为280.8倍、 73.5倍和82.2倍。 地升楼贵,李嘉诚 “坐享其利”。 他拥有的大批物业和储备的大量土地,使他成为香港最大的 “地主”。

李嘉诚不愧是一位精明的投资家,他绝不干冒险、 投机的生意,他在物业上的保守做法自有他明智的理由,这可从银行挤兑风潮中看出。1961年6月,潮州籍银行家廖宝珊的 “廖创兴银行” 因大量购置物业,而引发存户挤兑风潮,令廖宝珊突发脑溢血猝死。1965年1月,“明德银号” 因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故而挤兑破产,这一风潮又导致 “广东信托商业银行” 轰然倒闭,使实力雄厚的 “恒生银行” 也陷于危机之中。 而在这次危机中,“长江”的损失,与同业相比微乎其微,并在低潮中稳步拓展。

1966年,大陆开始了 “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十年的动乱也使香港经济受到了损失。 特别是红卫兵火烧北京 “英国代办处” 的事件,引起了香港各界人士的忧心忡忡,甚至很多人担心中国会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收复香港。 于是,许多商人纷纷低价出售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 商号、 住宅、 酒楼等,携款迁居国外。李嘉诚也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但他认为跑到国外并非明智之举,大陆的动乱只是暂时的现象,大陆也决不会对香港动武。 于是,面对这一难得的良机,他大胆作出了惊人的举措,人弃我取,趁低吸纳,带领 “长江” 实业大量购进便宜的地皮,他坚信好的时光一定会到来。 到1969年,最大的地产危机过去了,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 商店、酒店、 厂房贱价卖出去。 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通过各种途径捕捉售房卖地的信息。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 同时又利用地产低潮、 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亲朋好友,都为李嘉诚的 “世纪冒险行动” 捏着一把汗,有些地产商,也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看“长江” 实业栽跟头。

但1970年以来,香港百业复兴,转口贸易带动经济的普遍增长,地产业也跟着转旺,而盘下了许多地产的 “长江” 则身价倍增。 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 不管怎么说,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这是由他富有远见卓识带来的好处。 在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掌管下的 “长江” 公司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在1972年,李嘉诚又带领着 “长江” 公司先后买下37块地皮,并兴建了大楼。 他以8500万港元买进占地86.4万平方英尺的北角半山风景区 “赛西湖” 地面,兴建了10座各高达24层的高级住宅,并将其余空地建成娱乐、 休闲的度假村。 另外,他还与“新鸿基”、 “亨隆”、 “周大福” 等集团联合,买下湾仔海旁的 “高士打道”、 “英美烟草” 公司地皮,兴建了 “伊丽莎白大厦” 和 “洛克大厦”。 他又与 “南丰集团” 联合,买下太古山谷第一号地盘等。这样,致使 “长江” 公司在1976年已拥有房屋面积达638万平方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