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42

第142章 文天祥诗中的“惶恐”释

文天祥,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75年元军攻打临安时,他在赣州知州任上组织民间义士万余人,赴临安勤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到元军营中议和。由于他不受伯颜的威胁利诱,坚持先撤军后谈判立场,被元军强行扣留。临安陷落后,被押解北上。走到镇江,他从元军中逃跑,辗转进入福建,被端宗赵星任命为右丞相。接着,他领兵攻人江西,收复了宁都、雩都等地,一时军心大振。但在福建方面,宋军却节节败退。年底,赵星逃人广东,于公元1278年死在□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中)。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又立卫王赵呙为帝,流徙于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12月,文天祥在与元将张弘范战斗中失败,被俘于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县境内)。张弘范劝他投降,遭到拒绝。威逼不成,张弘范只好把他解往大都。元朝统治阶级对他采取威胁利诱之能事,但他宁死不屈。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市),时年四十七岁。

抱定必死决心的文天祥。在与张弘范斗争中就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表现了他以身许国,大义凛然的气概,一向为世人所传诵。但句中的“惶恐”却不作恐惧解,而是惭愧之意,这是宋元人的口语。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载:有一教官据错误的版本(易)出题:“乾为金,坤亦为金也?”考生觉得可疑,拿官本(易)来查对,原来是“坤为釜”。教官“惶恐”,乃谢曰:“某当罪!”这个惶恐即是惭愧的意思。

文天祥的这句诗意为:回忆当年起兵勤王,志图恢复国土,而现在却兵败被俘,不能报国,实在惭愧。